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医临床开具处方,是按照"君(主)、臣(辅)、佐、使"的配伍原则组方。何为主辅佐使(或称君臣佐使)?《素问·至真要大论》云:"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明代医家何柏斋指出:"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就  相似文献   

2.
系统论是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看成为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子组成的系统。它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从整体上考虑问题。这与中医把人、病、证综合起来统筹考虑有相似之处。中药复方的整体性与系统论有共同点和相联系之处。本文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中药复方的特征和药理研究作一些初步地探讨。1、复方的系统特征1.1、复方组成的整体性:复方以辨证立法、以法定方,有“君”“臣”“佐”“使”或主药辅药的组方原则。它们共同组成了具有相应临床效应的特殊“系统”。如有干姜、附子、灸甘草组成的四逆汤和由白术、积实组成的权…  相似文献   

3.
方剂组成结构的相关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君、臣、佐、使”自《内经》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方剂的组方原则。从方剂的临床应用看方剂的组方原则应是“依法制方,以法统方”,“君、臣、佐、使”仅是临床组方过程中一种组成结构形式。这种组成结构与临床方剂的其他组成结构互补为用。以使方剂在临床上能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止咳化痰口服液药物的组方原理。方法将中医和西医对咳嗽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求同存异,运动中医的有关理论结合西医的药理作用,充分选择双方都认可具有止咳化痰作用的药物,遵循中医的辨证施治及主、辅、佐、使的原则,选药组方。结果止咳化痰口服液的组方及所选药物符合中西医结合的原则,既尊重了中医理论,又科学的体现了现代药学镇咳祛痰的作用。结论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探讨选择止咳化痰的药物,更加体现了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临床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一般的中医书籍常把反治列入治疗原则,而反佐归在反治中论述。明朝李时珍也把反佐当作反治,并在《本草纲目》中说:“从者反治,反佐,即从治也”。一些中医辞典也认为:“反佐法是反治法之一”。在此,笔者对这一说法提出商榷,抛砖引玉,以期提高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克服中医理论岐义性。反治属治疗原则,即在病情严重或特殊情况下证象与本质表现不一致时所采用的治疗法规,此为反治。反佐应属组方结构,制方法度,即组方结构中对主药有制约  相似文献   

6.
中医遣药组方必需遵守“君、臣、佐、使”的原则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 :“主病之为君 ,佐君之为臣 ,应臣之为使。”“君一臣二 ,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 ,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使 ,制之大也。”由此可知 ,古人用药达 1 3味就属大处方。而现代中医师遣药组方仍遵循其规律 ,但是在临证过程中 ,所组成的方剂药味越来越多 ,据中药房统计 ,最多药味达 30味左右 ,最少也有 1 2味 ;药量越来越大 ,一般为常用量的 2倍 ,形成大处方 ,使得方剂配伍结构不严 ,既浪费了药材 ,又给病人带来了经济上的负担 ,也给中药房增加了工作量 ,但临床上却未必…  相似文献   

7.
试析“反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反佐”王萧(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510407)关键词:反佐;组方原则中图法分类号:R289.1“反佐”是祖国医学中有关方剂的组方法度之一。它最早出现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其后历代医家多有论...  相似文献   

8.
蔡钢  孙良佐 《农垦医学》1999,21(2):139-139
医生临证治病,不是把药物进行简单的堆砌,也不是单纯将药效相加,而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在辩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组合而成的。这种组方原则,前人称为"君、臣、佐、使"。明代何伯斋说:"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这是一般情况下的组方原则,在临床处方中,我们常常看到某些药物总是配在一起用,这就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药物配对",或称"药对"、"药对于"。"药对"具有很多优越性,能起到协同作用,或者相互纠正…  相似文献   

9.
总结王瑞麟教授"主、辅、保、抗"组方用药方法。其配伍方法非常注重用药组方,强调"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贵在精。用药要少而精,少者不少,多者不多。"主、辅、保、抗"组方用药方法,不仅保留了传统君(主)臣(辅)佐使组方用药方法的优点,而且又结合当今科研成果增有新义,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反治反佐辨     
反治,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反治法是顺从疾病证候的假象进行治疗的方法。《内经》提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所以,反治法也叫从治法。它虽是与正治法相对而言,然本质仍属正治,严格地说,只不过是正治的一个变法。常用的反治法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如热深厥深之用白虎,下利谵语之用承气等。反佐,与反治截然有别。反治在辨证基础上,确定了对疾病的治疗原则;而反佐,则是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所遣药组方,煎用服用的方法。运用反佐,主要是使方药或产生新的作用,或监制主药的偏性,或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其目的是充分利用药物配伍、煎服方法上的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药理研究看方剂组成的科学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君”“臣”“佐”“使”的配伍,是中医方剂的组成原则。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组方法度,具有很高的科学性。那么,在方剂配伍中各药所处的地位如何?药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实质又是什么?笔者试从现代药理研究角度,对上述问题加以初步探讨。一君药是治疗主病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因是针对主要矛盾而设,起着决定性的治疗作用,故在全方中占有主导地位。君药的性能规定和影响着整个方剂的性  相似文献   

