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凡因七情所伤,痰火为患,引起脑神功能失调,见神识昏乱,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非常力所能,或直言怒骂,毁物伤人,或忧思郁结,行为乖张,自罪自责,悲观失望,消极厌世等,称为狂症.狂症与癫症,素有癫狂之称.目的:讨论狂症中医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诊察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狂症痰迷心窍者,宜清心解郁,豁痰开窍;心阴不足者,宜养阴清热,活血宁心;实火亢上者,宜清热泻火,安神利窍.林佩琴对狂症治疗,"上焦实者,从高抑之;阳明实者脉伏,痰火在上,因而越之,……形症脉气俱实,当涌吐兼利之"(<类证治裁>).另外还提到,"以喜胜之","以恐胜之"的精神治疗法,仅供参考.待神志恢复后,还应养心安神,健脾除湿,巩固治疗.针灸治疗,常有卓效,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2.
泄泻是指凡外感淫邪,内伤情志,饮食所伤,损及胃肠道,引起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日数十行等症,大便溏薄势缓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样而直下者称为泻.泄泻为临床常见病,尤以婴幼儿最为多发.  相似文献   

3.
中风病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风的发生与体质、饮食、精神刺激、劳累过度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情志所伤,五志过极,心火暴盛或素体阴虚,水不涵木,复因情志所伤,肝阳暴动,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逆,心神昏冒,遂至卒倒无知。情志过极是发生中风的重要原因,因此了解中风病人的心理特征,并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姜德友教授认为,慢性胆囊炎多虚实夹杂,其基本病机为胆腑通降失常.因感受外邪、饮食失宜、情志不遂等造成肝胆郁滞,以及久病入络者多属实证;因久病体虚、耗伤气血或肝郁脾虚等导致胆络失养者多为虚证.对于本病的治疗,姜教授以疏肝利胆,解郁安神为首要治法,灵活运用疏肝健脾、清利湿热、温补脾肾、健补脾胃等治法.  相似文献   

5.
正郁病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病。以抑郁善忧,情绪不宁,或易怒善哭为主症。多见于神经官能症、癔病。1诊断依据(1)忧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胀,善太息。或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易怒善哭等症。(2)有郁怒、多虑、悲哀、忧愁等情志所伤史。(3)经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疾病。(4)应与癫病、狂病鉴别。2证候分类(1)肝气郁结:精神抑郁,胸胁作胀,或脘痞,嗳气频作,善太息,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2)气郁化火:急躁易怒,  相似文献   

6.
田萍 《中外健康文摘》2012,(40):442-443
目的讨论中医内科治疗躁症.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躁症的治疗,主要当调和气血,安神定志.故李彦师说治宜“交阴阳、安魂魄”.兼气郁者要理气舒郁,清脑镇静;脾胃不和者,调和脾胃,以资化源;筋骨懈惰者,滋养肝肾,强筋壮骨.  相似文献   

7.
更年期崩漏从肝论治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认为 :肝藏血 ,主疏泄。全身气血营养周身 ,储于肝 ,下注血海为月经。清·傅山著《傅青主女科》说“妇人经来断续 ,或前或后无定期 ,人以为气血之虚 ,谁知是肝气之郁结乎 ?”妇女由于经孕产乳 ,数伤于血 ,相对血不足 ,气有余 ,而肝以血为本 ,以气为用 ,故气血的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肝脏失常。在另一方面 ,妇人最易受情志所伤 ,肝主情志 ,七情所伤最易导致肝之病变 ,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再者更年期妇女肾元精血不足 ,肝肾同源 ,肝藏血 ,肾虚水不涵木 ,肝阴不足 ,肝阳偏亢 ,则发崩漏。若情志抑郁 ,肝失疏泄 ,血不藏肝亦发崩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针灸治疗癫症.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针灸治疗癫证具有较好疗效,针灸具有调理气血、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醒神止痉之作用.  相似文献   

9.
臌胀症     
一、定义凡因饮食不节,嗜酒成性;或房室劳倦,情志所伤;或外感时疫,水毒虫积;或其他疾病传变,引起肝脏损害,证见面色苍白,腹胁攻痛,络脉怒张,肝脾肿大,或坚硬缩小,腹水胀大者,称为臌胀症。祖国医学文献里,尚有水蛊、虫胀、肤胀、肝水、肿胀、膨脝、蜘蛛胀、单腹胀等记载。按病机分类又有气臌、水臌、血臌、虫臌等名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45例中风病人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分析,由于积损正衰、情志所伤、饮食不节、气血邪中等而致僻不遂.通过辨证将中风病人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两大类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从而收到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郁证是由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复杂症状.其病因是由于郁怒、思虑、忧愁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湿聚成痰,或食积化热,或气郁日久导致血瘀,或肝郁日久,心脾两伤,气血阴阳失调而伤神致心神不安,本病的治疗以舒通气机为总的治则.  相似文献   

