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整合素αv、α4在小鼠胚泡植入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α4在小鼠胚泡植入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的人蜕膜细胞中分别加入整合素αv、α4抗体,与小鼠胚泡共培养,观察整合素αv、α4抗体对小鼠胚泡在体外培养的人蜕膜细胞上的粘附和铺展的影响。结果:整合素αv抗体组,胚泡的粘附受到暂时抑制,48h时大部分胚泡才粘附并开始铺展;整合素α4抗体组,胚泡的粘附率不受影响,但铺展率及滋养层细胞的扩展面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受到抑制。结论:整合素αv、α4能够调节胚泡在人蜕膜细胞上的植入,其中整合素αv可能与胚泡的粘附有关,而整合素α4可能与胚泡侵入和滋养层细胞的进一步生长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nm23-M2在小鼠胚泡植入前、中、后子宫内膜的动态表达。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小鼠妊娠第2天(植入前)、第5天(植入中)、第7走(植入后)子宫内膜nm23-M2表达。结果RT-PER测得胚泡植入前、中、后子宫内膜中均存在nm23-M2的表达,但在妊娠第5天植入窗口期(植入中)nm23-M2 mRNA/β-actin mRNA的比值明显升高,与植入前和植入后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妊娠第5天子宫内膜nm23-M2表达为强阳性,而植入前和植入后子宫内膜nm23-M2表达多为弱阳性。表明胚泡植入窗口期子宫内膜nm23-M2表达上调。结论nm23-M2可能参与了小鼠胚泡植入。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为探讨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在胚泡着床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本实验使用昆明雌性小鼠30只,分为未孕和早期妊娠共6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在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分布状况。结果:胚泡着床开始时(即受精后4-5天),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均出现一个表达高峰,尔后纤维粘连蛋白迅速减少。受精后6-8天,细胞外基质中的层粘连蛋白逐渐增加。结论: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在胚泡着床微环境和植入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拓扑酶抑制剂ISO-1对小鼠胚泡植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50只妊娠3d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低、中、高剂量组及1%二甲基亚砜(DMSO)和生理盐水(NS)两个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2、6、18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ISO-1,对照组注射等量1%DMSO或NS;妊娠4d各组小鼠处死一半,取出子宫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IF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MIF mRNA的表达;妊娠8d处死另半数妊娠小鼠,观察胚胎数,测量子宫脏器系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剂量组小鼠胚胎数和子宫脏器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高剂量组胚胎数显著提高(P<0.05),而子宫脏器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光镜观察未发现各组妊娠小鼠子宫内膜结构的明显差异;MIF蛋白和mRNA主要表达于小鼠子宫内膜的基质细胞团,但实验组阳性细胞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ISO-1可能具有促进小鼠胚泡植入的作用,且此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ISO-1可能通过拮抗MIF的生物学作用促进小鼠胚泡的植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nm23-M2在小鼠胚泡植入前、中、后子宫内膜的动态表达。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小鼠妊娠第2天(植入前)、第5天(植入中)、第7天(植入后)子宫内膜nm23-M2表达。结果 RT-PcR测得胚泡植入前、中、后子宫内膜中均存在nm23-M2的表达,但在妊娠第5天植入窗口期(植入中)nm23 -M2 mRNA/β-actin mRNA的比值明显升高,与植入前和植入后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妊娠第5天子宫内膜nm23-M2表达为强阳性,而植入前和植入后子宫内膜nm23-M2表达多为弱阳性。表明胚泡植入窗口期子宫内膜nm23-M2表达上调。结论 nm23-M2可能参与了小鼠胚泡植入。  相似文献   

7.
龙洪清  沈俊 《解剖学杂志》2001,24(4):390-391
层粘连蛋白 (LamininLN)是细胞外基质中重要的大分子非胶原糖蛋白 ,由座落于基膜上的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及被基膜包绕的肌细胞、垂体细胞合成并分泌贮存于基质中。研究表明 ,LN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后可产生多种生物学作用 ,如介导上皮细胞生长、增殖、分化 ,促进细胞粘附、辅展、移动 ,并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人曾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小鼠早期胚胎进行研究 ,发现LN在桑椹胚和内细胞团及其滋养层均有较强的阳性反应 ,在外胚层与内胚层之间的细胞外基质中可见LN呈条带状荧光。但有关胚泡植入前后子宫内膜中L…  相似文献   

8.
