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住院精神病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的康复效果.方法 对长期接受康复护理和坚持康复训练的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IPROS进行评定.结果 康复护理能够保障精神病人的人身权力,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启发他们的关心和兴趣,稳定病情,减少复发,提高疗效,最终达到康复,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更加需要良好的技能康复训练、心理辅导和按时服药,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海南省精神病患者临床及康复治疗的现状。方法选取2015年4~9月期间在海南省四家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的400例精神病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法完成问卷调查。结果收回完整调查问卷共378份,84.7%(320/378)的精神病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53.4%(202/378)的患者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回家吃药治疗,64.0%(242/378)的患者未接受过康复治疗,87.8%(332/378)的患者乐意接受康复治疗。结论海南省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方式及治疗模式单一,需要完善精神疾病的临床及康复治疗体系,提高患者的社会和认知功能,让他们真正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2~2007年收治的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多种技能康复训练,配合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更加有效地促进病情的好转。结论:康复期精神病患者更加需要技能康复训练、按时服药,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4.
谢杰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561-2562
现代医学康复着眼于整体康复,它充分体现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特点。现代康复医学已被精神科临床所采用,使这门新的医学模式逐渐健全和完善。我们在对慢性精神疾病治疗中应用现代康复医学模式,把康复的重点放在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精神康复、躯体康复和社会康复,为巩固患者康复效果,回归社会,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了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程度的缺陷,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比较。结果:康复组患者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治疗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缓解其衰退症状,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和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对引入义工参与精神病人康复活动这一做法的态度,探讨开展此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于引入义工半年后和一年后对我院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入义工参与精神病人的康复活动的做法越来越受到广大康复期精神病人的认可. 结论引入义工参与精神病人康复活动的做法对院内康复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开展此活动对促进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政系统精神病院主要收治城镇“三无”(无依靠、无家、无生活来源)精神病患者和复员退伍军人中的精神病患者。由于这些病人回归社会困难、长期住院,致使他们精神过早衰退,社会功能严重缺陷。为使这部分病人早日康复、延缓衰退、发挥余热,我院采用了药物治疗为主,配合工娱疗、心理教育、行为矫正、家庭社会干预及开放管理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多元化的结构式的院内康复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药物维持期精神康复的影响。方法:我院两个科室各抽取40位药物维持治疗期精神病患者,一个试点科室(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启动全面康复的新理念,实施多元化的结构式的院内精神康复;另一科室(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实施传统工娱活动康复。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护士用住院观察量表(NOSIE)对两组患者分别于人组时和住院3个月进行评定。结果: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NOSIE量表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3因子分明显高于入组时的分值,而激惹、精神病表现、退缩、抑郁4因子分和BPRS分明显低于入组时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在精神病表现、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激惹、迟滞、抑郁等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元化的结构式的精神康复疗法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的改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直接影响到社会功能的恢复,更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回归家庭社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针对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康复过程中对其进行技能训练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组,每组分别有40例患者。这80例精神病患者仍按照原有的治疗方案给予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相应的健康宣教与个人康复练习,观察组的患者额外给予技能训练。通过生活技能训练(SST)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分别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程度及精神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训练前SST评分与BPR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技能训练后SST评分明显提高,BPRS评分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的患者在SST评分与BPRS评分上基本没有变化(P0.05)。结论:住院期间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技能训练,可以使其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得到显著提高,使其精神症状得到显著缓解,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其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0.
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是精神康复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患者家属最为期盼的。然而,事实上不少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后,并非都随着住院病情的控制而同步恢复,他们出院后往往变得懒散,退缩,对社会交往缺乏信心。因此,家属如能给予全面、细致的家庭护理,帮助他们振作起来,重新回归社会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武汉市及周边远城区范围内共计213名患有精神病的复员退伍军人的现状调查,评估疗效同时关注其个人和社会功能,进一步在复退精神病患者中实现治疗及后期康复的全面评估,促进其回归社会。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武汉市优抚医院登记在册复退精神病患者逐一调查,应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Ⅲ进行诊断,使用PSP量表进行评估其个人及社会功能。结果:绝大多数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用药多以传统药物为主,治疗有效但个人及社会功能受损明显。结论:加强优抚精神病专科医院建设,强化社会支持系统,健全后期康复体系,以提高精神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回归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汕头市精神病社区"精防日"康复模式对社区精神病患者的远期效果,为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指导积累资料.方法 以1996-06~2010-05间,在社区接受"精防日"康复服务的精神病患者 4 181例为对象,调查康复资料,分析康复年限与康复效果的关系.结果 接受社区"精防日"服务时间越长,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对引入义工参与精神病人康复活动这一做法的态度,探讨开展此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于引入义工半年后和一年后对我院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入义工参与精冲病人的康复活动的做法越来越受到广大康复期精神病人的认可。结论:引入义工参与精神病人康复活动的做法对院内康复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开展此活动对促进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精神疾病的社区康复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综合性社区康复干预对治疗慢性精神疾病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对240例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应用综合性社区康复措施进行干预,采用精神病人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缺损筛选表(SDS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采用综合性社区康复措施干预的病人,精神症状明显减少,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康复效果明显,且康复治疗时间与社会功能恢复呈直线正相关.结论:社区康复干预治疗对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恢复社会功能,降低残疾程度,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复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护理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的作用。方法 对 6 0例慢性精神病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用药物治疗并康复训练 ,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 ,进行对照观察 ,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 (IPROS)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在康复训练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0 1)。结论 康复训练护理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全面康复、重新回归社会起着独特的效益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秀芳 《中国民康医学》2013,(2):86+88-86,88
目的:为了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恢复自理生活的能力,恢复学习、工作能力,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减轻家人及社会负担,方法:对精神疾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康复护理,如运用护理技术、作业疗法、文娱治疗、音乐疗法等措施。结果:通过运用护理技术、作业疗法、文娱治疗、音乐疗法等康复护理措施,使精神病患者达到身体和精神康复或个别患者的职业康复。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实施康复护明是精神病患者早日康复、重返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9年l月—2011年10月对我院65例住院的创伤性或非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观察患者康复前后运动、感觉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脊髓损伤患者经过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后,运动、感觉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8.
新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医疗效果和促进康复,为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7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一般宣教等传统护理方法上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选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同步性对比研究。结果出院时干预组患者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756(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有利于病人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杨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534-2534
目的:探讨院内康复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3例慢性精神病患者,根据分型应用相应的抗精神病药物,采用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康复、激发情感减缓精神衰退疗法、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职业技能康复等院内康复疗法。结果:90%的患者生活可自理,其中30%的患者有主动接触意识并能够进行有效交谈,40%的患者可被动接受及完成其工作,其社会功能逐步得以改善,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得到提高,延缓精神衰退。结论:慢性精神病患者院内康复可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