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取2005年11月至200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就诊的成人马蹄内翻足患者31例,探讨三关节融合术治疗成人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结果得到随访28例,随访时间1~4年,根据临床表现和术后X线片确定的评价标准,优良率为88.6%.因此认为三关节融合辅以软组织手术治疗成人马蹄内翻足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一种解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肌力不平衡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在行足后内侧软组织松解术时,将拇长屈肌与腓骨长肌吻合,加强腓侧肌力。结果 随访23足,22足外观满意。其中2足踝关节活动受限,1足畸形安全复发。结论 畸形复发是由于腓骨肌持续无力造成的。加强腓侧肌的力量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是矫形外科中较常见的畸形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常见的病因有遗传、环境、胚胎发育等因素,真正的原因仍不清楚,可能属于多种因素遗传。发病的性别有差异,男孩较女孩多两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畸形有三个特征,即前足内收、足跟内翻和踝关节马蹄三部分。通常所指的马蹄内翻足不包括脊柱裂而引起的神经性马蹄内翻足、脊髓灰质炎后遗引起的马蹄内翻足和大脑瘫后引起的马蹄内翻足。先天性马蹄内  相似文献   

4.
潘永谦  李健  高梁斌  张平  张志 《广东医学》2001,22(5):413-414
目的 提高儿童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先天性、麻痹性和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病理特点。采用选择性广泛软组织松解、肌力平衡及关节融合手术矫正畸形。结果 本组9例11足随访2-4年,总优良率82%。结论 根据各类马蹄内翻足的病理特点。选择性进行广泛软组织松解。肌力平衡及关节融合手术,争取最大限度恢复功能,多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系列手法矫正和石膏固定矫正、经皮跟腱切断术、腘绳肌延长加后侧软组织松解术、穿戴膝踝足矫形器等综合矫正方法,治疗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膝屈曲畸形和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法矫正、系列石膏固定矫正、跟腱切断术、腘绳肌延长加后侧软组织松解术、穿戴膝踝足矫形器等综合矫正方法进行治疗.结果:25例27膝屈曲型畸形:Sodergard评定14膝为优,13膝为良.41足马蹄内翻畸形:Pirani评分0~1 分31足,1.5~3.0分10足.结论: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膝屈曲畸形和马蹄内翻足畸形原则上应采取综合性的矫正方法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穿戴膝踝足矫形器不仅可以辅助站立行走,也是防止膝屈曲和足马蹄内翻复发挛缩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9.
王海 《四川医学》2011,32(9):1491-1494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儿童三大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男孩比女孩多2倍,双侧多于单侧,以前足下垂、前足内收、足内翻为主要临床特征。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脑瘫、隐性脊柱裂、多关节挛缩症等其他畸形同时存在。该病因尚不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有遗传、神经肌肉学说、骨骼发育异常、足部软组织挛缩、血管发育异常、区域性生长紊乱及宫内发育阻滞等因素[1]。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总结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治疗方案使用于临床,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病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宾  李明 《重庆医学》2008,37(11):1170-1172
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一种严重影响足部功能的畸形,发病率约为1‰。病因目前还不清楚,有多种学说,如:神经肌肉病变、骨骼发育异常、血管发育异常、遗传基因学说,软组织异常学说以及宫内发育阻滞学说等。在某一领域部分学者达成共识,如:神经肌肉病变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矫形外科最常见的先天性足部畸形之一,主要表现为踝关节跖屈、中足凹陷、后足内翻、前足内收以及胫骨内旋畸形。目前,普遍用Ponseti方法来矫治CCF,但因不同患儿初始畸形的类型和程度不同,不同医生对Ponseti原则的把握不同以及患儿家长的依从性不足,重度CCF患儿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一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复发或残余畸形。严格遵循Ponseti原则和提高患儿家长对CCF的认知和依从性对CFF患儿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矫正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Ilizarov外固定矫形器治疗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6例8足。术中遵循Ilizarov穿针固定的基本原则,将组装好的Ilizarov外固定器安装在患侧小腿和足部的相应位置。术后7天开始旋转相应的螺纹牵伸杆,逐渐矫正足内翻、内收和下垂畸形并适当过牵,使畸形得到良好矫正。在牵伸矫形过程中行患足负重行走。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6个月,平均11个月。畸形足均获得满意矫正和足底持重、行走功能良好,畸形未复发。按Garceau标准评定疗效,优6足,良2足。结论 Ilizarov技术矫正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效果良好,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安全并能早期活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298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内翻足畸形和僵硬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跟腱延长 软组织松解、跖筋膜松解、跟腱延长 骰骨截骨或胫前肌外移、跟腱延长 距骨切除、跟腱延长 三关节融合 距骨切除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202例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优136例,良30例,可2例,差34例,优良率达82.2%。结论: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准确定位、仔细操作,正确配合矫形石膏和支具的使用,可保证手术的成功,外观和功能较满意。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RIs) are responsible for considerabl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mong children all over the world. Many of the etiologic agents of the infections especially viral go undiagnosed for lack of requisite facility and the cost factors. We have used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latform for diagnosis of ARIs in children receiving inpatient and outpatient services in a tertiary care centre.MethodsThe framework of the study was prospective and observational. In this study, clinical samples of children suffering from ARIs were subjected to real-time multiplex PCR targeting both viral and bacterial pathogens.ResultsOf 94 samples received at our centre (49 male and 45 female), the positivity for respiratory pathogens was detected in 50 (53.19%) samples.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age distribution have been elaborated in text. A single pathogen (n = 29/50), two pathogens (15/50) and three pathogens (n = 6/50) were detected by multiplex RT-PCR. Of 77 isolates detected, maximum numbers were of human rhinovirus (HRV) (n = 14) (18.18%)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n = 14) (18.18%) followed by Staphylococcus aureus (n = 10) (12.98%).ConclusionThe epidemiology of ARIs considering viral etiologies is poorly understood due to less number of studies especially in Indian subcontinent. The advent of latest advanced molecular methods has made it possible to identify common respiratory pathogens and has contributed to cover the gap in existing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5.