姜雯  宋芳  岳淑芬  郝奋  王建军 《解剖学杂志》2005,28(6):629-631,659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在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对小鼠胚泡着床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对IL-8在妊娠1~6d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进行定位和测定;子宫角注入IL-8抗体,探讨IL-8对胚泡着床的影响。结果:在子宫内膜腔上皮,IL-8主要定位于细胞的游离面,妊娠1d阳性反应最弱,4d表达最强,5d有所下降,6d又开始增强;在子宫内膜腺上皮,妊娠4d表达最弱,5d和6d最强;在子宫内膜的基质细胞,随妊娠天数增加,IL-8的表达逐渐增强。IL-8Ab明显抑制小鼠胚泡着床。结论:IL-8在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持续表达,并参与胚泡的着床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研究了白细胞介素-18(IL-18)在大鼠胚泡植入前后子宫中的分布与表达,以探讨IL-18在胚泡植入过程中可能的生理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图像分析法.结果 IL-18在胚泡植入前后子宫均有表达,其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或蜕膜的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及子宫基质细胞或蜕膜细胞,子宫肌层及部分血管内皮细胞也有微弱表达.与非妊娠大鼠相比,妊娠大鼠子宫IL-18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随着妊娠的进行,子宫IL-18的表达逐渐递增,并且IL-18在胚泡植人后期的表达显著高于植入前期(P<0.05).结论 IL-18可能参与胚泡植入,与妊娠的建立和维持有关,在妊娠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层粘连蛋白(LN)和波形蛋白(Vim)在人胚早期神经管发育中的表达变化,探讨人胚神经管发育早期细胞微环境的特点。方法收集早期人胚23天和45天标本8例,分别用LN和Vim抗体对人胚标本的组织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图像分析不同观测指标阳性细胞的积分光密度值,结果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胚发育早期,LN和Vim在神经管的神经上皮层、中间层和边缘层的神经细胞胞中表达。在神经管发育到23天时,LN的积分光密度值(1258.17±635)比Vim的积分光密度值(2611.34±502)低(P〈0.05)。结论在人胚早期,神经管的细胞基质成分以Vim为主,LN为辅,可能对神经干细胞的发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OXa-10基因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分别检测未孕及早孕小鼠第1、2、3、4、57、d HOXa-10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规律;同时用可以持续表达HOXa-10的DNA/脂质体复合物质粒和HOXa-10反义寡脱氧核糖核酸分别转染到受孕2d小鼠子宫角内,观察胚泡着床数。结果FQ-PCR结果显示,随着小鼠妊娠天数的增加,HOXa-10基因表达量也逐渐增高,在孕4d达到峰值,孕5d开始下降,孕7d时表达量已接近未孕状态;在用HOXa-10 DNA质粒/脂质体转染孕2d小鼠子宫角后,小鼠的胚泡着床数明显增加;用HOXa-10反义寡脱氧核糖核酸/脂质体转染孕2d小鼠子宫角后,小鼠的胚泡着床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胚泡植入窗口期,子宫内膜HOXa-10基因表达上调,其可能参与了胚泡着床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菜豆凝集素(PHA-E)和荆豆凝集素(UEA)的受体与胚泡植入的关系。方法 应用亲合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PHA-E与UEA的受体在昆明小鼠动情周期、妊娠和哺乳过程中子宫内膜的分布状况和变化规律。结果 以上2种凝集素受体均存在于不同阶段的小鼠子宫内膜,但2种凝集素受体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差异。PHA-E受体在孕早期,尤其是围植入期的水平显著高于动情周期组和哺乳期组;其广泛分布于围植入期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游离缘、胚胎组织、蜕膜细胞表面及其周围的细胞外基质(ECM)。UEA受体则呈现动情期水平最高,孕期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腺上皮游离缘。结论凝集素PHA-E受体与小鼠胚泡植入过程密切相关,对UEA受体与胚胞植入的关系尚难做出满意地解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主要研究纤连蛋白抗体和层粘连蛋白抗体对胚泡着床的影响,方法:取孕4天小鼠,分别在两侧子宫角内注射纤连蛋白及层粘连蛋白抗血清,于孕8天检查胚胎床数,取子宫观察内膜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变化。结果:纤维蛋白抗血清及层粘连蛋白抗血清均有显著抑制胚泡着床的效应,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纤连蛋白抗血清及层粘连蛋白抗血清可引起蜕膜细胞退化解体,拮抗纤维蛋白及层粘连蛋白在脱膜组织中的表达,结论:纤连蛋白  相似文献   

14.
