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现将“中西医结合护理小儿高热惊厥体会”一文转载这里,供同志们学习参考。今后,希我区医护人员注意总结这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感受外邪:症见发热、咳嗽、流涕、头痛、烦躁惊惕惊厥,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青紫,显于风关,此症主要表现为一过性高热,惊厥为证候特点,用双花10g.荆芥10g,薄荷10g,豆蔻5g,桔梗10g,芦根5g,竹叶10g,石膏10g等。  相似文献   

3.
李桃莲 《中外医疗》2013,32(1):153-154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高热引起的小儿惊厥临床效果,并对高热引起的d,JL惊厥临床护理事项进行归纳总结。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28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4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及全面、科学细致的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西医进行治疗并采用全面优质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临床复发率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2周的治疗,临床显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2周的临床显效率为75%,两组患者的临床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7.14%,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8.57%,两组患者的临床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热引起惊厥的患儿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性采用西医治疗的效果,且患儿的临床复发率较低。对患儿进行护理时应采用优质的护理方式,保持患儿治疗环境安静、注意患者的饮食调理,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降低患儿惊厥引起的脑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于本院治疗的59例高热惊厥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惊厥时加针灸疗法,清醒后加紫雪散口服。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抽搐持续时间、神志恢复时间、病程中再发、随访1年复发率及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控制显效时间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临床疗效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6.
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伴意识障碍,是小儿时期的常见急症,以婴幼儿多见,以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最为常见.高热惊厥的患儿大多预后良好,常发生于6个月至4岁小儿,惊厥多在发热早期发生,常在发热12小时内发生,持续时间短暂,在一次发热疾病中很少连续发作多次,发作后意识恢复快,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高热惊厥属于中医的"急惊风"范畴,中医认为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是由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热,热极生风所致.  相似文献   

7.
高热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热是指人体温度超过38.5℃而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可出现在各种疾病过程中。高热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单独用中医或西医的护理理论及护理方法时,则各有利弊。在护理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结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3 年10 月-2015 年10月收治的78 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 组(常规对症治疗+ 复方小儿退热栓组)、B 组(常规对症治疗+ 安脑丸组)和C 组(常规对症治疗+ 安脑丸联合复方小儿退热栓组),每组各26 例。对各组患儿高热时间、惊厥时间、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控制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3 组患儿在高热时间、惊厥时间、发热、惊厥症状、脑电图和白细胞计数等临床症状积分以及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C 组与A 组比较高热和惊厥时间缩短,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减少,其中C 组均优于B 组;C 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A 组增加。结论 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以安脑丸和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两者联合使用能使缩短高热惊厥持续时间、改善临床症状以及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可将安脑丸联合复方小儿退热栓作为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王巍 《当代医学》2021,27(26):118-119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62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1例.参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16、24、36、48、96 h体温及神志恢复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2位出现高热惊厥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有46位患者,对照组的患者采取西医的治疗方式,观察组的患者此基础上使用清开灵注射液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是97.7%,对照组患者为82.5%,在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出现较轻的不良反应,都能自行得到缓解,不会对治疗产生影响。结论:对于小儿高热惊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退热较快,疗效比较理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2位出现高热惊厥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有46位患者,对照组的患者采取西医的治疗方式,观察组的患者此基础上使用清开灵注射液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是97.7%,对照组患者为82.5%,在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出现较轻的不良反应,都能自行得到缓解,不会对治疗产生影响。结论:对于小儿高热惊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退热较快,疗效比较理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高热惊厥的患儿56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入院时间和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中西医结合疗法的观察组28例和纯西医疗法的参照组28例,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27例治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4%,参照组有22例治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8.6%,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远远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结果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更明显的效果,通过西医疗法降低患儿身体热度,避免因脑神经受到刺激而发生惊厥,再行以中药对患儿身体进行养护,这种结合疗法远远优于纯西医疗法,推荐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惊厥是指四肢、躯干与颜面骨骼肌非自主的强直与阵挛性抽搐,并引起关节运动,常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其发生率很高,占儿童期惊厥原因的30%,是发生于颅外感染性疾病发热过程中的惊厥发作。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5.
高热惊厥又称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多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当体温骤升38.5℃—40℃或更高热时突然发生惊厥.发病率3%—5%,复发率30%—40%.临床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头后仰、面部、四肢肌肉强直或阵挛性抽搐,发作时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面部发绀、牙关禁闭.严重者颈部强直、角弓反张、大小便失禁、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可自行缓解.  相似文献   

16.
17.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表现为突然发作,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或痉挛性抽搐。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率很高,尤其婴幼儿更为多见。常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败血症、化脓性胸膜炎及急性传染病等。高热惊厥大多起病急骤高热,一般发作时间短,仅持续数秒至数分钟,长者可达10~30min,无论发作时间长短都应迅速处理,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1处理1.1及时控制惊厥发作,对高热患儿必须准备止惊药物,并熟悉止惊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常用的有安定、水合氯醛、冬眠刀号合剂等,注意使用剂量要适当。1.2对症治疗,针对不同…  相似文献   

18.
19.
苏立净  刘影  孙岩红  王寿丽 《吉林医学》2012,(31):6892-6893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方法。方法:24 h监测305例患儿体温的动态变化,发现体温升高及时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路畅通,遵医嘱给予抗惊厥药物,合理营养,做好皮肤及口腔护理。结果:全方位的、及时的护理措施,不仅阻断了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高热惊厥的患儿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对减少其发病率和后遗症,促进患儿痊愈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