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扶正抗癌颗粒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纳入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吉非替尼+扶正抗癌颗粒)和对照组(吉非替尼+安慰剂颗粒剂)。治疗至肿瘤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或死亡。观察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毒性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DCR分别为93.90%和90.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PFS为13.5个月,对照组PFS是11.7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皮疹,对照组中8例患者出现皮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抗癌颗粒联合吉非替尼在可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PFS,减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体力状况评分(PS)≤2分且EGFR基因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连续入组51例PS≤2分的ⅢB/Ⅳ期病理组织学确诊且EGFR基因突变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6例,分别接受扶正抗癌方汤剂1次/d联合吉非替尼250 mg 1次/d和单药吉非替尼250 mg1次/d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毒性反应。结果治疗组PFS与OS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均0.05),2组ORR及DCR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均出现Ⅰ~Ⅱ度皮疹、腹泻或口腔溃疡,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PS≤2分且EGFR基因突变型晚期NSCLC,可延长患者PFS及OS,且两药联合使用毒副反应有减少趋势,提示扶正抗癌方对吉非替尼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俊杰  曾祥学  张跃强 《新中医》2022,54(3):152-155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解毒汤联合吉非替尼片治疗气虚痰毒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气虚痰毒型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吉非替尼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益气化痰解毒汤联合吉非替尼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CD4+、...  相似文献   

4.
刘浩  侯炜  王辉  林洪生 《中医杂志》2012,53(11):933-935,966
目的 观察参一胶囊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化疗失败的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吉非替尼每次25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参一胶囊每次20mg,每日2次.治疗60天后评价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观察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治疗组肿瘤治疗有效率为26.53%,控制率为59.18%;对照组分别为22.92%和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疾病PFS为(132.00±6.22)天,对照组(112.00±9.39)天,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37);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91.84%,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Ⅲ-Ⅳ级皮疹、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参-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优于单药吉非替尼,可延长治疗获益患者的疾病PFS.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体力状况评分(Ps)≤2分且EGFR基因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连续入组51例PS≤2分的ⅢB/Ⅳ期病理组织学确诊且EGFR基因突变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6例。分别接受挟正抗癌方汤剂1次/d联合吉非替尼250mg1次/d和单药吉非替尼250mg1次/d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毒性反应。结果治疗组PFS与OS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均〈0.05),2组ORR及DCR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均出现I~Ⅱ度皮疹、腹泻或I:/腔溃疡,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PS≤2分且EGFR基因突变型晚期NSCLC,可延长患者PFS及OS,且两药联合使用毒副反应有减少趋势,提示扶正抗癌方对吉非替尼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扶正合剂联合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埃克替尼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扶正合剂联合埃克替尼治疗,30 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肿瘤标志物、中医证候疗效、KPS评分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PF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CR、肿瘤标志物、中医证候疗效、KPS评分及毒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合剂联合埃克替尼治疗晚期NSCLC,可延长患者的PFS,提高疾病控制率,降低肿瘤标志物,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扶正合剂对埃克替尼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参二苓汤"联合厄洛替尼和单独使用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L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1年10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LCLC)3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厄洛替尼150 mg每日口服,直到疾病进展或死亡,治疗组在使用厄洛替尼治疗同时加服"人参二苓汤"。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LCLC)疗效相似(P>0.05),但在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在毒副反应:如皮疹、腹泻、乏力、食欲减退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参二苓汤"联合厄洛替尼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确有增效解毒功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扶正抗岩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Ⅳ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Ⅳ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吉非替尼+中药安慰剂,治疗组予吉非替尼+扶正抗岩方。两组均服药至肿瘤进展而终止,观察比较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KPS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试验期间,无病例脱落。②治疗组有效率、肿瘤控制率分别为53.33%、93.33%,对照组相应分别为43.33%、90.00%;组间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间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④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⑤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腹泻、恶心或呕吐发生情况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抗岩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Ⅳ期),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改善其生活质量,减轻EGFR-TKI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淋巴亚群细胞水平、生活质量和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选择吉非替尼(250 mg/d口服,28 d为1个周期)联合黄芪多糖注射液(250 mg与500 m 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治疗,对照组40例仅选择吉非替尼(250 mg/d口服,28 d为1个周期)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生活质量KPS评分,统计2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总有效率与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D3+、CD4+以及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均0. 