神经营养素在小鼠脾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神经营养素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神经营养素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进行小鼠脾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3种神经营养素的免疫反应均存在于脾内,但分布特点各不相同。NGF主要分布于白髓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外层、边缘区(MZ)和红髓(RP)的巨噬细胞样和淋巴细胞样细胞;BDNF除具有与NGF相似的分布特点外,还见于脾淋巴小结生发中心的淋巴细胞样细胞;NT-3则存在于白、红髓的网状细胞样细胞。这一结果提示,脾的免疫和非免疫细胞均可能产生神经营养素,并提示不同类型的神经营养素对免疫系统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在雄性小鼠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精囊腺和前列腺的表达与分布.方法 应用RT-PCR、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出生后15d、35d、70d 小鼠精囊腺、前列腺AQP1 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定位.结果 RT-PCR与免疫印迹结果均显示,出生后70d小鼠精囊腺、前列腺AQP1 mRNA及蛋白表达量较出生后15d显著增强(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QP1蛋白仅表达于出生后15d、35d小鼠精囊腺平滑肌细胞、前列腺腺泡上皮细胞基膜及间质细胞,而此时期精囊腺上皮细胞AQP1蛋白表达呈阴性;出生后70d,AQP1蛋白强烈表达于精囊腺和前列腺上皮细胞.结论 AQP1 mRNA及蛋白在雄性小鼠精囊腺、前列腺的表达与分布随年龄增长而改变,此变化可能与雄性附属性腺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激肽A(NKA)在大鼠回肠发育中的表达及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大鼠胚胎13d至成年回肠中NKA的表达。结果1.在回肠,首先于胚胎17d的肌间神经丛处出现NKA-IR的表达,随发育相继出现在纵肌层、环肌层、绒毛、小肠腺周、黏膜下层、深肌丛,生后30d已具备成年组的分布特征;2.定量分析中数据的变化与NKA-IR在回肠各层阳性强弱的变化一致;3.NKA-IR细胞具有典型的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分布特征。结论1.NKA在回肠的发生发育主要在生前1周~生后4周内(但绒毛内神经纤维的密度于60d时才达成年水平);2.NKA在回肠的发生发育有两个关键时期,即生前1周~生后1周和生后1月末;3.NKA-IR细胞可能是肠道内分泌NKA的内分泌细胞;4.NKA对大鼠回肠的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能与回肠功能的建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CD57+自然杀伤细胞在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壁内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秀会  周占祥  孙秉贵  邓泽沛  刘济五 《解剖学报》1999,30(4):379-380,I019
目的 探索CD57+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naturalkillercells)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壁内的意义。方法 用小鼠抗人NK细胞CD57单克隆抗体,对未经产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壁内NK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 孕0d,小鼠子宫壁内见少量CD57+ 细胞,孕2d 时NK细胞数量剧增,孕4d 时稍下降。孕6d、孕8d 时数量更少(低于0d 值)。孕6d 和8d 均出现妊娠失败个体,其子宫壁内NK细胞很多,显著高于正常妊娠6d 和8d 小鼠的数量(P< 0.01)。从分布区域看,胚胎着床(4.5d)前,NK细胞多位于子宫肌层,胚胎着床后仅存在于着床点以外的子宫内膜和肌层。在妊娠失败个体,NK细胞广泛存在于子宫内膜和肌层中。 结论 小鼠交配后子宫NK细胞增多与子宫炎性反应有关。着床期以后子宫NK 细胞增多与妊娠失败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SA-30抗原在小鼠睾丸、附睾、精子及早期胚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秉贵  周占祥  邓泽沛 《解剖学报》2000,31(2):167-170,I014
目的 检测SA-30(sperm antigen-30)原在小鼠精子发生、成熟、获能及受精后的分布变化。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结果 SA-30在小鼠睾丸内的各级生精上皮均有分布,尤其是造近管腔的精子细胞染色最深;附睾各段的上皮细胞也有SA-30存在,而且主要集中在核上区;在附睾头和附睾尾的精子,SA-30主要分布在顶体区,两者我明显区别,获能后的精子顶体区有阳性染色外,尾部和顶体后区也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