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与食管相关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定植在人胃黏膜上的微需氧致病茵,目前已经证实:Hp与人类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引起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危险因素。随着对Hp致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近年来Hp与食管相关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Barrett食管以及食管癌之间的关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提示Hp在GERD及Barrett食管的发生中可能起保护作用,但研究结论尚存在争议,同时目前初步研究提示Hp与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其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跃龙  刘新光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2):1147-114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关系的研究是消化系统疾病的一个关注热点,许多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这就使临床面对GERD患者是否根除Hp感到困惑。Hp感染究竟在GERD发病机制中有何作用是广大的临床医师应该认识的,为选择正确的针对Hp的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对近年来有关Hp感染与GERD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方法经内镜检查确诊的102例GERD患者,按Hp检测结果分为Hp( )组和Hp(-)组,以内镜下食管炎的分级进行严重度比较。Hp( )组Hp根除后与Hp(-)组在6、12个月后进行复发率的比较。结果Hp( )组和Hp(-)组重度GERD检出率分别为35.3%和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 )GERD患者Hp根除后6、12个月食管炎总复发率为66.1%与Hp(-)组GERD4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者重度GERD发病率高于Hp( )者,Hp( )GERD患者Hp根除后12个月,其复发率较高,Hp对GERD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Barrett食管、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方法:胃镜诊断Barrett食管109例,反流性食管炎125例,及对照组70例,分别在其胃窦部大、小弯各取2块活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活检检测幽门螺杆茵.结果:Barrett食管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2.31%,反流性食管炎为33.78%,对照组为54.29%.Barrett食管和反流性食管炎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可能对Barrett食管及反流性食管炎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胃食管反流病和浅表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时,行快速尿素酶方法检测以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别比较胃食管反流病组与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胃食管反流病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43%,对照组中感染率为56.94%,胃食管反流病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及Barrett食管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的根除与反流性食管炎(RE)及Barrett食管(BE)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262例患者(RE177例、BE 85例)分为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组139例(A组),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组123例(B组);B组又随机分成2个亚组,B1组62例,B2组61例.A组及B1组给予洛赛克20 mg/次,2次/d,多潘立酮10 mg/次,3次/d,果胶铋100 mg/次,3次/d,疗程为8周;B2组在A组、B1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500 mg/次,2次/d,克拉霉素500 mg/次,2次/d或替硝唑500 mg/次,2;A/d,其中三种抗生素选两种,应用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行内镜、病理及24 h食管pH及胆红素监测检查.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均达95.0%以上[分别为A组97.8%(136/139)、B1组96.8%(60/62)、B2组98.4%(60/6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3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2.9%(78/84)、91.8%(45/49)、88.6%(3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rett食管患者未见明显效果,有效率约35.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24 h食管pH及胆红素监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RE及BE患者,可进行抗HP治疗但须同时进行抑制胃酸减少胃液,促进胃排空及保护食道黏膜的系统治疗,短期内可有效预防RE及BE的进展,长期效果还有待长期、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  相似文献   

7.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目前公认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性别、年龄、肥胖、吸烟等因素与BE发病密切相关,但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胃肠道微生态对人体具有重要意义,与人体免疫、肿瘤、慢性炎症、营养吸收、物质代谢等方面息息相关,其可能与BE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就BE与胃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明确BE发病机制并靶向干预BE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食管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被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组织学表现为含有杯状细胞和柱状细胞的肠上皮化生,在形态学和超微结构上具有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特点。BE被认为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最严重的并发症,对伴有GERD症状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约有12%的患者被发现BE。目前认为BE是食管腺癌的先兆,属癌前状态,约有10%的BE患者可能发展为食管腺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Barrett食管(barrecc esophagus,BE)患者的临床特点,尤其是胃镜下表现度食管动力改变,以提高BE的诊断率,以期早期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4例B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行食管动力检查提示LESP厦屏障压(LESP-GS)明显降低,酸反流总时间、酸反流总次数以度食管下段pH〈4时间百分比均明显增加。系统治疗后,41例患者在该院行胃镜复诊,21例(51.22%)仍为BE,19例(46.34%)患者恢复正常食管上皮,1例(2.44%)进展为食管腺癌。结论 BE是胃食管反流痛(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严重的并发症;内镜下治疗联合抑酸治疗为BE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食管反流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就诊的患者,分为病例组125例和对照组100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Hp感染程度、GERD分级资料。结果病例组的Hp感染率为65.5%,对照组的Hp感染率为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疾病存在关联,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程度与GERD分级不相关。  相似文献   

