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4年 5月至 1999年 6月 ,我们收治 46例急性淋菌性盆腔腹膜炎患者 ,其中 2 3例采用综合治疗 ,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年龄 18~ 2 5岁 ,均为性关系混乱的未婚女性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肛门坠胀、阴道分泌物呈脓性、脓液从宫颈管内流出等。辅助检查示白细胞增高 ;B超检查提示盆腔积液 ;经阴道宫颈分泌物和后穹窿穿刺液涂片 ,镜检均查到淋菌。将患者按入院顺序 ,以单号为治疗组 ,双号为对照组进行治疗。治疗组 :1取膀胱截石位 ,用 1:10 0 0洗必泰液冲洗阴道 ,暴露后穹窿 ,行后穹窿穿刺 ,抽完脓液后 ,将青霉素 80 0…  相似文献   

2.
罕见部位的阿米巴病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罕见部位的阿米巴病三例郭丙杰刘传英刘桂花王怀荣张玉英张芳[例1]男,14岁。因右耳流脓20天就诊。体检:右鼓膜穿孔,右耳听力减退,乳突无压痛,脓液呈暗褐色。经局部清洗、抗生素治疗,半月无效。脓液涂片找到阿米巴原虫。给卡马风50mg,耳道吹入,每日吹1...  相似文献   

3.
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是一种先天性疾病 ,又称为颈前正中囊肿及瘘管。囊肿是在甲状腺发生过程中甲状舌管未退化或未完全退化而形成的 ,如囊肿感染后行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 ,则形成不易愈合的瘘管。 1976~ 1996年 ,我们收治本病患者 12 9例 ,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84例 ,女 45例 ;年龄 1~ 2 3岁 ,平均12 .5岁。单纯甲状舌管囊肿 6 6例 ,甲状舌管囊肿伴瘘管 6 3例。囊肿和瘘管均位于胸骨以上、舌骨以下的颈前正中部或稍偏向一侧。囊肿生长缓慢 ,直径 1~ 3.5 cm,呈半圆形隆起 ,表面光滑质韧 ,有弹性 ,与皮肤无粘连 ,可随吞咽…  相似文献   

4.
消毒剂对脓液中结核菌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感染性脓腔,采用抗菌素治疗多不理想,为了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选用毒性低、刺激小的表面消毒剂作脓腔灌注,治疗结核性脓腔.为了筛选在脓液环境下,对结核菌有效的消毒剂,首先做了消毒剂的耐药实验.用0.5%碘伏、75%酒精、0.5%洗必泰、0.5%洗必泰醇(75%酒精)、3%过氧化氢等5种消毒剂.在脓胸病人的脓液中加入对INH、SM、RFP、KM耐药的结核菌,以保证实验的阳性结果.菌液制备:取药敏试验中对上述抗痨药耐药的培养基,用接种环刮取表面菌落,以0.5%Tween80生理盐水磨菌配成1mg/ml的菌液.脓液中按1:1,1:0.5,1:0.1的比例分别加入上述消毒剂配成混合液,再将菌液用脓、药混合液10倍稀释至10~(-2)mg/ml湿菌,混匀后吸取0.1ml接种于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4周观察结果.结果显示0.5%碘伏对脓液中结核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75%酒精在1:1浓度下仍有作用.选用敏感消毒剂灌注结核性脓腔,3年来治疗全肺切除术后胸腔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脓毒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评价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休克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4例脓毒性休克患儿(脓毒性休克组)和16例心源性休克患儿(心源性休克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行脉搏分析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记录患儿治疗前及治疗24h后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记录两组患儿28d存活情况。根据两组患儿28d存活情况,分为存活亚组与死亡亚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和28d病死率,并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休克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脓毒性休克组28d病死率为59.09%,心源性休克组为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脓毒性休克组心输出量(CO)、心肌收缩力参数[心指数(CI),全心射血分数(GEF),心功能指数(CFI)]均明显高于心源性休克组,容量负荷指标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均明显低于心源性休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性休克组死亡亚组患儿治疗24h后SVRI明显低于存活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源性休克组死亡亚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24h后CO、CI均明显低于存活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24h后SVRI、CI分别是脓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患儿28d死亡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P 0.05)。结论治疗24h后CI、SVRI分别对心源性休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预后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可对脓毒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患儿的救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1974~1979年我科应用套管针(膀胱穿刺针)肝插管引流抽脓术配合抗感染和支持疗法共治疗肝脓肿31例,现报道如下。本组病例均有肝脓肿症状且经肝穿刺抽出脓液证实。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在一般抗感染及支持疗法基础上,用套管针行肝插管引流及反复抽脓加冲洗疗法。一、肝插管引流抽脓术1.适应证:较大型的肝脓肿需反复行肝穿刺抽脓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6岁,体重15kg,因头部起丘疹、瘙痒,在当地治疗无好转,化脓疼痛1月余、加重5天就诊。皮科检查:头顶部偏右颞部有一13cm×12cm红肿痈状椭圆形隆起,界清,质软,轻度压痛,挤压时由毛囊口溢出黄白色脓液。表面有块状脓痂,易剥离,剥离后露出鲜红、湿润、蜂窝状基底面。头发稀少有断发,易拔除,枕后及耳后淋巴结肿大,压痛。查WBC计数19.6×10~9/L,分类:N0.81,L0.19。病发真菌镜检见发外孢子,培养为石膏样  相似文献   

