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自 1981~ 1998年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共 132 8例 ,其中出血量为 15 0~ 30 0ml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共 31例 ,巨大慢性硬膜下血肿不同于一般的慢性硬膜下血肿 ,有其特殊性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31例中 ,男 2 9例 ,女 2例。年龄 5 6~ 82岁 ,平均 6 9岁。有头部外伤史 2 2例 ,无明显的头部外伤史9例。病程 2~ 12个月 ,平均 7个月。出血量 15 0~ 2 0 0ml2 0例 ,2 0 0~ 2 5 0ml 6例 ,2 5 0~ 30 0ml 4例 ,1例为 30 0ml以上 ,是为双侧额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 一侧上下肢渐进性瘫痪 18例 ,一侧上肢瘫5例 ,一…  相似文献   

2.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在急性期未被发现的硬膜下出血 ,或未被吸收的硬膜下血肿[1]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慢性硬膜下血肿由于其颅脑的解剖和生理与成人不同 ,在诊治方面有其本身的特点。我院自 1994年 3月~ 1998年 10月共收治经CT及手术证实的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慢性硬膜下血肿 2 1例 ,现将其诊断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4例 ,女 7例 ,年龄最小 3个月 ,最大 6岁 ,小于 1岁 6例 ,1~ 3岁 12例 ,3~ 6岁 3例。有明确外伤史 14例 ,受伤至确立诊断的时间为 1~ 6个月 ,受伤原因 :分娩伤 5例 ,坠床、摔倒 12例 ,高处…  相似文献   

3.
黄添永  蒋学忠 《农垦医学》2001,23(5):317-318
慢性硬膜下血肿表面有肉芽组织形成新生的毛细血管包膜破裂出血。这种出血和机化过程可以反复的进行。因此 ,包膜内反复出血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1 ] 。在CT图像上 ,血肿的密度不同 ,是这种包膜内反复出血的结果。同时 ,作者也注意到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后置管 ,不同密度的血肿其引流差异较大。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包膜的渗透性和血肿量变化与CT图像上血肿密度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收集我科 1 990年 5月~ 1 999年 5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 2 5例。其中 3例为双侧血肿 ,2 2例为单侧血肿 ,共 31个血肿。所有病人…  相似文献   

4.
屈洋  侯放  高萍 《黑龙江医学》2002,26(1):30-30
本院 1983~ 1998年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 12 6例 ,行钻孔引流术治疗。治疗过程也出现了一些合并症 ,甚至加重了原硬膜下血肿对病人的损害 ,现结合此组病例提出对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的合并症的防治体会。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12 6例 ,男性 86例 ,女性 4 0例。 6 0岁以上 77例。有明显头外伤史 10 8例。外伤距手术时间 1个月 89例 ,2个月以上 37例。1 2 症状和体征头痛、头晕 12 1例 ,偏瘫 6 2例 ,意识障碍 11例。1 3 CT表现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81例 ,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4 5例。中线移位 71例。1 4 效果经钻孔引流后…  相似文献   

5.
慢性硬膜下血肿1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慢性硬膜下血肿因起病缓慢 ,症状隐匿、多变 ,易被误诊[1] 。现将我院 1996年 7月~ 2 0 0 0年 7月接诊的曾被误诊的1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 ,年龄 5 4~ 68岁 ,平均 5 9 5岁 ,均有头部外伤史 ,外伤史 5个月~ 4年。临床表现 :头痛 6例 ,记忆力下降 5例 ,计算力下降 4例 ,定向力障碍 5例 ,情感淡漠 3例 ,意志消沉 4例 ,嗜睡 4例 ,轻偏瘫 1例 ,视盘水肿 8例。 10例患者头颅CT检查均证实为慢性硬膜下血肿 ,其中 4例经头颅MRI检查亦证实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 2 误诊情况 :老年性痴呆 3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对侧少量硬膜下积液患者,在血肿侧钻孔引流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归的几率、机理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对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结果7例一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对例少量硬膜下积液患者,在血肿侧钻孔引流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最终皆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积液演变为血肿的时间为90~270d。结论一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对侧少量硬膜下积液患者,在行血肿侧钻孔引流术后,其对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能性大。对此类患者出院应做好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7.
裔德超  易泽洪  黄亮 《当代医学》2008,14(22):105-106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几率、机理和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2002年~2007年间27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结果 本组20.2%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积液演变为血肿的时间为伤后21~90d1经钻颅血肿引流均治愈.结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来源之一.发病年龄两极化,常发生在保守治疗的慢性型病例中.致病方式常为减速性损伤合并颅脑轻微伤.  相似文献   

