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总结经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鞍区附近及前颅窝底病变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35例鞍区附近及前颅窝底病变的经眉弓锁孔手术经验.其中,垂体瘤12例,鞍结节脑膜瘤1例,颅咽管瘤2例,嗅沟脑膜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18例.均行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17例肿瘤病变全切除15例,18例动脉瘤均行夹闭.1例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颞下锁孔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以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方法 采用耳前方颧弓向上直切口4cm,作直径1.8~2.5 cm的骨窗开颅,开放脑池,令脑组织自然回缩后,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切除相关病灶18例.结果 本组18例中,侧裂区蛛网膜囊肿6例,右桥小脑角区蛛网膜囊肿1例,均行囊壁切除并开放邻近脑池.其中1例出现脑脊液鼻漏,经原入路修补.全切除三叉神经鞘瘤1例,全切除海绵状血管瘤2例,全切除神经节细胞瘤钙化1例,全切除脑膜瘤7例,全部病例顺利恢复.结论 颞下锁孔入路手术技术可以满足岩斜区、脑桥腹侧方、鞍上区及海绵窦区的手术要求.是一种大大减少手术创伤行之有效的微创手术人路.  相似文献   

3.
“锁孔”入路是典型的微创手术之一。显微手术是“锁孔”入路的基础 ,没有熟练的显微手术技术 ,就无法开展“锁孔”入路手术[1] 。“锁孔”入路手术是指经体表小切口处置体内深部病变的一种外科手术操作技术。我院自 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4月 ,应用眶上“锁孔”入路为 2 0例鞍区病变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效果良好 ,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 ,男 8例 ,女 12例 ,年龄 2 1~ 6 8岁。其中脑膜瘤 3例 ,颅咽管瘤 2例 ,垂体瘤 14例 ,颅内动脉瘤 1例。经CT或MRT检查确诊 ,肿瘤直径在 4cm以下 ,以鞍上及鞍旁生长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探讨鞍区显微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其是否具有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鞍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显微手术入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探讨适合不同手术方式的手术入路及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结果:本组30例鞍区肿瘤患者,其中,垂体腺瘤12例,颅咽管瘤7例,鞍区脑膜瘤5例,蛛网膜囊肿3例,Rathke囊肿2例,上皮样囊肿1例;采用翼点入路19例,经眶上锁孔入路1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者13例.术后采用MRI观察手术效果,19例眶上入路患者中,肿瘤全部切除15例,部分切除4例;11例经眶上锁孔入路者中,全部切除6例,部分切除3例.结论:翼点入路开颅的手术方法比较简单,操作也较方便,对于大多数患者均适用;经眶上锁孔入路联合颅底外科技术可减少对额叶的牵拉,对鞍区显露较大,增加手术视野,缩短了手术操作路径,适用于体积较大的鞍区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和显微外科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其中额下入路19例,翼点入路14例,额下-翼点联合入路7例,眶上锁孔入路6例。结果46例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42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4例。手术后视力改善39例,无改变5例,视力减退2例。结论适宜的手术入路和精细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显著提高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术中配合。方法回顾性总结35例经眉弓处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肿瘤临床资料和护理经验,做好术前物品准备、患者准备,加强术中医护之间的配合。结果肿瘤全切31例;2例颅咽管瘤后部与下丘脑粘连紧密未强行切除,残留部分肿瘤包膜;1例颅咽管瘤与垂体柄关系密切,残余少量肿瘤组织;1例鞍隔脑膜瘤鞍隔下向鞍内生长部分未能全切。结论经眉弓处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具有创伤轻、手术空间大、切口美观等优点,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意义及方法。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 4 1例 (垂体腺瘤 17例、胆质瘤 16例、颅咽管瘤 3例、脑膜瘤 3例、颅内动脉瘤 2例 )。采用眶上锁孔入路 2 7例 ,颞下锁孔入路 8例 ,枕下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 4例 ,皮层 -脑室锁孔入路 1例 ,中线枕下入路 1例。在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可见肿瘤部分 ,再用神经内镜辅助寻找残余肿瘤并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除 34例 ,次全切除 5例 ,2例颅内动脉瘤成功夹闭。 2例垂体腺瘤病人术后出现一过性多尿 ,对症治疗后均于术后 1周恢复正常 ;1例胆质瘤病人术后发生了无菌性脑膜炎 ,经对症治疗 2周后痊愈。本组无 1例死亡 ,无脑出血、颈内动脉损伤和视神经损伤发生。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锁孔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 ,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 ,减少手术创伤 ,降低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8.
经颅微创手术治疗鞍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鹏  戴刚 《中原医刊》2007,34(24):63-64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的经颅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2例鞍区肿瘤应用开颅经眉眶上锁孔入路切除。结果12例视力均有恢复,随访2个月,无并发症。结论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是切除鞍区肿瘤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颅显微外科切除鞍区肿瘤的经验,探讨经颅切除鞍区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5月-2014年3月手术的鞍区肿瘤80例(脑膜瘤56例、垂体瘤12例、颅咽管瘤9例、皮样囊肿2例、神经内分泌源恶性肿瘤1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包括翼点入路、额下入路和额外侧入路,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分析全切除率、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采用翼点入路者50例,全切除率为66.0%;采用额下入路者16例,全切除率为75.0%;采用额外侧入路者14例,全切除率为71.4%。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鞍区肿瘤的主要手段,选择手术入路时应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式以及肿瘤和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遵循最优化和个体化原则,结合手术者的经验来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额外侧经侧裂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鞍区肿瘤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大型及巨大型垂体腺瘤30例,全切19例,大部分切除8例,部分切除3例;鞍结节脑膜瘤10例,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3例;颅咽管瘤8例,经终板入路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4例。结论额外侧经侧裂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解剖外侧裂及鞍区诸脑池,能充分显露前颅底及鞍区结构,适用于大部分鞍区肿瘤手术。  相似文献   

