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原因和护理情况。结果通过产前的健康教育及产后的一系列护理措施,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结论重视产妇的产前健康教育及产后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3):984-985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产前、产时、产后的心理疏导和暗示疗法。结果20例患者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医护及卫生保健人员及早筛查孕期高危人群,并及时进行产前、产后的主动、全面、连续的护理干预,可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产妇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尽早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干预。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durgh Postnatal Deprssion Scale,EPDS)和自行设计的产后一般资料调查表,对360例产妇进行调查。结果:360例产妇抑郁症发生率为11.39%。产妇抑郁症的发生与夫妻关系、性格因素、新生儿健康状况、产式、胎儿性别、经济收入、产前检查等因素有关。夫妻的关系是产后抑郁的高危因素。结论:加强孕产妇及家属产前、产时、产后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医务人员和蔼可亲的态度,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预防产妇抑郁症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产后抑郁症6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发病率占总产妇的10%~15%,一般在30岁以上的初产妇中更为常见。2006年7月-2008年7月,我院共收治6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会莉 《当代医学》2009,15(19):144-145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其发病率国内外报道有差异,西方国家报道为10%-20%,国内发病率为5.36%-11.09%,随着对本病的重视和认识的提高,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产后抑郁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婴儿、家庭、婚姻和社会,处理不当容易复发,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我院2003年6月-2008年6月对产后抑郁症的患者给予正确及时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秀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71-2872
目的:分析导致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15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导致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主要是:内分泌因素、心理因素、分娩因素、婴儿因素、遗传因素、家庭和社会因素。结论产科工作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产后心理变化,准确及时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实施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抑郁症产妇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58例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通常发生在分娩后的数日或数周。产妇表现为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乏力、对事物不感兴趣、内疚感、罪恶感,有体重的改变,社会退缩行为,重者可伤害婴儿或自我伤害行为。其发病率5%~25%[1]。随着对本病的重视和认识的提高,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因药物的副作用易对胎儿、婴儿大脑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探索提出一套护理干预措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期间在我院筛选出产后抑郁症的高危孕产妇58例,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9例,中专以下学历39例。年龄23~35岁,平均25.6岁。剖宫产22例,阴道分娩36例。剖宫产产中、产后出血4例,胎盘早剥2例,新生儿轻度窒息2例;阴道分娩中早产2例。精神症状从产后1~3d开始,表现不尽相同,如焦虑、恐惧、失眠、幻觉、主动性差、悲观厌世等。1.2相关因素1.2.1生理因素妊娠期妇女生理、心理变化与非妊娠期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孕妇的情绪更受健康状况的影响,特别是伴有产科并发症时,忧郁和不安更明显。孕妇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正相关。雌激素和孕酮的急剧下降,使产妇内分泌难免发生变化也是原因之一。1.2.2分娩方式的影...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防止和减轻产后抑郁症对母婴身心健康的危害.方法 对3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及时施与心理咨询、疏导、发挥社会支持系统作用、以及生活上关心、照顾等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精心护理,产妇情绪稳定,能配合治疗和护理,乐意照顾婴儿.产妇的生理、心理、社会行为都保持正常.结论 心理治疗在产后抑郁症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潘春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3):1037-1038
妊娠、分娩给妇女带来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产后抑郁症是产妇生产后发生的一种精神障碍,通常在产后2周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易激怒、恐惧、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常失去生活自理及照顾婴儿的能力,有时还会陷入错乱和嗜睡状态[1],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结果:由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并且这种抑郁状态,对产妇、婴儿发育均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引起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有多方面的包括生理、心理、家庭及社会等.因此应该重视产妇产后精神状态及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结论:针对引起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提高产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陆龙勤 《医学文选》2005,24(5):861-863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自1968年英国学者Pett首次报导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并研究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200例产妇展开调查,在产妇产后4周之内完成,调查表内容分为产妇的一般情况和产妇的抑郁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部分.