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痛合并糖尿病伴早期肾损害患者的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80例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伴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拜阿司匹林每天100 mg)、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拜阿司匹林每天100 mg,阿托伐他汀每天20 mg),治疗前和治疗后20周分别测定血脂、尿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心踝血管指数、踝臂指数.结果 (1)血脂:阿司匹林组、联合治疗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和P<0.01);20周后联合治疗组总胆固醇水平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2)动脉僵硬度:阿司匹林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心踝血管指数(12.67±1.40比11.20±0.87,11.64±1.28比9.58±1.04)和踝臂指数(0.87±0.12比0.98±0.11,0.88±0.40比1.06±0.10)比较都有明显改善(均P<0.05);20周后联合治疗组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心踝血管指教和踝臂指数改善更明显(均P<0.05).(3)尿微量蛋白:阿司匹林组尿白蛋白、β2微球蛋白、UAER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20周后联合治疗组的尿白蛋白、β2微球蛋白、UAER不仅与治疗前比较下降,而且与阿司匹林组治疗后比较也降低(分别为13.30±2.87 mg/L比15.70±3.73 mg/L,2.15±1.29 mg/L比3.13±0.38 mg/L,20.02±7.62μg/min比23.13±7.60 μg/min,均P<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压和血糖水平是影响动脉僵硬度和微量蛋白尿的因素.结论 对于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伴早期肾损害患者,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合用可以降低尿微量蛋白,改善动脉僵硬度.动脉僵硬度和微量蛋白尿与血压及血糖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可明显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肾脏起协同保护作用。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各45例,均给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减轻体重,戒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钙离子拮抗剂(CCB)降压治疗,黄芪注射液组在上述基础上予黄芪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滴,1/日,疗程4周。监测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结果治疗后黄芪注射液组较常规治疗组在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68.67±14.28)mg/24 h vs.(80.87±14.77)mg/24 h,P0.05]、尿β2-微球蛋白(β2-MG)[(2.21±0.55)mg/L vs.(3.42±0.67)mg/L,P0.05]明显降低。黄芪注射液组治疗后总胆固醇[(4.69±0.62)mmol/L vs.(5.23±0.61)mmol/L,P0.05]、三酰甘油[(1.47±0.09)mmol/L vs.(1.54±0.10)mmol/L,P0.05]、LDL-C[(2.95±0.12)mmol/L vs.(3.02±0.12)mmol/L,P0.05]明显降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组UAER、尿β2-MG较常规治疗组均有明显下降,证明黄芪注射液结合常规降压治疗可进一步降低高血压微量白蛋白的排泄,提示黄芪在肾脏保护方面与常规西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卡维地洛与卡托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随机开放对照试验,105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入18周治疗期,每日服卡维地洛20 mg(53例),或卡托普利37.5 mg(52例),6周后血压≥140/90 mmHg 则剂量加倍.测量治疗前后血压、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的排泄,并比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两组均能明显降压、降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的排泄(P<0.05),两药相比,卡维地洛作用明显更强(P<0.05).同时,两组中血脂及空腹血糖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是一种有效、安全、同时减少尿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排泄,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的较理想降压药,同时它还不影响血脂及血糖代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合用前列腺素E1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作用.方法43例早期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2)和对照组(n=21),先予以伊贝沙坦150 mg/d,治疗60 d后,实验组加用前列腺素E115 d.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后60 d、治疗后75 d分别测定血清肌酐、24 h尿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晨尿查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两组治疗60 d后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肌酐清除率增加,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而实验组尿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疗程结束后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伊贝沙坦合前列腺素E1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有保护作用,优于单一应用伊贝沙坦.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对伴有尿微量蛋白等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的高血压或糖尿病老年患者均接受严格降压治疗。其中,连续应用厄贝沙坦治疗12个月者71例(厄贝沙坦组),未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治疗者42例(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1年后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血清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均较基线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厄贝沙坦组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其中,尿α1微球蛋白由18.4±6.5 mg/L降低到13.5±4.2 mg/L,下降了26.6%,尿微量白蛋白由78.3±12.7 mg/L降低到58.4±9.3 mg/L,下降了25.4%。