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年猫脊髓损伤后期内源性Neurotrophin-3 (NT-3) 对脊髓背根节(DRG)大型感觉神经元功能修复的作用。方法 切除猫L1-L5、L7-S2 DRG,术后随机行NT-3抗体封闭处理,2个月后行形态学示踪和免疫组化、酶组化等比较分析。结果 NT-3阳性神经元在DRG和脊髓的分布和损伤后变化与既往研究一致,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CB-HRP)示踪显示,手术组DRG感觉性大神经元中枢投射轴突终末集中分布在Ⅲ、Ⅳ、Ⅴ 板层内侧,其有髓神经纤维终末再生出芽点密度高于对照组,NT-3抗体封闭组轴突再生较手术组显著降低。结论 脊髓损伤后期修复中,内源性NT-3能促进损伤脊髓和感觉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修复,有利于脊髓后角Ⅲ、Ⅳ、Ⅴ板层有髓神经纤维轴突终末的再生、出芽生长,其机制可能在于上调DRG大型神经元NT-3的表达,进而参与脊髓可塑性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NT-4在针刺部分去背根猫的L6背根节(手术侧和非手术侧)和脊髓表达的时空变化,以了解NT-4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 25只成年健康雄猫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备用根术(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手术,即切除一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后7d组与14d组、针刺备用根术(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术后针刺)后7d组与14d组。动物处死后,取L6背根节及L3、L5、L6节段脊髓,用兔抗NT-4(1:200)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计数并比较各组背根节、脊髓实验侧Ⅱ板层(L3、L5、L6)和背核(L3)中NT-4的分布及含量。结果 针刺备用根7d组,针刺侧DRG内NT-4阳性神经元数较正常组和术后7d组减少(P<0.05),较相应非针刺侧多(P<0.05);针刺14d组,针刺侧DRG阳性神经元数比针刺7d组术后14d和同组非针刺侧增高(P<0.05),且恢复至正常水平。针刺7d,针刺侧脊髓L6Ⅱ板层NT-4阳性神经元数较术后7d组及正常组增加(P<0.01)。针刺14d时,L5、L6Ⅱ板层阳性神经元数较正常组及术后14d组相应节段均增加(P<0.01)。针刺后L3背核NT-4阳性神经元数无明显变化(P>0.05)。L5Ⅱ板层NT-4阳性神经元在针刺后14d时比针刺后7d时增多(P<0.05)。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NT-4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有关;针刺备用背根对非针刺侧DRG NT-4的表达亦有影响,提示非针刺侧背根节NT-4亦可能参与了脊髓可塑性和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  相似文献   

3.
部分背根切断对备用背根节和脊髓NT-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NT-4在正常猫和部分去背根猫的L6背根节(手术侧和非手术侧)和脊髓Ⅱ板层与背核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雄猫15只分为正常组、备用根术后7d组和14d组(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手术,即切除一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计数各组背根节、脊髓实验侧Ⅱ板层(L3、L5、L6)和背核(L3)中NT-4的分布及含量。结果①去部分背根后7d,备用背根节(术侧)中NT-4阳性神经元数比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但较非术侧明显增多(P<0.05);至术后14d,术侧备用背根节NT-4阳性神经元比正常组、7d组和非术侧均减少(P<0.05)。②正常组、术后两时相L3、L5、L6术侧脊髓Ⅱ板层和L3背核内NT-4阳性神经元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去部分背根主要导致备用背根节NT-4的表达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猫脊髓部分去传入后神经营养素家族表达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部分去传入后猫脊髓背角Ⅱ板层内NGF、BDNF、NT-3及其mRNA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部分去传入(切断L1-L5、L7-S2背根,保留L6背根为备用根)3-5天、10-11天后,猫脊髓L3、L5、L6或L7节段背角Ⅱ板层内三种神经营养素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1)正常猫NGF及其mRNA分布于Ⅱ板层神经元内;BDNF分布于神经纤维终末,膨体和神经元内,mRNA阴性,NT-3分布于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少星神经纤维及膨体中,mRNA阴性,(2)去传入后3-5天,NGF及其mRNA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多,NT-3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也明显增多,而BDNF含量及阳性膨体数却明显减少;10-11天时,NGF及其mRNA阳性神经元数仍维持高峰水平,NT-3者虽仍高于正常但已有所下降,而BDNF含量除L7节段外已恢复到正常,但阳性膨体数仍未恢复,BDNF和NT-3的mRNA仍呈阴性。