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RFA)辅助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5例原发性肝癌在全麻下行肝切除术,肝断面采用RFA进行辅助治疗,共治疗27个肿瘤,平均最大肿瘤直径(5.4±1.8)cm。结果:25例均顺利完成RFA辅助肝切除术。平均射频治疗时间(30.5±5.8)min,术后创面平均出血量(124.6±45.5)ml。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13~62个月(平均31个月),1例肿瘤切除边缘复发,6例发现肝内新病灶,2例肺转移,1例腰椎转移。再次采用经皮RFA治疗3例,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治疗4例,8例死于肿瘤复发或肝功能衰竭。结论:RFA辅助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行,可有效进行肝断面止血、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肝脏切除目前仍然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射频消融(RFA)对直径<3cm的小肝细胞癌(HCC)可获得相当效果.由于肿瘤大小、位置、技术等诸多因素,射频消融治疗仍存在缺陷,若要突破此瓶颈,达到外科切除的效果,则应遵循外科的治疗原则,一次性对肿瘤进行完全消融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在腹腔镜辅助下,对一些位置特殊及直径较大(>3cm)的HCC已能实现一次性完全消融,且无痛、安全、微创.把微创外科与外科消融两种理念相结合,有可能促进HCC治疗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单独射频消融(RFA)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RFA两种方法治疗结节型肝癌的有效性.方法 143例肝内病变直径为3 ~5 cm肝癌患者(RFA组76例,TACE+ RFA组67例),通过CT扫描和AFP水平测定进行随访.两组病例的局部肿瘤进展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元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143例经RFA或TACE+ RFA治疗后平均随访42个月(2~127个月),RFA组有73%的患者出现局部肿瘤进展,TACE+ RFA组有38%的患者出现局部肿瘤进展;RFA组1、3、5、7年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48%、74%、87%和90%,TACE+ RFA组1、3、5、7年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8%、38%、53%和68%,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FA组有2例(2.6%)治疗后出现腹腔出血和肝段梗死等并发症;TACE+ RFA无一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多因素分析表明,治疗方式(RR,0.677;P=0.041)、Child-Pugh分级(RR,1.504;P=0.04)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 RFA治疗结节型肝细胞癌较单独应用RFA治疗安全有效,可以更好地控制肝内病变;同时多因素分析表明,治疗方式和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目的回顾性比较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细胞癌(HCC)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与手术切除术(SR)的预后。方法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并 相似文献
5.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病情进展快 ,预后较差 ,平均生存期仅 3~ 4个月 ,目前治疗肝癌主要方法仍是肿瘤切除 ,但中晚期肝癌往往手术无法切除 ,采用全身化疗、介入、栓塞等方法 ,效果不佳。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射频技术治疗肝癌 ,造成癌组织坏死 ,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我院自 1 999年5月采用用射频多弹头 ( RF)行肝癌原位灭活治疗中晚期肝癌 68例 ,其癌肿直径均大于 5 cm,下面仅就其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999年 5月至 2 0 0 2年 3月 ,68例肝癌病人接受射频原位灭活治疗 ,其中男 5 6例 ,女 1 2例。年龄1 3~ 83岁 ,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多次TACE治疗后仍有肿瘤残余的10例肝癌患者分别行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随访监测甲胎蛋白(AFP)的动态变化及肝脏CT表现来评价疗效。结果 RFA治疗后3~6个月,生存率为100%,其中9例患者AFP<400 ng/mL,CT检查无肿瘤复发征象者8例,有肿瘤复发征象者2例。9~12个月复查,8例患者AFP<400 ng/mL,CT增强扫描未发现肿瘤复发征象;有肿瘤复发征象的患者2例,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8例患者随访时间达到24个月,其中6例患者AFP<400 ng/mL,CT增强扫描未发现肿瘤复发者7例;1例患者死亡。结论多次TACE联合射频消融为中晚期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可切除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86例因肝癌行部分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经术后病理证实.根据是否辅以TACE治疗分为TACE组(230例)和非TACE组(156例).TACE组再根据手术与TACE的先后关系分3个亚组:仅术前行TACE者71例为术前TACE组,仅术后行TACE者86例为术后TACE组,术前术后均行TACE者73例为联合TACE组.为比较TACE对肿瘤坏死的影响,术前未行TACE者242例归为A组(非TACE组+术后TACE组),术前行TACE者144例归为B组(术前TACE组+联合TACE组).应用寿命表计算累积生存率,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A、B两组肿瘤的坏死率.结果 B组(18/144)较A组(0/242)有较高的肿瘤完全坏死率(P<0.01).肿瘤完全坏死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优于不完全坏死者(P<0.01).