应用改良Fontan手术治疗小儿复杂先心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年1月至1995年5月应用心房内板障和全腔-肺动脉连接,右心房-肺动脉连接改良Fontan术式矫治小儿复杂先心病8例,病种包括三尖瓣闭锁3例,二尖瓣闭锁1例,右室双出口2例,单心室1例,矫正型大血管错位合并右室发育不良1例。手术死亡2例。其中1例系严重复杂心内畸形,属高危病例,应改做腔-肺分流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改良尿道板重建卷管尿道成形术(又称Koyanagi术)与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在儿童尿道下裂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4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53例患儿行改良Koyanagi术(研究组),51例患儿行TIP(对照组)。两组患儿术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排尿功能、手术成功情况,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术后4、12、24和48 h的FLACC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FLAC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0.871,P =0.000);②研究组与对照组FLAC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849,P =0.157);③研究组与对照组FLACC评分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2.516,P =0.085)。两组患儿术后12个月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尿流时间、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改良Koyanagi术与TIP治疗儿童尿道下裂疗效相近,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但改良Koyanagi术在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轻便头盆环"牵引联合截骨术在重度脊柱畸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09年3月间手术前接受轻便头盆环牵引治疗后再行截骨矫形术的46例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手术及随访情况。结果 40例获得随访,随访2~4年,术后身高、矢状面失衡、Cobb′s角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平均Cobb′s角26.5°,平均矫正率为71.5%。截骨断端愈合良好,平均矫正率不丢失。结论头盆环牵引能持续、缓慢地拉直脊柱,使软组织得到逐渐延长蠕变松解,联合截骨术为重度脊柱畸形矫正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痉挛性脑瘫手部畸形的手术改进方法,最大限度改善患儿手部的正常功能。方法:采取患儿手部本身原有软组织的肌腱滑行延长和肌内延长方法,达到伸屈腕肌力的平衡恢复手的基本功能位。结果:2006~2011年收治24例手畸形患儿,术后随访1~4年,效果良好,无复发,家长满意。结论:肌力平衡术治疗痉挛性脑瘫手部畸形适合4岁以上并且能主动配合功能锻炼的4岁以上患儿,手足徐动型不排除在指征之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内眦赘皮矫治方法.方法:2001年至今采用改良内田法,即赘皮皮肤的V-W推进改形,加上新内眦点与鼻根外侧的筋膜或骨膜固定、松解皮下粘连、修整错构的眼轮匝肌等,全面治疗内眦赘皮48例.37例与重睑术同期进行.对照组5例,采用内田法治疗.结果:采用改良内田法矫治明显的内眦赘皮48例,术后效果满意.术后1个月有3例出现内眦部切口增生发红,3~4个月后逐渐软化消退.所有病例随访1个月~1年,与对照组内田法相比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改良内田法手术切口设计简单明了,术后内眦形态良好,不易复发,瘢痕不显,是矫正内眦赘皮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前路撑开的矫形方式在治疗颈椎外伤合并反曲畸形中的作用。方法  2 7例颈椎外伤合并反曲畸形的患者 ,在颈前路椎体切除、减压基础上应用前路撑开技术矫正反曲畸形。结果  2 6例获得平均 4 2个月随访。根据Odom标准 ,优良率 80 .7%。所有患者都未发生与手术内植物有关的并发症。术前平均颈椎反曲角度为 2 4 .0° ,术后平均矫正了 14 .1° ,到随访时止平均矫正了 12 .7°。结论 采用颈前路撑开技术对于颈椎外伤合并反曲畸形具有比较好的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