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对42例(84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其中背景性(BDR)24例,增殖性(PDR)18例;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olor Doppler imagining,CDI)测定视网膜中央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的血流状态,并与正常人40例(80只眼)进行对照。结果D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总平均速度(Vm)均降低,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增高,视网膜中央静脉(CRV)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低血流速度(Vmin)及总平均速度(Vm)增高。结论DR患者小动脉闭塞,血流速度下降,舒张期血管阻力增高,使血流减少。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测血流状态,可了解视网膜循环功能的变化,有利于较早地发现异常,更详尽地观察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底激光辅助羟苯磺酸钙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血流动力学和视觉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8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4)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观察组(n=44)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辅助羟苯磺酸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视力和血流参数(眼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眼动脉-收缩期速度峰值、视网膜中央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速度峰值)。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眼动脉-收缩期速度峰值、视网膜中央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速度峰值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眼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眼动脉-收缩期速度峰值、视网膜中央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速度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底激光辅助羟苯磺酸钙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觉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关系。方法将162例(166眼)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分为继发NVG组和未继发NVG组,对两组患者术眼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回顾研究。结果与未继发NVG组比较,继发NVG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重,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NVG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牟明燕 《重庆医药》2009,38(14):1788-1789
目的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肾叶间动脉及下肢足背动脉,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检测30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肾叶间动脉及下肢足背动脉(并与30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结果糖尿病组视网膜中央动脉、肾叶间动脉及足背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及舒张期血流速度减低,阻力指数增高。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肾叶间动脉及足背动脉的血流灌注不足,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快捷、准确地检测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5.
裘文娴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795-1796
目的 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作用.方法 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进行分期.结果 糖尿病确诊患者557例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共1114眼,其中正常眼(未检出病变)580例(52.1%),检测出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Ⅰ期108眼(20.2%),Ⅱ期131眼(24.5%),Ⅲ期143眼(26.8%),Ⅳ期87眼(16.3%),Ⅴ期59眼(11.0%),Ⅵ期6眼(1.1%),合并黄斑都水肿172眼(32.2%).DR程度与糖尿病病程有相关性(x2=14.86,P<0.05,r=0.264),且病程越长,眼底损害严重程度所占比例越高.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准确地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中降眼压治疗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90例(110只患眼)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60只患眼),对照组45例(50只患眼),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治疗,研究组给予降眼压治疗,而对照组不给予降眼压治疗,观察两组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I、RI和PSV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治疗前的搏动指数(PI)、阴力指数(RI)和收缩期峰血流速度(PSV)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且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患者采取降眼压治疗是可行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眼部血流动力状况,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谢红  骆艺  张景  王艳  魏波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37(7):1560-1564
目的 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0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共130只患眼。将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5 mg/眼,1次/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1.5 g/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眼部体征、最佳矫正视力、血流动力学、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的视野灰度值、出血斑面积、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低于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视野灰度值、出血斑面积、CMT比对照组低,最佳矫正视力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峰值血流速度比治疗前高,搏动指数比治疗前低(P<0.05);治疗组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峰值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血清ICAM-1、PEDF、VEGF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确切,能减轻眼底症状,改善视力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调节ICAM-1、PEDF、VEGF的分泌,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眼底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来源于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122例(共122只患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61例(61眼)和对照组61例(61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试验组在行玻璃体切除术前3~10 d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网膜中央动脉参数变化,并比较术前、术后1、3、6个月等不同时间段内两组患者的各种眼科指标。结果 术后1、3、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光敏感度高于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BVC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视野灰度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AVP)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美国Acuson-128XP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5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和正常人30例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后短睫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期测量眼压、血压。结果正常人除年龄大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搏动指数较高外,其他各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性别、眼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视网膜中央动脉、后短睫状动脉阻力增高(P<0.01),且在视野改变中期明显;血流动力学阻力指数变异最小、最稳定。结果提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阻力指数可作为青光眼血流动力学检测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羟苯磺酸钙分散片,0.5 g/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mL/次,1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视力指标和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48%)比对照组(78.2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视力值明显升高,视野平均缺损指数、视野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视力值比对照组高,视野平均缺损指数、视野灰度值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PSV)明显升高,阻力指数(RI)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比对照组高,RI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视力状况和眼部血流动力学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动、静脉血流及内径进行测定,探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Wistar大鼠33只,Stroptozocin(STZ)诱导造模,造模前及造模后的每个月对大鼠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systolic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velocity,EDV)、平均血流速度(Meanvelocity,MV)、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以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等参数,连续观察6个月。结果1个月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的MV、PI改变明显(P<0.01);2个月视网膜中央动脉内径增宽;3个月时PSV、EDV显著降低,5、6个月时RI、PI增高(P<0.05),血糖与PI相关(r=0.349,P=0.003)。结论在持续高血糖状态下,极早期MV即发生改变,随着病程延长,血流参数发生变化,因而,视网膜血流减少与血液灌注不良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重要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因素,观察羟苯磺酸钙对DR患者视网膜病理改变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眼底镜或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FFA)确诊的DR患者29例(50眼),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0.5g每日3次,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显示治疗前后视网膜中央动脉、中央静脉血流参数,计算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血流阻力指数(RI),选择健康体检者22例(44眼)作对照。结果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低于正常,中央静脉回流速度(CRV)、PI、RI高于正常,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或0.05);羟苯磺酸钙治疗后PSV、EDV由治疗前的(7.55±4.26)cm/s、(3.14±1.32)cm/s提高到(10.23±3.27)cm/s、(3.56±1.27)cm/s。CRV由治疗前的(8.24±2.98)cm/s下降到(7.32±2.17)cm/s,但仍未达到正常值;视力恢复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意义;显效、有效、无效率分别是28.0%、64.0%、8.0%。结论DR患者视网膜动脉低灌注状态、微循环障碍、静脉系统扩张淤血可能是DR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羟苯磺酸钙通过改善或逆转视网膜血流变,达到保存视力、延缓DR进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Purpose: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retrobulbar hemodynamic changes measured with color Doppler imaging (CDI) in diabetic patients receiving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VTA) versus bevacizumab.