12.
肖娴 《开卷有益》2006,(6):12-13
按照中医学对病因的分类方法,包括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大类,称之为“三因说”.外因主要指六淫、疫疠之气;内因包括情志过极、饮食劳逸失当、病理产物等因素.此外,如虫兽所伤、金刃所伤、跌打损伤、医药之过、先天因素等,都可以归纳为不内外因,或称“其他病因”.以下予以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3.
王肯堂的《杂病证治准绳》认为,咳嗽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及内伤。外感病因中,感寒者,需以二陈汤散寒理气;感热者,需清泻郁热,并重视养阴;感湿者,需温通除湿。内伤病因中,若为七情所伤,则以四七汤治之;若为食积所伤,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兼以消食、理气;若因酒、醋、咸所伤,则以验方治之。在对咳嗽状态的论治中,咳而少痰、无痰者,可以蜜、杏仁、瓜蒌一类润之;喉中痰鸣者,除以半夏、紫菀一类化痰止咳之外,需加辛温、逐水、敛肺之品;痰滑而咳者,需燥湿化痰;咳而面赤者,需清热涤痰;面白喷嚏者,需辛温化痰;咳而失声者,可以贝母、麦冬一类生津宁肺。王氏还论述了五脏六腑咳所使用的方药,即肺咳者,宜麻黄汤;心咳者,宜桔梗汤;肝咳者,宜小柴胡汤;脾咳者,宜升麻汤;肾咳者,宜麻黄附子细辛汤;胃咳者,宜乌梅丸;胆咳者,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大肠咳者,宜赤石脂禹余粮汤、桃花汤;小肠咳者,宜芍药甘草汤;膀胱咳者,宜茯苓甘草汤;三焦咳者,宜钱氏易功散。  相似文献   

14.
<正>《抑郁症·焦虑症·郁症》(二)前文谈及,明代以后中医论述的郁症(证)主要是指"情志郁证",其发病因素,也基本与精神刺激、七情损伤有关。但与脏腑功能的强弱、先天禀赋的特性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凡属脏腑气血失调者,一有情志不快,就比较容易致病。在各种情绪活动中,最易于引发疾病的是恼怒、忧思、悲苦之类情志的过极,或刺激过久。例如,由于谋虑不遂,所愿不得,以致愤懑恼怒,久久不能释怀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医情志理论探讨甘麦大枣汤对情志病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情志医学强调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这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相契合。临床中通常将情志取类比象为"树状"结构,以树干(脏腑气血)为基础,而又不断分枝生长,可概括为阴阳两类,其中偏阳者情志亢奋,偏阴者情志退缩,越往远端,情志表现越复杂、越剧烈,可表现为"多情"的错综交叉。甘麦大枣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虽主治妇人脏躁,但在临床中治疗郁证、脏躁、瘿病、不寐、癫、狂、痫等亦可收到较好疗效。中医的"情志树"理论正是以中医情志理论为基础,用甘麦大枣汤补养心脾之虚,缓和肝苦之急,而达到调整心、肝、脾,稳定心神及脏腑气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华琼  李华霞  杨东  刁丽梅 《广西医学》2020,(14):1894-1896
癫痫,中医称之为痫病,认为是由于先天不足、情志所伤、饮食不调、外伤因素等导致风、火、痰、瘀等蒙于心窍,流窜经络,致气血逆乱,神机失灵,元神失控而发病。中医药治疗癫痫有一定临床效果,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胃脘痛从解郁法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证,多与情志和饮食所伤关系密切,《临证指南医案》说:"情志不遂,肝木之气逆行犯胃."《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明情志和饮食所伤,饥饱失常或暴饮暴食,均能损伤脾胃.  相似文献   

18.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病引腰骰,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本病多发于青年妇女,中、老年妇女亦可发病。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病原因不外乎情志所伤,起居不慎,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并与先天禀赋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妇女在此期间受到上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或气血虚弱,冲任、胞宫失养而痛经。本病病位在冲任二脉及胞宫,病变在气血瘀滞与气血不足,故而表现有虚实寒热之别,疼痛有轻…  相似文献   

19.
十六、郁证 1.了解郁证是由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并熟悉郁证的多种临床表现。2.熟悉郁证的病理是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病变部位在肝和心,涉及脾肾。  相似文献   

20.
刘龙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7):526-527
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中医称"口"、"中风"、"面瘫",多因气血不足或饮食不节或情志所伤导致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入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致。笔者凭借十多年临床经验运用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