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猝死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猝死是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目前,在各种原因所致猝死病例中,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仍占首位。  相似文献   

2.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高血压被称为第一杀手,因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会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甚至猝死,对靶器官也有损伤.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30例老年心脏性猝死(下称心性猝死)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病因、诱因、先兆症状和预防措施等。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1986年6月至1991年6月,我院内科有46例猝死,其中心性猝死36例。60岁以上老年心性猝死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 (二)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合乎下述诊断标准,即健康人或病情稳定的病人,因心脏原因在症状发作后6小时内死亡为心性猝死。对伴有心衰、休克未能纠正及属于终末期病人,发生心脏骤停者未予列入。 (三)病因:冠心病10例,冠心急性心肌梗塞(AMI)13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  相似文献   

4.
李玉明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3):51-51,54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的有效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心肺复苏成功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心脏骤停患者均复苏成功,但出现再猝死4例。结论心肺脑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有效措施,要高度警惕再猝死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季节交替,气温变化无常,易引起心脏病复发,也是心源性心脏病猝死的高发季节。因此,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老人一定要当心。  相似文献   

6.
心脏性猝死     
猝死的定义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发生症状后立即死亡者为猝死;有人则认为自症状开始至24小时内死亡者都可称之为猝死。1959年,高血压和冠心病专家委员会将“临床症状开始后几分钟内的死亡”作为猝死的定义。  相似文献   

7.
余舰  刘勇  张锚链 《贵州医药》2006,30(5):426-427
冠心病是猝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心电-机械分离是导致冠心病猝死的主要直接死因。急性心肌缺血是引起致死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条件,早期诊断和防治均有较大的困难。冠心病猝死的尸检资料可为探讨冠心病猝死的病理基础提供一些线索。本文回顾  相似文献   

8.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心脑血管病导致猝死的高峰期,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患者要加强自我保健,在医生的指导下不妨试试“暖心粥”.  相似文献   

9.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猝死是指在起病后六小时以内突然死亡。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更明确指出:“原发性心脏骤停是一突然事件,设想是由于心电不稳定所引起;没有可以做出其它诊断的依据。如果未做复苏或复苏失败,原发性心脏骤停归之于猝死”。本组报告的18例均系复苏成功并长期存活的患者,故应称为原发性心脏骤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中后期猝死的临床原因。方法:选取某院内科2010年8月~2016年7月所收治心脏病老年患者248例,男性126例,女性122例,其中发生猝死患者26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猝死率10.5%,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猝死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风心病,分别是9例(34.62%)、5例(19.23%)、4例(15.38%)、5例(19.23%)、3例(11.54%)。结论:据本次相关研究分析,内科心脏病老年患者院内中后期猝死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风心病,对于一些长期心脏基础疾病史、因同一种疾病反复住院患者,伴有多种合并症患者,需重点监测,客观分析,提供预见性治疗,加强监护,以积极降低猝死率。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脏骤停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发生心脏骤停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特点,探讨影响心脏骤停和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我科2005-2008年共89例发生心脏骤停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心脏骤停的这89例心衰患者中,心功能为Ⅱ-Ⅳ级。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冠心病。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心功能Ⅳ级的患者。BNP显著增高、低钠血症或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时,患者的预后差,复苏成功率低。结论心功能、BNP及血钠是影响心衰患者复苏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46例心性猝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6例心性猝死临床分析太钢尖草坪总院(030003)宋健敏,刘亚琴我院从1972~1992年共收治住院病人106000例次,死亡1036人,猝死60人,其中心性猝死46人,占猝死患者的76.66%。现就此46例猝死病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6例中,男30例,女16例,男与女之比为1.9:1。年龄30~50岁者15例,50~70岁者31例。有吸烟史者28例。二、猝死病因:冠心病31例,占67.40%,心肌病5例,占10.9%,风心病4例,占8.70%,心肌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综合征、Q-T间期延长、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洋地黄中毒各1例,各占2.01%。三、临床表现:心脏骤停之前,突然感到心前区疼痛、心悸、眩晕、窒息感者有24例,有短暂呻吟者13例,有突然昏倒、抽搐、随即死亡者9例。发生猝死前,心电图呈现室性早搏者32例,发生猝死前无心电图者14例;猝死时心电图呈现心室颤动者29例,室性心动过速者10例,心室停搏者5例。讨论心性猝死一般是指有心脏病而没有休克、心力衰竭等情况下,突然发生意外的心跳骤停;已经垂危的心脏病患者有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低钾、酸中毒发生死亡,不能称为心性猝死[1]。  相似文献   

