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包括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肝硬化等一组慢性非酒精所致脂肪肝病,未来可能是肝病患者需要肝脏移植的首位病因[1].世界范围内,NAFLD的流行程度与代谢综合征尤其是肥胖症的发病率成正相关.针对此二种疾病的发病机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二次打击"学说、胆汁酸受体介导的能量消耗及糖脂代谢理论、炎症因子释放并介导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胃肠微生物群体变化和肥胖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等;肥胖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倾向于遗传学(包括肥胖基因及节俭基因假说)、胃肠微生物群体及脂质代谢方面.针对二者的发病率及发病机制的深入探究,推测NAFLD与肥胖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本综述拟从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肠道微生物、胰岛素抵抗和基因多态性等方面探讨NAFLD和肥胖症的共同发病机制,探索更佳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蔡冰  周永健 《广州医药》2014,45(1):80-82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目前国内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率逐渐升高,国内NAFLD患病率是仅次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肝病,但其发病机制暂不明确。其中,脂联素(ADPN)作用机制是NAFLD发病过程中的研究热点。ADPN,脂肪组织产生的一种脂肪因子,具有调节能量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脂联素与炎症及多种肝病具有密切关系,现就脂联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发病率较高 ,有相当部分将进展为肝硬化 ,是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 ,而其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近年来 ,细胞因子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渐受重视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在NASH发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以对症药物治疗为主,但这些药物存在如肝损伤等诸多不良反应。祖国医学中的针灸疗法因其具有针对性强、多靶点、多层次等特点日益受到关注。文章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西医发病机制、中医病因病机入手,进一步分析针灸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理,以期为针灸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除酒精和药物、遗传疾病等其他明确因素之外所诱导的肝脏病变,它的发病机制可能是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等。DPP-4抑制剂等降糖药物对其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脂质合成、抑制炎症反应等。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逐年上升,但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根据其发病机制需积极地寻找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又被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以肝脏细胞内脂类物质异常蓄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因此,NAFLD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NAFLD在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NAFLD)是最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虽然NAFLD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随着肠黏膜屏障研究的深入,发现二者存在密切联系。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从大于5%肝细胞中单纯脂肪积累[脂肪变性(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sis heptitis,NASH),并最终进展为肝硬化的进行性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有研究提出铁超载在NAFLD的发生及进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就铁超载与NAFLD的关系进行综述,为NAFLD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全球常见的慢性肝脏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多,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表观遗传学作为近年较为热门的研究,与NAFLD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存在密切联系。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广泛调控脂肪细胞合成与分化、脂肪代谢与转运、胰岛素抵抗、炎性因子等多方面。该文主要从目前研究较为热门的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miRNAs调控三个方面与NAFL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西方国家及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均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单纯性脂肪肝进展到脂肪性肝硬化的重要阶段,探明NASH发病的机制以采取早期靶向性治疗措施是有效阻止该病发生及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运动量的减少,肥胖病人越来越多,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中西医对其认识也有所不同,西医认为本病与血糖、血脂代谢有关,中医则认为肝郁,脾虚,痰湿,瘀血等是主要发病因素,本文通过中西医发病机制、中西医治疗方法的不同等做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随着2型糖尿病、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增加,NASH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目前,遗传易感、内质网应激和肠道微生物与NASH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是研究热点,故该文从以上三方面回顾了NASH的最新发病机制研究,希望能为NASH发病机制和新靶点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 fatty 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而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其发病率很高。单纯脂肪肝脂肪蓄积对人体没有过多的影响,也是NAFLD中预后最好的,但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在肝星状细胞激活、细胞凋亡蛋白刺激、解偶联蛋白-2上调等情况下也可能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2-4]。NASH是NAFLD中主要表现形式,也是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有关其发病机制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经B超确诊的脂肪肝(AFLD),排除乙型、丙型肝炎的病例235例。将其饮食习惯、体重、体态、腰围、腰臀比、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高脂饮食习惯、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血脂、空腹血糖、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男性发病性率高,发病早,且多为中心性肥胖,不同严重程度的病人,其ALT、GGT亦有差异。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与高脂饮食,体重、体态、高血脂、高血糖有关,与胆囊结石的发病有关。-肝损害的程度与疾病程度及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无酒精滥用的肝病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目前由于发病率高,治疗困难,已成为广受关注的医学难题.由于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上也缺乏有效措施,因此建立高质量的动物模型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于研究NAFLD的动物模型,介绍其制作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慢性肝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NAFLD的发病机制不明,目前接受度最高的是"二次打击"学说。NAFLD的治疗主要有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手段。改变生活方式是NAFLD治疗的基石,但很难实现并维持。药物治疗虽然发展迅速,却无特异性好的药物。研究NAFLD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肝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NAFL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针对脂肪肝的治疗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本文就近年来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常见肝病。一般认为肥胖及糖代谢异常等是影响 NAFLD 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但在我国,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者比率较高,存在两种重叠发生几率。本文就这两种疾病在发病机制和病程进展上的相互影响,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两者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国人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西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2型糖尿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危害我国公共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且两者因有共同的危险因素通常合并存在。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糖尿病的发生的共同的风险因素以及发病机制。2型糖尿病可增加非酒精性肝病患者进展期肝病(包括肝硬化、肝细胞癌和死亡)的风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增  相似文献   

20.
鲍丽静  向晓星 《医学综述》2009,15(16):2420-242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发病的关键环节。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脂肪因子,包括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内脏脂肪素等,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形成、炎症改变和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脂肪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仍不甚明确,其相互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