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急性腹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国内有关副溶血弧菌肠炎报道多来自沿海地区和城市,内陆地区尚少见报道。我们对1996年7~9月在我院肠道门诊就诊的1221例急性腹泻病人粪便进行副溶血弧菌的分离检测,共分离出副  相似文献   

2.
副溶血弧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zyticus,Vp),革兰氏阴性嗜盐杆菌,是一种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可导致患者出现腹泻、肠痉挛、恶心、呕吐、发烧等典型胃肠炎反应。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数据显示。我国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沿海省份。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发生规模及人群暴露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高居微生物性食物中毒首位。因此,对副溶血弧菌的研究,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副溶血弧菌性肠炎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秋季我们收治了30例与副溶血弧菌有关的急性肠炎,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0例中女2例,男28例;年龄17~29岁,平均20.53岁。除1例散发病例当日食过海产品并经粪细菌培养和血清凝集试验证实为副溶血弧菌感染外,余29例为集体就餐后爆发,发病前两天食堂烹制过红烧鲤鱼,发病当天未食过水产品。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一)潜伏期3~12小时,平均6.64小时。(二)症状与体征腹痛28例,占93.3%,恶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检测的双重荧光定量PCR体系。方法针对副溶血弧菌种特异性基因tlh和tdh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双重荧光定量PCR体系,进行特异性与敏感性研究;利用该体系检测海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结果副溶血弧菌可得到特异性扩增,而其它与副溶血弧菌共存于海产品中的细菌均未见扩增曲线。副溶血弧菌与其它细菌的混合DNA检测表明,其它细菌基因组的存在时并不干扰副溶血弧菌检测。副溶血弧菌典型菌株FJ14和BJ97的敏感性试验显示,该体系的最低检测DNA浓度分别为49.8pg与77.8pg,最低检测细菌浓度为56CFU/mL和371CFU/mL。对舟山菜市场采集的50份样本检测表明,32份为tlh基因阳性,3份为tdh基因阳性,与传统方法的检测结果相同。结论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副溶血弧菌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快速准确,结果直观。  相似文献   

5.
思密达联合氟哌酸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95.4~1997.8间我科住院大便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肠炎、急性菌痢患者共90例应用氟哌酸联合思密达及氟哌酸单用治疗进行观察,其中福氏志贺氏痢疾杆菌77例,肠炎沙门氏菌9例,付溶血弧菌1例及鼠伤寒沙门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各致病菌分离株的血清学、分子分型、耐药性特点,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温州市2021—2022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分离的副溶血弧菌、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菌用血清学分型、质谱、PCR等方法进行病原菌型别确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温州市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最多的场所为酒店餐饮,诱发原因较多为生熟交叉污染,发生季节大多在5-11月。114株目标菌从19起食源性疾病聚集事件分离出。55株副溶血弧菌以O10∶K4为主要血清型,其引起暴发事件的PFGE带型相似度较高。6株沙门菌为肠炎沙门菌血清型,MLST型别为ST11。44株空肠弯曲菌包含7种ST型,ST9079为主要的ST型。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携带A型肠毒素,MLST型别包括ST88、ST188、ST25等3种ST型。3株致泻大肠埃希菌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包括ST156、ST4383两种ST型。空肠弯曲菌以四环素...  相似文献   

