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5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螺旋CT扫描特征,确定发病部位及周围转移情况。结果 52例胃癌患者中,胃窦癌22例,胃体癌8例,胃底贲门癌22例。主要CT征象为软组织肿块及胃壁增厚。其中累及浆膜层32例,突破浆膜层9例,向外侵犯或转移11例。分期:Ⅰ期12例,Ⅱ期16例,Ⅲ期14例,Ⅳ期1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符合率达92.3%。结论螺旋CT检查胃癌能清楚显示胃壁增厚、肿瘤大小及胃癌转移情况,为病情的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指南》2017,(16)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在胃癌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收治的77例胃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通过病理检验证实为胃癌,术中行胃癌分型。所有患者均在手术治疗前接受多层螺旋CT及电子胃镜检查.以术中胃癌分型为准,对2种方法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电子胃镜检查方法均能够准确诊断胃癌,胃癌检出率为100%。但是多层螺旋CT胃癌分型正确率(90.91%)明显高于电子胃镜(66.23%),2种诊断方法分型正确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胃癌,不仅胃癌检出率高,同时可对瘤体进行准确分型,对临床确定诊治方案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癌的检查方法、表现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7例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的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胃癌在CT上主要表现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异常强化。②清楚显示胃癌病灶对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的侵入及淋巴结的转移。结论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以及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长期以来,胃镜及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DC)检查是发现、诊断该类肿瘤的主要手段,对于大多数向腔内生长的肿块均可做出正确诊断.但对部分向腔外生长、向胃周围浸润的肿块及附近淋巴结、脏器转移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CT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应用日益增多.CT检查已成为继胃镜和DC后,胃肿瘤诊断手段的又一重要补充.笔者结合手术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胃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65例,实现了对早期胃癌的检出.螺旋CT还以其多平面重建、仿内镜技术、透视技术等优势,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情况,更加提高了治疗评估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的CT表现。结果胃癌灶在CT上主要表现为胃壁增厚(29/38),软组织肿块(9/38)及异常强化(38/38)。结果螺旋CT能清晰显示胃解剖和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分型及肿瘤扩散范围,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指南》2019,(33)
目的研究分析数字胃肠造影和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收并施以治疗的胃癌患者42例,其中42例接受数字胃肠造影检查,40例接受CT胃癌诊断检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后续经过手术及病理诊断明确。比较分析上述两种检验方式在胃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数字胃肠造影检验胃癌患者39/42例(92.86%),CT诊断胃癌患者36/40例(90.00%),经统计学比较显示无显著差异(P> 0.05)。胃肠造影检验影像学特征:不规则龛影、胃肠狭小、胃肠道蠕动异常、部分充盈缺损、黏膜节样隆起、胃小区受损、幽门不完全梗阻等。CT检验影像学特征:黏膜表面凹凸不平、胃壁呈不规则状态、胃周淋巴结及胰头周围、远处内脏出现转移情况、胃腔内外均含有不规则肿块。结论在胃癌诊断中应用数字胃肠造影和螺旋CT检验优势各异,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可联合应用以扩大胃癌诊断范围,提升诊断精准率,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老年及青年胃癌患者的胃镜及病理特点进行探究,对不同年龄的胃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将76例胃癌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35岁)32例和老年组(≥60岁)44例,并对其胃镜特点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均为Ⅰ型胃癌所占比重最多,均达到了30%以上;对于青年组而言,Ⅲ型胃癌的病例比重最少,而对老年组而言,Ⅳ型胃癌所占比重最小.结论 胃癌患者的胃镜特点与其年龄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腹膜转移的螺旋CT表现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6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螺旋CT表现。结果:胃癌腹膜转移主要表现为肠系膜、大网膜的密度增高模糊,内见条索状、结节状阴影,可有壁层腹膜的增厚、结节,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水,严重时出现腹盆腔包块、肠梗阻等征象。结论:螺旋CT对于诊断胃癌腹膜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治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老年及青年胃癌患者的胃镜及病理特点进行探究,对不同年龄的胃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将76例胃癌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35岁)32例和老年组(≥60岁)44例,并对其胃镜特点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均为Ⅰ型胃癌所占比重最多,均达到了30%以上;对于青年组而言,Ⅲ型胃癌的病例比重最少,而对老年组而言,Ⅳ型胃癌所占比重最小.结论 胃癌患者的胃镜特点与其年龄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范永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74-75
目的 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检查的异同。方法 68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均展开胃镜活检,手术后展开外科病理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率为61.8%,不一致率为38.2%。在胃癌分化程度诊断上一致率为75.0%,不一致率为25.0%。结论 虽然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与外科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然而术前胃镜活检对胃癌的准确性仍较高,可为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参考。外科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全面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确诊并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76例,术前进行胃镜活检,术后进行外科病理检查,总结胃镜活检结果 ,并通过外科病理检查结果判定胃镜活检确诊率。结果本组胃镜活检确诊胃癌59例(77.6%),14例(18.5%)疑似胃癌,3例(3.9%)排除胃癌。结论胃镜活检虽然在准确度上与术后病理结果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作为一种术前诊断方法 ,胃镜活检的准确度比较理想,对胃癌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胃镜活检病理方法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效果,为胃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可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接收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60名患者的临床诊断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将这两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取手术活检病理诊断、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两种方式,通过观察这两种方法在内镜下黏膜病变的形态、组织学分化程度以及不同组织类型方面影响下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结果通过对检查诊断数据的分析比较发现,手术病理方法比胃镜活检病理方法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优势相对比较明显,特别是内镜下黏膜病变的形态中BorrmannⅡ型、BorrmannⅢ型、BorrmannⅣ型胃镜活检诊断率均低于手术病理的诊断;组织学分化程度中胃镜活检对分化不良型病例的诊断率低于手术病例的诊断;不同组织类型中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效果低于手术病理诊断。结论受取材方面的限制,临床中采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癌的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16.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1].既往对胃癌患者术前检查常通过胃镜活检和消化道钡餐等手段,通常难以准确的分期[2].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螺旋CT的应用,由于其具有扫描速度快,定位准确等特点,人们逐渐将螺旋CT应用于胃癌的术前诊断[3].我们对67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螺旋CT检查并进行分期,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来评价螺旋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辅助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往大多通过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胃镜及病理活检诊断,并可动态观察癌肿及胃的表现。但上述方法无法观察肿瘤对胃壁、胃浆膜和胃周器官的侵犯,以及淋巴、血运和种植性转移等一些重要的情况。进展期胃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部分患者已失去手术治疗时机,盲目手术探查往往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与创伤,因此,术前对胃癌手术可行性判断尤为重要。多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和外科术后病理。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本院治疗的15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150例患者均行全胃切除术,术前行胃镜活检,术后行外科病理检查。结果150例患者术前经胃镜活检,其中109例患者经胃镜活检确诊胃癌,确诊率72.7%,剩余39例疑似胃癌,2例排除胃癌。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准确率较高,但与外科术后病理结果仍有差距,但术前胃镜活检对术前临床诊断胃癌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在螺旋CT上的基本影像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6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螺旋CT扫描图像,复习文献资料,对胃癌在螺旋CT上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胃癌在螺旋CT影像学上的基本征象。结果进展期胃癌螺旋CT基本征象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胃腔狭窄及腔内龛影,增强扫描可见胃壁病变区异常强化。结论螺旋CT作为胃癌的诊断方法之一,在对进展期胃癌做出诊断的同时可以发现胃癌的临近侵犯及远处转移。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