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异位胰腺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庆容 《四川医学》2002,23(1):56-57
异位胰腺在临床上较少见。由于其症状不典型或缺如 ,常易发生误诊。本病主要发生在消化道 ,可引起溃疡、出血、梗阻、套叠、甚至肿瘤等改变。由于临床上缺乏特异性 ,故从临床病理的角度认识此病 ,对于减少误诊 ,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报告 7例异位胰腺 ,均经术后病理确诊。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见表 1。表 1  7例异位胰腺一般资料病例性别年龄(岁 ) 发生部位胃、肠镜或钡餐临床诊断1男 53胃幽门部窦小弯溃疡窦小弯溃疡幽门不全梗阻2女 61胃幽门部幽门部包块十二指肠溃疡幽门不全梗阻3男 41胃幽门部幽门部包块胃溃疡穿孔4男 48空肠近端十…  相似文献   

2.
胃是人体的主要器官之一,它对维持人的健康生活十分重要,而决定胃功能活动的主要结构是神经支配,因此学者们对胃的神经研究非常关注。近年来,应用逆行标记技术,对猫、大鼠、兔和猪等动物的胃壁传入神经的实验研究资料相当丰富,他们的研究,一致认为胃的内脏感觉分别由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脊神经节和结状神经节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成年人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会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和凋亡,而且此类感染与胃萎缩和胃癌均有关联。目前,对于儿童胃上皮变化的报道还很少。为阐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黏膜炎症中的作用,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日本儿童胃黏膜状况。方法:分别选取1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和15例未感染儿童胃幽门部及胃体部活检标本,对Ki-67、单链DNA、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 n-SOD)、CD68免疫定位,并作了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生物素N端标记。此外,对10例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胃部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4.
胃底与胃窦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0例接爱胃镜检查患者,以尿毒酶快速诊断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发现胃底部与胃窦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不一致性性,即胃底部和胃窦部均可单独出现感染,均占13.3%,两处同时感染的情况只占30%,同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粘膜丰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即胃粘膜损害较重的情况,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均呈阳性或强阳性。亦发现本地人胃底粘膜炎症损害较多见,胃底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比率也较高,推测胃底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  相似文献   

5.
胃体平滑肌瘤是胃部的良性肿瘤之一。它原自胃壁之肌层。好发于胃幽门部,在胃良性肿瘤中多见。90%是单发的,10%是多发的。肿瘤可位于粘膜下,浆膜下或两面突出呈哑铃状。一般为园形,质硬、表面光滑,有的带蒂。位于幽门部附近的带蒂肿瘤,有时可经过幽门管进入12指肠。因而出现间歇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时超声法研究50例成年正常男女胃液体排空,发现:其排空率随餐后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且胃底-体部的变化较幽门窦显著。在餐后30min内,男性受试者的胃底-体部的排空率大于女性受试者。只发现女性受试者胃底-体部和幽门窦的宽径与年龄呈负相关。为便于今后研究,分别拟合男女性胃底-体部随餐后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叶因子 1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体部黏膜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三叶因子 1在 2 9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手术切除标本胃体部黏膜中的表达与黏膜萎缩程度的关系 .[结果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标本的胃体部黏膜中 ,三叶因子 1在固有层颈黏液细胞和假幽门腺化生细胞中表达 ,其阳性表达率与黏膜萎缩程度有关 .[结论 ]三叶因子 1在胃体部黏膜中的表达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黏膜损伤的保护和修复有关 .  相似文献   

8.
资料和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2月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消化性溃疡(PU)并急性出血患者200例,男142例,女58例。年龄18~79岁,平均37.5岁,其中胃溃疡134例(胃体、胃角部55例,贲门、胃底40例,胃窦、幽门部28例,残胃吻合口1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6例,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30例。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胃体、幽门部、贲门部、胃底粘膜下层微动脉构筑和网眼密度的观测,探讨胃各部位粘膜下层的动脉构筑变化规律,分析胃粘膜下层动脉在胃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利用排除腹腔和胃部疾病,尸检切除的全胃标本25例,灌注墨汁,制作透明揭层标本,观测胃体、幽门部、贲门部、胃底粘膜下层动脉构筑和其网眼密度关系。结果粘膜下动脉丛的微动脉走行与胃长轴垂直,吻合支多,胃各部位粘膜下动脉密度比较P〈0.05。结论胃手术时要从胃的粘膜下层处理动脉,达到减少出血,保证残胃血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87年6月~1997年7月应用保留幽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溃疡共18例,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回临床资料回.l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6例,年龄32~58岁,经病理证实均为胃溃疡,位于胃小弯15例,后壁溃疡2例,大弯侧溃疡1例。本组择期手术16例,因出血、穿孔急诊手术各1例。12手术方法①术前置鼻胃管。②游离大小网膜右侧至幽门环部,在此结扎胃右血管及胃网膜右血管,在幽门环近侧l~l.SCm处切断胃幽门窦,吸净远端内容物,任其开放,暂用纱布包盖。③切除远端胃容积50O~60o,切线相当于大弯侧胃网膜左动脉末支处向小弯侧引的…  相似文献   