05),生活质量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黄芪多糖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保持靶向治疗的有效性,可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联合中药治疗晚期局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103例给予吉非替尼25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10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攻补兼施方案治疗,在治疗16周后统计近期疗效,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与毒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KPS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16周后的完全缓解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腹泻、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攻补兼施中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性,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并减少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张琇文  邵怿  张欣欣  钟薏 《新中医》2014,46(1):127-129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颗粒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口服吉非替尼/厄罗替尼治疗法;联合组2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颗粒治疗。2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中医症状改善、T细胞亚群值的变化。结果:有效率(R R)、疾病控制率(DCR)联合组分别为23.8%、66.7%;对照组分别为30.0%、6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组中位PFS(4.7月)稍高于对照组中位PFS(4.0月),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KPS评分改善率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组为47.6%,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组为28.6%,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联合组为85.7%;对照组为5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CD4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吉非替尼/厄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联合鸦胆子油乳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6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吉非替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鸦胆子油乳针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提高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皮疹、转氨酶升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针联合吉非替尼能改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疼痛,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扶正化积汤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老年中晚期肺腺癌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扶正化积汤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对照组单用吉非替尼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吉非替尼毒副反应及瘤体缩小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扶正化积汤联合吉非替尼对老年中晚期肺腺癌患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个月前后血浆蛋白,找出差异蛋白,为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进一步研究提供差异蛋白组学证据基础。方法收集8例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血浆,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血浆蛋白质,PDQuest 7.1.0图像分析软件识别差异蛋白点,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鉴定差异蛋白。结果图像分析软件识别出11个差异蛋白点。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7种差异蛋白(异构体2的纤维蛋白原α链、载脂蛋白E、簇蛋白亚型2、甲状腺素、未知功能蛋白、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载脂蛋白A 4),未鉴定出的蛋白用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鉴定出为Ⅱ型细胞骨架蛋白1。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血浆蛋白有一定的影响,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可作为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的补充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NSCLC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参苓白术颗粒口服,6 g/次,3次/d,吉非替尼250 mg/d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吉非替尼250 mg/d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1 d为1个化疗周期,至少治疗3个周期,对比2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中医症状改善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2组近期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KPS评分改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吉非替尼可显著改善晚期NSCLC患者生活质量,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吉非替尼交替使用与序贯使用在EGFR突变型晚期老年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EGFR突变型晚期老年肺腺癌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培美曲塞与吉非替尼交替使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培美曲塞、吉非替尼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观察组部分缓解及稳定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FS及OS远期疗效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吉非替尼交替使用与序贯使用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老年肺腺癌,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良好,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其对肺癌组织中Ki67与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116例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59例给予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进行治疗;对照组57例单纯给予吉非替尼治疗。治疗28 d后评定疗效,于治疗前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2组肺癌组织中Ki67、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53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能够调控肺癌患者Ki67及p53蛋白表达,有效抑制癌细胞浸润及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化痰解毒中药配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中医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对照组单用吉非替尼,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率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痰解毒中药配合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较好,不良反应率发生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芪连扶正胶囊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最佳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芪连扶正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观察随访比较2组患者肿瘤控制率、生活质量、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结果芪连扶正胶囊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和对照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4、4.1个月(P0.05),总生存期分别为12.3、10.6个月(P0.05);肿瘤控制率观察组为77.42%(24/31),对照组为60.00%(18/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连扶正胶囊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与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对组织或细胞病理证实的35例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采集全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外周血标本,三色染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35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3例,稳定13例,进展9例,疾病控制率为74.2%。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差异。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微。治疗后T淋巴细胞可以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