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病毒的反向遗传技术可以在基因水平上对病毒基因组进行各种修饰或改造,通过观察病毒的表型变化来判断这些基因操作的效果,从而达到研究病毒及其致病机制的目的。反向遗传技术在RNA病毒的研究中应用广泛,借助反向遗传技术调控病毒基因表达、揭示病毒蛋白功能已较为普遍,尤其是通过基因操作人工“合成”病毒的感染性克降一直是近年来反向遗传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目前轮状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仅限于借助辅助病毒实现部分基因节段的修饰和替换,尚没有拯救完整病毒的报道。本文就反向遗传技术在RNA病毒拯救,特别是轮状病毒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反向遗传学策略及其在寄生虫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基因结构认识基因功能的科学称为反向遗传学。随着越来越多生物的基因组序列被阐明,研究基因功能的反向遗传学已成为生物学领域的热点。反向遗传学所运用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成熟,如基因敲除、反义核酸等均对基因功能鉴定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近五、六年内兴起的RNA干扰技术,其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代替基因敲除的反向遗传学的研究工具,在后基因组时代寄生虫的大规模基因功能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选择适合的模式生物研究反向遗传学技术,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由基因结构认识基因功能的科学称为反向遗传学。随着越来越多生物的基因组序列被阐明,研究基因功能的反向遗传学已成为生物学领域的热点。反向遗传学所运用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成熟,如基因敲除、反义核酸等均对基因功能鉴定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近五、六年内兴起的RNA干扰技术,其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代替基因敲除的反向遗传学的研究工具,在后基因组时代寄生虫的大规模基因功能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选择适合的模式生物研究反向遗传学技术,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含有ZIKA病毒全基因组的载体,在真核细胞中产生具有复制能力的ZIKA病毒。方法将ZIKA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CMV启动子、内含子、HDV核酶、SV40终止子序列利用PCR的方法进行拼接,应用重组技术将ZIKA全基因组序列克隆至细菌人工染色体载体pBAC11中,产生重组子pBAC-ZIKAi。将pBAC-ZIKA转染293T细胞中进行ZIKA病毒拯救,7 d将上清用0.45μm滤膜滤过后(ZIKA病毒P0代)感染Vero细胞(产生ZIKA病毒P1代),依此进行传代培养。应用荧光定量PCR、TCID_(50)、噬斑实验等技术检测ZIKA拯救病毒的复制能力、致病力与野生病毒的差别。结果含有内含子的ZIKA全基因组序列的感染性克隆转染293T细胞后产生具有复制能力的病毒,并且在第5代病毒仍稳定存在引入的G3128A鉴定标记。分别用拯救病毒与野生病毒感染Vero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病毒RNA,显示拯救病毒的复制能力与野生病毒无明显差别。TCID_(50)检测上清中的病毒滴度也相似。噬斑试验中比对两种病毒形成的噬斑均为大小一致、均匀的圆形,提示两者致病性一致。结论通过真核表达系统构建的全长ZIKA病毒基因组感染克隆具有复制能力,为ZIK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反向遗传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综述反向遗传学技术研究进展,并讨论该技术在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狂犬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死率几乎达100%,是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尽管对狂犬病的防控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狂犬病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仍有待深化。反向遗传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狂犬病病毒研究中的各个领域。本文着重介绍反向遗传学技术在狂犬病病毒基因结构、致病机理、新型载体和疫苗研发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王铮  李敬云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4):305-307,276
感染性克隆技术也称拯救病毒,是将病毒的基因组RNA逆转录成cDNA,对得到的cDNA进行修饰和改造,进行克隆后,利用体外转录技术或其他的方法,将cDNA拷贝转回到RNA状态,成为改造后的病毒基因组。而感染性克隆就是指在细菌质粒中含有病毒全基因组的cDNA拷贝,使得cDNA本身或从cDNA体外转录所得的RNA具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反应性干扰素(IFN)-β的微型基因组及其抑制效应的初步评价。方法提取poly I:C刺激的淋巴细胞总RNA,RT-PCR扩增IFN-β基因,克隆入前期构建的HCV微型基因组pT7-5U△131-315rI3Urz;PCR并鉴定插入方向,将反向插入的质粒命名为pT7-5U△131-315rIFNI3Urz。将微型基因组5U△131-315rIFNI3URz克隆入pcDNA3.1载体,获得pCMV-5U△131-315rIFNI3URz。将体外转录的5U△131-315rIFNI3URz RNA转染Huh7.5BB7细胞,48 h后检测IFN-β的表达。将pCMV-5U△131-315rIFNI3URz转染Huh7.5 JFH-1细胞系,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测定细胞中HCV RNA。结果成功建立了Huh7.5JFH-1细胞系;含有IFN-β的微型基因组在复制子细胞和HCV感染细胞中可以特异表达IFN-β;携带IFN-β的HCV微型基因组可以降低细胞中病毒的RNA拷贝水平,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结论反向插入IFN-β基因的HCV微型基因组进入HCV感染细胞内表达IFN-β并靶向抑制病毒的复制,为抗HCV感染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50年代后期,由于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以及细胞培养法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肿瘤病毒病因学的研究,尤其是在RNA肿瘤病毒的致癌作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放线菌素D能抑制由DNA模板(Template)合成RNA。后来又发现它也能抑制Rous肉瘤病毒(RSV)的复制。但RSV只含有RNA,不含DNA,为什么也会被放线菌素D所抑制呢?1964年,Temin根据这一事实提出了著名的“前病毒”(provirus)假说。他设想RSV的基因组(genome)可能先录写  相似文献   

10.
11.
12.
A total 89 fish and lamprey species has been recorded from Polish freshwater habitats. Twenty-seven of them (30.3%) have not been surveyed for parasitic helminthes. Some of the latter fishes are either rare or not easily accessible. Other live only in specific habitats in scattered localities. An important obstacle for studying parasite faunas of some fishes may be their status on an endangered species. Among the non-surveyed fishes, are those which have been relatively recently introduced to Poland or migrated there on their own.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review all hitherto not studied helminthologically fish species, their habitats, localities and current protection status.  相似文献   

13.
14.
15.
Results of repair of tetralogy of Fallo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高血压降压治疗目标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的高血压水平的定义,1993年WHO高血压治疗指南提出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 Hg(1mm Hg=0.133kPa),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必须将血压降至同一水平,而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Framingham进行的一项长达10~12年的心血管事件研究发现,第5年后,正常上限血压[收缩压(SBP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AND AIM: Both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the degree of mucosal damage in coeliac disease vary greatly. In view of conflicting information as to whether the mode of presentation correlates with the degree of villous atrophy, we reviewed a large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coeliac disease.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correlated mode of presentation (classical, diarrhoea predominant or atypical/silent) with histology of duodenal biopsies and examined their trends over time. RESULTS: The cohort consisted of 499 adults, mean age 44.1 years, 68% females. The majority had silent coeliac disease (56%) and total villous atrophy (65%).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of mode of presentation with the degree of villous atrophy (p=0.25). Sixty-eight percent of females and 58% of males had a severe villous atrophy (p=0.05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trend over time for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patients presenting as atypical/silent coeliac disease and having partial villous atrophy, though the majority still had total villous atrophy. CONCLUSIONS: Among our patients the degree of villous atrophy in duodenal biopsies did not correlate with the mode of presentation, indicating that factors other than the degree of villous atrophy must account for diarrhoea in coeliac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