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紫癜颗粒对ITP模型小鼠骨髓巨核细胞分类与数量的影响,探讨骨髓巨核细胞在ITP发病中的作用及紫癜颗粒治疗ITP的效用机理。方法:采用瑞氏染色对骨髓巨核细胞进行计数与分类。结果:紫癜颗粒大剂量组在促进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方面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紫癜颗粒具有促进骨髓产板巨核细胞产生,降低不成熟巨核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2):124-128
目的:通过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鼠动物模型,观察正源方对模型小鼠血小板系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正源方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皂矾丸组、正源方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隔日腹腔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建立小鼠ITP模型。于造模第8天开始,复方皂矾丸组按1.68g/kg灌胃,正源方低、中、高剂量组按3、6和12g/kg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天,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象的变化。实验结束后,计算脾脏指数,进行骨髓涂片,显微镜下观察巨核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通过腹腔注射GP-APS,模型组小鼠外周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脾脏指数明显升高,骨髓巨核细胞总数、颗粒巨核细胞比例增高,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正源方各剂量组(3g/kg,6g/kg,12g/kg)小鼠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3g/kg,6g/kg脾脏指数显著下降、巨核细胞数减少、产板巨核细胞比例增高,3g/kg颗粒巨核细胞比例显著下降;骨髓涂片显示正源方对巨核细胞的成熟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结论:正源方能够明显促进ITP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数和脾脏的恢复,促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紫茜胶囊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及外周血细胞因子IL-4的影响,进而探讨紫茜肢囊治疗ITP的作用机理。方法:将CITP患者分为紫茜胶囊治疗组和升血小板胶囊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骨髓巨核细胞及IL-4变化情况。结果:CITP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升高,骨髓原、幼巨核和颗粒巨核细胞明显减少,产板巨核细胞明显增多,IL-4水平下降。结论:紫茜胶囊具有促进巨核细胞成熟,提高血小板计数,调节IL-4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小柴胡颗粒及其组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血小板计数及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ITP模型小鼠,将之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维血宁组、强的松组、加味小柴胡颗粒组、小柴胡颗粒组、丹参三七颗粒组,于造模后第14天开始分组给药,给药体积为30mL/kg体重,每日给药1次,共14天,分别于给药前后称重;给药前、给药后4天、7天及14天检测血小板计数;实验结束剥离股骨取骨髓测巨核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ITP模型小鼠体重增长率下降,血小板计数持续下降,骨髓巨核细胞增加,产板巨减少、成熟度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小柴胡颗粒组能提高ITP模型小鼠体重增长率(P〈0.05);各给药组均使血小板计数上增,其中加味小柴胡颗粒组对血小板提升作用高于维血宁组及其组方小柴胡颗粒组和丹参三七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强的松组无差别(P〉0.05);强的松组、加味小柴胡颗粒、小柴胡颗粒组使巨核细胞数减少,产板巨增高,其中加味小柴胡颗粒组优于小柴胡颗粒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强的松组无差别(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颗粒能提高ITP模型小鼠体重增长率,并明显提升血小板计数,促使骨髓巨核成熟,效果优于维血宁组,且优于其组方小柴胡颗粒和丹参三七颗粒,与强的松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5.
紫癜颗粒对ITP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ITP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数量与功能的变化情况,探讨血小板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小板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1(抗GPⅢ3a)、CD61(抗GPⅡb).结果注射抗血小板血清(APS)后ITP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同时CD41、CD61也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紫癜颗粒大剂量组与醋酸泼尼松组均能显著提升血小板计数;紫癜颗粒大剂量组可使CD41、CD61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ITP存在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及功能的异常;中药复方紫癜颗粒可明显提高外周血小板数量,还可恢复血小板聚集功能,且远期疗效优于醋酸泼尼松.  相似文献   

6.