(3)NGF达高峰的时间在L5、L6节段较早,L3较晚,BDNF含量的恢复以L7最迟;NT-3阳性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在各节段一致,唯L5、L7节段的阳性神经元数在10-11天时即降致正常水平,L3节段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三种因子均参与部分去传入后脊髓的可塑性反应,但其发挥作用的早晚及维持时间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经皮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达的影响,探讨经皮电刺激对治疗脊髓损伤的意义.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电刺激组、损伤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电刺激组及损伤对照组采用Allen's打击致伤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模后损伤对照组只予常规护理,电刺激组给予电刺激治疗:取夹脊穴和足三里穴进行经皮电刺激,每次30 min,每天1次.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电刺激组及损伤对照组按时间段(第1、3、5、7天)进行灌注取材.标本脱水石蜡包埋,制作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然后采用Olympus数码照像机采集图像进行图像分析,观察与分析GFAP与NT-3的表达.运动功能评分采用BBB评分法.结果 从脊髓损伤后3d开始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电刺激组明显优于损伤对照组(P<0.05).电刺激组与损伤对照组脊髓组织内GFAP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前3d无明显变化(P>0.05),此后逐渐增加,脊髓损伤后5d达到高峰,7d已低于5 d(P <0.05).5d和7 dGFAP的表达电刺激组明显低于损伤对照组(P均<0.05).大鼠NT-3免疫阳性细胞数在电刺激组和损伤对照组均随着时间的延长持续增加,分别于7d和5d时达到峰值,但电刺激组大鼠NT-3阳性细胞数在5d和7d均比损伤对照组增加显著(P均<0.05).结论 经皮电刺激可以抑制脊髓损伤后大鼠GFAP的表达,促进NT-3的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可能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重建及相关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全横断后,NT-3在损伤部位相邻节段脊髓腹角神经元随时间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探索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机制和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重为250g左右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六组。分正常组、假手术组及胸10脊髓节段全横断术后1,3,7,14d组。动物到达存活时间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NT-3在脊髓损伤相邻节段腹角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正常组的NT-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腹角的大神经元和少量小神经元。损伤区上段的NT-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在脊髓腹角的表达,均于术后1d组开始明显增高并达到高峰,术后3d、7d组逐渐回落,术后14d组接近正常水平。而损伤区下段的NT-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在脊髓腹角的表达均于术后1d组开始明显增高,术后3d组达到高峰,于7d组开始下降,到14d组接近正常水平。结论在脊髓全横断术后,脊髓腹角神经元对NT-3的需求增加,提示NT-3在脊髓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鼠脊髓全横断后NT-3在运动皮质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全横断后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在运动皮质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索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机制和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手术组(脊髓横断组),大鼠脊髓在T10-T11节段之间完全横断,按存活时间不同又分为术后1、3、7及14 d组;假手术组,只行椎板切除术;正常对照组。动物到达存活时间点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NT-3在运动皮质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和手术组运动皮质第V层有NT-3阳性细胞。脊髓全横断后NT-3的表达逐渐增高,在运动皮质于术后3 d达高峰,后缓慢下降。结论脊髓全横断后运动皮质NT-3的表达增加,内源性NT-3的增加可能有利于受损的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存活与再生。  相似文献   

8.