7.
1980年以来,国外文献有报道脲酶阳性副溶血弧菌可致腹泻,但国内报道多为脲酶阴性的副溶血弧菌的研究,近年来我们在腹泻病原菌的检测中,发现了脲酶阳性的副溶血弧菌的存在,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为了探讨该菌的致病性及与急性腹泻的关系,我们于1993年从急性腹泻患者中分离到42株副溶血弧菌,其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包括粘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的病原谱、耐药情况及分子分型。方法 对2015-2016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中分离到的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PFGE分型。结果 2015-2016年共采集腹泻病人标本2 505例,检出目标菌数157例,检出率为6.27%,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2例(3.27%)、沙门菌51例(2.04%)、志贺菌14例(0.56%)、副溶血性弧菌10例(0.4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分离率最高的是EPEC。在对15种常见抗生素药敏实验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对头孢他啶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敏感率大于90%。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2个血清型为主,沙门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对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敏感率大于90%。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全部为tdh阳性。结论 山西省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其次为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9.
弧菌性腹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弧菌性腹泻的若干问题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科(杭州,310003)郑经川弧菌科细菌种类繁多,临床症状复杂,是产毒性强及致病机理多样的一类菌群。其中霍乱弧菌与副溶血弧菌可引起人类较严重的腹泻,已有专著论述。本文重点对近10多年来新发现的其它弧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主要外膜蛋白 (MOMP)及其多糖抗原 (PSA)在不同菌株间的结构特征及其免疫学特性 ,从而进一步揭示其共同的保护性抗原。方法 一步超速离心法和蛋白酶K消化法分别制备 10株副溶血弧菌和7株溶藻弧菌的MOMP和PSA ,SDS -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其结构特点。结果 两种细菌的MOMP和PSA的结构和形态菌株间差别明显 ,但也有MOMP一致的菌株 ,免疫印迹显示 ,全部的 10株副溶血弧菌和 5株溶藻弧菌都具有分子量约为36kD的主要外膜蛋白 ,他们能够被副溶血弧菌全菌抗血清所识别 ,是两种细菌共同的具有强免疫原性的主要抗原。PSA分析未见经典LPS的O侧链结构。多糖成份在菌株间的交叉反应有限 ,可能受弧菌自身表面抗原复杂性的影响 ,凝集反应结果与免疫印迹试验结果不完全一致。此外 ,副溶血弧菌与溶藻弧菌的PSA也会产生免疫学上的交叉反应。结论  36kD的MOMP是广泛存在于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高丰度蛋白 ;与主要外膜蛋白相比 ,多糖抗原在菌株间具有更大的异质性 ;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MOMP可能比PSA更具研制疫苗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素的双抗体夹心ELISA(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LISA,DAS-ELISA)检测方法。方法本研究通过PCR技术扩增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序列,并将其克隆至pET-28a载体后进行原核表达,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和鉴定,随后用高纯度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得到抗体后利用分子互作测定抗体的亲和力,并利用该抗体建立检测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素的DAS-ELISA方法。通过棋盘法对该方法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标准曲线,并对建立的DAS-ELISA方法进行性能评价及初步应用。结果本实验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亲和力可达1×10^(-8),使用该高亲和力抗体建立的DAS-ELISA方法灵敏度为78 ng/mL,定量范围为78~312 ng/mL;与创伤弧菌溶细胞毒素(Vibrio vulnificus hemolysin,VVH)、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Clostridium perfringensαtoxin,CPA)以及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epsilon toxin,ETX)均无交叉反应;利用扇贝、花蛤和魁蚶制备海鲜模拟样本,在上述3种模拟样本内添加重组蛋白构建标准曲线,评价本方法复杂基质中检出能力时发现灵敏度均并未发生改变;同时在上述3种模拟样本中添加菌液上清评价本方法检测天然毒素能力,检出率为100%。结论成功构建了一种用于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素检测的DAS-ELISA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复杂基质检测,有望开发成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素快速诊断试剂盒,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无锡市2009~2011年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携带的主要毒力因子的流行状况,并对同血清型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分离的35株副溶血性弧菌耐热性溶血毒素基因(tdh)、耐热性溶血毒素相关的溶血毒素基因(trh)和不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lh)。根据美国CDC PulseNet实验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SfiⅠ对O3﹕K6血清型菌株的染色体进行酶切,通过PFGE获得电泳图谱,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5株副溶血性弧菌tdh、trh及tlh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85.7%、8.6%和100%,77.1%的副溶血性弧菌携带的毒力基因为tdh+、trh-、tlh+。PFGE图谱显示,19株O3﹕K6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共有9种PFGE带型,带型100%相同的菌株几乎都出现在同一年代相近的时间点,但也出现了跨年代菌株。结论无锡市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较强,具有潜在的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暴发流行可能,需进一步加强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3.
细菌感染性腹泻2380例临床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细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7年复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感染性腹泻患者2380例的临床及细菌学特点.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结果 10年间因腹泻就诊的20 169例患者中,2380例粪细菌培养阳性,包括副溶血弧菌感染2247例,占94.4%,志贺菌属感染99例,占4.2%,沙门菌属感染29例,占1.2%,溶藻弧菌感染3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2例.因腹泻就诊者在每年6至10月多见,副溶血弧菌感染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可伴有脱水,志贺菌属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结论 上海市金山区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粪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仍以副溶血弧菌、志贺菌属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在研究浙江省各类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水平的基础上,进行贝类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感染风险评估。方法 对2215件市售食品用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副溶血性弧菌,并用API 20E鉴定条鉴定;用Ross Ranger-Sumner软件进行贝类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感染风险评估;用PCR方法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鲜(活)海水产品为43.06 %、生/半生食海产品为32.52 %、鲜活淡水产品为22.22 %、生畜肉为13.52 %、生禽肉为11.44 %、散装熟肉制品为3.44 %、中式凉拌菜为2.98 %、生食蔬菜为2.10 %、鲜奶蛋糕为2.08 %。8月-10月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显著高于4月~6月(P=0<0.01,x2=46.445)。农贸市场采集的食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显著高于超市(P=0.001<0.01,x2=10.252)。tdh毒力基因携带率为3.66 %(3/82),trh基因全部阴性。生食或半生食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感染风险系数分别为50(生食)和48(半生食),每年因食用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导致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的人数为4.42×104人(生食)和2.21×104人(半生食),如果烹饪彻底,风险系数降可至零。结论 浙江省各类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问题突出,防止食品间交叉污染,不生食半生食海水产品,即食食品食用前加热处理是减少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海鲜产品中副溶血弧菌tdh~-/tdh~+株在增菌培养前后的比例差异,探讨副溶血弧菌相关食源性疾病中tdh~+菌株在食品中难以检测到的原因。方法采集市场零售的50份海鲜样品,根据GB 4789.7-2013进行副溶血弧菌的增菌培养。采用双重荧光定量PCR,利用标准曲线确定tdh~-和tdh~+菌株的分布比例。采用模拟试验,将6组tdh~-/tdh~+株配对,在总菌量为10~3、10~4、10~5、10~6cfu/mL条件下混合增菌培养,测定增菌前后tdh~-/tdh~+株的比例。绘制上述12株副溶血弧菌的单菌生长曲线,进一步比对tdh-和tdh~+株的生长速度。结果荧光PCR显示,50份海鲜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污染范围为2.1×10~4~5.1×10~6cfu/g,增菌前tdh~-/tdh~+株的比例范围为2.2×10~2∶1~1.9×10~5∶1,增菌后tdh~-/tdh~+株的比例范围为7.1×10~2∶1~3.3×10~5∶1。混合生长试验显示,tdh~-/tdh~+株初始比例范围为1.8∶1~85∶1,增菌后tdh~-/tdh~+株比例范围变为0.1∶1~11∶1。总体上,初始菌量接近的情况下进行混合培养,tdh~+株的生长速度并不比tdh~-株低。单菌生长曲线显示,tdh~-株与tdh~+株在相同条件下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结论与tdh~-株相比,海鲜产品中tdh~+株所占比例低,增菌后所占比例更低,导致tdh~+株在海鲜产品样本增菌后难以被检出,而非tdh~+株本身的生长速度低于tdh-株造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1988~1992年对肠道门诊急性腹泻初诊患者10183例进行弧菌检测,检出非0∶1群霍乱弧菌356例,检出率3.5%。弧菌属致病性弧菌为杭州市夏秋季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病原菌之一。根据临床特征可分肠炎型、胃肠炎型、痢疾型、类霍乱型及消化不良型等5型,确诊有赖大便培养检出病原菌。药敏试验提示除氟哌酸敏感外,对其它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  相似文献   

