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双向腔肺分流术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48例施行非体外循环下双向腔肺分流术患者,年龄5个月~29岁,体重7~51kg,气管插管全麻,采用中小剂量芬太尼(15~20μg/kg)维持麻醉,必要时辅以低浓度的异氟醚吸入,术中通过及时补充血容量,预见性处理循环变化,及时行上腔静脉引流等方法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死亡1例,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短,SpO2由术前(75.67±11.08)%升到(89.53±6.56)%,均于术后24h内脱离呼吸机,所有患者呼吸支持时间、输血量、术后胸液量、ICU停留时间均明显少于同期体外循环CPB组(P<0.01)。结论术前正确评估患者病情,术中维护心血管功能稳定和维持低状态肺血管阻力是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时加强血液保护、脑保护是术后迅速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手术治疗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5岁,体重34 kg?生后严重紫绀?查体: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Ⅳ/6级收缩期杂音,严重紫绀,杵状指趾,末梢血氧饱和度0.75, Hb 228 g·L-1?心电图示电轴右偏?双房大?右室大?T波改变?广泛前壁心肌损害?超声心动图示完全型大动脉转位(SDL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19 mm,Ⅱ孔型房间 相似文献
3.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应用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评价其疗效。方法 2 0 0 2年4~ 7月 ,我院行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治疗单心室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5例 ,其中单侧双向格林分流术3例 ,双侧双向格林分流术 2例。术前患者均经血气分析、血常规、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氧饱和度为 (78.7± 3.0 ) %。结果 所有患者无一例死亡 ,均顺利出院。术后血氧饱和度升高至 (93.9± 0 .9) % ,紫绀症状改善。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的手术方法安全、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且住院费用少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应用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2例,其中16例建立上腔静脉右心房旁路行单侧双向格林术,6例利用双上腔静脉互为旁路行双侧双向格林术。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为0.72±0.04,术中肺动脉压为14.1±2.5 mmHg。结果全组无死亡,术中腔肺转流时间34±12 min,术毕经皮血氧饱和度升高至0.89±0.03,术后肺动脉压16.1±3.2 mmHg,胸腔及心包引流液192±68 ml,呼吸机辅助时间12±5 h,ICU监护时间21±13 h,住院时间14±5 d。术后2例出现乳糜胸,无恶性心律失常、血栓形成和脑部并发症发生。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术的手术方法安全,并发症少,建立足够大的腔静脉和肺动脉吻合口、围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提高近、远期疗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双向腔肺分流术后监测的检查方法和价值.方法 分析16例复杂先心患儿行双向腔肺分流术后超声监测的检查方法及各项指标,评估临床意义.结果 16例患者于胸骨上窝切面探及上腔静脉,延续上腔静脉走向于胸骨旁1-2肋间探及腔肺分流吻合口,14例18个吻合口血流通畅,上腔静脉轻度扩张,血流通畅;1 例右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口闭塞,条状血栓充填,左上腔静脉与左肺动脉吻合口血流通畅;1例术后1至3周内多次复查,均为双期双向血流,上腔静脉明显扩张,3个月至2年内复查为单向连续血流,上腔静脉轻度扩张,血流通畅.M率:1.3-1.7不等,患者心功能较术前多略有改善.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较清楚显示上腔静脉及腔肺分流术吻合口的血流情况,能较准确评估肺血管的发育情况,对术后患者的监测、诊治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术1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 (Glenn术 )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体会。方法 :1999年 7月至 2 0 0 3年8月 ,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19例行双向Glenn术。其中 17例建立上腔静脉 -右心房旁路行单侧双向Glenn术 ,2例利用双上腔静脉互为旁路行双侧双向Glenn术。结果 :全组无住院死亡 ,术后并发乳糜胸 1例 ,远期无肺动、静脉瘘发生 ,动脉血氧饱和度从术前 ( 78± 11) %上升至术后 ( 92± 6) % ,活动耐力显著增加。结论 :对于难以解剖根治或一期生理矫治的肺血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非体外循环下行Glenn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在吻合口前壁用自体心包片加宽 ,可获得良好的吻合口通畅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适应证、外科技巧和疗效。方法:2例患儿分别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单心室与右室双出口(法洛四联症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1岁、4岁,体重31kg与15.5kg,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建立上腔静脉-右心房转流,完成上腔静脉-肺动脉端侧吻合。结果:2例患儿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SpO2上升至88%~96%。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简便、微创、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总结20例患危重复杂性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行急诊锁骨下动脉和肺动脉之间植入人造血管的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的临床经验。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28d,平均9.8d,平均体重3.5kg(2.4-4.6kg)。结果:所有新生儿患者均获得理想的分流量,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升为70%-93%(平均86.1%),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11例二期手术前施行心导管检查,均证明人造血管通畅,没有发生人造血管和肺动脉的扭转。2例严重法乐氏四联症伴有肺动脉发育不良,分别在分流术后8和10个月紫绀加重,并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分流术后4d死于全身感染。结论: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是新生儿期为缓和危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病情的可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为临床提供实验手术基础,以期拓宽复杂先心的手术适应症,建立了左肺逆循环与双向腔肺吻合术相结合的动物模型,将犬左心耳与左肺动脉远心端吻合;桥接管道连接左肺动脉近心端与左肺静脉;将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实现左肺逆循环与双向腔肺吻合。6头实验犬均存活3d以上,彩超及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吻合口血流通畅,上腔静脉回流血及左肺逆行血流行进良好。结果提示,左肺逆循环伴双向腔肺吻合手术切实可行,且可进一步向全腔肺吻合术过渡;本实验为今后拓展复杂先心合并过高肺动脉压力患儿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29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分期TCPC,其中单心室伴肺动脉狭窄11例,三尖瓣闭锁、右心室发育不良1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并右心室发育不良2例,完全性房室隔缺损伴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3例。6例患者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第一期手术行双侧双向Glenn术。患者双向Glenn术后平均23个月行非体外循环下TCPC。结果 患者术后无早期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5~10年,失访7例,无中远期死亡。所有患者紫绀消失,血氧饱和度89%~97%,心功能Ⅰ级18例、Ⅱ级4例。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分期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2.
