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术前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应用于儿童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签方式将60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手术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护理,观察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YPAS)评分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前20min、进入手术室时、麻醉诱导时、术后24h患儿YPAS评分均比对照组患儿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3.33%,明显比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76.67%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手术儿童术前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可改善患儿心理负面情绪,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长陪同患儿度过麻醉诱导期(PPIP)对围术期患儿合作程度、患儿家长焦虑程度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11月100患儿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12月~2012年5月10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给予患儿及家长心理干预。观察组除常规心理干预外,由家长陪同患儿度过PPIP。采用诱导期合作评分量表(ICC)观察诱导时患儿合作程度,以Zung氏焦虑状态自评量表(SAS)测量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ICC评分明显降低、患儿家长围术期SAS评分明显降低,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家长陪同患儿度过PPIP,可以明显降低患儿家长围术期的焦虑水平,提高患儿合作程度及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严红  余甜甜  刘丹 《全科护理》2020,18(13):1619-1621
[目的]探讨以人文关怀为主的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患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以人文关怀为主的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术后疼痛评分(VAS)、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焦虑自评量表评分、VA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人文关怀为主的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患儿围术期不良情绪及疼痛感,有利于减轻患儿围术期躁动情绪,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属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扮亲法"对学龄前儿童术前配合程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扮亲法”对学龄前儿童术前配合程度的影响。方法眼科手术学龄前(4~6岁)患儿300例,随机均分为术前扮亲法组(R组)、诱导期家长陪同组(P组)和对照组(C组)。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于术前访视、入手术室、诱导时3个时间点测量儿童的焦虑水平,诱导期合作评分(ICC)评价患儿合作程度。结果患儿R组焦虑低于P组(P<0.05)、C组(P<0.01),合作评分R组高于P组(P<0.05)、C组(P<0.01)。结论“扮亲法”能降低学龄前儿童术前焦虑水平,更好配合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围术期优质护理用于小儿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扁桃体炎患儿90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将2组扁桃体炎患儿的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扁桃体炎患儿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优质护理能够促使扁桃体炎患儿的不良情绪得到显著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王臣  杨萍 《护理管理杂志》2015,(10):706-707
目的探讨术前家长焦虑水平与手术患儿焦虑水平及全身麻醉诱导期合作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对72例患儿家长进行测评;以改良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评估72例患儿在术前访视、入手术室、麻醉诱导期、术后6 h 4个时间点的焦虑水平;采用诱导期合作度量表评定72例患儿诱导期的合作程度。结果患儿家长焦虑水平高于常模(P<0.01);患儿入手术室时、麻醉诱导期及术后6 h焦虑水平高于术前访视时焦虑水平,患儿家长焦虑水平与患儿焦虑水平及患儿全身麻醉诱导期合作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全身麻醉手术患儿家长及患儿围手术期存在明显焦虑情绪,可能影响患儿麻醉诱导期合作程度,需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减轻家长的焦虑情绪,以提高患儿围手术期的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在唇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唇腭裂患儿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2/80),低于对照组的10.0%(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为97.5%(78/80),高于对照组的87.5%(7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唇腭裂修复术患儿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并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专科化游戏干预在学龄斜视矫正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63例学龄斜视围术期患儿设为对照组,给予眼科围术期常规护理;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63例学龄斜视围术期患儿设为观察组,给予专科化游戏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麻醉诱导时平均脉动压、心率及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及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科化游戏干预可减轻学龄斜视患儿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及焦虑情绪,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围术期优化护理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围术期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46例Ⅰ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ERAS围术期优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恶心/呕吐、腹胀、吻合口漏、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手术前后焦虑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优化护理可促进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围术期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缓解家属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缓解患儿围手术期焦虑恐惧情绪及疼痛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101例需要进行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1例。围手术期,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心率(HR)、呼吸(R)、平均动脉压(MAP);术前访视时,静脉穿刺、麻醉诱导医疗操作时的改良耶鲁术前焦虑评分;静脉穿刺时的主、客观疼痛评分;医疗操作的依从性;一次性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HR、R、MA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HR、R、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改良耶鲁术前焦虑评分,干预前,两组患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改良耶鲁术前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疼痛的主观评分、客观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儿医疗操作的依从性评分、一次性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后观察组家属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围手术期,精细的护理干预能使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并能缓解患儿术前焦虑,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感,增加其对医疗操作的依从性,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麻醉诱导室内进行麻醉诱导对围手术期患儿心理干预的影响效果。方法:将全麻下择期手术的9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实验组术前1 d由担任该手术的麻醉师和巡回护士对患儿进行术前常规访视,术日患儿在其监护人的陪同下进入麻醉诱导室,家长和其监护人通过语言和行动安抚患儿情绪,麻醉诱导后患儿转入手术室,监护人离去;对照组术日由卫生员直接用轮椅或平车接入手术间,无父母陪伴下进行麻醉诱导。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对麻醉诱导前后患儿表现和麻醉诱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麻醉诱导后患儿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安静合作的程度高于对照组,麻醉诱导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麻醉诱导室内进行麻醉诱导,有利于缓解患儿术前恐惧心理,减轻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提高麻醉效果,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童趣化护理干预在学龄前患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180例学龄前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9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实施童趣化护理干预,现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手术前1天,2组患儿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 YP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时,2组患儿mYPAS评分与手术前1天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1天,2组患儿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时,2组患SBP、DBP与手术前1天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SBP、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1天,2组患儿心率(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时,2组患儿HR与手术前1天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IC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学龄前患儿麻醉诱导中应用童趣化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儿的焦虑情绪,且对血压、HR影响较小,从而提高麻醉诱导配合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2月本院手术麻醉科实施麻醉诱导的患儿70例,按照麻醉时间的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麻醉诱导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期间配合程度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儿麻醉诱导期间配合...  相似文献   

14.
