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律失常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研究心律失常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合并有心律失常的疑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其心律失常与冠脉病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冠脉病变阳性组134例,其中心律失常伴心绞痛者104例(77.6%),不伴心绞痛30例(22.4%)。冠脉病变阴性组124例,心律失常伴心绞痛者6例(4.8%),不伴心绞痛118例(95.2%)。结论心律失常伴心绞痛诊断冠心病可能性大,而仅以心律失常诊断冠心病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通常是指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时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程度在30%~70%的病变,大约占CAG检查发现的冠脉病变的30%左右。根据生理学和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显示,由于冠状动脉具有自我调节和储备功能,因此,只有当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以上才会影响供血,尤其是在心脏负荷状态下,才表现为局部心肌的血流灌注下降,导致心肌缺血。正确估测冠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在冠心病介入性诊治中至关重要,由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改善大多数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方面并不明确,因此盲目地对临界病变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不但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使患者承受不必要的介入治疗带来的相关风险,如由于介入治疗造成的血管损伤而有加重局部内膜增生和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更不用说远期发生的再狭窄。另一方面,随着病理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机制是局部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和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的研究证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功能与冠脉微循环有密切的关系。例如.积极的冠脉再通治疗使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大大改观,但冠脉血流储备的恢复仍不理想;积极的抗高血压治疗虽能减低总死亡率,但对致命性心肌梗塞却几乎没有影响,且合并心肌肥厚者更易患心肌缺血综合症;还有许多典型的心绞痛患者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在对这些临床现象进行研究时,人们已经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到了更小的冠状动脉,集中到了冠脉血流储备与冠脉微循环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心肌梗塞、典型心绞痛、不典型心绞痛患者共90例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率:心肌梗塞组占100%,典型心绞痛组占79.2%,不典型心绞痛组占37.5%。心肌梗塞组及典型心绞痛组与不典型心绞痛组比较,冠脉造影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心肌梗塞组与典型心绞痛组比较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不仅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而且有益于冠心病的分型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不明原因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并探讨心电图心肌缺血部位与冠脉病变间的相关性,对48例心律失常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22例心律失常不伴典型心绞痛和心电图缺血改变者,冠脉病变阳性率136%,26例心律失常伴典型心绞痛和心电图缺血改变者,冠脉病变阳性率923%。前壁缺血的心电图预测左前降支病变敏感性785%,特异性916%,下壁缺血的心电图预测右冠脉病变敏感性75%,特异性75%。提示典型心绞痛和心肌缺血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较心律失常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女性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问题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了解女性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诊断问题,本组回顾性分析100例女性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的临床资料。冠心病组:以冠脉造影血管狭窄≥75%诊断为冠心病,冠脉狭窄50%~75%且临床有心肌缺血证据者也诊断为冠心病,共48例。冠脉造影结果除外冠心病者52例,为对照组。比较二者有关冠心病危险因素和临床胸痛特点。结果显示绝经是女性冠心病特殊危险因素,绝经后冠心病发生率增加。女性冠心病临床胸痛症状常不典型,绝经后出现典型或不典型胸痛,同时又有明显冠心病危险因素,发生冠心病可能性大。绝经后仅有典型或不典型胸痛,而无明显危险因素,则发生冠心病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7.
X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7年,Likoff最早报道一组心绞痛、ECG运动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正常者。1973年,Kemp首先将此症命名为X综合征(Syndrome X)。嗣后,许多学者认为,此类患者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其胸痛系心肌缺血所致。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将冠脉血流储备功能的概念引入研究,发现快速心房调搏时冠脉血流增加较正常人明显受限,从而提示冠脉储备功能不足与心肌缺血之间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有"心绞痛"史住院患者100例,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阳性85例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70例,冠脉造影阴性15例;15例动态心电图正常者,其中冠脉造影阴性10例,冠脉造影阳性5例,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40.0%,阳性预测值(准确性)为82.4%,阴性预测值为66.7%。部分病人有"心绞痛",冠脉造影无狭窄,但有慢血流。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它简单、实用、安全、经济,适合临床广泛应用,但特异性仅40.0%,阴性者不能排除冠心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疑诊冠心病胸痛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86例以胸痛为主要症状、临床疑诊为冠心病心绞痛者做EBCT检查冠状动脉钙化、冠状动脉造影、平板运动试验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组冠脉钙化总积分明显高于无狭窄组 (P <0 0 5 ) ;X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亦存在不同程度钙化 ,但低于冠状动脉狭窄者 ;冠状动脉无钙化者心绞痛症状不典型 ,平板运动试验阴性 ,冠脉造影正常。结论 结果提示EBCT在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中有较大的意义 ,即无钙化者有可能排除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皮功能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患者37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对照组23例,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浓度,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结果冠心病组ET-1显著升高,NO、FMD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NO降低有显著性意义。NO、ET-1、FMD均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其受损程度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以探讨其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资料。结果:26例心律失常不伴典型心绞痛和心电图心肌缺血者,冠脉病变阳性率11.5%。34例心律失常伴典型心绞痛和心电图缺血改变者,冠脉病变阳性率91.1%;其中左前降支病变易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右冠状动脉病变易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两组冠脉造影阳性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律失常伴典型心绞痛或心肌缺血者很可能是冠心病。  相似文献   

