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4小时内就诊的502例口服百草枯急性中毒的患者生存曲线、并发症(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心脏损伤、胰腺损伤、消化道出血、代谢性酸中毒、纵隔气肿、低氧血症)的发生时间;按其预后分为死亡组(253例)与存活组(249例),比较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 百草枯中毒损伤的主要脏器为肾脏、肝脏,发生率分别为67.5%、59.4%,死亡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及数量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病死率随并发症数目增加而升高.本组资料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死率为50.4%,中毒后2~3天为死亡高峰时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脏损伤和代谢性酸中毒是导致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百草枯中毒后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且发生率高,早期高度重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将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不同预后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因素,提高对百草枯中毒的院前抢救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不同预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院前基本资料和急救措施.对比不同预后患者百草枯摄入量、百草枯的浓度、摄入后首次呕吐时间、呕吐次数、服毒原因、服毒前胃的状态、是否呼救、是否采取催吐等因素.结果 死亡组患者百草枯摄入量和首次呕吐时间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服用原液百草枯的患者较存活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呕吐的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催吐和配合救治患者较存活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毒原因构成及胃的状态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者实施院前急救十分必要,通过对服毒者早期尽快采取催吐措施、增加呕吐次数,争取患者配合救治,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CTnⅠ)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3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时间〈6 h)入院的第1、2、3、5天血清CTnⅠ水平。根据患者的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生存时间≤2周)和存活组(生存时间≥2周)。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CTnⅠ、心肌酶、肝、肾功能、动脉血氧分压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清CTnⅠ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死亡组患者口服百草枯的剂量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CTnⅠ水平与口服百草枯的剂量、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死亡组患者CTnⅠ水平显著增高,且与口服百草枯的剂量呈显著正相关;中毒后血清CTnⅠ水平可作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患者预后的预警指标之一,指导临床治疗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67例,以住院死亡为观察终点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中毒后24h内患者血浆BNP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浆BNP增高的46例患者,病死率80.43%.死亡组血浆BNP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 血浆BNP在百草枯中毒24h内明显增高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早期动态监测血浆BNP能客观评估病情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救治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诊疗经过及治疗效果。急救方法包括洗胃、血液灌流、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及免疫抑制剂等。结果 70例中死亡29例,死亡率41.43%,存活41例。其中轻、中度中毒组死亡16例,重度中毒组13例均死亡。结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尽早洗胃及综合救治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张兴国  谷燕  刘尊齐  王海石  周志俊 《河北医学》2010,16(11):1319-1321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01例,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以住院期间死亡为观察终点,两组患者分别于中毒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两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死亡组于中毒后第1天外周血WBC计数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1);死亡组于中毒后第1天、第7天血清CRP浓度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和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是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且C反应蛋白浓度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47例,以住院期间死亡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患者分别于中毒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两组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组中毒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死亡组中毒后第3天及第7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是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且C-反应蛋白浓度的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林华  谭光林  李四新  杜平 《西部医学》2014,(8):1059-1060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预后因素,探讨合理的救治方案.方法 将36例PQ中毒患者分为存活组(12例)和死亡组(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死亡24例,死亡率66.67%.死亡组的服毒剂量、就诊时间、白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均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PQ中毒病死率极高,及早就诊及洗胃,适时反复血液净化,早期应用抗氧化损伤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改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入院时初始临床数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70例AP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存活组患者服药剂量及入院时百草枯血药浓度明显低于死亡组.存活组患者入院时ALT、AST、DBIL、BUN、CREA、AMY、CK-MB水平和WBC计数显著低于死亡组;而IBIL水平和N% 与死亡组相比差别不明显.Logis-tics回归发现PQ血药浓度与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结论 百草枯血药浓度与APP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初始临床数据可用于判断A PP患者的中毒严重程度,协助预测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评价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对该院收治的2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中,14例死亡,6例存活出院者经跟踪随访仍生存,最终病死率为70%。14例死亡患者血白细胞数增高,为(17.7±5.93)×109/L;而存活的6例患者白细胞数为(7.07±2.33)×109/L。死亡组血白细胞数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6例患者服毒剂量小于死亡组(P〈0.05);APACHEⅡ评分死亡组为(16.93±5.72)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的(8.67±4.08)分(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死率极高,病死率与患者的服毒剂量及白细胞数量、APACHEⅡ评分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