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齐帅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1930-193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肌细胞Bcl-2、Bax表达影响。方法将27只大鼠制作AMI模型后随机分为:治疗组16只和对照组11只。采用腹腔注射方法,治疗组给予EPO3000U/kg,共3d(术前1d手术、当天和术后1d),对照组在相同的时间点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6周后,采用导管法测定左室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的LVSP和+dp/dtmax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VEDP和-dp/dtmax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心率变化不大(P〉0.05)。治疗组的心肌细胞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细胞Bax的表达及Bcl-2/Ba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PO对缺血和梗死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Ⅲ°烫伤大鼠心肌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Ⅲ°烫伤模型,大鼠随机分成烫伤组、对照组、EPO治疗组。大鼠烫伤后按每kg体重1%烫伤面积4mL等渗盐水腹腔注射,并于伤后18h处死动物。HE染色及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组织结构改变和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EPO治疗组大鼠心肌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烫伤组(P<0.01),bcl-2蛋白表达也显著高于烫伤组(P<0.01)。结论:EPO对烫伤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EPO调控了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适合大规模生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纯化工艺.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分泌rhEPO工程细胞株,收集培养基上清,经过滤、染料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纯化.结果:所纯化的rhEPO纯度达99%以上,比活(包括体内、体外)为2.0×105IU/mg以上,活性回收率为40%,相对分子量为38000左右,等电点为3.7~4.2.结论:该纯化工艺简便、重复性好、产品质量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38例行MHD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分为不用rhuEPO治疗组和使用rhuEPO治疗组;使用rhuEPO治疗的又分三组(2周组,4周组,8周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结果使用rhuEPO治疗8周后,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未用rhuEPO治疗组(P<0.05)。结论MHD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注射rhuEPO后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但不能降至正常人群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综述了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病因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出生第三天即rHu-Epo250IU/(kg·d),隔日1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共6周;对照组未用rHu-Epo。两组早产儿自出生第三天起口服铁剂[元素铁5mg/(kg·d)]。结果:治疗组网织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输血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治疗组体重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rHu-Epo能有效地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体重增长快,且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ellco公司转瓶机,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分泌RhEPO的工程细胞株CHOEPO-2.所收集的上清液预处理后经染料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纯化后,所得EPO纯度达99%以上,比活性大于1.5×105IU/mg,整个纯化全过程的EPO体内活性回收率为45%.所纯化的EPO分子量为37kD.分析表明,所纯化的EPO可与抗EPO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该工艺纯化路线简单,重复性好,生产成本低,产品活性高,适合大规模生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相似文献   

8.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活性糖蛋白,能刺激骨髓红系造血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临床研究显示,EPO除可用于慢性肾性贫血治疗外,对多种疾病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危重疾病以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疾病所致贫血亦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该药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联合铁剂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148例贫血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单双号分为对照组68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蛋白琥珀酸亚铁剂治疗,观察组在铁剂治疗基础上加用rhEPO治疗;治疗期间如果Hb≤80g/L或Hb≤100g/L伴贫血表现,予以输血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后复查RBC、Hb和HCT。结果两组治疗前Hb、RBC、HCT水平接近,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升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接受输血治疗的百分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一定剂量下rhEPO联合铁剂治疗早产儿贫血,用药安全,疗效显著,可减少输血。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吕晶 《中国药房》2004,15(10):624-625
1906年,Carnot等首先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于1986年应用于临床.目前,rhu-EPO已广泛应用于肾性贫血,对肿瘤伴发贫血、早产儿贫血、镰刀形红细胞贫血、重大整形外科手术伴发贫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也有一定疗效.近年来,人们还发现EPO具有神经营养作用以及促进血管生成和伤口愈合、治疗脑血管疾病等用途[1].但在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同时,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陆续披露.为此,笔者对近年来有关rhu-EPO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检索,并简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清NSE及炎症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PR)、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均按急性脑梗塞临床路径的规范给予治疗。治疗组在正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Hu-EPO6000U/次,每2天一次,共3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及治疗后第14天清晨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SIA)检测NSE、hs-CPR、IL-10水平。结果:⑴两组患者入院时的NSE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均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SE水平明显低于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患者的预后要优于对照组。⑵两组患者入院时的hs-CPR、IL-10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第14天hs-CPR、IL-10的水平均下降,而治疗组hs-CPR、IL-10水平降低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均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其神经保护机制是通过抑制脑梗塞炎症反应及免疫损伤,减少神经细胞凋亡,而起到神经保护、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肥厚标志基因脑钠肽(BNP)的作用.方法 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6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和AMI组(n=50);AMI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1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LAD)制作AMI模型,成功24h后存活36只,再随机分为罗格列酮干预组(n=18)和心肌梗死对照组(n=18).罗格列酮干预组每日用罗格列酮(4mg/kg)灌胃,心肌梗死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日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心脏重量指数、左室重量指数的变化,Real Time PCR法测定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心肌肥厚标志基因BNP mRNA的变化.结果 6周后,心肌梗死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心脏重量指数、左室重量指数、BNP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心肌梗死组相比,罗格列酮干预组的心脏重量指数、左室重量指数、BNP mRNA的表达又显著降低(P<0.05).结论 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心肌肥厚,罗格列酮可降低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标志基因BNP的表达,改善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评估不同剂量重组人B 型钠尿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AMI-HF)模型心肌耗氧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前降支球囊闭塞结合微血栓悬液灌注构建约克猪AMI-HF 模型,随机分为rhBNP 组和对照组。rhBNP 组给予rhBNP1.5 μg·kg-1,2 min 内匀速静推后,以0.01、0.02、0.03 μg·kg-1·min-1 依次分别静脉泵入60 min。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在球囊闭塞前、成模后即刻(T1)、不同剂量rhBNP 给药后60 min(T2~T4)同步抽取冠脉内和冠状静脉窦血标本,评估心肌耗氧量(MOU)。行定量冠脉造影测量冠脉直径的变化。应用Swan-Ganz 漂浮导管同步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hBNP 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收缩压(SBP)和MOU 在给药后明显下降,而心排血量(CO)和冠脉直径在给药后增加。药物干预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rhBNP 组MOU 较成模后即刻显著降低[T1~T4 分别为(11.59±0.37)、(10.61±0.35)、(9.85±0.60)、(9.79±0.31)mL O2/L]。结论 AMI-HF 模型静脉内应用rhBNP,可以在降低PCWP、升高CO 的同时,降低MOU。  相似文献   

14.
