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偏瘫早期患者行康复训练和针灸对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训练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下肢FMA积分、FCA评分和下肢Bmnnstmm分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偏瘫早期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和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采用康复训练疗法和针灸疗法对偏瘫早期患者行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训练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下肢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偏瘫早期患者运用康复训练疗法和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偏瘫早期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2组(n=25),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FMA积分、FCA评分、下肢BRU分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运动训练方式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以及步行能力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实验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在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促进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偏瘫早期患者中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样本从该院偏瘫早期患者中选取100例,研究时间从2018年3月—2019年3月,将治疗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研究得知,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Bmnnstmm分级,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Bmnnstmm分级评分较为优异,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偏瘫早期患者中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并且还能促进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来该院就诊的80例偏瘫早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接受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其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偏瘫早期治疗的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病患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12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另用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4个月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经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8例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血脂水平变化,采用FMA评价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和ADL评价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明显(P0.05)。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评分、ADL评分及各项血脂检测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ADL评分明显降低,TG、TC、LDL值均降低,HDL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期偏瘫患者通过康复训练以及针灸使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科及神经内科会诊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通过康复训练联合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通过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MA-L、AROM、F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方法治疗早期偏瘫患者,有益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康复训练以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入院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4例进行分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IA评分对比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68,P0.05)。结论康复训练以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联合的恢复患者下肢功能,避免肢体肿胀、下肢肌肉萎缩的发生,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FMA评分、FCA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FMA上下肢评分、F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功能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各功能指标评分显著更高(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患者功能恢复效果更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60例偏瘫早期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开展不同的治疗,即A组(230例,常规治疗)和B组(230例,康复训练+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FCA评分、FMA评分、下肢brunnstrom分期均明显提高(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FCA评分、FMA评分、下肢brunnstrom分期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对偏瘫早期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针灸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和肢体运动功能(FMA)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和ADL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以上两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的生活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和9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口眼歪斜、头晕目眩、偏身麻木、疼痛冷热感觉障碍)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下肢Fugl-Meyer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FAC评分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呈上升趋势,组内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治疗4周后及随访至12周时的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皮针抽提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血栓形成偏瘫恢复期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脑血栓形成偏瘫恢复期患者以随机单盲对照法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头皮针抽提法合运动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下肢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2%,对照组为75.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runnstrom评分、Fugl-Meyer独立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抽提法配合运动疗法对脑血栓形成偏瘫恢复期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芮康乐 《新中医》2020,52(7):123-125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运动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评估对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1.5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Ashworth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下肢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Fugl-Meyer(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上升,且观察组上、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上升,且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冯彦辉  俎志勇  郝丹 《河南中医》2020,40(7):1101-110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早期偏瘫的疗效及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治疗的80例早期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运动功能、平衡能力、下肢肌力变化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髋关节反馈力矩值评分、膝关节反馈力矩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早期偏瘫,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积极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SSS评分(45.2±2.7)分、FMA评分(56.2±4.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MBI评分(58.6±6.7)分、GQOLI-74评分(69.8±16.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康复影响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熏洗在中风痉挛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痉挛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结合中药熏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认知功能情况评分(NCSE)、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CSS评分均降低(P0.05),BI指数、Fugl-Meyer评分均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I指数、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熏洗在中风痉挛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具有较好疗效,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8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实施临床康复训练和Bobath技术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温针灸治疗,均治疗4周。以神经缺损、上肢肌张力改善情况为依据判定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评价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巴塞尔(Barthel)指数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P0.05)。两组治疗前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SS-QO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次治疗观察组仅出现1例(2.50%)多次针刺引发下肢肌阵挛所致的明显疼痛,未见其它针刺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可减轻神经缺损和痉挛症状,显著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