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月我院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予口服二甲双胍、格列齐特(达美康)配合加卡托普利(开博通)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我院采取黄芪、田七和西洋参自制的中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BP、DBP、FBS、TC、TG等临床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DL-C改善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当。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结论:中西医结合床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具有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血压、血糖水平控制良好,治疗安全性较高的临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8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BP与DBP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 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与2h PG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平均50例。对对照组患者运用基础治疗加西药降糖降压的方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并对其临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在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选择具有可比性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基础干预措施上再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基础干预措施上再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的差异,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显著的差异,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与血压进行控制有效,同时延缓了病情进展,且患者治疗安全有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n=55)和西医组(n=55),西医组患者在实施运动治疗、饮食控制等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西医常规降糖、降压药物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二参葛根汤物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组的证候积分明显降低,与西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的FPG、2h PG、SBP、DBP、TG水平均显著低于西医组(P均0.05);中西医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血压控制总有效率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西医组(P均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血压、血糖控制效果,疗效显著,且无毒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阳上亢型、肝肾亏虚型和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采取中医辨证论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07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中医治疗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例,采取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给予对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及症状改善情况,以中医证候积分作为评价症状改善情况的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为(21.84±9.02)分,对照组为(22.34±8.9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为(8.42±2.34)分,低于对照组的(15.52±6.42)分,且观察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值为(13.24±7.52)分,大于对照组的(6.69±3.57)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协同降低血压,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方法:7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4)。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两组总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疗程结束后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Hb A1c、FPG、2h PG、TC、TG、血浆黏度、血糖达标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b A1c、FPG以及2 h PG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Hb A1c、FPG以及2h PG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C、TG以及血浆黏度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TC、TG以及血浆黏度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TC、TG以及血浆黏度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8月—2017年2月收治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抽取98例,随机分成2组:49例西医疗法对照组,49例中西医结合疗法实验组,评定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好转率为95.9%(47/4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1/49)。对照组好转率为79.6%(39/4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7/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的血压、血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改善血压、血糖指标,预防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7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胰岛素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4%和8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FPG、2hPG以及HbA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胰岛素水平有所上升,但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组多发病、常见病,中、大量脑出血(出血量大于或等于30 ml)患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特点,病死率一般在30%~40%,其中近15~40%死于急性期,我们自2008-02~2011-03共收治68例出血量≥3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36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创介入颅内血肿清除术,并配合中医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武陟县中医院东大街分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抽取104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合并使用中医治疗。比较不同组别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与三酰甘油水平、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与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部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相较于单独使用西医方式治疗,中西医结合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辨证对比方式,将本院治疗的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中西医辨证结合治疗)各62例,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1.3%,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显效率为43.5%,总有效率为75.8%,两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压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较常规西医治疗具有更加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治疗组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中医证型分为痰湿壅盛、肝阳上亢、阴阳两虚以及阴虚阳亢型,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予以相应的中医药治疗;并有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53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血脂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血压平均下降量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压降血糖,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人群,其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总死亡率均较高。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口服西药的同时,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施治原则,从根本上进行调治,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共48例,为我院1998~2000年间的住院病人,均为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50~74岁,平均62岁;对照组23例,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42~68岁,平均55岁。治疗组高血压病史最长25年,最短1年,平均8年,对照组病史最长20年,最短1年,平均10年,2组患者一般状况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不足所致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糖尿病的患病率正急剧增加,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并称为世界三大疾病.临床上所用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以西药为主,如磺酰脲类,双胍类等,但发现各种西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有很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导致低血糖,乳酸性酸中毒等.目前国内外医学界越来越将注意力转向中医药,中药作用温和持久,副作用较小甚至无副作用.因此,从传统中医药中寻找有效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2003年8月-2011年8月,笔者应用自制降糖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参芪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能调整脂代谢、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改善主要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找到合适方案。方法:选取1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24h蛋白尿、血肌酐、血尿素氮、餐后血糖等实验室指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82.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h蛋白尿、血肌酐、血尿素氮、餐后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随访3个月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并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有确切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4年至今到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中药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8.7%,对照组有效率为4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腰酸腰痛、疲乏无力、肢体浮肿、口干咽燥症状积分与对照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