李志刚 梅举 邹良建 王尔松 王连才 LI Zhi-gang MEI Ju ZOU Liang-jian WANG Er-song WANG Lian-cai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6(10):1174-1176
目的:探讨应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BCPS)治疗孤立性右心功能不全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3例孤立性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包括2例Ebstein畸形和1例特发性右室发育不良),年龄18~40岁,年龄(32±12)岁,平均体质量(50±8) kg,在非体外循环下施行了BCPS.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三尖瓣反流量和右房、右室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长期随访6个月至2年不等,患者心功能保持在Ⅰ~Ⅱ级.结论:BCPS可以给非功能性单心室的孤立性右心功能不全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The present study was aime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bilateral and unilateral bidirectional superior cavopulmonary shunt (b-BDG and u-BDG) on pulmonary artery growth and clinical outcomes. Methods The 51 subjects enrolled in this stud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ose receiving b-BDG (n=21) and those receiving u-BDG (n=30). Clinical records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at a mean of 43.3 months after BDG procedures. Chi square and t-tests were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Left and right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s increased 27%-37% in both groups. The pulmonary artery index increased 37.2% after b-BDG and 27.0% after u-BDG, b-BDG patients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mean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and hematocrit value, and a correlated change in postoperative diameter of left pulmonary artery (LPA) and pulmonary artery index (y=0.2719, x=-1.8278; R=0.564, P=-0.008). The change ratio of hemoglobin and postoperative LPA were also correlated in b-BDG patients (y= -0.0522x + 0.3539; R=-0.479, P=-0.028). Only one b-BDG patient versus twelve u-BDG patients needed 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s 31.8 months after BDG surgery (P=-0.0074). Moreover, only one (4.8%) b-BDG patient but eight u-BDG patients (26.7%) developed 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Conclusions b-BDG increases bilateral pulmonary blood flow and promotes growth of bilateral pulmonary arteries, with preferable physiological outcomes to u-BDG. Results may imply that subsequent Fontan repair may not always be needed. Chin Med J 2009; 122(2): 129-135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双向腔肺动脉吻合术(BCPS)术后肺血流灌注不足患儿吸入一氧化氮(NO)的疗效。方法采用美国Ohemda公司NO吸入治疗仪,通过呼吸机吸入NO2.5~20.0/百万,监测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指标,定期监测NO2、高铁血红蛋白(MetHb)含量。结果吸入NO后,中心静脉压,跨肺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呼吸指数降低(P〈0.01);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上升(P〈0.01)。NO2和MetHb含量分别为(0.1±0.2)百万和(1.1±0.3)%,均在安全范围内。术后3d复查血小板为(231±84)×10^9/L。未出现血小板减少。术后近期并发低氧血症20例,其中18例改善;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低心排)4例;2例颜面部水肿、8例上半身水肿,均改善。术后24h内再手术4例(由全腔肺动脉吻合术改为双向腔肺动脉吻合术)。死亡2例,病死率5%,死亡原因为低心排、低氧血症。结论外源性吸入NO用于BCPS术后肺血管阻力暂时性增高的患儿,可改善其肺血流灌注和氧合功能,减少低心排的发生,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的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在复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选择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24岁,平均(10±5)岁,体重13~55kg,平均(28±11)kg,病种包括单心室16例,右心室双出口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6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3饲,三尖瓣闭锁6例,二尖瓣闭锁1例。其中,在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18例行右房内侧隧道法,1例行心外管道法,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10例行心外管道法.非体外循环下2例行心外管道法。1例行分次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结果:早期发生双侧胸腔积液3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出院时指端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71.5%~84.5%提升到91%~96%;心功能改善。全组随访2个月~8年,无早、晚期死亡。结论: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心内畸形等不同情况有选择地应用不同方法的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