王彤  邢烨  田勃  张芳 《儿科药学杂志》2022,28(12):35-39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HIE)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HIE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uEPO治疗,共治疗2周。于治疗2周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治疗2周时,检测两组患儿心肌营养因子-1(CT-1)、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心肌损伤相关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活性氧(ROS)等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等炎症反应相关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等脑损伤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两组患儿的CT-1、Myo和cTn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两组患儿的GSH-Px、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AOPP、RO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GSH-Px、SOD水平高于对照组,AOPP、RO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两组患儿的IL-6、TNF-α、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两组患儿的NSE、S100β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HuEPO可有效提高HIE患儿的治疗效果,且可通过改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途径保护心肌损伤,还可减轻患儿的脑神经损伤,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过程中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1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66)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 I组,n=66)。AM I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作AM I模型,Sham组只在LAD下穿线不结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于手术后第1d、2d、3d、7d、14d、21d、28d、35d、42d、48d和56d检测非梗死区心肌中OPN表达的变化(每组各6只)。结果AM I组非梗死区心肌中OPN的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 I组非梗死区心肌中OPN的表达有两个高峰,在AM I后第一天OPN表达开始增高,第3天达到第一个高峰,之后开始下降,至第14d降低到最低点,至第28d达到第二个高峰,之后又开始下降并趋于平稳。Sham组非梗死区心肌中OPN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正常大鼠心肌组织中OPN的表达非常微弱,而大鼠AM I后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OPN表达明显增高,并且有2个高峰,分别是AM I后第3d和第28d。从第28d以后逐渐降低并趋向于正常大鼠心肌中OPN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双龙保心方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后10 min 十二指肠给药;造模后4 h,取血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取出心脏,切片,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 - BT)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所有给药大鼠组的血清 CK,LDH,SOD,MDA 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双龙保心方高、中剂量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降低( P ﹤0.05)。结论双龙保心方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卢瑞福 《天津医药》1998,26(1):17-19
观察11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AMI的影响。将病人分为3组。AMI前48小时内发生心前区疼痛,既往无心绞痛发作史的59例为Ⅰ组。AMI前48小时内有心前区疼痛,既往有心绞痛发作史的38例为Ⅱ组。AMI前无心前区疼痛的18例为Ⅲ组。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对CPK峰值、AMI部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率的影响。结果:CPK峰值差异有显著意义(Ⅰ组与Ⅱ组比较q=10.89,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q=18.51,P<0.01。Ⅰ组与Ⅲ组比较q=11.26,P<0.01)。AMI部位差异无显著意义(单壁与≥2壁X~2=4.07,P>0.05)。心律失常差异有显著意义(3组间比较P<0.01)。心力衰竭差异无显著意义(3组间P>0.05)。心源性休克差异有显著意义(3组间比较P<0.01)。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意义(3组间比较P<0.05)。结论:支持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概念,提示对无缺血预适应的AMI病人应更加严密的监护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血腑逐瘀颗粒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于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血腑逐瘀颗粒剂6g。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病死率、心脏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超敏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血腑逐瘀颗粒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抑制AMI的血管炎性反应,稳定斑块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河豚毒素(TTX)心脏停搏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24只,建立Langendorff-Neely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随机分为3组(n=8):基础组、STH-2组、TTX组。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测定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p53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Bcl-2蛋白表达。结果STH-2组凋亡指数(AI)(11.20±0.79)%高于TTX组(6.92±1.10)%和基础组(1.34±0.23)%(P〈0.01)。TTX组Bcl-2的PEI为(22.63±1.10)%高于STH-2组(13.51±0.67)%和基础组(2.52±0.58)%(P〈0.01);STH-2组Bax的PEI为(8.04±0.57)%高于TTX组(6.05±0.46)%和基础组(2.14±0.57)%(P〈0.01)。TTX组Bcl-2/Bax为3.78±0.41高于STH-2组1.75±0.15(P〈0.01)。TTX组Bcl-2的相对蛋白含量为(86.1±0.98)%高于STH-2组(53.2±1.76)%和基础组(23.7±2.61)%(P〈0.01)。p53蛋白在各组均未见明显阳性表达。结论与STH-2比较,TTX能减少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数,其抗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20.
美托洛尔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薇娜  赵良平  李冰 《医药导报》2011,30(2):180-183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重构(VR)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结扎美托洛尔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假手术组给予假手术。美托洛尔治疗组于术后24 h灌胃给予美托洛尔10 mg&#8226;kg 1&#8226;d 1,其他两组灌胃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手术4周后,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各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左室质量指数(LVMI)、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变化,病理切片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和细胞间质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DD、LEDV、LVMI均显著增加,EF、FS等显著降低,光镜下心肌细胞肥大,间质增生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美托洛尔治疗组LVDD、LEDV、LVMI降低,EF、FS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美托洛尔对AMI大鼠左心室重构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和神经内分泌异常、降低交感神经过度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