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需要多种粘附分子的参与,E-选择素是粘附分子选择素家族的一名重要成员,E-选择素是重要的粘附分子之一,能介导血小板、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肿瘤细胞之间的粘附,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E-选择素及其配体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强度增加和(或)患者血浆中的浓度升高,提示结肠癌易发生侵袭转移,预后差,研究表明检测E-选择素及其配体水平,可作为结肠癌的一项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E-选择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胜茹 《医学综述》2008,14(9):1411-1413
E-选择素表达于受细胞分裂素刺激后内皮细胞表面,也主要集中于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其配体是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或类似结构的分子,在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正常骨髓前体细胞上大量表达。E-选择素具有内皮特异性,因此外周血中的可溶性E-选择素可作为内皮细胞激活的特异性指标。现就细胞黏附分子中的E-选择素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变态反应疾病等症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E-选择素(E-selectin)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40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16例,重度24例)的胎盘组织进行E-selectin定位,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结果:子痫前期组中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E-selectin的表达(53.5±0.5)低于对照组(53.8±0.4)(P<0.05),而在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E-selectin的表达(63.0±0.5)高于对照组(62.6±0.4)(P<0.05);轻度、重度子痫前期间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E-selecti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electin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E-选择素(E-selectin)属于粘附分子(Ams)中的选择素家族(SF),是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起始粘附的重要因子之一。是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62E。E-选择素发现于1985年,1989年E-选择素的基因被克隆。由于它表达的瞬时性及特异性,受到了普遍的关注。目前E-选择素及基因多态性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本文对其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胎盘界面绒毛外滋养细胞(EVCT)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及E-选择素(E—selectin)的表达特点以及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20例重度子瘸前期胎盘(妊高征组)以及孕周相配的20例正常妊娠胎盘(对照组)子宫胎盘界面蜕膜中绒毛外滋养细胞VCAM-1、E-selectin的表达;光镜下计算EVCT阳性染色强度,并用医学图象分析软件测定EVCT阳性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MOD)。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子瘸前期患者子宫胎盘界面EVCT上VCAM-1、E-selectin的染色强度及MOD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子痫前期子宫胎盘界面EVCT上血管内皮细胞特性的粘附分子VCAM-1、E-selectin的表达减少。可能引起滋养细胞对子宫壁和血管的浸润性降低,导致子宫胎盘血管形成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戒烟对吸烟大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E-选择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吸烟及戒烟与COPD肺组织炎症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小量吸烟组、大量吸烟组和大量吸烟后戒烟组,每组8只。吸烟时间为20周,戒烟时间为10周。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半定量检测各组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和E-选择素的表达。结果小量吸烟组(0.41±0.01,0.40±0.01)、大量吸烟组(0.43±0.01,0.41±0.04)及戒烟组(0.39±0.01,0.37±0.03)NF-κB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0.29±0.06,0.28±0.06)显著增高(P均〈0.05),小量吸烟组及戒烟组较大量吸烟组表达降低(P均〈0.05)。小量吸烟组(0.38±0.02,0.43±0.05)、大量吸烟组(0.42±0.01,0.52±0.03)及戒烟组(0.36±0.01,0.47±0.05)E-选择素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0.01±0.04,0.02±0.04)显著增高(P均〈0.05),小量吸烟组及戒烟组较大量吸烟组表达降低(P均〈0.05)。E-选择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NF-κB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0,r=0.89,P均〈0.01)。结论吸烟可引起大鼠气道上皮细胞NF-κB和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二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且随着吸烟量的增加其表达水平增高,戒烟后其表达均有所下降。提示戒烟可减轻气道炎症,是防治COPD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E-选择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支气管肺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春芳  吴亚梅 《重庆医学》2005,34(11):1677-1678,1680
目的制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探讨E-选择素在COPD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两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和反复烟熏的方法制作COPD大鼠模型(B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选择素在COPD大鼠支气管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所建大鼠模型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学改变基本符合人类COPD的特点;模型组支气管肺组织微小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 (P〈0.01),且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成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82,P〈0.001;r=0.79,P〈0.001). 结论 E-选择素可能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E-选择素(E-selectin)和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水平,以及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GBE组,各30例;并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GBE组每日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连用2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E-selectin和VCAM-1的水平。两组均于入院第1天和治疗2周后行肺功能检查。结果治疗前常规组和GBE组E-selectin和VCAM-1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均〈0.01);治疗后,两组E-selectin和V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0.05),而GBE组较常规组下降更为显著(均〈0.05)。两组1 s用力呼气量预测值、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均较治疗前高,GBE组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明显降低AECOPD患者血清E-selectin和VCAM-1水平,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陈雪梅  梁国华  夏勇  唐家明 《河北医学》2010,16(10):1153-1157