11.
呋喃唑酮初治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效果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以呋喃唑酮为基础的方案在幽门螺杆菌初次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1期)、PubMed(1992~2009.1)、OVID数据库(1994~2009.1)、万方数据库(1994~2009.1)、中国期刊网(1994~2009.1)、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9.1),收集以呋喃酮唑为基础的方案初次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合计499例患者。其方法学质量等级为B的4个,为C的1个。呋喃唑酮组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ITT分析分别为78.3%与66.8%,PP分析分别为83.1%与70.9%,其RR(95%CI)分别为1.18(0.86,1.62)、1.17(0.88,1.57);呋喃唑酮与对照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8%与39.4%,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与3.7%,其RR(95%CI)分别为1.03(0.79,1.36)、1.86(0.84,4.09)。结论以呋喃唑酮为基础的方案在幽门螺杆菌初次治疗疗效与对照组相似,轻中度及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升高,可考虑作为幽门螺杆菌一线治疗方案。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b、Ovid、EMbase和TheCochraneLibrary(2012年第1期)、CBM、CNKI、WanFangData,查找国内外采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案和一般治疗方案比较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截至2012年4月。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个RCT,共计266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339例,对照组132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及改善上腹疼痛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RR=3.90,95%CI(3.08,4.94),P〈0.0000l;症状积分:WMD=-1.68,95%CI(-1.88,-1.47),P〈0.00001;上腹疼痛症状改善情况:RR=2.84,95%CI(2.02,3.99),P〈0.00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可使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降低,尤其是上腹疼痛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所限,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严格设计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在人群中普遍存在,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及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为了解BE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EA的关系,本文复习近年相关文献,从病理生理基础及诊断、治疗方法入手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三者的病情进展过程为正常食管黏膜-GERD-BE化生-BE低度和高度异型增生-EA。故BE的治疗应以减轻GER症状为主,并定期筛检和评价预后,以早期发现EA。  相似文献   

14.
根治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幽门螺杆菌(H.pyloN)感染患者在根治H.pylon治疗后的疗效。方法:符合罗马Ⅱ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且胃镜病理和^14C呼气试验H.pylon阳性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8例,予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痢特灵,对照组86例予以安慰剂奥美拉唑。参考Glasgow消化不良严重程度积分标准,1年后作疗效评价。结果:1年后,治疗组88例中有23例消化不良症状消失,占26.13%;而对照组86例中有9例消化功能不良症状消失,占10.46%,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88例中有55例症状缓解,占62.50%,对照组86例中有34例症状缓解,占39.5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H.pylon感染的患者,予以奥美拉唑,抗生素根治H.pylon感染后,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用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与血清一氧化氮 (NO)和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6 5例慢性胃炎患者 ,用同位素99MTC -EHIDA测定十二指肠胃胆汁反流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 ,采用胃黏膜经Giemsa染色后检测H .pylori,用ELISA法测定血清H .pylori-IgG。结果 :H .pylori阳性组血清NO含量 (113.4 5± 2 4 .89μmol/L)显著高于H .pylori阴性组血清NO含量 (86 .34± 19.7μmol/L ,P <0 .0 5 ) ;H .pylori阳性组十二指肠胃反流率 6 8.6 % (2 4 /35 )显著高于H .pylori阴性组十二指肠胃反流率 4 0 .0 % (12 /30 ) (P <0 .0 5 ) ;H .pylori阳性组中DGR阳性组患者血清NO含量 (12 1.0 8± 2 1.2 7μmol/L)显著高于DGR阴性组患者 (86 .2 3± 18.12 μmol/L ,P <0 .0 5 ) ;H .pylori阴性组中DGR阳性组的血清NO含量与DGR阴性组及对照组相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NO可能是DGR形成的重要介质 ,除H .pylori感染之外 ,可能有其他因素参与DGR形成 ,并与H .pylori有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DA)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1月1日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IDA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用Meta分析估计其综合优势比(OR)值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有5个研究纳入Meta分析。两组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合并OR=3.17,95%CI为3.17(2.41~4.17)。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IDA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当儿童IDA治疗效果欠佳时,可以考虑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纳入HP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OR值和95%CI。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其中以正常人为对照的研究11个,以胃炎病人为对照的研究3个。按对照来源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正常人与病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合并2.00,95%CI(1.25,3.20)],而胃炎病人与病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合并1.54,95%CI(0.68,3.50)]。按胃癌的部位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胃非贲门癌与对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合并3.60,95%CI(1.25,10.36)],而胃贲门癌与对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合并0.88,95%CI(0.56,1.39)]。结论HP感染与胃癌相关,导致各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胃癌的部位和对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HP根除影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98例GERD患者,均为HP阳性,试验前均行胃镜检查评估食管炎程度及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然后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HP根除组49例,接受HP清除三联疗法;对照组49例,仅服用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1周后所有患者开始连续8周的奥美拉唑(20 mg/d)初始治疗阶段,8周后症状缓解及糜烂性食管炎愈合患者开始奥美拉唑10 mgd的维持治疗阶段,直至试验第12个月。初始治疗后症状未完全缓解或内镜下食管炎未完全愈合、维持阶段症状或内镜下食管炎复发为失效病例。试验结束时所有患者均行胃镜复查及14 C呼气试验。结果:试验前共有33 例患者(33.7%)内镜检查发现糜烂性食管炎;试验结束后HP根除组47例患者HP转阴(95.9%),HP阳性组3 例转阴(6.1%),两组HP根除率差异显著(P<0.01);HP根除组16例失效,HP阳性组有7例失效,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然而,HP阳性组患者胃体萎缩及胃体肠化较HP根除组明显增多。结论:HP根除可降低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GERD的疗效,同时HP根除对患者胃体萎缩及胃体肠化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消化性溃疡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关系密切 ,Hp的根除治疗成为近年来消化性溃疡最重要的进展。本文对溃疡病患者Hp的感染情况 ,Hp相关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国内外对Hp根除治疗的共识及具体方案 ,Hp根除后溃疡病的自然病程及抗溃疡维持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 ,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目前有关消化性溃疡Hp根除治疗的最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