患者1、3、5、10年累积生存率:联合TACE组分别为90.4%(66/73)、72.9%(42/73)、51.9%(22/73)和25.4%(2/73),术前TACE组分别为74.0%(50/71)、46.2%(28/71)、27.3%(5/71)和0(0/71),术后TACE组分别为88.0%(73/86)、59.6%(39/86)、36.7%(11/86)和0(0/86),非TACE组分别为75.8%(110/156)、63.4%(48/156)、31.0%(13/156)和23.9%(10/156).联合TACE组疗效最好,优于非TACE组及单纯术前TACE组和术后TACE组(P值均<0.05).术前或术后TACE组累积生存率与非TAC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术前联合术后TACE辅助手术部分肝切除可提高肝癌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仅单一术前或术后TACE对患者的远期生存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腹腔镜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51例原发性肝癌在全麻下行腹腔镜RFA治疗,共72个瘤体,平均最大肿瘤直径(3.4±1.0)cm。合并肝硬化49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5例,糖尿病4例,凝血功能障碍10例。结果:51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RFA治疗,1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肿瘤完全坏死率为95.8%。随访12~58个月(平均35个月),6例发现肝内新病灶,11例射频治疗部位复发,再次采用经皮RFA治疗9例,12例死于肿瘤复发或肝功能衰竭。结论:腹腔镜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行,治疗效果可靠,但应选择瘤体位于肝脏表面或临近胆囊而且不宜手术切除的病例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影响231例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RFA)疗效的预后因素,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31例HCC患在1999年到2005年间接受RFA治疗,其中160例为原发HCC,71例为复发HCC。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分析了25个潜在因素,以确定影响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果: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4.7%,55.8%,40.7%。 相似文献
10.
肝癌破裂出血的介入与外科手术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破裂出血的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66例HCC破裂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组12例,急症手术治疗;B组31例,经肝动脉插管栓塞(TAE)后择期部分肝切除;C组23例,单纯TAE治疗。结果 A、B、C3组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100%、100%和95.7%(P〉0.05),住院期病死率分别为16.7%,0和8.7%(P〉0.05)。B组1年存活率为77.4%,明显高于A组(41.7%)和C组(39.1%)(P〈0.05)。结论 TAE是HCC破裂急症止血的有效、安全方法。对可切除病例,TAE后择期手术切除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对原发性肝癌治疗及复发的临床治疗评价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本院肿瘤科经射频消融治疗的164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复发率及生存期,并纳入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先通过单因素条件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再采用 COX 风险模型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 AFP 及肝功能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肿瘤完全消融率达87.50%;经过治疗后的肿瘤1、2、3、4年的复发率为17.9%、29.9%、45.9%、55.0%。结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原发性肝癌预后危险因素为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复发、TNM 分期、AFP、术中输血、手术方式、肿瘤和手术部位、术前转氨酶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或联合微波消融(MWA)的近期局部疗效、安全性及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或联合MWA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比较两组术后AFP、肝功能、不良反应、并发症、术后3个月的影像学表现以及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射频联合组术后3个月边缘复发率9.8%,微波联合组2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联合组术后AFP平均下降为(412.47±373.81) ng/ml,微波联合组平均下降为(278.72±269.20)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射频联合组ALT平均升高至(81.22±49.50) U/L、AST平均升高至(93.71±50.94) U/L,微波联合组ALT平均升高至(139.53±97.77) U/L,AST平均升高至(181.43±140.16) U/L;两组ALT及AST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射频联合组并发症1例,微波联合组并发症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1年生存率无差异(P>0.05).结论 TACE联合RFA或联合MWA的近期局部疗效、并发症及1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但射频联合组术后比微波联合组术后肝功能损伤轻微. 相似文献
13.