12.
硝酸甘油对冠状循环中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odati等[1]证实,在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中,当冠状动脉(冠脉)血流加速时,从至少1支左冠脉狭窄≥50%的病人中观察到,冠脉血管床中发生可逆性血小板聚集性增强。本研究观察治疗剂量的硝酸甘油对SAP病人中由快速心房起搏引发的冠状循环中高血...  相似文献   

13.
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为了解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268例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显示2~3支血管病变201例,占75.0%,单支血管病变58例,占21.6%。201例2~3支血管病变中173例(86.1%)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2支血管病变为前降支和右冠者多见,占47.0%(63/134),单支血管病变以前降支者多见,占46.6%(27/58)。82.8%(48/58)单支血管狭窄为50%~74%。单纯左主干病变2例。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2~3支血管病变者心电图正常与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有关,单支血管病变与狭窄程度较轻有关。对临床上心电图正常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应及早做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不足,冠脉血流量下降引起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导致心功能障碍。冠心病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基础上,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内斑块不稳定,易破损,继发血栓形成及血管挛缩,使心肌供血减少,易进展为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8例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8例患者经冠脉造影或冠脉CTA确诊为冠心病,50例患者经冠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确诊无冠心病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7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不同病变支数患者比较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根据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对7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对比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冠心病组(P0.05),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单支病变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多支病变组(P0.05),中度狭窄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重度狭窄组(P0.05),冠脉病变程度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无冠心病对照组较冠心病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降低;稳定型心绞痛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程度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密切的联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脉狭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泰安市中心医院(271000)喻克余苏贤菊朱凤英王咏梅郭悦悦我们对20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对象为:①冠心病心绞痛发作频繁,药物疗效不佳或无效,考虑采用冠脉血运重建术者。...  相似文献   

17.
慢性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浦寿月慢性冠心病通常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阻塞性病变,发展到引起慢性心肌缺血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缺血性心肌病变。正常冠状动脉有自身调节冠脉血流量的功能,心肌氧耗增高时,冠状微动脉阻力降低,冠脉血流可数倍增高。冠状动脉大分...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微血管在心肌的血供中起着重要作用,冠状动脉微循环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而备受人们重视。目前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主要分为X综合征和冠脉内慢血流现象,二者都与缺血性心脏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发病机制有所不同。X综合征主要是冠状动脉微血管痉挛所致,而冠脉内慢血流现象传统上被认为与微血管功能失调有关。此外慢血流现象可能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新的发病机制,它可能代表了动脉粥样硬化和内皮功能失调的早期阶段。并且二者在治疗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40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40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方法29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脉CT成像,检出心肌桥者根据有否冠心病将其分为单纯心肌桥组和心肌桥合并冠心病组,然后比较两组胸痛的临床特点与40MSCT诊断心肌桥的特点。21例心肌桥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40MSCT心肌桥的检出率为26.8%。80例患者共有122处心肌桥,其中左前降支占51.6%。40MSCT显示胸痛患者心肌桥的厚度多≥2.0mm,发生在左前降支;壁冠状动脉长度≥2.6mm的多发生在回旋支,与无胸痛的心肌桥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80例心肌桥患者中有胸痛者64例(80.0%)。冠心病组多为典型心绞痛,单纯心肌桥组胸痛不典型。其中21例冠状动脉造影仅9例显示心肌桥。冠心病组所有的心肌桥与狭窄的冠状动脉均非同一处血管。结论MSCT空间分辨力高,可准确判断冠状动脉形态、结构异常和心肌密度异常,并可判断冠状动脉和心肌的空间关系。诊断心肌桥敏感可靠,检出率高,优于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及介入心脏病学诊疗,并探讨其诊疗指引。方法分析包括初发型、恶化型、卧位型、变异型、中间综合征共6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介入心脏病学诊疗资料,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37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占58.7%,其中70.3%狭窄程度大于50%,43.8%为多支冠脉狭窄。年龄、性别、病程、血脂在冠脉狭窄与非狭窄患者之间的差别无统计意义,但伴高血糖或高血压的患者冠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高血糖或高血压患者。另冠脉狭窄中67.5%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ST下移≥0.2mV。26例冠脉狭窄大于50%的患者作了介入治疗后心绞痛消失。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尤其伴高血压、高血糖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ST下移≥0.2mV患者多数有冠脉器质性狭窄,甚至为多支冠脉狭窄,其次不稳定性心绞痛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潜在的病理解剖基础,应尽早行冠脉造影以便进一步治疗,必要时行介入治疗,三支病变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