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骨髓移植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中的大量应用,骨髓移植(BMT)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的差异性逐渐显现出来;为了更好地解释临床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合理地加以解决,研究人员从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角度对动员后外周血与骨髓来源的移植物进行了比较,初步得出了BMT与PBSCT差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施行骨髓移植(BMT)、脐血干细胞移植(CBSCT)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术后,能否早期识别移植物的植入状态,对进一步临床治疗工作至关重要。笔者建立并应用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短串联序列技术(short tandem repeats with fluorescence labeling primers in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m-PCR-STR),对1例  相似文献   

3.
自1985年首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AML)患者获得成功以来,PBSCT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患者迅速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且采集方便,供者痛苦小。随着基础医学的深入研究,PBSCT在临床上将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有取代骨髓移植(BMT)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比较分析清髓性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与同胞供体骨髓和/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BMT/PBSCT)后恶性血液病受者早期T细胞亚群及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cellreceptorexcisioncycles,TREC)的重建规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TREC。结果表明,UCBT与BMT/PBSCT相比,在移植后1个月内CD3+、CD3+CD4+、CD3+CD8+细胞绝对值明显降低,此后无明显差别;2个月内CD3+细胞比例较低,但无明显差别。UCBT同BMT/PBSCT类似,CD3+CIM+细胞自植入开始即明显减低,2个月达最低,以后缓慢恢复,但至6个月仍未达正常;而CD3+CD8+亚群植入时已达正常水平,CD4+/CD8+比值至6个月仍低于正常。UCBT组在移植后1个月内naiveT细胞明显高于BMT/PBSCT组;而在移植后3个月开始终末分化效应记忆T细胞明显高于BMT/PBSCT组,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移植后6个月内两组移植受者TREC均较低。结论:与同胞供体BMT/PBSCT相比较,UCBT后早期T细胞重建显著延迟,但终末效应记忆T细胞亚型水平明显升高,从而发挥着抗感染或抗白血病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关供者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BMT/PBSCT)后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与供/受者HLA—Cw等位基因匹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HLA—A、B、DRB1相同、并业已进行BMT/PBSCT的无关供/受者对,采用PCR—SSP方法对供受者进行HLA—Cw位点的高分辨基因定型,并收集移植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HLA—Cw基因与aGVHD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4例HLA-A、B、DRBI相同的移植患者,即急淋(ALL)患者1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1例,HLA—Cw等位基因完全相合、半相合和完全不相合的患者分别为1例、2例和1例.结果1例CML及1例AML患者中出现Ⅲ度aGVHD。结论无关供者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供受者HLA—Cw等位基因匹配程度对急性GVHD具有重要影响,并建议对HLA—Cw基因进行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无血缘关系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骨髓移植在造血重建、T 细胞重建、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疗效等的差异。方法 53例白血病患者中,21例接受无血缘关系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 组),32例接受无血缘关系供者骨髓移植(BMT 组)。统计分析二者移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重建时间、T 细胞重建、感染率、GVHD、白血病复发、无病生存(DFS)情况。结果PBSCT 组和 BMT 组移植后白细胞重建时间分别为(12.43±3.67)天和(16.16±2.99)天(P<0.01),血小板重建时间分别为(14.67±6.19)天和(21.23±8.25)天(P<0.01)。PBSCT 组和 BMT 组移植后1,3,6,9及12个月的 T 细胞重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SCT 组和 BMT 组移植后早期感染率分别为42.86%和53.13%(P>0.05)。PBSCT 组与 BMT 组急性 GVHD 的发生率分别为61.90% 和71.885(P>0.05);在可统计的患者中,慢性 GVHD 的发生率在 PBSCT 组和 BMT 组分别为47.06%和43.48%(P>0.05)。PBSCT 组与 BMT 组移植后分别有4例和2例复发,二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SCT 组与 BMT 组移植后2年 DFS 率分别为(50.14±12.00)% 和(59.81±8.99)%,二者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血缘关系供者 PBSCT 后的造血重建比BMT,但二者移植后 T 细胞重建、感染发生率、GVHD 及 DFS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造血干细胞体外保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复制并分化为成熟血细胞与免疫活性细胞能力的细胞 ,由于造血干细胞可从骨髓、外周血、脐血、胎肝获得 ,因此临床上出现了骨髓移植 (bone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脐血干细胞 (cord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BSCT)及胎肝移植。近年来 ,PBSCT及 CBSCT由于比 BMT更简便、安全 ,其造血功能及免疫重建快、采集简单、抗移植物宿主病发病率低 ,在国内外得到快速发展 ,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多种实体瘤的有效方法。如何…  相似文献   