目的:初步研究分析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B型钠尿肽、L-选择素、E-选择素血浆水平在评估蒽环类药物化疗对心肌毒性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2例应用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THP)治疗的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钠尿肽(BNP)、L-选择素、E-选择素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按照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累积剂量分为THP≤180mg组,180mg〈THP≤360mg组,360mg〈THP≤450mg,THP〉450mg组.各组之间与治疗前以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22例治疗前平均血清BNP检测结果为62.36±12.59((pg/mL),L-选择素576.83±210.83(ng/mL),E-选择素40.75±30.34(ng/mL),CK—MB12.45±5.60(u/L);THP≤180mg组22例,平均血清BNP检测结果为69.71±9.52((pg/mL),L-选择素994.08±400.22ng/mL),E-选择素52.25±27.69(ng/mL),CK-MB 13.62±5.80u/L;180mg〈THP≤360mg组18例,平均血清BNP检测结果为80.13±7.06((pg/mL),L-选择素1458.40±531.41(ng/mL),E-选择素95.14±47.61(ng/mL),CK—MB13.28±6.65u/L;360mg〈THP≤450mg组15例,平均血清BNP检测结果为84.25±6.80((pg/mL),L-选择素1487.00±361.78(ng/mL),E-选择素111.20±61.66(ng/mL),CK-MB15.88±8.64(u/L);THP〉450mg组10例,平均血清BNP检测结果为80.13±7.06((pg/mL),L-选择素1783.55±752.45(ng/mL),E-选择素95.83±36.68(ng/mL),CK—MB 32.45±30.17(u/L)。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累积剂量达到180mg-360mg后,血清BNP、L-选择素和E-选择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升高(P〈0.01),而且随着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表面积累积剂量的增加有不断升高趋势,而CK—MB仅在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累积剂量〉450mg时才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B型钠尿肽、L-选择素、E-选择素在评价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THP)治疗的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早期心脏功能损害方面较CK—MB敏感,血清B型钠尿肽是敏感的指标,血清L-选择素和E-选择素可能与B型钠尿肽一样是敏感的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宋芸  林岫芳  王东伟  董丹丹 《医学争鸣》2007,28(22):2075-2078
目的:探讨E-选择素(E-selectin)+G98T,+A561C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对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94健康正常人(对照组)进行E-selectin+G98T,+A561C基因多态性检测及超声心动图、血脂水平检测.结果:①E-selectin+A561C各基因型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E-selectin+G98T基因型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原发性高血压组内,AC-CC基因型更倾向于发生左室肥厚(P〈0.05);④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E+selectin+G98T位点及+A561C位点各基因型组间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electin+A561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相关关系,C等位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C等位基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更倾向于出现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胎盘生长因子-1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和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在ox-LDL(25μg/mL)条件下,应用不同浓度的PLGF-1(20、40、80ng/mL)孵育ECV-304,对照组为内皮细胞未受损时,相同浓度梯度的PLGF-1孵育ECV-304,3h、6h、12h、24h后应用ELISA法检测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的表达,硝酸盐还原酶法检测NO的表达。结果:正常生理条件下,PLGF诱导NO和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且呈时间(当t=6h达到最理想的分泌量)、浓度依赖关系。在氧化损伤条件下,PLGF诱导NO的表达下降,而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则增高,以VCAM-1表达增多更为明显。结论:氧化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LGF诱导内皮的活化,上调内皮黏附分子的表达,可进一步促使疾病的恶化。故认为抑制PLGF的生物活性可达到控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KDR/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大肠癌SW480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pAdKDR/CD/TK重组腺病毒,采用不同感染复数(MOI)的重组腺病毒感染大肠癌SW480细胞、ECV304细胞及LS174T细胞,再加入不同浓度前药(GCV、5-FC)培养后,以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观察重组腺病毒联合GCV和5-FC对大肠癌SW480细胞、ECV304细胞和LS174T细胞的杀伤作用,了解前药GCV、5-FC、GCV/5-FC对3种细胞的杀伤作用及KDR启动子的靶向杀伤作用。结果 pAdKDR/CD/TK重组腺病毒对3种细胞具有相似的感染率,感染腺病毒的3种细胞中除LS174T细胞外,均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当转基因细胞的比率为50%时,SW480和ECV304细胞分别有(31.3±5.64)%、(33.5±5.4)%的存活,而LS174T细胞存活率仍为(98.1±0.95)%(P均〈0.01)。单用GCV浓度为80μg/ml时,SW480细胞、ECV304细胞、LS174T细胞的生存率分别为(45.6±6.5)%、(45.9±5.4)%、(99.5±4.7)%,单用5-FC浓度为1000μg/ml时,三者生存率分别为(40.4±5.8)%、(45.3±4.7)%、(97.0±6.2)%,联合用药(80μg/ml+1000μg/ml)时,三者生存率分别为(20.5±0.46)%、(25.6±1.33)%、(97.3±3.96)%。联合用药分别与GCV及5-FC单独用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单独应用GCV及5-FC对SW480细胞、ECV304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联合用药效果更佳。结论含KDR启动子的融合基因,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前药GCV、5-FC对转染融合基因的大肠癌SW480细胞具有体外抑制作用,且有较强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银杏黄酮苷元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植物血凝素样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P免疫组织化学法,探讨ox-LDL诱导下内皮细胞表达LOX-1及银杏黄酮苷元的干预作用。