Methods: Patients with diffuse diabetic macular edema were assessed prospectively by CDI following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group I, 12 eyes) versus bevacizumab (group II, 14 eyes). CDI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 end diastolic velocity (EDV) and the resistive index (RI) of the central retinal artery (CRA), ophthalmic artery (OA) and posterior ciliary arteries (PCA) one day preoperatively and one week postoperatively.

Results: In group I, EDV of OA and CR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07 and 0.018, respectively). The PSV and RI of PC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35 and 0.002, respectively). In group II, both the PSV and EDV of the CR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00). Comparing the percentage of change in both groups, PSV of the CR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group II (p?=?0.034), while IVTA has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ophthalmic artery hemodynamic parameters as EDV decreased and RI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45 and 0.04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travitreal injections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and bevacizumab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ocular hemodynamic. The effect of bevacizumab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on the PSV of CRA compared to IVT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为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31例糖尿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CRA的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PSV/EDV(S/D)。结果:糖尿病患者的PSV、EDV低于正常对照组,RI、S/D均高于对照组。视网膜病变越重,CRA血流速度越低。糖尿病患者无DR组,其CRA的PSV、EDV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患者的CRA血流速度降低,视网膜循环阻力升高,视网膜血液供应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亢突眼征的眼部和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规律,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甲亢突眼征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检测甲亢突眼征患者的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SPC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及甲状腺上动脉(STA)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甲亢突眼征眼部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其特点为:OA、SPCA、CRA及ST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明显加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OA、SPCA、CRAD的舒张末期速度(EDV)下降和阻力指数(RI)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1,甲亢突眼征组眼部OA、SCPA和CRA的PSV与STA的PSV呈正相关(R0.01)。结论彩超多普勒可准确反映甲亢突眼征患者的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其眼部动脉血流参数PSV与STA的PSV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 48只Wistar大鼠,其中对照组(15只)、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21只)、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12只);结合视网膜消化铺片,利用CDFI研究其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在PDR组,CRA的平均流速(MV)减低显著,搏动指数(PI)增高明显,视网膜中央静脉(CRV)内径增宽;与NPDR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呈现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严格评估,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CSA)已决定正式将《现代药物与临床》列为其来源期刊。CSA于30多年前创办,是世界著名的二次文献出版公司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的综合性网络数据库,是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技术文献检索系统之一,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大型的、综合性最强的数据库,覆盖的学科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时期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各期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GHb)、血脂(TC,TG,LDL,HDL)、尿白蛋白(Ualb)的关系,探讨上述因素在DR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1例,将其分成无DR(NDR)、非增殖期DR(NPDR)及增殖期DR(PDR)三组.健康体检者25名为对照组,每个对象均进行眼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调查病程,监测GHb、血脂、Ualb,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DM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末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随DR程度的加重逐渐降低,而阻力指数(RI)呈进行性升高趋势;NDR组,NPDR组及PDR组CRA的Vmax 和Vmin与病程,TC,TG,LDL,GHb及24hUalb呈显著负相关;RI与病程,TC,TG,LDL,GHb及24hUalb呈显著正相关;Vmax和Vmin与HDL呈显著正相关,RI与HDL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糖尿病无DR及存在DR患者均有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病程、GHb、血脂、Ualb是DR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依据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结果,探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分期方法。方法对152例糖尿病患者304只眼,进行CDFI检查,依据其检查结果对DR进行分期,并与检眼镜检查的DR分期标准进行比较,提出CDFI检查的DR分期。结果304只眼依据CDFI结果可将DR分为3期,即:DRⅠ期191只眼,占62.8%;DRⅡ期28只眼,占9.3%;DRⅢ期46只眼,占15.1%。另有39只眼未患有视网膜病。结论该分期方法可有助于减少漏诊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6月~2009年7月收治的500例(965只眼)糖尿病患者拟诊视网膜疾病的临床资料,患者进行检眼镜检查,后对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和分级,并根据诊断结果指导治疗。结果:检眼镜检查670只眼存在视网膜病变,病变率为69.43%,Ⅰ期220只,Ⅱ期135只,Ⅲ期147只,Ⅳ期85只,Ⅴ期83只;后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有868只眼存在视网膜病变,病变率为89.95%,Ⅰ期288只,Ⅱ期210只,Ⅲ期173只,Ⅳ期103只,Ⅴ期94只。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诊断正确率较高,两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检出率较高,并可以进行分期,是指导患者治疗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