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跷脉与眼睑的联系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跷脉与眼睑的联系及其临床运用,以跷脉的循行路线为依据进行分析和临床典型病例介绍来说明。结果,跷脉与眼睑在其循行过程中发生两次联系,在临床中对眼睑开合失调病症,睡眠失调病症及与睡眠相关的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探讨《内经》中阴阳跷脉与头面部的联系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以跷脉的循行分布与生理功能特点为依据,分析了跷脉与脑、眼及睡眠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治疗相关疾患。 相似文献
4.
从阴阳跷脉谈针刺治疗不寐与多寐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阳跷脉同属奇经之脉,二者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阴阳相调则夜寐有度。然阴跷阳跷二者,失其调和,则眼睑开合无度,睡眠失常,出现不寐多寐症。本文从阴阳跷脉的循行起止、病变上探讨针刺治疗不寐与多寐症。 相似文献
5.
6.
阳跷脉与阴跷脉都运行到头面:阳跷脉、阴跷脉与眼睛的开合有密切关系。所以不寐的病症可以从阴阳二跷脉考虑治疗。中医把失眠称为不寐,认为不寐是人体阴阳、气血不调造成的心神不安,心失所养,或者心血 相似文献
7.
针刺跷脉穴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针刺跷脉腧穴配合康复与常规康复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用跷脉腧穴针刺配合下肢康复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0 d休息1 d,治疗10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记录症状体征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组间比较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city Index,CSI)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CS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CSI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研究表明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更好。 相似文献
8.
9.
对《灵枢》卫气运行与睡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民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8):1-2
为探讨卫气运行与睡眠的关系 ,以《灵枢》卫气运行的理论 ,从卫气运行的特点 ,睡眠与卫气的关系及睡眠失常的治疗方法为依据进行论述和临床典型病例介绍来说明。结论 :卫气运行与睡眠有密切的关系 ,在临床中对眼睑开合失调病症、睡眠失调病症、失眠、发作性睡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有关跷脉的循行,中医学院讲义尚未有言其“入脑”者。如《内经讲义》引《灵枢·脉度篇》原文说:“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谷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引《难经·二十八难》原文说:“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中医学基础》说:“跷脉左右成对……阴跷脉经内踝,沿下肢内侧后方上行,经前阴,上沿腹胸进入缺盆,出结喉旁,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阳跷脉经外踝,沿下肢外侧上行,经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膀胱经上额,与足少阳 相似文献
12.
电针跷脉穴治疗中风偏瘫下肢肌痉挛状态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跷脉穴对中风偏瘫后下肢肌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偏瘫下肢肌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侧上肢均按传统取穴进行针刺,患侧下肢分别针刺跷脉穴(治疗组)和传统穴位(对照组),治疗组下肢接入电针仪,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对照组为82.8%;且对下肢肌张力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跷脉穴对缓解偏瘫后患侧下肢肌痉挛状态,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脉注射液引起重度眼睑水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脉注射液是由红参、麦门冬、五味子提取制成的中药制剂。用于气阴两亏,脉虚欲脱的心悸、气短、四肢厥冷、汗出等证候者,具有抗凝、营养心肌、降糖等治疗作用。以往认为副作用较少,近几年来,其不良反应时有报道。临床上曾报道过的不良反应有:变态反应性红斑[1],严重腹胀[2],低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研究与探求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有效方法,解决临床问题。方法:收集东丽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符合要求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对其面肌功能和患者自身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设为A组(电针刺配合阳跷脉循经拔罐组)与B组(对照组),观察疗效,在治疗4周(3个疗程)后进行面肌功能恢复评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评定电针灸配阳跷脉循经拔罐是否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有效方法。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8.3%、痊愈率为95.0%;B组总有效率为96.70%、痊愈率为83.3%。A组总有效率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痊愈率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灸配合阳跷脉循经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微针针刺眼睑局部联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面瘫恢复期眼睑闭合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面瘫恢复期眼睑闭合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穴取患侧攒竹、阳白、瞳子髎、四白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眼睑局部微针针刺。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留针30 min,每周5次,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47/50),高于对照组的78.0%(39/50,P<0.05)。结论:眼睑针联合常规针刺能促进面瘫恢复期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