猫脊髓部分去传入后神经营养素家族表达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部分去传入后猫脊髓背角 板层内 NGF、BDNF、NT- 3及其 m RNA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部分去传入 (切断 L1 ~ L5、L7~ S2 背根 ,保留 L6背根为备用根 ) 3~ 5天、10~ 11天后 ,猫脊髓 L3 、L5、L6或 L7节段背角 板层内三种神经营养素及其 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1正常猫 NGF及其 m RNA分布于 板层神经元内 ;BDNF分布于神经纤维终末、膨体和神经元内 ,m RNA阴性 ;NT- 3分布于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少量神经纤维及膨体中 ,m RNA阴性。 2去传入后 3~ 5天 ,NGF及其 m RNA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多 ,NT- 3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也明显增多 ,而 BDNF含量及阳性膨体数却明显减少 ;10~ 11天时 ,NGF及其 m RNA阳性神经元数仍维持高峰水平 ,NT- 3者虽仍高于正常但已有所下降 ,而 BDNF含量除 L7节段外已恢复到正常 ,但阳性膨体数仍未恢复。 BDNF和 NT- 3的 m RNA仍呈阴性。 3NGF达高峰的时间在 L5、L6节段较早 ,L3 较晚 ;BDNF含量的恢复以 L7最迟 ;NT- 3阳性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在各节段一致 ,唯 L5、L7节段的阳性神经元数在 10~ 11天时即降致正常水平 ,L3 节段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三种因子均参与部分去传入后脊髓的可塑性反应 ,但其发挥作用的早晚及维持时间却不尽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正常猫、部分去背根猫及针刺部分去背根猫的L6手术侧背根节(DRG)表达的时空变化,以了解IGF—I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25只成年健康雄猫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备用根术后7d组与14d组(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手术,即切除一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针刺备用根术后7d组与14d组(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术后针刺L6脊神经外周支配区内的两组穴位)。动物于术后7d、14d分别处死,取各组(手术侧)L。背根节,-20℃恒冷箱切片,片厚20μm,用兔抗IGF—I(1:200)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计数并比较各组背根节IGF—I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含量及时空变化。结果针刺备用根7d组,DRGIGF—I阳性神经元数较术后7d组明显增加(P〈0.05),但仍低于正常水平;针刺14d,DRG阳性神经元比术后14d亦增多(P〈0.01),且恢复至正常水平。与针刺7d组比较,DRGIGF—I阳性神经元在针刺14d时明显增多(P〈0.05)。结论针刺可增加针刺侧DRG内IGF—I阳性中小神经元数。提示针刺后IGF—I在背根节的表达变化可能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超微形态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jE常组和手术组。手术组结扎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fCCI)模型,存术后3、7、14d取与坐骨神经相应的腰4—6节段脊髓,透射电镜观察左侧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超微结构并摄片,光镜下苏术素伊红染色对大鼠腰4—6脊髓背角两侧感觉神经元计数。结果坐骨神经损伤后,光镜下损伤侧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数量较健侧昆著减少(P〈O.05),两周时细胞死亡率为23%;电镜下CCI7d和14d绀腰4~6节段脊髓左侧背角浅层神经元出现多种形态变化,以细胞凋亡为主?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腰4—6节段脊髓背角神经元tP,现丢失,超微形态上呈现多样性,以细胞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源性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针刺促进SD大鼠脊髓神经元轴突出芽中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2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侧备用根手术组、针刺组、针刺并GDNF抗体封闭组。切除脊髓单侧L1~L3及L5~L6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保留L4背根为备用根,制备单侧备用根模型。选择足三里和悬钟、伏兔和三阴交两组穴位进行针刺实验。免疫组化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追踪分别检测GDNF及背根神经节(DRG)源的神经纤维表达变化。结果针刺可显著增加GDNF在受损脊髓中的表达,而抗体封闭可显著逆转该作用。结论针刺可能通过增加内源性GDNF的表达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元形态和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部分去背根是否促进BDNF、NT-3和GDNF在初级感觉神经元顺行转运。方法将5只成年猫行单侧部分背根切断术,切除一侧的L1~L5,L7~S2背根神经节(DRG),保留同侧L6DRG为备用根,在L6背根距DRG1cm处捆绑双侧背根。