结果:产妇年龄、婴儿性别均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妇文化程度、喂养方式、分娩方式、家庭经济收入、产后护理满意程度、耍儿健康状况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产后抑郁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改善产妇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210例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1%;产妇的年龄、婚姻满意度、新生儿Apgar评分、家庭经济状况为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P<0.05、P<0.005),新生儿性别与产后抑郁症无关(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有较高的发生率,其影响因素应引起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梁海英  陈兢思  何萍 《广东医学》2005,26(5):687-688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提高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及时发现和干预,以降低其对母婴的危害性。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自评量表(HAD)、汉密顿抑郁量表等,对300例初产妇进行孕期HAD评定及产后第3,42天HAMD评定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①产后第3天抑郁症的发生率为21.33%,以轻症为主,第42天发生率明显下降,为3.33%。②孕期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③产妇年龄、性格、居住环境、孕期保健、人际关系(尤夫妻关系)、生育认知程度、亲友支持、医务人员态度等多种因素均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①产后抑郁症在围生期妇女中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②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心理素质和社会支持系统是重要因素。③加强孕产妇围生期心理保健,完善产后访视系统,对产后抑郁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谢菊妹 《当代医学》2008,(1):139-140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对EDPS≥13分,经精神科医生诊断为产后抑郁症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 在15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中治愈145例,好转5例.结论 产后抑郁症通过心理护理等干预,能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6.
方翠灵  赵琴霞 《吉林医学》2011,(18):3826-3826
目的:了解影响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调查问卷对1 200例产妇产后的抑郁心理状态和影响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7.4%。影响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别为:夫妻关系、性格因素,新生儿健康状况、产式、胎儿性别、经济收入、产前检查等。其中夫妻关系是产后抑郁的高危因素。结论:加强孕产妇及家属产前、产时、产后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可减轻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症(PPD)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275名孕产妇于产前2周和产后2周进行跟踪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自编孕产妇情况调查表。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产后抑郁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11.6%,单因素中有睡眠、产时情况等15个因素与PPD发病呈相关性。多因素分析中有7个因素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依次为产前抑郁、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产时情况、婴儿健康状况、月子休息、产次。结论产后抑郁症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引起,须从全方位、多角度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发生情况,并对PPD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苏州市姑苏区产后2~6周产妇63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自制产妇基本情况调查表及爱丁堡产后抑郁症自测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对产妇基本情况及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PPD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论:本次调查共发放634份问卷,有效622份,其中EPDS评分≥13分114例,PPD发生率为18.33%。产后发生PPD产妇和非PPD产妇在经济条件、性格特征、家庭及夫妻关系、孕期抑郁情绪、孕期焦虑情绪、新生儿疾病、孕期保健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及夫妻关系差、孕期抑郁情绪、孕期焦虑情绪、新生儿疾病是导致产妇产后发生PP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孕期保健是PPD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PPD在苏州市姑苏区产妇中发病率较高,由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临床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对该地区产妇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P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范凌霞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84-185
探讨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相应对策。引起产后抑郁影响因素有生理、心理、个性、家庭及社会因素等,关注产妇的心理变化,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产后抑郁症。  相似文献   

20.
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慧  袁玮 《河北医学》2001,7(9):837-839
产后 12个月内是妇女一生中发生精神疾患的高危时期 ,是非孕期的 10~ 2 0倍[1] 。抑郁是围产期妇女较常见的心理反应。本文应用抑郁自评量表有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分析了我院 2 0 0 0年 11月 1日至 12月30日住院分娩产妇中 10 0例。探讨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随机抽查 2 0 0 0年 11月 1日至 12月 30日在我院分娩 ,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并无精神病史的产妇10 0例 ,占同期住院分娩总数的 2 5 % ,产妇年龄 2 2~ 38岁 (平均 2 7.0± 2 .1岁 )。1.2 方法 :对每例被调查产妇发给抑郁自评量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