8.
9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与治疗分析吉林省人民医院(130021)刘树清郑彤王春辉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连树林【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手术诊断与治疗我院于1981年~1995年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96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6例,男87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97例一次性治疗获得痊愈.1例1个月后随访发现术后血肿复发,经再次行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后痊愈.发生不同程度非张力性气颅39例,气颅1~2周后自行吸收.结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脑外科常见疾病,钻孔冲洗引流术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刘家凯 《吉林医学》2010,(30):5377-5377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治疗早期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在局部麻醉下行钻孔"冲洗引流配合尿激酶注入夹管后再开放治疗的36例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血肿全部清除、4例转变为慢性硬膜下积液、出现无张力性气颅2例,1例1个月后复发。未发生脑实质损伤、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微创钻孔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损伤小,配合尿激酶注入夹管后再开放,适合老年人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慢性硬膜下血肿约占颅脑损伤病例的1%,占颅内血肿10%左右,高龄者好发 [1]。钻孔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最佳方法[2],简单有效, 治愈率高,但也易发生一些术后并发症。我院自1994~1999年对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进行钻 孔引流术,17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合本组资料,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 发生、预防和治疗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42例,女18例,年龄51~82岁,60岁以上50例,占83% 。 1.2 临床症状 有明确头部外伤史41例,无外伤史19例。外伤距手术时间 1~6月。头痛或头晕45例,肢体不同程度偏瘫21例,意识障碍12例,精神异常和智能障碍30 例,昏迷伴双瞳散大1例。  相似文献   

12.
<正>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由Mayo于1894年首先报道[1]。近几年来,伴随CT普及,发现创伤性硬膜下积液有增多趋向,创伤性硬膜下积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肿演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自2008—2013年连续动态观测185例创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经CT及手术证实,有21例转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同期首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09例。本研究就其转变过程及其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创伤性硬膜下积液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联系。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连续观测我院2008—2012年创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共185例,男性163例,女性22例,年龄2279岁,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特点本文回顾了1993年10月~2000年2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79例,其中60岁以上58例,占同期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73.4%,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 本组58例,男45例,女13例。年龄60~80岁,平均68.5岁。有明显外伤史29例,其余29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追踪脑外伤后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过程和治疗方法。方法研究我们两家医院近两年来2例有完整病历资料记录的由脑外伤后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病历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分析疾病演变过程和治疗手段。结果两病例由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转变时间分别为51d和84d,均经过1次手术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和慢性硬膜下血肿随着CT的普及和应用,发现的病例越来越多,但能持续、动态地观察由TSE演变为CSDH的病例报道较少。我们认为由于部分TSE可转化为CSDH,对TSE保守治疗者自发病起1个月内每周复查1次CT,1个月后每2~3周复查1次CT;对积液未完全吸收的出院患者,告知本人及家属仍有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每3~4周复查一次CT。既对积液量的发展情况及时了解,又可及早发现TSE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者,有症状的应及时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机制及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及治疗。结果42例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术后1例出现硬膜外血肿,1例出现硬膜下囊腔大量积液,行开颅手术治疗后恢复,随诊6月~2年,硬膜下积液均已吸收,无血肿复发。结论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方法简单,创伤轻微,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外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机制,对相关法医学鉴定要点进行归纳。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择取14例外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翻阅相关病例资料、检查资料对外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14例中1例经尸检证实为外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其他13例经CT检查、MRI检查被确诊为外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且他们中或接受手术治疗,或接受保守治疗,无1例有后遗症出现。结论掌握外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成机制以及相关法医学鉴定要点,能够对死因、血肿形成原因、损伤程度等进行有效的判断,可以为正确处理民事、刑事案件、医疗纠纷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方法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总结2006年6月~2009年6月间用钻孔冲洗引流术(BHID)治疗来本院就诊治疗的1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资料,结合文献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中死亡2例,其余皆愈合出院.其中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总结50例既往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开颅血肿清除2例,钻双孔冲洗置管引流10例,钻单孔冲洗置管引流38例,造成脑挫裂伤l例,张力性气颅1例,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以cT为主要检查手段,个别病例需MR确诊,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置管引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急性硬膜下出血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在2010-12~2013-12间行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手术患者的资料,统计术后出现急性硬膜下出血患者的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比手术前后的头颅CT,共有1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手术后出现急性硬膜下出血,治疗效果较差,3例患者行开颅手术治疗,死亡2例,慢性血肿复发4例。分析其出血来源有三个方面。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急性硬膜下出血并不罕见,根据患者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8年3月~2004年3月共收治老年硬膜下血肿病人145例,现对其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145例,其中男120例,女25例,年龄60~95岁;单侧硬膜下血肿137例(94.4%),双侧硬膜下血肿8例(5.5%);有轻微头外伤病史90例(62%),其中头伤后3周~1个月出现症状72例(80%),1~3个月出现症状15例(16.7%),3个月以上出现症状3例(3、3%);无明确头外伤病史的55例(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