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上海市社区肝癌高危人群早发现干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肝癌高危人群定期筛检早发现在社区推广实施的效果。方法:在上海市的卢湾和松江2个区中19个社区开展了基于健康档案的肝癌高危人群筛选工作,通过健康教育的干预,邀请这些高危对象参加每半年AFP加B超的检查,并跟踪随访其参加情况和发生肝癌的情况。结果:44个月的观察期内,在3280例的筛检队列中,筛检检出率是114.56/10万人年,早中期检出率是65.46/10万人年。队列中规范参加筛检的比例为36.95%,其肝癌年发病率是普通人群肝癌发病的6.3倍,死亡率是普通人群肝癌死亡率的1.1倍,肝癌的早中期比例高于普通人群。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者肝癌检出率有明显差异,其中慢性肝炎史合并肝硬化的高危人群的检出率最高。结论:规范参加筛检的高危人群中发现肝癌的早中期比例高于普通人群,其差异可能是参加筛检的效果;本研究观察到的肝癌高危人群的特点将为今后设计和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肝癌高危人群筛检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根据癌症患者负性情绪的需要建立一套敏感、全面、简便的心理评定方法。方法 :1999年 2月 2 3日 - 2 0 0 1年 12月 31日收治 4 83例癌症患者 ,心理障碍分 4型 :健康型、普通型、急变型、高危型 ,并根据不同型别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 ,用心理分型及Zung编制的SDS、SAS评价疗效。结果 :入院时普通型占 6 3 8% ,出院时健康型占 70 6 % ,出院与入院比较SDS、S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 ,P <0 0 0 1。结论 :提出国内癌症患者群体性心理评价和治疗的新方法 ,可供进一步研究使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对血液肿瘤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病情况,并给予干预性治疗。方法 对134例血液肿瘤患者予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确诊合并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并测定干预前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以及神经递质的改变。结果 134例血液肿瘤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病率达37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DS及HAMD评分下降,抑郁症状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治疗组患者经抗抑郁药治疗后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NPY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4/CD+8比值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心理干预和药物干预可改善血液肿瘤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认知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vomiting,PONV)发生率较高,可达35%~67%。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手术操作引起胃肠组织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释放增加,直接刺激呕吐中枢化感区;另一方面与患者精神紧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呼吸节律失调,吞进 相似文献
7.
8.
吉丽萍顾雪萍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6):734-73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24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与心理状况、治疗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功能、生殖功能、机体疼痛、健康总体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功能、生殖功能、机体疼痛、健康总体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HAMA评分、HAMD评分、术后并发症(睡眠障碍、术后发热、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癌症康复期患者的集体心理干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集体心理干预技术对康复期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及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6 4例接受常规治疗的住院癌症患者随机分组 ,其中心理干预组 34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施予集体心理干预 ;对照组 30例 ,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期 8周。疗效评定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及免疫系统免疫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 8周评定。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的Hamilton抑郁量表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干预组的免疫系统指标除CD8外 ,CD3 、CD4 、CD4 /CD8、NK活性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 ,其中NK活性一项 ,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集体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癌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行为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上世纪70年代肿瘤心理学形成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学科[1].恶性肿瘤是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已经得到肿瘤学家的认可.近年来,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是该学科的研究热点.对患者来说,恶性肿瘤本身就会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产生各种心理症状,同时肿瘤相关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放射治疗是通过电离辐射对生物细胞的损伤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约有65%-75%的恶性肿瘤患者在不同的疾病进展时期,因为不同的原因接受过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已经成为了除手术和化疗之外的主要治疗手段[2].但是放射治疗因为其治疗的特殊性,也会给广大患者带来一定的压力,但这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往往没有得到放疗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PG-SGA评定量表的营养干预在胃部肿瘤患者中的评价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胃部恶性肿瘤患者125例,采用PG-SGA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分析不同年龄、性别、BMI的患者PG-SGA评分结果。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单纯随机分组,将评定量表中PG-SGA≥4分患者随机分为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营养干预组患者予以营养宣教+营养干预,对照组给予营养宣教。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第1~3周的日摄入能量、蛋白质水平,以及3周后体重变化等营养指标。结果 两组不同年龄、性别患者PG-SG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患者PG-SGA评分在4~8分及≥9分范围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干预组患者第1~3周的日摄入能量、蛋白质高于对照组患者,3周后对照组体重变化(丢失)高于干预组,干预组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等水平高于对照组,红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SGA可以较好地反映胃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营养干预治疗可以改善胃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女性恶性肿瘤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评分。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尽职能力、自身健康意识、生存质量总分得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身体、心理、社会、尽职能力、自身健康意识、生存质量总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尽职能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未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尽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行化疗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理指标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LQC30)评分。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便秘、腹泻、乏力、脱发等5种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QLQ-C30评分除躯体功能与经济困难两项指标差异不明显外,其余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对癌症病例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从社区内确诊的482例新发癌症病例中随机抽取176例作为干预组,其余306例病例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在随访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而对照组仅随访.[结果]干预组1年生存率为81.16%,平均存活时间为35个月;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61.27%,平均存活时间为26个月.经Log-Rank检验,两组之间生存函数差异有显著性(χ^2=22.150,P<0.001).Cox回归分析表明确诊年龄、组别和肿瘤分期是影响肿瘤病例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在社区开展综合干预对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分析其护理方法,研究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行为情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物理症状以及整体健康状况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36个月,10例患者死亡。结论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以2001年1月至2002年7月住院诊疗后114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组。患者接受躯体功能康复诊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焦虑自评量表(SAS)作为测查工具对恶性肿瘤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及情绪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无性别,年龄的差异,其心理健康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心理症状方面男性组除强迫,女性组除敌对外其余症状有明显变化(P<0.01)。焦虑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在改善心理健康及焦虑情绪方面可起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以2001年1月至2002年7月住院诊疗后114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组.患者接受躯体功能康复诊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焦虑自评量表(SAS)作为测查工具对恶性肿瘤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及情绪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无性别,年龄的差异,其心理健康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心理症状方面男性组除强迫,女性组除敌对外其余症状有明显变化(P<0.01).焦虑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在改善心理健康及焦虑情绪方面可起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癌症康复期患者的集体心理干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干预技术对康复期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及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4例接受常规治疗的住院癌症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心理干预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施予集体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期8周。疗效评定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及免疫系统免疫指标,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评定。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的Hamilton抑郁量表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免疫系统指标除CD8外,CD3、CD4、CD4/CD8、NK活性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其中NK活性一项,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集体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癌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59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试验组患者接受1个月的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Z、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于护理前后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差异。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化疗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抑郁和焦虑等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