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向飞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2):30-3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佐辛符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组织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进行上肢手术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其中对照组患者注射20 mL 0.375%盐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应用0.05、0.10、0.15 mg/kg地佐辛复合20 mL 0.375%盐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比较四组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高剂量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而低、中、高剂量组镇痛持续时间、镇静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高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中低剂量组( 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较单纯应用罗哌卡因具有更好的镇静效果及镇痛持续时间,麻醉起效时间较短,并且临床应推荐应用0.10 kg/mL剂量地佐辛复合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镇静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喷他佐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对于术后镇痛时间、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入院的80例ASAⅠ或Ⅱ级,接受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A组,0.75%罗哌卡因30mL;B组,0.75%罗哌卡因30mL+喷他佐辛30mg。手术开始15、30、60 min及术后1、6、12、24h行VAS疼痛评分,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A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术中、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持续时间,能明显延迟术后疼痛出现的时间,并使疼痛的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河南医学研究》2015,(8)
目的探讨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罗哌卡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使用喷他佐辛。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6、12、24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组(0.1 mg/kg地佐辛复合0.25%罗哌卡因)和B组(0.25%罗哌卡因)各30例。行颈丛阻滞,记录阻滞前、阻滞后5 min、15 min、30 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行麻醉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记录。结果:B组的SBP、DBP和HR较A组明显增高,也明显高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满意度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 mg/kg地佐辛复合0.25%罗哌卡因颈丛阻滞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分别用0.25%、0.375%和0.5%罗哌卡因各30 ml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臂丛神经各分支(腋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程度,术后持续镇痛时间,尺侧阻滞成功率。结果:三组的腋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均阻滞完善,A组的感觉阻滞时间明显长于B组、C组(P<0.05),B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均出现不完善阻滞,感觉阻滞时间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的运动阻滞程度以C组最完善,B组次之,A组最差;术后持续镇痛时间A组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容量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36例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择期行上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组,每组18例,分别接受0.375%罗哌卡因40ml和0.375%罗哌卡因30m1。麻醉实施后,观察并记录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针刺法)的起效时间和阻滞的完善时间、运动阻滞程度(James评分)、镇痛的持续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B组受试者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分别为(2.01±1.09)min、(1.93±1.22)min;感觉阻滞完善时间分别为(9.05±3.58)min、(9.55±3.51)min;运动阻滞完善时间分别为(14.7±4.3)min、(14.9±4.2)min;2组镇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霍纳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2.2%、5.6%,未发生其它并发症。结论:罗哌卡因30m1是成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合适容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将78例ASAⅠ或Ⅱ级、接受颈丛神经阻滞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9例,仅注入0.33%罗哌卡因15ml。B组39例,注入0.33%罗哌卡因15ml+地佐辛5mg,总共16ml。麻醉成功后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和不同时间VAS评分。结果 B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B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在颈丛神经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时可减轻疼痛,降低牵拉反应,延长镇痛时间,改善镇痛效果,减少术中及术后手术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0.25%、0.37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上肢手术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用0.25%、0.375%罗哌卡因和0.25%的布比卡因3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并分别对感觉和运动进行评价。结果:随着浓度增加罗哌卡因的麻醉强度依次增加,30ml的0.25%罗哌卡因麻醉强度明显低于0.25%布比卡因,麻醉满意率仅为85%。将罗哌卡因的浓度提高到0.375%,麻醉强度和0.25%布比卡因相同满意率100%。结论:0.375%罗哌卡因起效快,作用完善,副作用少,可用作长时间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部或前臂手术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35例。均采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分别给予0.25%、0.375%、0.50%罗哌卡因30mL。比较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缩短,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阻滞后12hB组、C组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8.6%和11.4%,显著低于C组的34.3%(P<0.05)。结论采用0.375%罗哌卡因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达到良好的麻醉和阻滞效果,且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0.375%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上肢手术9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单纯使用0.375%罗哌卡因25ml,Ⅱ组使用0.375%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25ml,Ⅲ组使用0.375%布比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共25ml。观察各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评价麻醉效果。结果各组麻醉前后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麻醉效果满意。与Ⅰ组比较,复合利多卡因的Ⅱ、Ⅲ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1%利多卡因的0.375%罗哌卡因适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且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0.25%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提供一种安全、快速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方法上肢手术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各40例。