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加内放疗联合γ-刀治疗囊性胶质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4例脑深部及功能区囊性脑胶质瘤行CT导向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抽吸囊液并置入同位素,2p内放疗后再对胶质瘤实体部分(包括囊壁)行γ-刀治疗,其中13例置入Ommaya管。结果术后24例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或改善。术后2~3个月行影像学复查,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恶化1例,有效率为91.7%(22/24)。术后随访6~36个月,术后6、12、24、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5.8%(23/24)、83-3%(20/24)、63.2%(12/19)、46.2%(6/13)。无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立体定向术加内放疗联合γ-刀治疗脑深部及功能区囊性胶质瘤,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有明显的近期效果和有效的肿瘤控制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3.
γ刀治疗颅内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中心自1996年12月至2002年11月6年间用γ-刀治疗各种颅内病变2 381例,现就其临床应用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本组2 381例,男1 288例,女1 093例;年龄3~84岁,平均45.8岁。其中良性肿瘤1 020例(42.84%),恶性肿瘤796例(33.43%),脑血管畸形374例(15.71%),脑功能性疾病及其它191例(8.02%)。  相似文献   

4.
颅内血管畸形的γ-刀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γ-刀治疗颅内血管畸形的若干问题。方法:应用OUR—XCD型旋转式γ—刀对以例颅内血管畸形进行治疗,其中动静脉畸形(AVM)43例,海绵状血管瘤20例,静脉血管畸形1例。治疗的周边计量10—23Cy,中心计量20--46Cy,靶点数1--6个。结果:本组28例得到3个月—2年的随访,14例临床症状或影像资料好转,10例临床症状及影像资料均无改变,4例临床症状加重。结论:AVMγ—刀治疗疗效最佳,海绵状血管瘤次之,静脉血管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及血管曲张不主张行γ—刀治疗。γ—刀治疗AVM的疗效与射线剂量呈正相关,与AVM的大小呈负相关,团型结构的AVM的疗效远高于瘘型结构的AVM。AVM合并相关动脉瘤的γ—刀治疗原则是先手术夹闭或栓塞动脉瘤,再行γ—刀治疗。DSA在颅内血管畸形的分类诊断和构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旋转式γ-刀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年来应用旋转式γ-刀治疗颅内病变2381例,其中良性颅内肿瘤1020例,恶性肿瘤796例,脑动静脉畸形374例;脑功能性疾病191例。总结各类疾病旋转式γ-刀的治疗方法,对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处理进行探讨。结果对于经过选择的良性病变病例,包括垂体腺瘤、脑膜瘤、前庭神经鞘瘤、脑动静脉畸形、颅咽管瘤等可达到治愈效果;对部分脑转移癌、脑胶质瘤等恶性肿瘤患者可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治疗后反应性脑水肿发生率为0.75%。结论旋转式γ-刀是用于治疗脑部疾病的一种高精度、高性能、高疗效的精尖手术设备,可使许多疾病获得较好治疗,但应用不当亦可造成严重并发症,因此一定要严格按规程操作,仔细与严谨设计毁损靶点与准确剂量布局,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对出现的并发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期获取最佳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内转移瘤病人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51例颅内转移瘤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治疗后生存期,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51例颅内转移瘤的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治疗前KPS评分≥70分病人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示KPS评分≥70分的病人治疗后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治疗前KPS评分与生存期有关,同时应考虑病人接受治疗的意愿,以及颅内转移瘤治疗方式的多元化,应根据病人病情及肿瘤来源、性质选择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的 分析颅内转移癌临床病理特点与治疗方法,为颅内转移病灶的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颅内转移癌患者96例,对所有病例病理类型、症状特点、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颅内转移癌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主要来源于呼吸、消化系统病变,颅内转移部位幕上多见,临床多因间歇性头痛头晕引起医生注意,但误诊率高,单纯手术或放疗疗效较差.结论 早期正确诊治颅内转移癌,可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颅内转移癌病灶单一应首选手术切除,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选择联合放化疗,积极做好患者综合治疗后护理,防治并发症,维持重要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总结立体定向活检结合放疗治疗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疗效。方法本组17例怀疑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患者,术前均行CT及MRI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后,在MRI引导局麻下行立体定向病变活检术,术后一周拆线,病理报告回报后即行放疗。结果所有患者立体定向活检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均少于60min,出血量均少于50ml。立体定向活检手术的成功率100%,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一周拆线后即开始行放射治疗,出院随访时间1~3年,平均1.25年,随访发现生存期为6~36个月,中位生存期16.4月。结论 MRI是诊断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主要影像学手段,病理诊断是确诊的"金标准",立体定向活检结合放疗具有损伤小,风险低,患者生存时间长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海绵窦脑膜瘤的手术与γ-刀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绵窦脑膜瘤(cavernous sinus meningioma,CSM)是指原发于海绵窦的以及邻近部位侵入海绵窦的脑膜瘤,如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岩尖脑膜瘤、鞍结节脑膜瘤等.病理学上CSM多为良性,但能广泛侵及海绵窦内的神经和血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和颈内动脉常受累,偶尔侵及垂体,向外生长可包绕视神经[1].CSM治疗颇为棘手.近年来,关于CSM的显微手术和γ-刀治疗已有较多研究报告,全切率不断提高,对于未能全切的辅以γ-刀治疗,或直接以γ-刀治疗原发的CSM,均取得了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10.
脑转移是很多恶性肿瘤的晚期表现之一。约有4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其生存期内会发生脑转移。脑转移患者如不治疗,  相似文献   

11.