加味小柴胡颗粒及其组方对ITP模型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加味小柴胡颗粒及其组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血小板计数及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ITP模型小鼠,将之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维血宁组、强的松组、加味小柴胡颗粒组、小柴胡颗粒组、丹参三七颗粒组,于造模后第14天开始分组给药,给药体积为30mL/kg体重,每日给药1次,共14天,分别于给药前后称重;给药前、给药后4天、7天及14天检测血小板计数;实验结束剥离股骨取骨髓测巨核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ITP模型小鼠体重增长率下降,血小板计数持续下降,骨髓巨核细胞增加,产板巨减少、成熟度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小柴胡颗粒组能提高ITP模型小鼠体重增长率(P<0.05);各给药组均使血小板计数上增,其中加味小柴胡颗粒组对血小板提升作用高于维血宁组及其组方小柴胡颗粒组和丹参三七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强的松组无差别(P>0.05);强的松组、加味小柴胡颗粒、小柴胡颗粒组使巨核细胞数减少,产板巨增高,其中加味小柴胡颗粒组优于小柴胡颗粒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强的松组无差别(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颗粒能提高ITP模型小鼠体重增长率,并明显提升血小板计数,促使骨髓巨核成熟,效果优于维血宁组,且优于其组方小柴胡颗粒和丹参三七颗粒,与强的松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7.
小柴胡汤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小柴胡汤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的体重增长率、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和骨髓巨核细胞数量的影响来探讨小柴胡汤的药效。方法:建立ITP模型小鼠,将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激素组和小柴胡汤组,于造模后第14天开始分组给药,共14d,分别于给药前后称重、测出血时间;给药前、给药后4d、7d及14d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造模21d处死,剥离股骨取骨髓测巨核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ITP模型小鼠体重增长率下降,血小板计数持续降低,出血时间延长,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产板巨核细胞减少,与正常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小柴胡汤组体重增长率明显提高,与模型组、激素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给药组均使血小板计数上升、出血时间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减少,产板巨核细胞增多,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柴胡汤能提高ITP模型小鼠体重增长率,提升血小板计数,促进骨髓巨核细胞成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凉血止血、理肝扶脾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对骨髓TGF-β1的影响。方法:将72例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给予凉血止血、理肝扶脾中药;对照组35例,给予升血小板胶囊。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象、骨髓TGF-β1变化及证候学积分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9.4%,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组复发型患者血小板计数较同型对照组患者升高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骨髓颗粒型、裸核型巨核细胞数均降低,产板型巨核细胞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复发型患者产板型巨核细胞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髓TGF-β1均降低(P〈0.05),治疗组复发型患者较对照组减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凉血止血、理肝扶脾法治疗ITP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证侯及出血症状,降低骨髓TGF-β1水平,增加骨髓产板型巨核细胞及外周血小板数量,对复发型患者疗效优于升血小板胶囊,其具体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IT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2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之中药方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在提升血小板计数、增加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减少毒副作用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中药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曲道炜  马骥  李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095-2096
分别从外周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分类、脾脏病理切片等方面分别考察紫癜颗粒原方与核心方同中西药对照药的差异,并考察两方之间的差异。实验证明紫癜颗粒原方及核心方能明显提升ITP小鼠血小板、促进骨髓成熟分化、抑制骨髓增生活跃;紫癜颗粒原方与核心方同已上市的中西对照药比较疗效相同,核心方可以代替原方继续开发。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7,(10):888-892
目的:研究中药荠苨治疗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环磷酰胺首次大剂量200 mg/kg尾静脉注射,次日起连续7 d以维持剂量60 mg/kg腹腔注射建立血小板减少动物模型,并于造模第2天给药干预两周,仙鹤草治疗为对照组,荠苨治疗为实验组,生理盐水为模型组。对比各组小鼠血小板、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仙鹤草组和荠苨组外周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在造模期间下降速度明显减缓,且在停止造模后较快恢复至正常值(P0.05),仙鹤草组与荠苨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荠苨可以改善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加快动物模型外周血小板计数的回升速度、提高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对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小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射用穿琥宁对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小鼠的治疗效果,为其药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环磷酰胺首次大剂量200 mg/kg尾静脉注射,次日连续7 d以维持剂量60 mg/kg腹腔注射建立血小板减少模型,造模成功后给药,对比各组小鼠血小板、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生理盐水组比较,对照甲泼尼龙组与实验穿琥宁组外周血小板计数的回升时间明显缩短(P<0.05),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升高显著(P<0.05),实验穿琥宁组外周血小板数的回升速度、骨髓巨核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甲泼尼龙组(P<0.05)。