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徐州市大肠杆菌O1 57∶H7感染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及并发急性肾衰的临床表现。方法 :将 1999年收治的 14 7例大肠杆菌O1 57∶H7感染性腹泻并发急性肾衰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论 :1999年夏季 ,徐州市铜山县、丰县及与接壤的安徽萧县发生了大肠杆菌O1 57∶H7感染性腹泻的大规模爆发性流行 ,病人除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外 ,还以急性肾衰、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特征。病情来势凶猛 ,病程进展迅速 ,预后严重 ,死亡率高达 80 %。由于菌株的变种 ,2 0 0 0年发病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监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O157∶H7)感染并发肾衰(HUS)、腹泻患者、宿主动物、蝇类、食品携带O157∶H7的状况,为预警监测体系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集徐州市疫情暴发点和监测点腹泻患者粪便、蝇类和食品标本分离菌株。应用PCR技术检测志贺毒素基因stx。 结果 1999-2011年徐州市累计报告O157∶H7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并发HUS 132例。腹泻患者带菌率1.2%、蝇类带菌率0.5%、食品带菌率1.0%、宿主动物带菌率3.1%。菌株带毒由stx1和stx2共存发展为以不带毒为主。 结论 江苏省徐州市O157∶H7感染自1999年、2000年暴发流行后,该市疫情一直稳定。腹泻患者带菌率、宿主动物带菌率、蝇类带菌率、食品带菌率及菌株带毒情况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徐州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以下简称O157:H7)感染的流行特征,系统观察腹泻患者、宿主动物携带O157:H7的状况及其与发病的关系,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徐州市近8年来O157:H7感染状况与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06年徐州共累计报告O157:H7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并发肾衰竭(HUS)131例,病死率87.79%.徐州市丰县、铜山县发病最多,占全市发病的77.10%.6~9月份为发病高峰,占发病的77.10%.年龄以60岁以上老人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4.8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1.60%.男女性别比例为1:1.34.腹泻患者、宿主动物带菌率连续性监测结果证实了其与O157:H7感染关系.不同年份O157:H7毒力基因发生了变化.结论 O157:H7感染自1999、2000年爆发流行后,徐州市疫情一直稳定.尽管疫情发生原因复杂,传播机制不清,但与腹泻患者带菌率、宿主动物带菌率及菌株毒力基因阳性率、毒力基因变迁有关.腹泻患者带菌率、宿主动物带菌率可作为爆发疫情预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_(157)∶H_7及其感染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E.Coil,EHEC)的O157:H7血清型(O157)是病原性大肠杆菌之一,通常储存于牛等家畜肠道内,污染食品可引起食物中毒和感染性腹泻等疾病的散发和暴发流行。本文仅就其几个问题分述如下。1O157,的发现及其感染性疾病的流行O157最先被确认为人类血性腹泻的病原菌是在1982年,当时在美国密执安州和俄勒冈州暴发了两起汉堡包食物中毒事件,Riley等首先报道该两次共43例病人的食物中毒是由于牛肉污染了O157所致[1]。此后因O157感染所致的散发和暴发流行陆续发生,1995年Boyce等估计在美国每年因O15…  相似文献   

5.
家畜、家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肠杆菌O157:H7是80年代初发现的肠道致病菌,大量调查结果证实禽、畜类动物是大肠杆菌O157:H7的贮存宿主,也是造成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因.为了解本市家畜、禽动物携带大肠杆菌O157:H7情况,我们于1999年5~10月开展了本市家畜、禽动物携带大肠杆菌O157:H7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肠杆菌O157:H7是新认识的一种致病菌,可引起食物中毒或爆发流行,其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可产生Vero或类志贺毒素,致出血性结肠炎和严重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本文就近年来大肠杆菌O157:H7实验室检查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一个血清型,主要引起人的食源性疾病,以突发性腹痛、腹泻、血便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并发肾衰竭,病死率高。E.coli O157:H7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引起的疾病与食用未烘烤的饼干面团[1]、生菜有关[2],在猪、牛粪便及猪肉、牛肉中分离率极高,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3]。因此,  相似文献   

8.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感染性腹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该病可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继发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HUS和TTP的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现将近年来有关E—HEC O157:H7致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O157:H7大肠杆菌(E.coli 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主要血清型,能引起人类腹泻、出血性肠炎(HC)、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疾病.自1982年首次在美国发现引起出血性肠炎的暴发,我国也发现由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散发病例.近几年来,我国已陆续有10多个省份在食品、家畜家禽、腹泻病患者中检出该致病菌.为了解O157:H7大肠杆菌在本地区动物粪便中的带菌状况,2001年6月,我们采集了我市市区农贸市场和乡村农家的动物粪便共300份.对O157:H7大肠杆菌进行了带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O157:H7大肠杆菌在许多国家发生暴发流行,我国自1986年先后在江苏、山东等地分离到此菌,并出现散发病例.自1999年以来,河南有个别县市相继不断出现EHEC感染病例.为了解我市是否有O157:H7流行疫情,采集动物粪便96份,用O157大肠杆菌病原体快检金卡预检阳性者进行免疫磁珠分离,阴性者不再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新型人类病原菌,由它引起的感染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对其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可为该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现就目前常用的几种大肠杆菌O157:H7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2.
