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胡莹 《安徽医学》2010,31(5):547-54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慢性或者反复发作的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并缺乏形态学和生化标志的异常。根据发达国家的统计,在消化科专科门诊的患者中IBS占三分之一以上,有的甚至达一半以上。虽然IBS不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但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巨大消耗。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有一些关于IBS流行病学方面的报道,现将国内外近年有关IBS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情志致病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情志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治疗以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对IBS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医理论论述和心理疗法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文所摘流行病学调查、心理疗法效果的报道和中医理论论述均显示情志因素与IBS有关.结论:情志因素与IBS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不仅影响本病的发生发展.而且对本病的预后转归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双迪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常见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改变的生物学标志。近年来IBS的发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北京和广州的发病率分别为l%和.5.6%。但由于IBS症状多样,目前仍没有一种药物能对所有IBS患者均有显著疗效。双迪(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为全新胃肠节律双向调节剂,治疗IBS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宝安区外来人员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300例IBS病人与同时期在同所医院体检的“健康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致病单因素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表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一级亲属中有癔病及精神病史,不合理抗生素运用、工作紧张状态,食生鱼虾蟹是IBS的危险因素。结论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不恰当的抗生素治疗,工作紧张是导致宝安区外来人员IBS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国内人群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现状。[方法]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 Database)等检索关于中国国内人群中所开展的关于IBS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情况,对我国国内IBS调查的地域分布、年龄分布、身份特征、职业分布以及伴随症状和相关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共60篇相关研究被纳入。中国国内IBS调查研究分析显示:我国国内IBS调查人群的地域、年龄分布较广,所调查人群的身份特征和职业分布较为合理,IBS发病所伴随的症状和相关影响因素也较为普遍。[结论]中国国内IBS调查虽然比较广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希望今后能针对某人群做长期的追踪调查。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长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世界各地流行病学研究报道显示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西方国家人群患病率达10%-20%,我国的一项按罗马Ⅱ标准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社区人群IBS患病率为5,7%,其中22%曾因IBS症状而就诊。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BS在人群中患病率约在30%~50%之间,我国约在5%左右,且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培菲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0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腹泻与功能性肠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岩 《辽宁医学杂志》2003,17(4):171-172
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状 ,它指大便次数超过每天 3次 ,量超过每天 2 0 0 g ,粪质稀薄 ,病程超过 3周。功能性肠病 (FBD)包括肠易激综合征 (IBS)、功能性腹胀、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及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其中可表现为慢性腹泻的有腹泻型IBS和功能性腹泻 ,前者发病率较高 ,西方流行病学调查约 5 %的自然人群有腹泻型IBS ,我国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调查。后者则较为少见。在此主要探讨慢性腹泻与IBS。1 病因和发病机制腹泻型IBS和功能性腹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 .1胃肠动力…  相似文献   

9.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等众多因素,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社区人群IBS患病率为5.7%,其中22%因IBS症状而就诊。只有深入掌握其诊断及治疗的基本概念,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医学界对IBS的诊疗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及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症候群。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以中青年居多,男女比例为1:2,其临床特点表现复杂,症状持续或间歇反复发作。在西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健康人群中的10%-20%曾罹患此病,IBS患者占消化科求诊人数的50%以上。目前认为,IB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对多种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刺激的反应性增高,包括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知异常,而造成这些改变的机制则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11.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痛、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但无肠道器质性病变[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欧美国家IBS发病率约10~15%[2],我国IBS发病率约为6.5%,呈逐年增高趋势,发病高峰年龄为30~59岁[3]。依据罗马Ⅲ标准,IBS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十大城市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抑郁、焦虑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 B 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最常见的两种消化系统疾病.我国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社区人群IBS的患病率为5.7%~11.5%,FD患病率为18.9%~19.8%.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诊治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的功能性肠病。据流行病学调查,全球普通人群中有典型症状的IBS发病率高达5%~25%,患者以中青年居多,50岁以后首次发病少见。迄今为止,关于该病的病因病机尚不十分清楚,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该病属中医“泄泻”、“腹痛”、“便秘”等范畴。笔者临床观察,表现为腹痛、泄泻的IBS患者尤其常见,从肝脾肾功能失调论治,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病症,临床表现为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异常伴腹痛、腹胀、黏液便的综合征,缺乏可解释的形态学、生化学、影像学及内镜改变。其国外发病率为10%~15%,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其发病率为5.6%。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的因素包括胃肠道动力和肠平滑肌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异常、内脏感觉异常、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bowelsyn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 ,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秘 ,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而不能用其他原因来解释。近年来其发病率似有逐渐增加趋势。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1月 ,我们对 340 0例IBS患者进行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随机选择山东枣庄地区五区一市 8所市、区级医院消化门诊具有IBS症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IBS罗马II诊断标准[1] 。均经B超、结肠镜和 (或 )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检查 ,排除器质性胃肠道疾病或具有肠道症状的全身性疾患。2 方法 :采用问…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特点是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伴大便性状和(或)大便次数改变,但无明确大体形态学、组织学、微生物学或生化代谢异常可查的临床综合征。其国外发病率为10%~15%[1],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其发病率为5.60%[2]。IBS症状呈慢性、反复发作,同时还常伴有多种肠道外症状表现,如兴趣缺乏、情绪低落、心烦、失眠等精神状态的改变。IBS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调查显示超过10%的普通人群患有IBS[3-4],导致了过高的医疗支出[5]。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特点为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1] , IBS 发病率为15%~22%,每年约有500万人因此病而就诊,年消耗医疗费80亿美元. 迄今为止,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在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对症治疗,见效迅速,但易反复,远期效果不理想. 而中医在该方面发挥了很大优势,副作用小,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disease,IBS)是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胃肠功能性疾病。本征十分常见,西方国家成人的IBS的发病率为10%~15%,我国1996年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人群患病率为7%,其中有20%患者频繁就诊。IBS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经各种检查结果正常可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有关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多数认为各种因素造成中枢神经和肠神经丛的调节失衡,从而导致肠运动和感觉异常,引起症状。传统的治疗主要是缓解排便习惯的改变出现的症状,效果不甚理想。故而明确其发病机制成为治疗IBS的关键。下面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IBS的发病机制。1流行病学有统计资料表明:IBS患者中,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2倍,青壮年居多。患病率在各年龄段、职业及城乡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以腹泻为主型最常见,占74.1%。消化门诊患者中IBS患者约占10%。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调查发现,IBS发病有季节性,春季高发。2病因及发病机制2.1概述目前还未曾发现IBS与何种病原体相关[1]。由于本征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本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地...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bowel disease,FBD)是一种症状源于中下消化道的功能性胃肠病,在罗马Ⅲ标准中被分为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腹胀、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和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5类.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中,本病占50%~70%,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2,小于35岁者占1/2以上.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目前比较常见的功能性肠病,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对IBS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导致IBS的可能发病机制是复杂多样的,但其发病的确切原因目前却仍然尚不明了,尽管如此,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肠道茵群失调与IBS的发病有较高的相关性,本文就目前IBS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