PET定位致痫灶γ-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对难治性癫痫的定位价值,评价γ-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效果及脑电图改变。方法43例患者主要依据PET显像,结合癫痫发作特点、EEG、MRI等检查综合定位致痫灶,应用MASEP-SRRS型旋转式γ-刀治疗,单纯性致痫灶照射边缘剂量为9~14Gy,等中心曲线40%~60%。需加照射杏仁核和海马时,边缘剂量25~30Gy;照射胼胝体时中心剂量75~100Gy,均为50%等剂量曲线。随访3~36个月,观察发作频率、脑电图变化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43例患者中,39例(90.7%)为发作间期的PET图像,表现皮层局限性低代谢灶,其中单发灶33例(84.6%),多发灶6例(15.4%);4例(9.3%)为发作期的PET图像,表现皮层单发的局限性高代谢灶;异常代谢灶常见于颞叶,其次为额叶。发作频率术前5.2±2.6次/月,术后12个月降至1.3±0.9次/月,随访结束时降至0.9次/月左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随访6~36个月的病人进行Wieser疗效评定,Ⅰ~Ⅱ级为31.4%~38.9%,Ⅲ~Ⅳ级为43.6%~51.4%,Ⅴ~Ⅵ级为15.3%~23.1%,其中Ⅰ~Ⅳ级(有效率)为76.9%~84.6%。EEG逐渐恢复正常为7.7%~16.7%,53.8%~62.9%好转,22.2%~38.5%无变化,好转率61.5%~77.8%。主要并发症为放射性脑水肿,发生率为16.7%,经对症治疗后均能缓解。结论PET辅助定位下,低剂量γ-刀治疗顽固性癫痫具有较高的有效率,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癫痫微侵袭外科治疗方法;采用9~14Gy的周边剂量照射PET提示的致痫灶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误诊为颅内多发转移癌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血管炎Cpri mary angiit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报告了2例初步诊断为"脑内多发转移癌"的病人,进行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分析及活组织检查,病理证实为PACNS。并对PACNS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报道的2个病例符合PACNS的特点。PACNS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大部分PAC-NS病人的病情都很严重,患者颅内病变累及整个皮层和白质,很快出现大脑皮层高级功能减退等症状,病灶的不规则环形强化,环形强化表面可辨皮层的沟回影像是一些PACNS患者的特征性表现。脑及脑膜的活检仍是诊断PACNS的金指标。结论:当脑内多个病灶,出现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症状,未检测到原发病灶,不要轻易诊断为"脑内多发转移癌",要进行脑组织的活检,以除外PACNS这种罕见疾病的诊断,否则就会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活检术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在颅内多发病灶定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MRI、MRS和立体定向活检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颅内多发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有框架定向活检术22例,无框架神经导航定向活检术15例。结果 37例均获得明确病理学诊断,其中低级别胶质瘤19例,高级别胶质瘤8例,淋巴瘤3例,多发脱髓鞘3例,炎性病灶2例,转移癌2例。术后出现癫痫发作1例,活检靶点少量出血1例。病理学诊断与MRS诊断符合率为83.8%(31/37),误诊率为16.2%(6/37)。结论 MRS在颅内多发病灶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仍有一定的误诊率;立体定向活检术微创、安全,在颅内多发病灶的诊断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MRS的代谢变化在活检术靶点选择上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血管内栓塞联合γ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效果及适应症和并发症。方法 选择2000年9月~2002年10月住院的21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施行血管内栓塞联合γ刀治疗,先应用二氰基丙烯酸异丁酯(Bucrylate,NBCA)栓塞脑动静脉畸形,使体积缩小。对血液速度快、体积较大者,采取分次逐步栓塞。在最后1次栓塞3~5天后行γ刀治疗,在MRI定位下确定AVM的大小和边界,根据病灶大小、部位和类型设计照射的靶点位置、靶点个数、周边剂量、中心剂量和剂量曲线。结果 脑AVM完全闭塞者12例,闭塞率57.1%,病灶明显缩小6例(28.6%),病灶大小无变化3例(14.3%),术后脑AVM出血l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联合γ刀治疗脑AV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手段,尤其适合于大~巨大型脑AVM、脑深部AVM或功能区、复杂AVM以及手术难度大、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优点,费用高是其缺点。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是病死率非常高的致死性疾病,病情突发,发病时非常凶险,且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绝大多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是伴随自身高血压而引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并在血压突然急速上升时破裂所致[1].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病患,应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即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反义RNA联合γ-刀治疗对鼠C6胶质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1×10^6/15mL C6胶质瘤细胞(每只15mL)接种至SD大鼠右侧尾状核头部,建立SD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6d后进行MRI检查,确定成瘤后随机分为4组(A:对照组;B:EGFR反义RNA基因治疗组;C:γ-刀治疗组;D:EGFR反义RNA+γ-刀治疗组),每组12只。B、D组在第6、8天进行脂质体介导的反义EGFR质粒治疗。C、D组第10天进行γ-刀放射外科治疗,给予边缘剂量15Gy。A组未作任何治疗。第11天每组处死2只大鼠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包括PCNA(免疫组化法)、凋亡(TUNEL法);其余10只在γ-刀治疗后1、2、4及8周进行MRI检查,并观察生存期。结果EGFR反义RNA联合γ-刀治疗组较单一治疗组动物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肿瘤细胞PCNA阳性率下降、凋亡率增加,MRI检查证实肿瘤生长缓慢。结论γ-刀放射外科联合EGFR反义RNA治疗C6胶质瘤大鼠,具有更高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及肿瘤细胞凋亡率,动物生存时间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并分析疗效。方法对103例脑转移瘤的肿瘤来源、大小、数目及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6例(44.7%)存活1年以上。单发肿瘤行手术切除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2cm以下的多发肿瘤行放疗加化疗或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其生存期较长。结论对于4cm以上大型转移瘤可行手术切除,小于4cm的单发或3cm以下的多发肿瘤应首选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