11.
经蝶和经额底入路显微切除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28例大和巨大型垂体腺瘤采用不同入路的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较理想的治疗原则。方法:28例分经蝶组及经额组各15、13例。经蝶组采用经唇下蝶窦入路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术中配合PEEP使鞍上部分肿瘤塌陷达到完整切除。经额组采用经额底入路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结果:28例肿瘤中,手术全切经蝶组为11例,经额组为10例,只行大部切除经蝶组3例,经额组4例,原因均为肿瘤侵袭人鞍膈上及海绵窦内无法全切。结论:经蝶入路手术创伤小,患反应轻,并发症少,有广泛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大型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报道经翼点入路或其改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8例垂体腺瘤并探讨优、缺点.方法经翼点开颅,采用显微手术解剖鞍区各脑池,充分利用鞍区4个解剖间隙切除肿瘤.结果18例中全切除或次全切除14例,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复发2例.结论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26例鞍区脑膜瘤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单/双额下入路10例,翼点入路13例,纵裂入路3例。结果:26例中,显露满意14例(53.85%),全切18例(69.23%),痊愈23例(88.46%),无死亡,预后良好11例(91.67%)。结论:鞍区脑膜瘤易误诊为垂体瘤和颅咽管瘤,临床表现结合CT和MRI检查有助于诊断。翼点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有益于肿瘤全切。  相似文献   

14.
神经导航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应用。方法:9例患者术前行核磁共振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学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将颈内动脉、视神经、海绵窦、正常垂体、脑干和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及肿瘤标记后行三维重建,设计出最佳手术入路,术中在导航棒的引导下准确定位并确定肿瘤的切除范围。结果:所有患者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入路顺利到达肿瘤部位,平均误差为O.9mm。9例患者中肿瘤全部切除7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7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无变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导航引导下经鼻蝶手术与常规经鼻蝶手术相比,具有定位准确、简捷、安全、出血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微创治疗急性严重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提高严重脑内血肿急诊救治成功率的新途径。方法以2006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189例GCS3-8分的脑内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内科治疗组(即对照组,93例)和急诊微创穿刺组(微创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微创组患者则在CT引导下,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急诊抢救室内行微创血肿碎吸术,比较两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96例,7、14d和30d分别死亡35、44例和57例,死亡率分别为25.0%、33.3%和46.7%;实验组93例,7、14d和30d分别死亡24、32例和45例,死亡率分别为37.6%、47.3%和61.3%。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微创组7、14、30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显著提高脑内血肿的急诊救治成功率,是一项可在急诊抢救室内开展的脑内血肿救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罗斌  黄楹  李冰  孙梅 《海南医学》2010,21(11):60-62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7例鞍上直径在2.5-4.8cm的颅咽管瘤患者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发迹内做6.5cm左右皮切口,铣出面积约(3×2.5)cm^2的椭圆形小骨瓣,术中根据肿瘤位置利用不同解剖间隙切除肿瘤。结果术中15例病人肿瘤全部切除,2例次全切除。术后7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经药物治疗后好转,9例病人视力改善。结论与传统翼点入路及眶上锁孔入路相比,额外侧锁孔入路切口小、创伤小,能提供足够的鞍上区手术空间,显露鞍区病变及其邻近结构充分,且减少了脑牵拉和手术创伤,有利于颅咽管瘤的全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鞍上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术中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LandmarX(Medtronic,USA)神经导航系统对61例垂体瘤行单鼻孔蝶窭入路手术治疗,术中实时导航定位蝶窦前壁、鞍底、海绵窦等相关结构,切除肿瘤.对肿瘤定位时间(包括导航注册到暴露肿瘤)、定位准确性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定位时间(27....  相似文献   

18.
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杰  史继新  王汉东  潘云曦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1):1014-1016,1019
目的:探讨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5年1月44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显微手术技术予以切除.结果:27例(61.4%)患者腺瘤获全切除,13例(29.5%)次全切除,4例(9.1%)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对33例(75%)患者进行平均14个月随访,20例(20/22)头痛消失或减轻;23例(23/25)视力、视野障碍显著改善,2例视力、视野障碍无改善;8例(8/10)肢端肥大症明显减轻;9例(9/12)溢乳停止;9例(9/14)月经恢复.结论: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鼻腔的自然间隙,具有入路直接、创伤轻微、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微创治疗垂体腺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朱成  郭之通  张弋 《安徽医学》2006,27(3):191-193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入路及方法。方法从1997年1月至2004年10月对27例颅咽管瘤进行了显微外科手术,病人年龄11~60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9例,以视力障碍起病23例,尿崩症6例,隐性糖尿病6例,生长发育迟缓4例,头痛20例,闭经4例。术前均行CT和MRI扫描,肿瘤最大直径5cm,实质性12例,囊性变8例,混合性7例,其中肿瘤钙化18例。经翼点入路13例,经额下入路11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3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1例。1例术后10天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26例术后进行了放疗。结论颅咽管瘤手术切除应根据其生长特点来选择手术入路,大多数病人可达到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翼点入路在鞍区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8年9月我科经翼点入路对鞍区肿瘤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的病例42例,讨论鞍区肿瘤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分析影响选择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42例患者中,行镜下全切术31例,次全切除术11例,全切率为73.8%。术后并发症:额纹消失1例;尿崩及电解质紊乱18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翼点入路为鞍区肿瘤的手术操作创造了良好的手术视野,能较充分显露瘤体及其周围结构,提高鞍区肿瘤的全切除率,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减少肿瘤的复发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