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孝昌县人民医院1996年6月~2006年6月10年收治1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资料。结果:11例患者均有剖宫产手术史,均在下腹原切口处触及一个质硬包块,8例患者月经期包块增大有触痛,经后包块缩小,疼痛缓解;另3例触痛不明显。11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包块,术后病检结果支持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效果好,预防的关键在于行剖宫产时要注意保护腹壁切口,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防止将子宫内膜种植在腹壁切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2000年6月~2008年3月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共8例进行分析.结果 剖宫产术后腹肇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原因可能与手术中子宫内膜种植腹壁有关,疼痛经期加重.有腹壁包块,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彻底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症状是切口部位出现包块,有疼痛且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及时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确诊后,均行病灶清除术.术后患者恢复好.结论 剖宫产术后数月至数年内出现的经期腹壁瘢痕部疼痛渐加重,且瘢痕处有硬而压痛的结节或包块,排除炎性病变等应考虑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旦确诊,最佳治疗方法 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周期性腹部包块增大和经期疼痛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增加趋势.2002~2009年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7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彬 《当代医学》2011,17(18):56-5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手术方法 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给予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治疗随访1~2年均无复发.结论 为预防剖宫产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主要是防止子宫内膜碎片种植,手术时要保护好盆...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的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均无复发.结论 手术切除病灶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中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在手术切口上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方法 对我院1986年~2005年问收治的1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腹部检查及辅助检查均能做出正确诊断,与术后病理吻合。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占我院同期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3.54%,发病潜伏期1.0~6.5年。均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访2~3年无复发。结论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腹部检查能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正确诊断。手术切除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1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病理结果均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早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彻底清除病灶,术后尽量行假绝经治疗或假孕疗法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了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均行病灶手术切除。结果:10例患者切口均为I期愈合,未有感染发生,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唯一有效办法,对剖宫产术中的操作进行规范化,有助于降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剖官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对1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腹壁瘢痕出现局限性结节,周期性进行性增大伴疼痛,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认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典型的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不难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   患者 26岁。剖宫产术后 3年。术后 8个月,发现切口上方有指头大小包块,每次月经来潮时增大,伴有疼痛,月经过后包块缩小,疼痛消失。查体:下腹部正中切口疤痕 12cm,上方可触及 2cm× 2cm包块,不活动,表面光滑,无压痛。局麻下手术切除,包块位于肌层,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组织。 2讨论   子宫内膜组织易于肌肉内存活,因肌肉血运丰富,存活后有其功能,月经期增大,疼痛。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组织在切口处残留,切口冲洗不彻底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1995年1月~2005年12月对我院接诊的13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3例患者中9例既往于我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4例为外院剖宫产术后。所有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典型的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一般不难诊断。手术治疗是首选。合理的手术时机、正确的手术处理及术前术后恰当的药物治疗有利于伤口愈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1995年1月~2005年12月对我院接诊的13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3例患者中9例既往于我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4例为外院剖宫产术后。所有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典型的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一般不难诊断。手术治疗是首选。合理的手术时机、正确的手术处理及术前术后恰当的药物治疗有利于伤口愈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4.
赵紫艳  王兆杰 《吉林医学》2011,32(23):4869-486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及预防。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行腹壁切口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回访均无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剖宫产率,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王革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4):593-59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科1995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腹部检查均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手术后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观察1年无复发。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剖宫产手术质量,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11年7月15例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全部有剖宫产史,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剖宫产术后6个月~2年在腹壁瘢痕处或其周围部出现胀痛,平均2.7年,逐年加重,随着月经周期而进行性增大、变硬、压痛或隐性胀痛,于月经过后变软缩小,亦有持续性隐痛者.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切片均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1个月~3年,未见复发.结论 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妇科及B超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通过降低剖宫产率、改进手术步骤、术后提倡母乳喂养可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6例临床资料.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明确的剖宫产史以及较典型的临床表现,通过术后病理检查可确诊;本组26例患者病灶均为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病理检查见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腺体分化良好;随访12个月~5年,无1例复发和恶变.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为止唯一有效的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疗的方法.故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应尽早手术,切除范围要充分;另外于剖宫产术中保护腹壁切口以免子宫内膜种植,为本症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赵斌斌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06-160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均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病灶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中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手术切口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姜丽艳 《大家健康》2016,(3):202-20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均行腹壁病灶切除术,治疗后皆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医源性子宫内膜种植,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超声检查可确诊.腹壁病灶切除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剖宫产术中要严格操作,注意保护腹壁切口,避免子宫内膜种植.  相似文献   

20.
巢夏芬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52-4553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19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切除病灶,术后辅助运用孕三烯酮治疗3个月。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切口肿块出现及经期切口疼痛,随访6个月~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医源性子宫内膜疾病,可通过降低剖宫产率及规范剖宫产手术操作预防其发生。手术治疗是惟一彻底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术后使用孕三烯酮等药物治疗可减少其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