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原因、危险因素、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临床48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并对痰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48例患者中共发生肺部感染45例,感染率为93.8%,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37.5%。结论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比例极高,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且细菌耐药率较高,耐药谱广,对氨苄西林、头孢美唑、头孢哌酮耐药率达100%,对亚胺培南、氨曲南较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74.6%、48.4%,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李新 《中外健康文摘》2013,(11):183-184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的152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结果 气管切开的危重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高龄、基础疾病、长期卧床、吸痰时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密切相关.结论 对气管切开危重症患者应以预防为主,对可能引起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引起重视,同时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57例的临床。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57例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66株,占67.3%,革兰氏阳性球菌26株,占26.5%,真菌6株,占6.2%,分离出的致病菌均会对常用的抗菌药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呈多重耐药性。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术后感染多由患者本身具有基础病、使用呼吸机、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因素造成。结论: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受诸多因素影响,致病菌多以革兰氏杆菌为主,临床上应该注重检查病原菌及监测患者的耐药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5.
冯玉琳  王建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573-357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肺部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ICU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感染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的方法,对1997年1月~2004年5月神经外科ICU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痰培养、药敏试验、ESBL、MRSA、PHRSP的监测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铜绿假单胞菌和MRSA进行噬菌体分型.结果 该组医院肺部感染发生率89%,大多数出现在气管切开后3~6d,病死率显著高于无医院肺部感染者(P〈0.05),共培养出375株优势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210株、革兰氏阳性球菌86株、真菌79株,3次培养结果一致者按1株计算,79株真菌全部混合细菌感染.结论 ICU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与应用地塞米松、H2受体拮抗剂及酸泵抑制剂无关,与颅脑损伤程度、医院环境污染、细菌二重感染有关,应在1周内进行痰涂片检菌和培养,根据药敏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7.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8~78岁,平均42.3±2.11岁.风心二尖瓣狭窄4例,肺癌9例,食管癌8例,重型颅脑外伤17例.本组并发吸入性肺炎3例,导管脱出1例,纵隔气肿2例,气胸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气管切开、插管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取呼吸道分泌物及血培养获取病原菌。严格管理,加强基础护理。认真执行无菌操作。合理吸痰和雾化吸入。结果本组58例,肺部感染16例,感染率27.58%。治愈12例,治愈率75%。结论易感因素是气管切开、插管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正确使用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可降低其肺部感染率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加强气道切开患者的护理,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促进原发疾病的早日康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002年1月-2006年12月36例普通病房行气管切开患者。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0±10)岁,从住院到行气管切开平均(10±5)d,28例为昏迷患者,8例为清醒患者。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方法 回顾性总结92例气管切开患者救护的过程.结果 护理过程中5例发生肺部感染,占5.4%.结论 做好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是一种急救手术,气管切开后由于气管直接与外界交通,在手术部位要插入适当大小的气管套管便于病人呼吸,开放性切口异物易落入而致病人发生气管和肺部感染。因此,严格的无菌观念,综合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及时细致地观察病人的肺部症状和体征,有效湿化和吸痰可降低病人的肺部感染发病率,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饶恕 《中外健康文摘》2012,(49):278-279
目的探究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5例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25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18例为阳性,感染率为72%.结论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病人的常见并发症,操作中切实做好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降低了感染率,极大的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缩短了住院日数.  相似文献   

14.
现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的70例气管切开患者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气管切开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已成为抢救危重患者的主要手段。而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预防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近年来,笔者针对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明显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现将61例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郭翠兰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3):630-631
目的分析研究气管切开、插管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取呼吸道分泌物及血培养获取病原菌。严格管理,加强基础护理。认真执行无菌操作。合理吸痰和雾化吸入。结果本组58例,肺部感染16例,感染率27.58%。治愈12例,治愈率75%。结论易感因素是气管切开、插管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正确使用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可降低其肺部感染率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高凤娥 《基层医学论坛》2013,(15):2022-2023
近年来,重症监护病房(ICU)是我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之一,也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ICU共收治58例气管切开患者,有11例发生肺部感染,除1例死亡,其余均经治疗护理后痊愈。为了更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18.
在ICU,严重创伤、感染、脏器功能衰竭及大手术后的部分病人,常需气管切开人工辅助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较高.除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各种获得性感染的发生外,加强呼吸道护理,尤其是口腔护理,对预防VAP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40例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70例以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试验组70例,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在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展QC小组活动在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科室护士自发成立QC小组,投票选举7名圈员、一名圈长和两名辅导员,以评价法进行主题评价,最终以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选取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由QC小组成员负责进行护理,运用品管手法,对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相应对策进行护理。对照组由非QC小组成员负责,按照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有无肺部感染的发生。结果实验组中气管切开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QC小组的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系统护理,显著降低了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并且提高了护士的综合业务能力,激发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