结论:注射用穿琥宁可加快动物模型外周血小板计数的回升速度、提高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对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小鼠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骨髓巨核细胞的关系及其治疗时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就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退化变性、颗粒、细胞胞浆量与36例健康者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 ITP患者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加,颗粒减少伴成熟障碍,胞浆量增多,退化变性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前血小板数与疗效无明显关系(P>0.05),但治疗前巨核细胞数增加或正常者效果明显优于巨核细胞数减少者(P均<0.05)。结论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对诊断ITP有重要意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与巨核细胞数相关,巨核细胞数增加或正常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养血糖浆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养血糖浆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探讨养血糖浆治疗ITP的疗效机理。方法:我们首先建立了符合ITP临床和病理变化的BALB/C小鼠病理模型,观察养血糖浆高、低两个剂量组对该模型的作用。结果:表明该药均可提升血小板,并使骨髓及脾脏巨核细胞总数恢复正常,产板巨核细胞产量增加。各治疗组动物胸腺、脾脏、肾上腺均未见组织学改变或其他病理改变。结论:养血糖浆用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探讨熊胆及熊去氧胆酸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为熊胆治疗ITP的替代品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免疫法建立ITP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熊胆组和熊去氧胆酸组,治疗10 d后,测定各组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T细胞亚群,血清细胞因子IL-4、IFN-γ。结果治疗后,熊胆和熊去氧胆酸组均能升高ITP小鼠血小板和产板型巨核细胞计数,升高CD4+/CD8+百分表达比值,降低血清IFN-γ/IL-4比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胆及熊去氧胆酸均能减少血小板及成熟骨髓巨核细胞的免疫性破坏,该作用可能与调节T细胞功能有关;熊去氧胆酸可代替熊胆作为治疗ITP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对60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对照者的骨髓巨核细胞(MK)的数量、细胞胞浆量、颗粒、退行性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ITP组巨核细胞数,原幼MK及颗粒型MK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均<0.05或0.01);ITP组的产板型MK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裸核型MK 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ITP组MK胞浆积分、颗粒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退行性变积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ITP组总MK数、颗粒型MK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而产板型MK百分比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裸核型MK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MK胞浆积分、颗粒积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退行性变积分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的改变可作为ITP诊断、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用环孢素治疗36例难治性ITP患者,监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骨髓细胞学检查和网织血小板指标,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环孢素治疗有效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AIG和RP%显著降低,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多,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无效组血小板计数、PAIG、RP%和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无明显变化,前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饱素A是可以作为难治性ITP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而血小板抗体、网织血小板、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可以作为ITP患者判断疗效以及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二号再生胶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二号再生胶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用免疫法建立小鼠ITP模型,设正常对照组、豚鼠血清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低剂量实验组和高剂量实验组共6组,实验组和阳性药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其他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的改变.给药10d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体重、脾脏和胸腺指数、血象、骨髓象、脾脏病理和T淋巴细胞亚群等各项指标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出现紫癜和胃肠道出血症状,血小板显著降低,与其他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有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表现出骨髓细胞成熟障碍.实验组和阳性药组对ITP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表现为血小板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 骨髓细胞成熟障碍减轻,巨核细胞数恢复正常,尤其以产板巨核细胞显著增多(P<0.01),脾脏指数降低,外周血CD8降低,CD4/CD8比值升高.各实验组中以高剂量实验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二号再生胶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疗效显著,尤其以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最为明显.其作用机制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紫癜冲剂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 10 0例分为治疗组 60例 ,对照组 4 0例 ,分别予紫癜冲剂和血康口服液 ,观测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T细胞亚群、骨髓巨核细胞及巨核细胞DNA标记指数 ,结果发现 ,紫癜冲剂能够提高血小板数量 ,促使T细胞亚群比例恢复 ,改善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功能及血小板四项参数关系。方法分析经我院确诊的58例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四项参数关系及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四项参数变化。结果骨髓巨核细胞数和血小板数(Plt)没有相关性,但颗粒型、产板型巨核细胞和Plt、血小板压积(PCT)有一定相关性(P<0.05);治疗前后Plt、PCT、血小板平均休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观察血小板参数对骨髓产血小板功能及治疗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