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前言 众所周知,自2002年起,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创议组织(GOLD)指定每年的11月第三周的周三为世界慢阻肺日并举行纪念活动.2002年,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慢阻肺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4位,但至2020年可能上升为世界第三大致死原因.  相似文献   

2.
自2002年起,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议组织(GOLD)指定每年的11月第三周周三为世界慢阻肺日并举行纪念活动。2002年,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慢阻肺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随着环境污染及人口老龄化影响,该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估计,2030年将成为全球第三位致死原因。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中对慢阻肺患者采用黄芪膏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疗法治疗,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7,(9):822-824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及肺阳虚证与免疫失衡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慢阻肺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内环境失稳、免疫系统失衡及适应性调节失常有关,肺阳虚证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临床从肺阳虚辨治慢阻肺疗效较好,可能是温补肺阳可以通过纠正慢阻肺免疫失衡状态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且进行性发展为特征的常见慢性疾病,贫血为其常见的合并症,发病率高,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多种炎症因子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可能是慢阻肺合并贫血的核心机制,本研究重点探讨"炎症因子—铁调素—红细胞生成障碍"轴的相互作用,同时探讨慢阻肺合并贫血的中医病机,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致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临证论治亦从虚、痰、瘀考虑。气虚为其始动和根本因素,痰饮血瘀是重要病理产物,而气道重塑为慢阻肺重要的病理学表现,本文拟从活血通络角度对慢阻肺气道重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阐述。这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解决临床难治性疾病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为慢阻肺)是以喘息、胸闷、气短、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肺部疾病,"肺朝百脉"是肺与气血、脏腑关系之间的总结与概括,其从中医学角度解释了慢阻肺的病因病机以及痰浊、水饮和瘀血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双重作用,故治疗上应从痰、从虚、从瘀而治,以期改善慢阻肺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不断增高,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减少本病的复发,保护已受损的肺功能成为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健身气功八段锦是祖国传统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功法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八段锦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与保健的功法,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作用,属于一种有氧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有利于慢阻肺的肺康复。  相似文献   

9.
呼吸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全国第一届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会,以及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交流会,于1987年10月18~2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190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328篇,在质量及数量方面均较以往有明显的提高,反映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水平。会议侧重于"肺心病"及"慢阻肺"的研究进行了交流,现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因高患病率、死亡率而倍受医学界关注。目前,西医对慢阻肺治法单一,而中医治疗慢阻肺若辨证论治得当,则百治百效,能有效缓解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症状,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通过查阅近五年中医治疗慢阻肺的文献,对慢阻肺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疗进展、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中医药对慢阻肺辨证及处方遣药的规律,并为今后中医药治疗慢阻肺临床与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慢阻肺主要累及肺脏,属于中医的"咳嗽、喘证、肺胀"范畴,中医认为慢阻肺的发生、发展、预后与肺、脾、肾密切相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医家提出慢阻肺从脾论治,本文从理论基础、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展开关于慢阻肺从脾论治的概述。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可归为祖国医学"喘证""咳嗽""肺胀"等范畴,临床以咳、痰、喘等为主要症状,病情反复发作,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李红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中总结出老年慢阻肺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灵活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可有效改善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呼吸系统疾病中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为全世界第4大死亡原因,人口患病率约5~13%[1-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并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中医理论认为,慢阻肺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外邪诱发时偏于邪实,平素偏于本虚,而本虚方面早期由肺及脾肾,以肺脾肾气虚为多,后期可至心阳虚;标实则以痰瘀为主,所以慢阻肺的治疗多从肺脾肾三脏入手。根据五脏相关理论及临床实践表明,从肝论治慢阻肺切实可行[3]。肝属木、主疏泄喜条达,采用疏肝之法治疗慢阻肺应该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为慢阻肺,是呼吸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由外界多种有毒气体或颗粒引起,或由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等疾病反复发作而造成可逆性或不可逆性的气流阻塞,并呈进行性加重。慢阻肺的特点是进行性呼吸道阻力增高,通气功能障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反复发作并呈进行性加重,可并发肺心病及呼吸衰竭等,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本病属中医学“喘证”、“肺胀”等范畴。慢阻肺的治疗以抗感染、解痉、平喘、长时间氧疗等措施为主,虽可使症状得到改善,但不能根治。因此,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多对应"肺胀""喘证"等中医病名.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初期在肺,久则传肾,慢阻肺稳定期与肺肾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现代研究发现,在肺肾相关理论指导下对慢阻肺稳定期进行治疗能提高患者机体正气,延缓慢阻肺的进程,对改善稳定期症状及阻断相应发病机制的过程有积极影响.基于肺肾相关理论,本文梳理了中西医肺肾相关的认识与肺肾相关理论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研究进展,认为该理论对调节免疫功能、减轻体内炎症因子反应、稳定气道结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其特征性表现是气促(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和咳痰(黏液性或脓性),尤其是气促症状,可限制患者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很多患者到后期死于呼吸衰竭或由慢阻肺引发的其它并发疾病。马艳东主任医师是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河北省第二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呈逐渐增高趋势。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医治,主要以改善通气功能和减轻气道炎症为目的。近年来中医药对慢阻肺患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慢阻肺病人存在着明显的阴阳失衡现象,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加剧。从慢阻肺的病因病机出发,研究并应用吴氏扶阳法医治该病,对于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常反复出现急性加重,缠绵难愈。对慢阻肺全病程的诊疗,指南将其分为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其中稳定期被认为是慢阻肺治疗的关键时期,研究显示,尽管现代医学治疗该病效果显著,但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往往存在激素依赖或抵抗。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辨证准确,施治及时,可降低患者急性加重频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笔者通过探讨肺脏亏虚与慢阻肺稳定期的关系,认为"肺脏亏虚,痰饮内停,气虚血瘀,痰瘀互结"是慢阻肺稳定期的重要病因病机,治疗当以补肺活血为要,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高。目前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已超过一亿人,其中全球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已高达5%~19%,全世界每年有超过300万人死于慢阻肺~([1])。研究发现老龄化和抽烟引起的肺功能减弱和慢性气道炎症是慢阻肺发病的主要原因~([2]),主要发病特点是不完全可逆的气流阻塞,并且呈进行性发展的趋势。患者长期暴露在含有毒颗粒和有害气体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20.
灸法是使用灸材在人体腧穴进行烘烤,借助灸火的温通力量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温通作用是艾灸作用的机制之一,而"抗炎"是艾灸温通作用的基础。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炎症反应过程特别是慢性炎症反应过程的分子机制贯穿于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并且认为炎性反应可能是诸多疾病的重要共同通路[1]。因此防治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关键点和共同环节就是"控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