对照组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仅轻微下降(P均>0.05)。厄贝沙坦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未出现统计学意义的变化。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或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升高时,及时加用厄贝沙坦,有利于减轻蛋白尿的产生,延缓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血、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早期诊断高血压病肾损害已较广泛用于临床。近年来,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对94例尿常规阴性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尿微量白蛋白(Alb)联合检测,以评价其对高血压病肾损害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合用前列腺素E1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作用.方法43例早期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2)和对照组(n=21),先予以伊贝沙坦150mg/d,治疗60d后,实验组加用前列腺素E115 d.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后60d、治疗后75d分别测定血清肌酐、24h肌酐、24h尿蛋白定量、晨尿查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两组治疗60d后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而实验组尿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疗程结束后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伊贝沙坦合前列腺素E1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有保护作用,优于单一用伊贝沙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尿微量蛋白和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70例高血压痛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养肝益水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10g).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β2-微球蛋白(β2-M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转铁蛋白(TRF)、尿免疫球蛋白(IgGu)和血浆ET、NO.每位患者治疗前后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检查.结果 治疗后两组尿MA、β2-MG、α1-MG、TRF、IgGu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MA、α1-MG、β2-MG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ET显著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O明显上升(P<0.05).结论 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具有减少尿微量蛋白排出的作用,并对ET、NO等指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顾珏  周志  张凌云 《实用老年医学》2011,25(5):415-416,419
目的观察不同降压药物对≥70岁高血压患者合并蛋白尿的治疗效果。方法 78例≥70岁高血压合并蛋白尿患者,停用原用药1周,血压明显增高者,临时加用短效利尿剂,随机均分为2组。A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每天2次;B组口服缬沙坦胶囊80mg,每天1次。疗程12周,每天监测血压2次,并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用药前后测尿微量白蛋白(MAU),血、尿β2微球蛋白,血肌酐、血常规和肝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2组血压均下降,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B组尿微量白蛋白和血、尿β2微球蛋白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A组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无明显下降,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缬沙坦在有效降血压的同时,可显著降低尿中微量白蛋白及血、尿β2微球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洛汀新与黄葵胶囊联用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降压效果和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6例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洛汀新10 mg/d,黄葵胶囊7.5 g/d治疗;对照组给予洛汀新10 mg/d,观察治疗后8周临床指标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均能显著降低血压,治疗组较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下降明显(P<0.05).结论 洛汀新与黄葵胶囊联用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不但能有效控制血压,而且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普罗布考降低血浆内皮素 1对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影响 ,将 12 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高血压对照组和抗氧化治疗组 ,分别予长效心痛定、长效心痛定加普罗布考治疗 12周。另设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内皮素 1、血、尿 β2 微球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发现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和早期肾功能损害 ;降压治疗后 ,内皮素 1、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尿 β2 微球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抗氧化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更明显 (P <0 .0 1)。抗氧化治疗较单纯降压治疗更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逆转高血压病患者的早期肾损害 ,提示内皮功能损害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患者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12.