11.
电针对大鼠“足三里”穴区皮肤及胃幽门部APUD系的影响丰艳,吴景兰,王一菱河南医科大学组织学胚胎学教研室郑州450052关键词电针;穴区皮肤;胃幽门部;APUD系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电针对大鼠“足三里”穴区皮肤及胃幽门部APUD细胞(包括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12.
周坤  林耀东 《安徽医学》2013,34(1):42-43
目的探讨贲门部癌术后胃瘫的发病机制、诊治及改善预防措施。方法观测分析2000年12月至2010年4月贲门部癌手术中24例术后发生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胃瘫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并重点探讨管状胃、幽门成形术及营养支持对防治并发症的优势。结果所有24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贲门部癌术后胃瘫综合征原因多与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不当有关,术中精细操作、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和加强术后管理等措施对术后胃瘫综合征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胃大部切除术是我国最常用的方法,切除范围是胃的远侧2 /3~3/4,包括胃体的远侧部分、胃窦部、幽门和十二指肠球部的近侧.胃大部切除能切除胃窦部,消除了胃泌素引起的(胃相)胃酸分泌;  相似文献   

14.
为能保持较合乎胃的生理功能的代胃,食物能适当的停留和搅拌以及能预防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创用保留幽门有茎空肠移植代胃术。一、手术术式 1.切除范围与适应症切除范围:是幽门部保留1.5厘米以外,其它与全胃切除术相同,要求胃癌所属淋巴结、大网膜、小网膜、幽门上下的淋巴结一律切除。适应症:肿瘤距离幽门5厘米以上者适应本手术,而且要求切除的肿瘤近侧切除线,亦应距肿瘤5厘米。为达到根治目的,此种手术应经胸并切除一部  相似文献   

15.
儿童贲门失弛缓症肠间质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及其配体SCF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3例儿童贲门失弛缓症及6例对照组远端食管,贲门,胃底及幽门部肠间质细胞的分布。结果显示肠间质细胞在贲门失弛缓症组贲门部明显减少,部分病例甚至缺如,而在正常对照组贲门部则含丰富的肠单质同细胞;在下端食道、胃底及幽门部位两组肠间质细胞的分布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魏金文  张尤历 《医学综述》2004,10(10):626-628
胃肠道激素通过何种途径或者媒介因素发挥作用,一直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胃泌素是胃肠道重要的激素,主要是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它具有刺激胃酸分泌和促进黏膜生长作用,受迷走神经调节,胃窦内消化的蛋白质以及胃窦部机械性扩张均可以引起胃泌素的升高,胃泌素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食管反流病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胃泌素,幽门螺杆菌,胃食管反流病三者关系的研究新进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胃在临床上可分为: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胃窦部、幽门部五部分;十二指肠位于胃和空肠之间,呈"C"字形,约 25cm长,在解剖学上因其长度相当于十二横指而得名.  相似文献   

18.
陈军  王宝西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1,10(2):176-178,183
胃、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病统称消化性疾病 ,传统认为该病与酸有关 ,胃的泌酸及粘膜固有保护机制之间不平衡导致溃疡形成 ,自从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 ren和Marshall在胃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 ,并发现与消化疾病有关 ,此后全球范围内开展了消化性疾病的感染性病因研究并证明幽门螺杆菌的致病作用。Cad ranel (1986年 )、Drumm (1987年 )等对儿科研究也证实了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疾病的相关性 ,日益增多的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致病菌 ,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特别是 1994年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  相似文献   

19.
背景:根治幽门螺杆菌(H P)感染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观察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受试者和方法:共有3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反流性食管炎(1级或2级)的患者参与了本次研究。分别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前及根治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24h食管内pH值监测及食管内压力测定。通过服用兰索拉唑30m g2次/d、羟氨苄青霉素1g2次/d以及克拉霉素500m g2次/d,连续14d来达到H P根治。分别在根治前及根治后3个月,从患者胃窦部、胃体部取活检组织标本运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行H P的检测。结果:共有…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确定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 研究设计:系统评估有关胃食管反流患者与非反流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的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在4个电子数据库中查阅了2001年以前的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