继我市用常规法在牛粪及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O15 7∶H7出血性大肠杆菌后 ,今年我们又应用免疫磁珠富集技术 ,在河北省首次从食品中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 7∶H7。从 35 3份样品中分离出 2株O15 7∶H7大肠杆菌 ,检出率为 0 5 7% ,提示我市甚至我省存在着O15 7∶H7出血性大肠杆菌腹泻流行或暴发流行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继我市用常规法在牛粪及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O15 7∶H7出血性大肠杆菌后 ,今年我们又应用免疫磁珠富集技术 ,在河北省首次从食品中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 7∶H7。从 353份样品中分离出 2株O15 7∶H7大肠杆菌 ,检出率为 0.57% ,提示我市甚至我省存在着O15 7∶H7出血性大肠杆菌腹泻流行或暴发流行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于1982年首次报道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出血性结肠炎(HC),以后报道逐渐增多。我国于1988年也从HC患者中分离到O157:H7大肠杆菌。去年夏天,日本接连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致使9000多人发病,11人死亡,范围波及东京、大阪、京都等地,其中以西部大阪近最为严重。日本厚生省(卫生部)已宣布该病为传染病,严格控制其流行。经研究发现,引起该病的病原体也为O157:H7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5.
O-157大肠杆菌作为一种致病菌被认识是在1982年。这一年美国首次发生了由O-157大肠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此前它一直被看作为非致病菌,而且非常罕见。1982年以后。由其引起的食物中毒在美国频频出现,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接连不断发生.1993年美国发生的一次波及700余人的感染性暴发惊动了国会.从此,由其引发的病例纳入了报告系统,至今,美国已记载了此病菌引发的暴发流行60多起.今年以前,日本也已发生8起这类暴发,均因规模不大而未予重视.然而今夏之疫的规模、持续时间、传播范围,都创下了0-157:H7侵扰人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灭活的O157:H7大肠杆菌以粘膜与系统免疫途径免疫小鼠,研究不同免疫途径免疫后免疫应答特性,及其IgA与IgG抗体与抗感染的关系。方法用灭活的O157:H7大肠杆菌经鼻腔、口腔与腹腔免疫途径免疫BALB/C小鼠。加强免疫两次后的第三周收集血液,气管与肠道粘膜中的分泌物,以ELISA法检测样品中的IgA与IgG抗体。结果研究发现用O157:H7大肠杆菌经鼻腔与口腔途径免疫后能有效地诱导IgA粘膜免疫应答,IgG体液免疫应答;但经腹腔免疫途径免疫后仅能诱导IgG体液免疫应答。在最后一次免疫后的第三周,用致死剂量的O157:H7大肠杆菌经鼻腔感染小鼠,结果发现小鼠经鼻腔与口腔免疫后能抵抗O157:H7大肠杆菌的局部感染,但经腹腔免疫后不但不能保护小鼠抵抗感染,而且比对照组小鼠死亡更快,死亡率更高。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粘膜免疫途径不但能有效地诱导粘膜免疫应答,而且能保护小鼠抵抗致死剂量的O157:H7大肠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李永红 《疾病监测》2008,23(7):397-40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相继开展了人群和动物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病原监测。监测结果显示:①在不同的地区和时间,人群中O157:H7的感染率,带菌率不同;②动物中O157:H7的带菌率存在地区、时间及种群的差异;③人群O157:H7的感染与动物带菌存在关联。提示,加强人群和动物的病原监测、揭示O157:H7在人群和动物中的流行规律、降低动物的感染或带菌率对预防与控制人群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调查河北省既往是否曾发生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 7∶H7感染疑似病例 ,了解动物带菌和市售食品、饮水的污染情况。方法 选取市级以上医院 ,查阅 1998年 1月 1日至 1999年 12月 3 1日的住院病案 ,对有腹泻史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填写个案调查表。采集各种动物粪便、市售食品和饮水标本 ,接种山梨醇 -麦康凯培养基 ,可疑菌落转种三糖铁培养基 ,之后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结果 全省共发现 41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 7∶H7感染疑似病例 ,分布于 8个市 ,发病时间无严格季节性。男性 2 9例 ,女性 12例 ;年龄最小者8天 ,最大者 78岁 ;农民所占比例最大 ,占 68.3 %。全省采集十几种动物粪便标本共计 2 0 60份,从牛粪 ( 751份 )中分离到 2株O15 7∶H7;采集五类市售食品共 3 5 2 3份 ,从生猪肉 ( 3 66份 )中分离到 2株O15 7∶H7;采集的饮水标本未分离到O15 7∶H7。结论 河北省存在发生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暴发或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9.
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和O157∶H-能引起腹泻,出血性结肠炎或偶发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后者以突发血小板减少,溶血和肾功低下为其特征。典型HUS 约在腹泻后一周出现,而此时患者处须已检不出病菌,但血清中可检出高滴度的抗大肠杆菌O157脂多糖(LPS)抗体。作者推荐间接血凝法(1HA)用于大肠杆菌O157感染的HUS 的快速诊断。方法如下。细菌LPS 的制备。大肠杆菌O157∶H7933株(CDC)和HUS-CL40株制备LPS。用热水酚提取,蛋白酶K 处理纯化,再用水酚提取和反复透析.用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区家畜、家禽及肉制品大肠杆菌O157∶H7监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了解掌握本市家禽、家畜及肉制品大肠杆菌O157∶H7污染状况。方法2000年、2001年分别在流行季节在设置的监测点与超市采集家禽、家畜粪便、肉类制品 ,应用常规培养法与免疫磁珠法进行监测。结果两年间本市家禽、家畜及肉类制品O157∶H7阳性检出率 3.90% ,阳性率最高为肉类制品 4.87% ,2001年阳性率较 2000年明显提高 (P <0.01) ,16种抗生素耐药性监测 ,不同来源菌株对 13种抗生素存在不同耐药率。结论本市家禽、家畜及肉制品存在大肠杆菌O157∶H7污染状况 ,其中肉类制品高于家禽、家畜;免疫磁珠法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培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