12.
《方剂学》教学应重视讲解佐药和使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剂学是研究方剂的基本理论与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若能熟练地掌握方剂学的基本内容 ,不仅能巩固所学习过的基本知识 ,而且能为后来学习临床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将笔者在方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简介如下。1 问题的提出目前中医院校的方剂学一般只讲授一百多首方剂 ,通过讲解 ,使学生掌握历代医家的学术经验和组方用药特点。古人所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就是这个道理。应当指出 ,要学好方剂学 ,首先必须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 ,方剂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素向·至真要大论》说 :“主病…  相似文献   

13.
《辅行诀·汤液经图》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液经图》载于敦煌遗卷《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下称《辅行诀》)中,据《辅行诀》撰者陶宏景云:《汤液经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然此图并无诠释,历来颇乏解者。笔者通过对《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组方规律的分析,对照此图,发现图中不仅蕴含着许多失传已久的中医学内容,而且已将《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组方规律的核心内容包括无遗。  相似文献   

14.
“反佐”是中医方剂组织的法度之一。“反佐”一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张仲景运用此法于《伤寒杂病论》的方剂中,其反佐配伍的形式和原则,对后世方剂学中反佐配伍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笔者试就《伤寒杂病论》中组方的反佐方法作一粗疏探索,谬误之处,企望指教。一、以寒佐热法在温热药物为主的方剂中,加寒凉药物以反佐。其目的有二; (一)制约温热药的偏胜,防止其副作用。如黄土汤主治虚寒便血,用黄芩反佐附  相似文献   

15.
方剂组成原则的探讨李飞,柴瑞霁(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部210029山西运城地区卫校)主题词方剂/标准方剂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以后,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酌定剂量,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配伍组合而成。《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主病之谓君.佐君...  相似文献   

16.
单兆伟教授认为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以脾虚湿盛为病机根本,临床常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单教授膏方治疗本病,处方多而不乱,条理清晰,每张膏方可有主方、辅方、佐方、使方4部分组成,协同应用,全面兼顾。以主方为核心,辨证施补,主方以运脾化湿为大法,辅方在四诊的基础上辨证论治,佐方对兼症,使方滋养补虚、引经收膏。膏剂药效持久,能滋养补虚、治病纠偏,在本病的治疗中充分发挥其优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方剂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能力和临证组方能力。方剂组方的原则是以治法为原则还是以“君臣佐使”为原则,目前仍然争论不休。治法和“君臣佐使”是方剂组方的双核心,治法决定了组方的方向,而“君臣佐使”是组方不可缺少的配伍方法和配伍技巧。在组方过程中,不应固于两者孰为组方原则,而应充分认识到两者的统一性和互补性,只有两者共同作用,才能使所制方剂全面完整。  相似文献   

18.
遣药处方是临床医生每日必做的功课。方剂是在辨证立法基础上选药配伍组成的,药物是决定方剂功效的主要因素。因此,一般方剂书对方的组成多注重单味药和方的关系,并归纳出“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这当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作者经临床学习,发现许多临床医生不管自觉不自觉,都遵循着“药→药对(药组)→基本方(或加药对、药组)→临床处方”的遣药组方规律。重温方书,  相似文献   

19.
《汤液经法图》载于敦煌藏经洞遗卷《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是根据五行配属五脏的“体味”“用味”“化味”而遣药组方,其作者陶弘景对此图的评价甚高。通过分析《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肺脏病诸方,深入研究《汤液经法图》并诠释蕴含其中的药味组方法则,简析药味组方法则的特色,对于正确理解和阐释经方组方之原义及配伍规律,从而指导临证组方,提高临床能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反佐”乃方剂学关于药物组成的法度之一。临床应用得当取效甚佳。 1“反佐”的涵义 1.1 配伍反佐:“反佐”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经云:“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此处是指大寒大热之证,与其相违之气格拒不纳,故取其气相同者以佐之,借其气同而易入,使违性者能与其气相争。因此说,配伍反佐就是指组方配伍时,在寒药中佐以热药,热药中佐以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