罗哌卡因组用0.2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组用0.2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并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心率、脉搏(P)、血氧饱和度,评价麻醉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起效和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罗哌卡因组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较明显。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且运动感觉阻滞分离,术者和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布比卡因复合地佐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行上肢手术成人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均行臂丛神经阻滞,A组用0.30%左布比卡凶30mL,B组用0.375%左布比卡圳30mL,C组用0.30%左布比卡因30mL+地佐辛2mg。三组均记录术中5、15、30min和术后4、8、12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B、C组比A组明显加快,且麻醉、镇痛持续时间B、C组比A组明显延长;术中5、15、30min和术后4、8、12h各时间点的VAS评分B、C组明显低于A组。结论左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地佐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能使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时间明显延长,镇痛效果明显增强,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行上肢手术成人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行肌间沟臂丛阻滞,A组:0.4%罗哌卡因25ml,B组:0.4%罗哌卡因25ml+布托啡诺1mg,记录术中15、30、60min,术后4、8、12、24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B组比A组明显加快,镇痛持续时间B组比A组显著延长(P<0.05);术中、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VAS)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0.4%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臂丛阻滞使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时间明显延长,镇痛效果明显增强,但并不延长运动阻滞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盐酸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较小的心脏和神经毒性,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麻醉,而由甲磺酸根替代盐酸根而合成的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报道不多,我们通过不同浓度的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用于神经臂丛阻滞,比较其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局麻药,具有运动和感觉分离的特性,临床常用于乳癌根治术等上胸段手术的麻醉。本实验将0.5%罗哌卡因用于成人臂丛神经肌间沟阻滞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与布比卡因作比较。 相似文献
16.
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 0 .375 %罗哌卡因与 1%利多卡因混合液用于成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4 0例上肢手术成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组 (RL组 ,n =2 0 )和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组 (BL组 ,n =2 0 ) ,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均注入局麻药 2 5 ml(含 1∶ 4 0 0 0 0 0肾上腺素 ) ,RL组为 0 .375 %罗哌卡因和 1%利多卡因混合液 ,BL组为 0 .2 5 %布比卡因和 1%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臂丛神经 C5~ T1 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肩关节、肘关节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臂丛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结果 :两组的 C5~ T1 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 ,RL组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和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 BL组 (P <0 .0 5 )。两组均无毒性反应发生。结论 :0 .375 %罗哌卡因与 1%利多卡因混合液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快 ,作用维持时间长 ,术后镇痛时间长。 相似文献
17.
罗哌卡因属酰胺类长效新型局麻药,目前已应用于术后镇痛以及妇产科硬膜外麻醉等。本文采用0.375%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术,并与传统的1.0%利多卡因、0.15%丁卡因混合液(以下简称混合液)作比较,对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作一评价。1.1一般资料ASAⅠ~Ⅱ级、行手及前臂手术的病人4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Ⅰ组局麻药为混合液20ml,Ⅱ组局麻药为0.375%罗哌卡因20ml。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1.2方法术前0.5h肌注苯巴比妥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对麻醉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需臂丛神经阻滞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成A、B组(每组20例),A组患者使用的是局麻药为0.5%的左旋布比卡因20 ml,A组不加地佐辛,B组患者使用的是局麻药为0.5%的左旋布比卡因20 ml中加入地佐辛0.05 mg/kg。然后分别记录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同时采用VAS评分评价各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6 h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B组麻醉后3,6,9 h静息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A组术后有10例需肌注杜冷丁,而B组无一例。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见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尿潴留等并发症。结论地佐辛复合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能够延长麻醉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20-65岁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罗哌卡因15ml+0.9%氯化钠注射液15ml;观察组:1%罗哌卡因15ml+舒芬太尼10μg(1ml)+0.9%氯化钠注射液14ml。比较麻醉后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静程度、感觉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作用时间。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无统计学意义,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镇痛作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后10-30min时观察组镇静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镇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镇静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可减少静脉镇痛镇静药的用量,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肌间沟臂从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75例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1.5%利多卡因麻醉)、罗哌卡因组(0.375%罗哌卡因麻醉)和甲哌卡因组(1.5%甲哌卡因麻醉),每组25例。比较3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作用时效、运动阻滞时间和注药后30 min运动阻滞程度、不良反应。结果:与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组比,甲哌卡因组麻醉起效时间、作用时效、注药后30 min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组需用地佐辛镇痛3例;罗哌卡因组术侧上眼睑下垂2例、声嘶4例;甲哌卡因组声嘶1例。结论:甲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