结果:6.25~25 mg/L银杏黄酮苷元与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共同培养6~48 h可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LOX-1mRNA和蛋白表达(P〈0.05),具有浓度、时间效应关系(P〈0.05);LOX-1拮抗剂聚肌苷酸可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LOX-1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ox-LDL可能通过LOX-1导致内皮功能障碍,银杏黄酮苷元可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LOX-1表达,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互隔交链孢酚(AOH)对食管癌EC9706细胞株中DNA聚合酶β(DNA pol β)表达的影响.方法:以PKA激活剂Forskolin(40μmol/L)为阳性对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μmol/LAOH作用EC9706细胞16h后pol β蛋白水平的表达.以PKA特异性抑制剂H89(10μmol/L)预处理EC9706细胞1h,再以20μmol/LAOH作用细胞16h,观察H89阻断AOH激活pol β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与溶剂对照组和I-189处理组相比较,AOH处理组,Forskolin处理组的细胞中pol β表达增高.Western Blot结果表明,AOH处理组,Forskolin处理组pol β表达分别是溶剂对照组的2.05和3.12倍(P〈0.05),而H89组仅为对照组的1.32倍.结论:AOH可以激活食管癌EC9706细胞中pol β基因表达,这可能是通过PKA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EC9706细胞NKG2D配体的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CIK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裸鼠体内实验验证CIK细胞对肿瘤的影响.结果:EC9706细胞表达MICA和ULBP2,不表达MICB,ULBP1和ULBP...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体外观察银杏黄酮苷元(G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殖作用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设对照组、空白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设GA6.25、12.5、25、50、100、500 mg/L共6个浓度孵育ECV304 48 h,25 mg/LGA与ECV304共同孵育6、12、24及48 h共4个时间点,采用MTT比色法观察G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的影响。结果:6.25~50 mg/L GA与ECV304共同培养48 h,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细胞增殖率均大于100%,与对照组(未加药)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各组细胞增殖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GA25 mg/L和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共培养6~24 h,各组细胞增殖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银杏黄酮苷元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的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效应,提示GA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裂解液在体外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hUC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收集hUCMSCs,并用反复冻融法制备hUCMSCs裂解液;不同浓度hUCMSCs裂解液作用于食管癌EC9706细胞一定时间,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通过Tranwell迁移实验观察hUCMSCs裂解液对食管癌EC970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人脐带组织块培养712 d后可见贴壁的成纤维样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第5代细胞均表达CD29、CD90和CD166,不表达CD34、CD45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MTT法显示加入hUCMSCs数等于或大于食管癌细胞数的裂解液时,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抑制食管癌细胞的生长(P<0.05),且实验组各组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well迁移实验显示,实验组EC9706细胞的迁移较对照组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 hUCMSCs裂解液对食管癌细胞EC9706的增殖和迁移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黄素联合顺铂诱导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大黄素、顺铂与二药联合分别作用于EC-9706细胞,应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荧光染色法测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用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双染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细胞百分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变化情况。结果大黄素、顺铂均可明显抑制EC-9706细胞增殖,并且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大黄素、顺铂分别及联合作用24 h,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5.39±3.40)%、(12.80±2.41)%和(23.09±3.97)%,较对照组〔(1.42±0.14)%〕明显增加(P均〈0.05);两药分别及联合作用2 h,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分别为(35.57±3.16)%、(29.44±2.43)%和(43.23±3.68)%,较对照组〔(4.73±2.12)%〕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黄素能抑制EC-9706细胞增殖,通过诱导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促进凋亡,与顺铂联用存在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诱导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四妙勇安汤的有效成分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四妙勇安汤的有效成分对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的影响,以探讨其促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CV304,单体进行干预,利用MTT及BrdU-ELISA法检测其对ECV304增殖的影响。结果:绿原酸10^1ng/ml-10^2ng/ml,阿魏酸10^2ng/ml-10^4ng/ml浓度组为促细胞增殖的优选浓度。结论:绿原酸、阿魏酸促内皮细胞增殖能力与血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的影响作用,探讨hEGF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对食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正常条件培养EC9706食管鳞癌细胞株,无血清饥饿细胞,加入hEGF,通过镜下形态观察、MTT染色、流式细胞技术等观察细胞增殖变化情况。结果:hEGF在200ng/ml浓度、24h作用时间点,对EC9706细胞有明显刺激增殖作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EGF刺激细胞呈长梭形改变,细胞连接紧密;细胞周期分析,hEGF刺激细胞30.03%处于增殖活跃的S期,较之对照组15.52%,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hEGF能够刺激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其对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呈量效、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