8.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军  浦权 《新医学》2000,31(3):179-180
1 引 言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是利用血液成分分离装置,采集末梢血中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的手段。与骨髓移植相比,具有采集简便、安全,移植后重建造血快,住院天数短、住院费用低等优势,大有替代骨髓移植的倾向。在国外已成为血液病及部分实体肿瘤患者大剂量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后重建骨髓造血的常规治疗措施。因自体PBSCT无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一致,也不会发生致命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故以往PBSCT主要指自体PBSCT。但自1994年开始,随着第一例临床异基因PBSCT的成功,PBSCT的概念已拓展至自体…  相似文献   

9.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是目前根治重型β-地中海贫血最有效的方法,它包括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BMT)、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 SCT),脐血干细胞移植(CBSCT).相对而言,脐血干细胞具有增殖快、可以扩增、集落形成高,对异基因刺激反应轻,CBSCT所需细胞数比BMT、 PBSCT者少,且来源广泛等优点,已成为干细胞的重要来源之一.现将其有关CBSCT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1 历史回顾  相似文献   

10.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捐献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和某些实体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较骨髓移植其操作简便、痛苦小、安全,易为无偿捐献者所接受。现在全球开展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PBSCT约占1/3,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护理直接关系着这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造血干细胞亲缘供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造血干细胞亲缘供者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以便为亲缘供者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依据及方法。方法 自行设计PBSCT4方面的相关知识对50例亲缘供者进行调查,根据他们对实施PBSCT4方面知识了解情况,按文化程度分为大学及以上组(18例),大专、高中及中专组(21例)和初中及以下组(11例),对他们实施个性化、分阶段的全程健康教育,并调查他们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及外周血干细胞(PBSC)采集的产量情况。结果 教育前后各组供者对PBSCT相关4方面知识的掌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供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98.8%;PBSC的采集产量均达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要求。结论 实施个性化、分阶段全程健康教育,可建立供者积极的捐献信念和态度,解除心理顾虑,增加了供者接受治疗护理的顺应性与自我防护意识,从而提高了采集的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供者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0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同胞配型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适应证和移植时机。方法1997年6月至2004年9月采用同胞相合allo—HSCT治疗MDS30例。预处理主要采用改良BU/CY方案,4例接受骨髓移植(BMT),8例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18例接受BMT联合PBSCT。结果3年预期存活(0s)率63.61%,3年预期无病存活(DFS)率61.41%,复发率(RI)5.26%。OS率在RA/RAS组83.33%,RAEB组34.29%,RAEB—t/AML组66.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3);以IPSS分组显示3年预期存活率:中危组64.7%,高危组69.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组、Ⅰ~Ⅲ度GVHD组和Ⅲ~Ⅳ度GVHD组OS率分别为57.75%,100%和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而患者移植前是否治疗、疾病分期、慢性GVHD均不是DFS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如有HLA相合的同胞供者,HSCT可作为年轻的中高危MDS患者的一线治疗,建议采用BU/CY方案和PBSCT。MDS的最佳治疗策略尚须要进一步进行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白血病、恶性肿瘤以及某些免疫缺陷病和遗传性疾病中有着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显著疗效。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移植 (BMT)、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及脐血移植 (U CBT)。其中 BMT开展的时间最长 ,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现代小儿疾病中 ,随着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减少 ,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病和遗传性疾病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多 ,尤其在我国 ,独生子女政策为长久国策 ,小儿患者中很难找到人类白细胞抗原 (HL A)配型相合的同胞作为供髓者 ,故应用骨髓以外的造血干细胞来源势在必行。脐血具有造血干 /祖细胞 ,其含量…  相似文献   