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对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8例Ⅰ~Ⅱ期高血压病(EH)患者,给予苯那普利(洛汀新)10~20mg/d,口服6~7周,测定治疗前、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微量白蛋白(Alb),计算其排泄率(UMAE)及测定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并设12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未治疗EH组Ccr低于正常组,尿UMAE,血、尿β_2-MG,尿NAG高于正常组;治疗后EH组Ccr上升,尿UMAE下降,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治疗后血、尿β_2-MG和NAG有下降趋势,但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80%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血压显著下降。提示,苯那普利降压效果好,能改善病人症状。部分EH患者存在早期肾损害,苯那普利对Ⅰ~Ⅱ期EH肾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高血压肾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节律改变与高血压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6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将62例高血压病患者分成杓型组与非杓型组,并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Ib)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比较杓型组与非杓型组血压增值、血压昼节律变化及血、尿β2-MG、尿mAIb、血BUN、Cr。结果:血压昼节律改变者血,尿β2-MG、尿mAIb、血BUN、Cr均较正常昼节律者增加(P<0.01)。结论:血压昼节律改革呈非杓型者其肾损害较杓型者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的逆转效果。方法:60例高血压病合并微量蛋白尿的病人,停服原用药1周再服用安慰剂1周后,随机均分为两组。第一组服用缬沙坦80mg/d;第二组服用缬沙坦160 mg/ d。疗程12周,监测血压每周1次,并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第一组根据血压情况可加用氨氯地平2.5 mg/d。用药前、后测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常规和肝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血压均下降,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两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α1微球蛋白浓度均下降显著(P<0.01),缬沙坦160mg/d 组的比缬沙坦80mg/d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上述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缬沙坦有明显降压作用及降低尿中微量白蛋白和尿α1微球蛋白水平作用。缬沙坦160 mg/d的疗效更明显优于缬沙坦80 mg/d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金水宝胶囊对早期高血压病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TRF)、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 8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口服降压药基础上加服金水宝胶囊,对照组仅口服降压药,两组均连续服药12周,治疗前后清晨空腹监测两组的尿mALB、TRF、β2-MG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尿mALB、TRF和β2-M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金水宝胶囊可以保护或减轻高血压病的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睡前服用坎地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方法选择162例存在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上午服药组54例和睡前服药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氢氯噻嗪25mg睡前(18:00~21:00),上午服药组上午给予坎地沙坦4~8mg(08:00~10:00),睡前服药组睡前给予坎地沙坦4~8mg(18:00~21:00)。3组患者均在服药4周后再次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昼间、夜间及晨起血压,并测量3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上午服药组比较,睡前服药组治疗后血压晨峰明显降低[(19.6±2.3)mm Hg vs(38.5±4.8)mm Hg和(32.2±3.6)mm Hg,1 mm Hg=0.133kPa,P<0.05],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降低[(35.2±6.1)mg/L vs(60.6±12.1)mg/L和(54.3±8.3)mg/L,P<0.05]。结论睡前服用坎地沙坦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晨峰现象,并有效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减少早期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勇 《山东医药》2008,48(10):62-63
将90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脂、尿微量白蛋白(MAU)、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尿MAU、β2-MG、NAG均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具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郭伟  杨成悌 《高血压杂志》2002,10(2):136-138
目的 比较卡维地洛与卡托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 随机开放对照试验,105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入18周治疗期,每日服卡维地洛20mg(53例),或卡托普利37.5mg(52例),6周后血压≥140/90mmHg则剂量加倍。测量治疗前后血压,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的排泄,并比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两组均能明显降压,降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的排泄(P<0.05),两药相比,卡维地洛作用明显更强(P<0.05)。同时,两组中血脂及空腹血糖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是一种有效,安全,同时减少尿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排泄,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的较理想降压药,同时它还不影响血脂及血糖代谢。  相似文献   

19.
喻晓东  林芳  李扬麟  毛艳卿 《内科》2012,7(3):227-229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治疗价值。方法将80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RTG组)和阿魏酸钠治疗组(SFG组)。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内皮素-1(ET-1)、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微量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SFG组血尿β2-MG、尿Alb及血ET-1均显著降低(P〈0.01),并且脂质代谢紊乱亦有改善;而RTG组血尿β2-MG、尿Alb及血ET-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治疗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逆转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微量白蛋白(U-m 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来该院就诊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40例(观察1组)、2型糖尿病非肾病52例(观察2组),正常健康体检者5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微量白蛋白(U-m 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指标参数的含量,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1组和2组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微量白蛋白(U-m 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的病程的长短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微量白蛋白(U-m 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指标有密切关系,糖尿病的病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微量白蛋白(Um 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成正比,糖尿病的病程越长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微量白蛋白(U-m 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指标越高。结论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定期联合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微量白蛋白(U-m 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指标参数,通过这些指标参数值能准确掌握糖尿病是否侵蚀肾功,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