17.
非0:1群霍乱弧菌感染性腹泻356例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1988~1992年对肠道门诊急性腹泻初诊患者10183例进行弧菌检测,检出非0:1群霍乱弧菌356例,检出率3.5%。弧菌属致病性弧菌为杭州市夏秋季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病原菌之一。根据临床特征可分肠炎型、胃肠炎型、痢疾型、类霍乱型及消化不良型等5型,确诊有赖大便培养检出病原菌。药敏试验提示除氟哌酸敏度外,对其它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  相似文献   

18.
一起特殊的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的食物中毒刘杰刘维伦文炜卢丽英王北宁1996年9月解放军某部发生一起动力阴性的副溶血性弧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29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23岁。9月2日晚在本单位食堂集体就餐,所进食物...  相似文献   

19.
海鱼弧菌感染性腹泻(附24例临床分析)郑经川,刘惠云,朱建国,马亦林海鱼弧菌(Vibriodamsela)是革兰阴性杆菌,隶属于弧菌属,是近年新认识的病原菌之一。我们对10183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弧菌科细菌检测,发现海鱼弧菌24株,现分析报道如...  相似文献   

20.
副溶血弧菌tlh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构建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性溶血毒素 (thermolabilehemolysin ,TLH)tlh基因重组质粒。方法 根据已知GenBank中的tlh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一对引物 ,用PCR方法从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TLH的基因片段 ,克隆至pET32a+ 质粒 ,转化大肠杆菌DH5感受态细胞 ,经酶切及PCR鉴定 ,而后进行测序。结果 tlh基因体外扩增产物大小约1 30 0bp ,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子 ,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基本吻合。 结论 在国内首次克隆了副溶血弧菌tlh基因 ,为研究TLH的功能和探讨TLH作为作为特异性诊断靶抗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