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腕管综合征病人(CTS)进行定量感觉测试(QST)研究,了解CTS病人是否存在小神经纤维的损害并客观评价其感觉障碍的程度。方法对19例临床及常规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证实的CTS病人(共34只手)检测其第2指、3指、5指的温度觉及振动觉。结果患者组第2指、3指、5指的温度觉及振动觉阈值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第2指、3指温度觉异常率在12%~35%之间,振动觉的异常率分别为26%和24%。振动觉的测试结果与神经传导速度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应用QST测试可以发现CTS病人存在小神经纤维的损害。QST对于CTS的早期诊断价值不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EMG~NCV)敏感,但可较客观的评价小纤维损害的程度,两者结合,可以对周围神经病变作出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定量感觉检查(QST)评价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及多发性神经病(PNP)患者感觉功能的作用。方法用温度觉分析仪(TSA-2001)及震动觉分析仪(VSA-6003)、以Limits法测定GBS、PNP及正常人左侧肢体四个部位的温度觉阈值(TT)及震动觉阈值(VT),GBS及PNP患者同时测了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GBS及PNP患者四肢远端存在冷、温觉阈值、震动觉阈值增大;QST比临床检查及SCV更敏感。GBS患者VT与SCV有显著相关性。PNP患者各部位的TT、VT与SCV无显著性相关。2例尿毒症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有矛盾性热感觉。结论QST对于周围神经感觉功能的评价是一敏感而可靠的方法,有助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检查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使用温度觉分析仪、振动觉分析仪及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76例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温度觉、振动觉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有症状组患者的温度觉、振动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无症状组患者温度觉、振动觉异常率明显高于神经传导速度的异常率.结论定量感觉检查较常规神经导检测有高的诊断敏感性,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定量感觉检查(QST)在二硫化碳(CS2)所致作业工人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方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温度觉分析仪[1]、振动觉分析仪,用改良的“Marstock”方法测定48例接触CS2 5年以上的作业工人(观察组)与48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肢体进行定量温度觉检查(QTT)、定量振动觉检查(QVT),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给予神经传导测定.结果:观察组的QTT、QVT、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观察组中的QTT、QVT异常率明显高于MCV、SCV(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有症状的观察组的QTT、QVT、MCV、SCV异常率高于无症状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CS2作业工人的小神经有髓纤维和无髓感觉纤维受损比大神经纤维更常见.结论:QST可为CS2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正常人手部定量感觉测试(QST)的阈值及意义。方法检测22名正常人(共30只手)第2指、3指、5指的冷觉、温觉、冷痛觉、热痛觉和振动觉。结果本组正常人QST测试的重复性较好,30只手QST阈值左右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第2指与第5指温觉阈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冷觉和冷痛觉与年龄呈负相关(r=-0.368~-0.492,P<0.05~0.01),温觉、热痛觉和振动觉与年龄呈正相关(r=0.406~0.680,P<0.05~0.01)。结论正常人手部QST阈值稳定,QST是客观评价感觉神经功能的无创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依帕司他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方法选取1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患者(对照组)仅给予甲钴胺治疗,B组患者给予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C组患者给予甲钴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D组患者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4 w,比较4组患者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感觉定量检测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差异。结果 4组患者治疗后神经症状评分均下降(P0.05),神经传导速度均增加(P0.05),4个不同部位的温度觉阈值、振动觉阈值平均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D组患者的神经症状评分下降程度、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程度、温度觉阈值、振动觉阈值改善程度、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A组、B组、C组(P0.05),B组、C组患者的神经症状评分下降程度、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程度、温度觉阈值、振动觉阈值改善程度、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患者与C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依帕司他及甲钴胺治疗DPN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我们采用WD—Ⅰ型温度觉检查仪对300例基本健康的成年人进行了温度觉的定量检查,测定了冷、热觉正常值(辨别阈)和无感觉区的温度差,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神经减压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采用DELLON术式对560例DPN病人卡压的下肢神经进行显微减压术。术前和术后1.5年进行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定量感觉功能测定(QST)和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NCV)检测,同时选取25例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行对比性研究。结果 DPN术前NCV异常率为74.9%,QST异常率为90.9%,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V与冷感觉阈值呈正相关(r=0.395,P0.01),与热感觉阈值、振动觉阈值呈负相关(r为-0.387、-0.367,P0.01)。TCSS评分与冷感觉阈值呈负相关(r=-0.522,P0.01),与热感觉阈值、振动觉阈值呈正相关(r为0.552、0.502,P0.01)。NCV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快(P0.05),QST的冷感觉阈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热感觉阈值、振动觉阈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P0.05)。术后TCSS评分420例改善至10~13分(P0.01)。结论 QST检测适用于DPN早期诊断,QST异常是实施下肢神经减压术的适应证。QST与NCV两者联合使用对选择适宜手术病例,把握手术时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并可作为评价手术疗效的客观依据。TCSS评分简单、全面,可作为门诊DPN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9.
小纤维感觉神经病皮肤神经活检五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小纤维感觉神经病 (smallfibersensoryneuropathies,SFSN)或小纤维神经病为一类主要波及小直径有髓纤维 (<5 μm)和无髓纤维的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小直径纤维的损害程度大大超过大直径纤维时 ,称为小直径纤维感觉神经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刺痛、感觉迟钝、痛觉及温度觉降低 ,肢体远端多见 ,常见于糖尿病、淀粉样变性、营养障碍、肿瘤、药物中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遗传性感觉神经病、莱姆病、血管炎等疾病。长期以来缺乏检查方法 ,此类疾病一直不被认识 ,近年来由于建立了皮肤神经活检免疫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神经电生理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早期诊断及其神经减压手术时机、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60例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患者,按Dellon术式对卡压神经进行显微松解术.所有病例术前、术后1.5年进行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神经高频超声、定量感觉功能(QST)、神经感觉传导速度(NCV)检测,并在相应时间节点采用同样指标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DPN患者高频超声显示受累神经肿胀、增粗,内部回声减低,神经内线状结构消失,神经前后径(D1)和横径(D2),横断面积(CSA)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CV阳性检测率为74.9%,QST阳性检测率为90.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PN早期诊断QST较NCV更为敏感.NCV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快(P<0.05),冷感觉阈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热感觉阈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振动觉阈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NCV与冷感觉阈值呈正相关;与热感觉阈值、振动觉阈值呈负相关.术前TCSS评分19分者术后75%改善至10~13分(P<0.01).结论 高频超声能够从形态学角度提供神经卡压程度、部位等信息.QST检测适用于DPN的早期诊断,QST异常是实施下肢神经减压术的适应证.QST与NCV两者联合使用对把握手术时机具有重要意义,高频超声、NCV、QST可作为评价手术疗效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定量感觉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定量感觉检查(QST)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糖尿病 患者神经传导速度(NCV)和QST进行检测,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46例糖尿病患者中NCV异常 率为72.8%(35/46),NCV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32例(69.6%);QST异常率为91.3%(42/46),QST诊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40例(86.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QST较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变的诊断敏感性高;糖尿病患者温度觉异常率显著高于振动觉和NCV;提示其小神经纤维受损比大神经纤维 受损更常见。  相似文献   