无水酒精注射术联合射频消融术与单纯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无水酒精注射术(PEI)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方案与单纯RFA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进行的68例小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68例中37例行PEI联合RFA术,31例行单纯RFA术。比较两组肿瘤完全消融率,复发率,复发时间,术后1、2、3年生存率等情况。结果 PEI联合RFA组肿瘤完全消融率91.89%,局部复发率10.81%,局部复发时间(14.22±3.48)月,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19%、81.08%和72.97%。单纯RFA组肿瘤完全消融率70.97%,局部复发率32.26%,局部复发时间(9.15±2.68)月,1、2、3年的生存率87.10%、77.42%和48.39%。PEI联合RFA组在肿瘤完全消融率、局部复发率、复发时间、术后3年生存率方面好于单纯RFA组。结论 PEI联合RFA治疗小肝癌疗效优于单纯RFA治疗,在小肝癌的治疗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CT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MW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要点。方法对7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CT引导经皮穿刺MWA治疗,应用优质护理方法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并对围手术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7例接受CT引导经皮穿刺MWA治疗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疼痛29例,肝功能损害6例,气胸1例。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本组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案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病情恢复,对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CT引导导管鞘辅助穿刺技术在微波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接受微波治疗的临床或病理诊断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先行TACE治疗,TACE治疗后1个月行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共消融56枚病灶,最大径<3 cm 43枚,3~5 cm 8枚,>5 cm 5枚.导管鞘辅助穿刺技术在传统穿刺基础上,先引入导管鞘,再经鞘管同轴送入微波针进行消融.采用传统微波针直接穿刺16例20枚病灶;导管鞘辅助穿刺25例36枚病灶.MWA治疗后1个月查增强MR评估疗效.结果 41例患者成功完成TACE联合经皮MWA治疗.两种穿刺术1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病灶最大径<3 cm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而病灶最大径3~5 cm及>5 cm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同一种穿刺方法不同大小病灶1次穿刺成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穿刺均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其中出血、血管瘘发生率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1),而针道转移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导管鞘辅助穿刺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减少原发性肝癌微波治疗中的穿刺次数,从而降低了出血、血管瘘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膈顶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连续收治的膈顶部单发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23例,所有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长期疗效.结果 23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辅助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无大出血、胆瘘、重度胸腔积液、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2~3d CT检查提示消融区完全覆盖肿瘤,随访9~38个月患者总体生存情况令人满意.结论 腹腔镜辅助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膈顶部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较大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较大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对27例TACE治疗效果欠佳的较大原发性肝癌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RFA治疗,肿瘤大小5.4-11.0 cm,平均6.2 cm.单发病灶23例,2个病灶4例,共31个病灶.AFP阳性22例.术后通过增强CT及AFP检测评价疗效,所有病例随访2~20个月.结果 射频治疗后1个月随访显示,31个肿瘤中14个(45.2%)肿瘤完全坏死,内部及边缘无明显强化;17个肿瘤部分坏死.22例AFP阳性患者,AFP明显降低15例(68.2%),不变3例(13.6%),升高4例(18.2%).并发症中3例出现表皮烫伤,1例顽固性呃逆,1例肝内出血,1例肝脓肿,1例术后出现严重低蛋白血症,术后2个月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8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29%.结论 对于不可切除的较大原发性肝癌,RFA是较有效的局部介入治疗方法,合理应用RFA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近期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分为射频消融组和微波消融组,对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价,观察记录2组治疗前后相关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并与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微波消融组术中消融时间明显短于射频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各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均能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均能明显提高肝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微波消融由于消融时间更短、操作更简单,有利于降低麻醉和其他不必要的手术风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手术损伤而造成的术后短期内免疫功能下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通过建立动物精准肝切除模型来评估射频消融肝蒂毁损联合肝动脉阻断在精准肝切除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6头,每头动物均选取S3、S5、S6段作为目标肝段,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肝蒂毁损,同时行肝动脉暂时阻断,根据缺血边界完整切除肝段.观察指标为动物术后存活情况、动物肝功能变化、肝段血管血流指标以及肝段门脉、动脉、胆管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为0,所有动物术后14d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所有肝段显色效果明显.射频消融后所有目标肝段门静脉的血流速度为均0,动脉的血流速度为15.1±15.4cm/s,较射频前显著降低(p=0.000);所有保留肝段的门脉及动脉血流速度在射频前、射频后、术后14d无显著变化.连续切片显微观察肝段门脉、动脉及胆管平均毁损长度分别为1.7±0.5、1.4±0.4、1.6±0.4cm.结论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肝蒂毁损联合肝动脉暂时阻断技术安全、可靠,可以更好地消除残存动脉血流对显色效果的影响.为避免损伤邻近肝蒂,电极插入部位距肝蒂分叉处的垂直距离应至少为1.5c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