13.
张禹 《家庭医药》2015,(1):44-45
大部分利尿剂都有排钾作用,只有几种利尿剂是保钾的,如氨苯蝶啶(又称三氨蝶呤)、氨氯吡咪和安体舒通(又称螺内酯),服用时有可能引起血钾增高,产生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心脏骤停猝死。现介绍3个实例,希望能引起基层医务工作者和广大读者们重视。心衰利尿现险情例1,男,39岁。因患冠心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有下肢水肿、心率缓慢、心功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是我国常见病,近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推测猝死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冠心病猝死的防治问题在我国已引起重视。本文就河北省正定心血管病防治区自然人群中发生的冠心病猝死及可疑冠心病猝死169例加以分析,以有助于此病的研究与防治。一、资料来源病例均系河北省正定心血管病防治区对象。1974年为回顾性调查,1975年起为登记调查。  相似文献   

15.
心脏性猝死     
猝死是指自然的、意料之外的突然的死亡。其原因很多,但以心脏原因引起的占多数。引起心脏性猝死最常见原因为冠心病,约占75%,非冠心病者约占25%。20岁以前猝死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其中不少人为二尖瓣。 先兆征象:多数患者猝死前,无任何明显症状。少数冠心病患者,猝死前出现胸痛、胸闷,有些患者猝死前2周有极度疲劳感。对冠心病患者伴有Q-T延长,S-T段改变及室性早搏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早期识别心脏骤停的高危患者,从而有效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心脏骤停患者的病因、基础病变严重程度、心功能状况及复苏成功率。结果186例心脏骤停患者的病因以冠心病为主:随着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尤其是合并左主干或左前降支病变者,以及出现心力衰竭时,心脏骤停发生率高。复苏成功率低:结论存在严重冠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心功能不全者,是心脏骤停的高危患者:有效的血管重建及改善心功能是预防心脏骤停的主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邯郸市160例冠心病猝死病例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危险状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心血管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精神刺激及过度体力活动、患者对冠心病猝死的严重性不认识、长期大量饮酒、高血脂构成冠心病猝死的主要六大危险因素。预防冠猝的重点是有心血管病史者,重点措施是避免诱因发生。普及心肺复苏术,将是防治冠猝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院内心脏性猝死166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军  陆俊杰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0):1032-1033
目的 分析院内心脏性猝死(SCD)的临床特点。方法 以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166例院内SC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院内SCD具有时辰、季节变异性,60岁以上占65.1%。导致院内SCD的常见病因是冠心病(52.4%)、高血压心脏病(10.8%)、风心病(9.6%),导致院内冠心病猝死的常见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AMI)(39.7%)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3.4%)。77.1%的院内SCD合并心力衰竭(HF)。心脏骤停时检测到心室颤动最多见,实性停搏次之。结论 院内SCD事件以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是防治重点,对于AMI、UAP及HF病人应警惕其SCD的高度危险性,尽早除颤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24h 都可以发病,但尤以夜间发作频繁。因夜间人安静时,为心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处于主导作用,即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引起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力减弱等,而且老年心脏病病人的猝死的时间与其它疾病相比,夜间概率大,特别是后半夜到凌晨这段时间,而我们往往忽视夜间的病情观察。为了提高冠心病病人的专科护理水平,减少冠心病病人的猝死率,提高  相似文献   

20.
CARDS试验(阿托伐他汀糖尿病研究)由爱尔兰和英国132个中心选择283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入选患者无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或外周血管疾病史,但至少有1项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视网膜病、微蛋白尿或吸烟等。主要终点包括:急性冠心病死亡、非致死性心梗、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心脏骤停复苏、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或脑卒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