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30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相应的诊断发现均为单椎体损伤,其中压缩性12例,爆裂型7例,骨折脱位9例,其他类型2例,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患者治疗前后的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诊断可用MRI、CT扫描以及X线片联合诊断,治疗可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总结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加以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安顺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2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骨伤类型进行诊断,对患者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加以评价,并对比患者受损椎体手术前、后Cobb’S角和前缘压缩高度。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椎体损伤,包括压缩型13例,爆裂型8例,骨折脱位9例,其他类型2例。经术后1年随访,所有患者均得到较好的恢复,未出现螺钉松动或折断的现象,仅有2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但经过治疗后,患者伤口均恢复良好。患者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Cobb’S角和前缘压缩高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后获得了显著改善。结论:联合应用X线片、MRI及CT扫描等检查技术,可极大的提高临床诊断急性脊柱创伤的准确性。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深入探讨急性脊柱创伤的诊断以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结果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及资料整合,本次研究所选取的40例患者,压缩椎体高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畸形角基本恢复,脊髓功能恢复到D与E的患者共计35例,C3例,B与A分别1例,治疗效果达到临床预期。结论采用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脊柱创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脊柱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2例同时行CT和X线平片检查的脊柱创伤患者,并对各种类型脊柱创伤患者的平片和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能清楚显示三柱解剖结构、骨性椎管情况及脊髓受压程度,可提高诊断正确率,对下颈椎及椎管横径变窄有诊断价值。结论CT对胸腰椎骨折诊断、分型及了解合并损伤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肩关节创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诊的肩关节创伤的30例的发病机制、病程、症状及体征.肩关节X线片,以及基于关节囊、盂唇愈合机制,采用康复治疗和前关节囊修复成形术治疗的经验,提出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结果:30例肩关节前不稳定的诊断标准为:①外伤史;②肩前侧痛、无力、关节活动受限和肩周肌肉萎缩;③前惧痛征和前抽屉试验阳性;④X光拍片有骨缺损.治疗原则:①病程3个月内康复治疗;②病程3个月以上关节囊撕裂,康复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果:30例患者平均随访15个月,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肩关节创伤前不稳定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的提出,对提高肩部损伤的治疗水平以及相关理论的临床研究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肩关节创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诊的肩关节创伤的30例的发病机制、病程、症状及体征.肩关节X线片,以及基于关节囊、盂唇愈合机制,采用康复治疗和前关节囊修复成形术治疗的经验,提出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结果:30例肩关节前不稳定的诊断标准为:①外伤史;②肩前侧痛、无力、关节活动受限和肩周肌肉萎缩;③前惧痛征和前抽屉试验阳性;④X光拍片有骨缺损.治疗原则:①病程3个月内康复治疗;②病程3个月以上关节囊撕裂,康复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果:30例患者平均随访15个月,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肩关节创伤前不稳定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的提出,对提高肩部损伤的治疗水平以及相关理论的临床研究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CT与MRI检查对急性脊柱创伤的诊断价值与限度及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检查出椎体骨折151例,X线与MRI检出率相同,三者对附件骨折检出率分别为6.3%、26.9%及26.3%,X线与后二者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MRI同时还显示了脊髓受压信号异常与后纵韧带、椎间盘的撕裂。结论:在急性脊柱创伤的影像学评价中,X线平片对指导治疗作用不大,CT和MRI对骨折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脊柱创伤临床治疗采用微创脊柱创伤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60例,入院时间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根据患者手术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一组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记为对照组,病例数30例,一组患者接受微创脊柱手术记为观察组,病例数30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脊柱创伤患者采用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研究7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脊柱创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将接受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到对照组中,将接受微创脊柱创伤手术的患者纳入到研究组中,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以及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是22.86%,研究组是5.7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将微创脊柱创伤手术应用于脊柱创伤治疗之中,不仅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临床上脊柱结核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采用相应的诊断方法,确诊40例脊柱结核的患者,米用抗结核和手术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柏例患者中,治愈38例,复发2例。治愈率为95%。结论:脊柱结核应早期诊断,早期进行相关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创技术在临床脊柱创伤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分别进行传统常规方法治疗与脊柱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感染率等指标,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感染率等指标方面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法在临床治疗脊柱创伤中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微创技术在脊柱创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放式手术,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镇痛药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治疗脊柱损伤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其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应用螺旋CT技术诊断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实施临床研究中选取47例脊柱创伤患者,在临床诊断中采用美国GE16排螺旋CT进行平面扫描和三维重建,以此来准确界定骨折类型以及椎管受累情况。结果:47例患者经过螺旋CT诊断之后显示:脱位型骨折13例,爆裂型骨折22例,安全带型骨折3例,屈曲压缩型骨折9例。结论:临床诊断脊柱创伤时采用螺旋CT技术,其可以准确显示脊柱创伤的范围、位置、形态以及创伤程度等等,从而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对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石门县人民医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 82 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的脊柱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微创手术的脊柱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各 41 例。并比较两组脊柱创伤患者术后的手术指标、恢复指标、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功能障碍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7.32 %,低于对照组的 36.5 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微创手术是对脊柱创伤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切口面积小、临床疗效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治疗效果及优越性。方法:选择72例脊柱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25.00%)。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效果较好,可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75-2005年收治肾外伤255例,其中1975—1984收治79例,1985-2005年收治176例,均经B超、CT、静脉造影等确诊。分别施行非手术治疗、肾修补及肾部分切除、肾切除及栓塞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锋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6):779-780
目的通过对化瘀膏与扶他林软膏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客观评价治疗急性创伤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急性创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外敷中药化瘀膏,对照组外敷西药扶他林软膏;分别于敷药后3、5、7d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显愈率88.00%,对照组为54.00%;治疗组对于肿胀、疼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化瘀膏为治疗急性创伤有效而且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我科2004-2007年间采用手术治疗脊柱脊髓损伤共19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就手术治疗中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ARDS)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36例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机治疗时间3~30天,平均(8.1±4.7)天;成功脱机33例(91.7%),存活32例(88.9%),死亡4例(11.1%);死亡原因:胸部创伤合并重型颅脑损伤2例,多发创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失血性休克急性循环衰竭1例。结论:早期诊断、尽早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对降低胸部创伤后ARDs患者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创伤临床效果差异。方法:从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鄢陵县中心医院收治的脊柱损伤患者中选取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创伤,微创手术手术时长更短、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且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微创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高于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