小儿麻醉诱导期家长陪同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麻醉诱导期家长陪同(PPIP)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择期行全麻手术的患儿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儿术前在护士的指导下由家长陪同麻醉诱导,对照组则不需家长陪同,由护士直接带入手术室进行麻醉诱导;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后的血压及脉搏变化,了解术前患儿及家长的情绪状况,调查术后家长对PPIP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儿进入手术室前后血压及脉搏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95%的患儿希望家长在麻醉前陪同,93.7%的家长希望参与PPIP, PPIP实施后满意度调查为95%.结论 PPIP可缓解麻醉前患儿的恐惧、焦虑及家长的不安情绪,减少麻醉前用药量,有利于麻醉诱导和医患合作,是值得在手术室推广应用的一种诱导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父母陪护下进行麻醉诱导对患儿心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室内由父母陪伴下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术日由卫生员直接用轮椅或平车接入手术间,无父母陪伴下进行麻醉诱导。结果:实验组诱导后血压、心率与诱导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诱导后血压、心率高于诱导前及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儿术前(T1)、进入麻醉诱导室或手术室(T2)、静脉穿刺麻醉诱导(T3)、术后6 h(T4)4个时间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P<0.05);实验组患儿诱导期合作程度评分、家长与患儿分离时焦虑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发生术后行为改变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麻醉诱导效果明显优于对照(P<0.05)结论:在麻醉诱导室内进行父母陪护下麻醉诱导,有利于缓解患儿术前恐惧心理,减轻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提高麻醉效果,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手术患者麻醉前应激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和描述手术患者在进入手术室进行麻醉前等待手术、完全清醒时的应激状态,探讨手术患者麻醉前应激反应的程度。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对60例采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患者分别在手术前1d和手术麻醉前(进入手术室后休息10min)进行焦虑、血压、心率的测量并分析。结果①不同性别、既往有无手术史、麻醉史、过敏史对麻醉前焦虑指数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患者术前访视时的焦虑指数、血压和心率与进入手术室麻醉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术前访视和麻醉前焦虑指数与各项生理指标均有相关性(P〈0.01)。结论手术患者麻醉前的应激反应水平明显高于术前访视时的应激水平;患者的生理指标可明确反映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在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在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由手术室护士实施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对照组则按传统方式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围术期护理。2组分别在术前访视前1d和术后第7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患者心理状况。结果术后SAS、SDS测评结果显示,2组负性情绪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干预组2次测评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施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结论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可以缓解脊髓损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后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亲属肾供体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将50例亲属肾供体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分别在术前1d、术晨入手术间至麻醉前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供体血压、心率和焦虑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供体的各项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供体血压、心率、焦虑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术前对亲属肾供体实施护理干预,可减轻供体焦虑情绪,稳定血压、心率,对保证手术顺利及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术前实施心理干预对乳腺肿瘤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缓解乳腺肿瘤手术患者术前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分别在术前、术晨入手术间至麻醉前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除了不接受心理干预,其余护理措施与干预组相同。分别在不同时段测定两组术前焦虑值、应激的心理效应指标(如收缩压、心率等),并进行术后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术前访视时各心理效应指标无明显差异,而术晨人手术间和麻醉前干预组各心理效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回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护士术前对乳腺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特别在术晨人手术间至麻醉前这一时段,可有效缓解术前心理应激反应,对保障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