12.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殷建瑞,熊希民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是通过电刺激三叉神经末梢,在相应的皮层感觉区记录到诱发电位。本文结合临床和CT等检查结果,对12名正常人和11例三叉神经感觉通路上不同部位受损的患者进行TSEP检查,...  相似文献   

13.
WD-Ⅰ型温度觉定量检查仪,对人体温度觉检查可以较科学地、精确地测出温度觉的改变,灵敏度较高,对临床和科研工作有实用价值,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抗癫痫药物、中药以及癫痫发作对甲状腺机能的影响。我们利用RIA法测定了94例接受卡马西品(CBZ)、苯妥因钠(PHT)和丙戊酸钠(VPA)单一治疗或联合治疗的癫痫病人和接受纯中药治疗的5例癫痫病人血清中TSH、TT3、ET3、TT4、FT4的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振动觉定量测定仪对280名正常健康个体进行四肢振动觉阈值测定,并划定各年龄组的正常值范围。振动觉定量测定有助于神经系疾病的早期检出,病情判斯及疗效观察,是一项简便、可重复、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PET和TCD对阿耳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阿耳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早期诊断,以及AD与脑血液供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20例可疑AD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行PET、TCD以及临床神经心理量表检查,对局部脑区葡萄糖代谢率(re  相似文献   

17.
介绍定量感觉检查仪可以对热觉、冷觉、热诱疼痛觉、冷诱疼痛觉阈值进行定量,通过病人的反馈对躯体感觉病变进行全面评价,操作简单、无创、基本无痛苦,能够对感觉进行客观的判断,反映小纤维的功能,这种方法是目前评价躯体神经小纤维功能的唯一检查方法,可综合评价周围神经功能,且作为临床检查及电生理检测的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简称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的慢性并(伴)发症,其起病隐匿、发展渐进,早期不易识别。由于诊断标准及检查方法不同,其并发率各家报告差别甚大,估计在62~96%。振动觉是一种深感觉,测定振动觉阈值有助于神经功能的评价,从而对神经系统疾病和累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病情估计和疗效判断有一定意义。作者等应用压电陶瓷  相似文献   

19.
内皮素 (endothelin ,ET)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活性最强的收缩血管物质 ,为脑和脊髓中的主要神经递质 ,主要分布于下丘脑、丘脑、Purkinje细胞、侧脑室、苍白球、尾状核、脑干包括脑桥等处。有报道表明 ,ET与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1 3] 。但有关ET与持续植物状态 (PVS ,俗称植物人 )间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对PVS患者血浆中ET测定 ,探讨ET与PVS发病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对照组 17例 ,为健康成人 (男 9例 ,女 8例 ) ,年龄 17~ 64岁。病例组 :PVS血浆标本全部…  相似文献   

20.
材料和方法 :参照Wakita等方法制做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双重结扎 (2VO)的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模型 ,观察脑内T细胞的活动及组织学改变和应用环孢霉素A(CsA)抑制T细胞活动的效果。 70只老龄Wistar大鼠 ,雌雄不限 ,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持久性 2VO 1、2、3、4个月组和治疗组 ,每组 4~ 12只大鼠。采用CsA胃灌 (10mg/kg)治疗。T细胞的检测采用冰冻切片 ,单抗W3/2 5抗白细胞分化抗原 4(CD4 抗原 )和OX8抗CD8抗原标记T细胞。结果 :死亡率 :70只老龄大鼠 ,持久性 2VO后死亡 2 6只 ,死亡率为 37% ;假手术组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