术后3d取两侧L6背根制作20μm厚冰冻切片,分别用BDNF、NT-3、GDNF抗血清按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观察实验侧和对照侧捆绑背根部位的近DRG端和近脊髓端各因子的免疫反应强度。结果对照侧捆绑处两端NT-3、GDNF的免疫反应强度均为弱阳性反应,BDNF捆绑处近DRG端的免疫反应( )较近脊髓端者强( )。实验侧捆绑处近DRG端。BDNF、NT-3和GDNF的免疫反应( )较捆绑处近脊髓端强,且较对照组近DRG强。结论部分去背根动物背根近DRG端BDNF、NT-3和GDNF的免疫反应强度增加可能提示部分去背根可促进BDNF、NT-3、GDNF从备用背根节神经元顺行转运进入脊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BN50730对神经病理痛大鼠痛阈及脊髓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其受体参与痛觉信号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鞘内置管后的SD大鼠24只随机等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模型(SNI)组,SNI+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SNI+BN50730组,建立SNI疼痛模型,手术后1、3、5、7、10和14d鞘内给药并测痛阈,第14天取大鼠腰段脊髓,冷冻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TNF-α表达。结果SNI神经损伤大鼠机械缩爪阈明显降低(P〈0.05),同侧脊髓背角TNF-α表达增强(P〈0.05);鞘内应用BN50730降低脊髓背角TNF-α的表达,同时伴有大鼠痛行为的改善。各组大鼠辐射热缩爪潜伏期无明显差异。结论BN50730对SNI神经病理痛有治疗作用,TNF-α的表达下调可能与其镇痛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部分去背根对神经生长抑制因子Sema3A在脊髓及其受体NP-1在备用背根节内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猫的单侧备用背根模型,分别在术后7d、14d取L3、L5、L6脊髓节段及手术侧L6背根节进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脊髓背角内检测Sema3A免疫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OD值),背根节内计数NP-1阳性中小神经元数。结果在L3脊髓节段,Sema3A的表达术后7d(0.25±0.14)、14d(0.27±0.09)较正常对照组(0.37±0.87)减弱(P<0.05);在L5脊髓节段,Sema3A的表达术后7d(0.26±0.11)较正常组减弱(P<0.05),术后14d(0.33±0.09)时有所恢复;L6脊髓节段各组Sema3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背根节内,术后7dNP-1阳性中小神经元数(30.85±10.26)较正常组(45.06±12.47)减少(P<0.05),14d时阳性中小神经元数(40.73±12.25)较7d时有所增加(P<0.05)。结论脊髓部分去背根后,Sema3A及其受体NP-1表达的时空变化可能与脊髓损伤后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C(MrgC)抗体对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干预完全福氏佐剂(Complete?Freund's?Adjuvant,CFA)所致大鼠慢性炎性痛及脊髓背角(Spinal dorsal horn,SDH)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基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1,NR1)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28只,脊髓鞘内插管成功后建立CFA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Saline)组、MrgC抗体(MrgC Ab)组、MrgC Ab+EA组和Saline+EA组,每组7只。两EA干预组从造模24h后在患侧"足三里"和"昆仑"穴开始电针刺激,参数为2/100Hz、30min,1次/d,连续7d,其余各组均做相应固定处理。造模后7d,各组大鼠鞘内注射相应试剂。在造模前和造模后24h、6d、7d检测大鼠患足热缩退潜伏期(Thermal Paw Withdrawal Latency,T-PWL)。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患侧SDH NR1的表达。[结果](1)各组大鼠在CFA造模前和造模后24h时,T-PWL均无明显差异。第6d时,与Saline组相比,MrgC Ab+EA组和Saline+EA组大鼠患足T-PWL显著延长(P〈0.01),MrgC Ab组大鼠患足T-PWL无统计学差异。第7d时,与Saline组相比,MrgC Ab组大鼠T-PWL明显缩短(P〈0.05),而Saline+EA组显著延长(P〈0.01);与Saline+EA组比较,MrgC Ab+EA组大鼠T-PWL显著缩短(P〈0.05)。(2)与Saline组比较,MrgC Ab组SDH NR1表达量显著提高(P〈0.01);EA干预后大鼠SDH NR1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MrgC Ab+EA组大鼠SDHNR1表达量也显著高于Saline+EA组大鼠(P〈0.05)。[结论]鞘内注射MrgC抗体能显著拮抗电针对CFA诱导性慢性炎性痛的镇痛作用,电针镇痛效应可能与下调大鼠患侧脊髓背角NR1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猫备用背根节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备用背根节(DRG)的表达变化情况,对20只成年雄性家猫(其中15只行单侧L6备用根手术后分别存活3、6、12天)L6DRG行BDN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正常猫L6DRG神经元以胞体直径32μm和44μm为分界划分出大中小三类;②正常L6DRG内有50.87%的神经元呈BDNF阳性反应,备用根手术侧其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反应增强,以术后6天变化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