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临床资料2000年6月12日,我院收治一足月妊娠孕妇.因属高危妊娠,加之胎心较快,决定作剖宫产术.由于术中出血800ml,主治医师要求输血400ml.化验室将一B型血与孕妇B型血作交叉配血,发现玻片法无凝集,试管法主侧有(+)凝集. 相似文献
2.
3.
ABO血型系统同型输血不合现象时有发生,我科在交叉配血时即遇到次侧凝集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54岁,因为胃癌手术需要输血,送来受血者标本及四份献血者标本,将这四份献血者标本分别编为1、2、3、4号,经复查五份血标本的血型全为A型,其交叉配血的结果见表1。表1 3号血标本作为献血者配血结果试管1号2号3号4号主侧(-)(-)(-)(-)次侧(-)(-)( )(-)注:( )表示交叉配血发生凝集;(-)表示交叉配血阴性将次侧发生凝集的3号标本重新与受血者交叉配血后在37℃水浴箱孵育10 min,结果次侧依然发生凝集。将3号标本做自身对照试验为阴性。再将3…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高科技技术已应用到临床输血检测.为了能准确地检测出同种抗体,减少病人的输血反应,达到安全、有效的输血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出现次侧凝集的各种病因,为安全输血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所有使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出现次侧凝集的51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次侧凝集的病例大部分为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又以肾脏和肝胆疾病为多。结论本分析对不同疾病的交叉配血试验和安全输血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 ,19岁 ,汉族 ,未婚 ,山西泽州县大兴乡人。患者既往体健 ,无传染病史、食物过敏史、外伤史及遗传病家族史与输血史。 2 0 0 1年 10月 9日查双下肢浮肿 ,四肢可见针尖样红斑 ,全身疼痛 ,以右膝关节为重 ,X线显示有大量心包液存在 ,呈红色、浑浊 ,李凡他试验阳性 ,血常规 :Hb 91g/L、WBC2 .5×10 9/L、RBC 3.1× 10 1 2 /L、 N 0 .7、 L 0 .3、 ESR 71mm/h、BUN2 10 mg/L、Cr2 0 mg/L。血型 :末梢血测定抗 B明显凝集 ,抗 A凝集 ;经洗涤红细胞后查抗 B凝集 ,抗 A不凝 ,诊断为 B型。根据当时患者一般状况较差 ,且有心、肾、… 相似文献
7.
配血是确定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提倡自身输血及成分输血,尽量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是减少配血不合及输血反应的主要手段。若献血员与受血者血清(主侧)发生凝集应禁止输血;主侧不凝集次侧(献血员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凝集,必要时可少量、慢速输血;两侧均不凝集可输血。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20014年8~10月间收治溶血性贫血和骨髓纤维化患者各1例,在输血交叉配血时均发生寒冷凝集假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患者王××,男,31岁。因右前臂肿物而于79年11月1日入我院。初次鉴定血型为B型。于8日,14日两次手术中共输B型血600毫升,无配血禁忌,无输血反应。术后病理诊断“炎症性血肿”。但术后病情仍然继续恶化,病变部位逐渐扩大并伴有高热、疼痛、明显衰竭,临床考虑为恶性肿瘤,于本月20日行截肢手术。此次病理诊断为“横纹肌肉瘤出血合并感染。先后做血培养和脓汁培养,均培养出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近年来,因ABO同型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在临床输血工作中时有发生,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作者通过自身所遇到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引起ABO同型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使用凝聚胺配血法和卡式配血法。结果:在对1例临床病人常规合血过程中,经凝聚胺和卡式配血法进行严格操作,出现主侧凝集,配血不合。病历显示病人有反复输血史,通过不完全抗体检测,发现病人血清中有抗-E产生,通过调换同型血液后配血成功。结论:多次输血可产生不完全抗体,引起输血不合,遇有AB0同型交叉不合病例,应首先检查血型是否正确,有无输血史,利用筛查试剂检查不完全抗体,有条件的实验室应将预约病人的不完全抗体筛查列入常规工作,提前为将要输血的病人作好准备,避免在合血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再找原因而浪费时间。如自身无法作详细的血型检查的,应及时将标本送血液中心请求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柱凝集术(CAT)在尿毒症病人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需输血的尿毒症患者22例采用CAT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需输血的22例尿毒症患者中,116次交叉配血试验结果,CAT法阳性率,次测凝集21例(18.1%),主测凝集1例(0.86%);抗体分型:次测凝集21例中,IgG阳性7例,IgG C3阳性14例(66.7%),无单独C3阳性;主测凝集1例为抗E阳性.结论:由于尿毒症病人存在抗体分型的不规则性,认为交叉配血时采用CAT技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患女 ,4 1岁。月经量多 ,伴头晕半年。血常规 :血红蛋白 4 7g/ L,红细胞 1 .75× 1 0 1 2 / L,白细胞 6 .0× 1 0 9/ L,中性0 .76 ,血小板 1 5 0× 1 0 9/ L,血型“O”。 B超 :子宫粘膜下肌瘤。无过敏史、手术外伤史及输血史。诊断 :1子宫粘膜下肌瘤 ;2失血性贫血。手术前第 4、2、1天、术中各输入同型血 4 0 0 ml,为 8位不同的献血者。术后留置导尿 ,尿液清亮 ,术后第 2天 ,拔尿管。第 3天 ,患者自觉精神食纳差 ,小便困难 ,色呈黑绿色 ,粘稠 ,无腰痛不适。查体 :T38℃ ,P80次 / min,BP1 1 0 / 70 mm Hg,巩膜黄染 ,腹部伤口无渗血。血… 相似文献
13.
张小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991,(2)
1 病例摘要患儿男,20天,因肠梗阻行急诊手术,要求供血.用抗A、抗B血清定血型,为AB型,与同型人配血不合,为查明原因重定血型:①试管法:患儿红细胞加抗A抗B血清,均发生凝集.继而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数次,仍出现凝集.将红细胞放入水浴中(37℃),凝集慢慢消失,为O型.②用O、A、B、AB型血清加患儿红细胞均发生凝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细胞产生多凝集现象时如何来确保临床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通过检测此患者的红细胞产生多凝集现象。结论:患者红细胞产生多凝集时与所有人的血清发生凝集,鉴定血型应选择单克隆试剂进行定型不易用人源性抗-A/B进行定型,同时输血时选用洗涤红细胞进行输注以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不明原因红细胞全凝集现象一例报告陈邦悌,王晓彬(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贵阳550002)1994年9月我们发现一例右顶叶颅内血肿,右顶骨骨折O型患者的红细胞出现全凝集现象。用常规方法交叉配血和鉴定血型难以判定结果。该患者脑外伤入院,未见明显的细菌和... 相似文献
16.
“O”型全凝集现象在临床上较少见,1983年4月间,本院儿科收治的一例严重感染、合并进行性贫血的患儿,在检查血型时出现“O”型全凝集现象。现报告如下: 患儿郑××,男,4个月,住院号:3536,因高热,咳嗽呼吸急促,于83年4月6日来本院,门诊诊断小儿肺炎收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比较分析血同型半胱氨酸和急诊PCI出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存在的联系。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从中选取80例因胸痛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为出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而对照组则为未出现,对两组患者的HCY、血脂以及血清胱抑素C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相较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HCY以及血清胱抑素C等水平明显较高(P0.05);同时,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治疗组CRP(C反应蛋白)、TG、LDL等检验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PCI中,血同型半胱氨酸和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出现存在正相关的联系,即血同型半胱氨酸是出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可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出现的早期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