14.
日本脐血移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脐血干细胞移植(CBSCT)是继骨髓移植(BMT),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之后又一重要的生物治疗手段.随着研究日益深入,发展势头迅猛.日本在1994年和1997年分别进行了首例同胞间和非血缘者间的CBSCT.迄今为止,已有20多例同胞间和20多例非血缘间的CBSCT病例报道.笔者就日本学者近年来在脐血移植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非血缘关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6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66例血液病患者进行非血缘关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探索提高移植疗效的措施。方法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24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40例,其他血液病患者2例,经预处理治疗后,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本相合的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BMT)48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18例:部分患者采用长程加强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方案(将环孢菌素A提前至预处理开始时使用,同时加用霉酚酸酯)。结果64例患者达到完全稳定的供者植入,WBC植活中位时间15d(BMT组16d;PBSCT组12d,P〈0.01)。45例患者发生急性GVHD(aGVHD),累积发生率为71.16%,其中28例患者发生Ⅰ~Ⅱ度GVHD,累积发生率57.15%;17例患者发生Ⅲ~Ⅳ度GVHD,累积发生率32.25%;COX模型分析得出HLA配型及移植方式是影响aGVHD发生的因素,HLA配型相合、采用G-CSF动员的PBSCT可以降低aGVHD,尤其是重度GVHD的发生。可供分析的36例患者中有21例发生慢性GVHD。66例接受移植的患者中复发6例,死亡27例,5年的预期生存率为52.91%。用COX模型分析得出aGVHD以及aGVHD与GVHD的预防方案的交互冈素是影响生存率的惟一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17和1.255。结论提高非血缘关系allo-HSCT疗效的关键是控制aGVHD,而选择HLA配型相合的供者,加强移植早期的免疫抑制,可以减少a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印年代末发现人外周血中存在有造血干细胞(PBSC),到20世纪80年代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结合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获得成功以来,PBSCT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成功的关键在于采集足够量的干/祖细胞并有效地进行保存,回输后方能获得成功的造血功能重建。我站于2003年开始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冻存工作,共进行了3例5人次的采集及冰冻保存,回输3例,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自体干细胞移植越来越多地用做血细胞性及实体性肿瘤的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是指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ABMT)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ABMT和PBSCT使病人接受潜在致死剂量的化疗和放疗,并通过一个新的血细胞来源得以救治。支持疗法包括给予血液制品、生长因子和抗生素。要求护理人员精通自体干细胞移植的理论、过程,有能力管理由移植产生的各种毒副作用,教育指导病人、家属和其它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18.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包括骨髓移植(BMT),正日益广泛地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和某些疾病,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实体瘤及部分遗传性疾病等。据国际骨髓移植登记组IBMTR与ABMTR的共同资料统计,仅1990年全世界进行了5000余例异基因BMT(Allo—BMT),并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1970年至1994年Allo-BMT已累积超过45000例。近年来自体HSCT(Auto-HSCT)包括外周血和骨髓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关供者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BMT/PBSCT)后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与供/受者HLA-CW等位基因匹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HLA-A、B、DRBI相同、并业已进行BMT/PBSCT的无关供/受者对,采用PCR-SSP方法对供受者进行HLA-CW位点的高分辨基因定型,并收集移植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HLA-CW基因与aGVHD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4例HLA-A、B、DRBI相同的移植患者,即急淋(ALL)患者1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1例,HLA-CW等位基因完全相合、半相合和完全不相合的患者分别为1例、2例和1例,结果1例CML及1例AML患者中出现Ⅲ度aGVHD.结论无关供者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供受者HLA-CW等位基因匹配程度对急性GVHD具有重要影响,并建议对HLA-CW基因进行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技术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方面取得了明显疗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干细胞的采集是一个关键环节,只有供者的无私奉献和良好配合方能获得成功。因此做好供者尤其是无血缘关系供者的系列护理,使其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是PBSCT成功的重要保障。我科自2004年4月~2005年1月共进行了7例非血缘关系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