8.
我院1971~1982年收治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结脑)480例,其中2例(0.4%)为慢性中耳炎并发结脑而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化脑)。例1:男,25岁,住院号311416。右耳流脓6年,头痛、呕吐1个月于1979年3月23日入院。T 37.8℃,神志不清,右瞳孔7mm,对光反射消失,左瞳孔3mm,视乳头水肿,右鼻唇沟变浅,右耳道积脓及少量肉芽组织,脓液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生长(凝固酶阳性),颈强直,布氏征及克氏征阳性。脑脊液:微黄,压力超过200mmH_2O,WBC210/mm~3,N81%,L19%,  相似文献   

9.
1996年5月~1999年4月,我院采用气囊扩张法治疗小儿包茎200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0例患儿中,年龄3.5~8岁,平均5.5岁。均有排尿困难,排尿时包皮呈气球状改变49例,尿频30例。尿常规大部分正常。检查:尿道口包皮紧缩不能上翻,部分包皮内可触及大小不一包块,随包皮可推动。治疗方法:均采用1%地卡因液局部粘膜浸润麻醉,部分对疼痛较敏感的患儿可于治疗前30min肌注鲁米那钠0.05g或口服止痛药物。具体步骤:1局部用0.1%洗必泰消毒。2将包皮向上提起,用带头皮针(剪去前端针头)的注射器向包皮内注入1%地卡因液1~2ml,保留3~5…  相似文献   

10.
病历摘要刘某,男性,44岁,因反复腹痛、便血一年半,于1980年1月7日入院。患者一年半前开始阵发性左腹隐痛,大便带“脓”,偶尔带血,按肠炎治疗三个月,症状好转。近半年又有左腹隐痛,无一定规律,大便有时带暗红色血,呈节段状混于大便之中,服消炎药无效。四天前钡灌肠检查,发现结肠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 患者男,38岁。因反复发作的腰部脓肿及局部皮肤溃破溢脓4年而就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表现为右腰部钝痛,不放射,之后疼痛逐渐加重,并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无恶心、呕吐、腹泻,无双下肢麻木、疼痛及跛行。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腰大肌脓肿”,并行脓肿切开引流治疗,脓肿消退。此后患者又多次出现腰痛,发热,局部皮肤破溃、溢脓,脓液为黄色黏稠状,有腐臭味。  相似文献   

12.
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其诊断依赖于标本培养有结核杆菌生长,菌型鉴定为卡介苗株[1]。本例经抽取淋巴结炎内脓液,经间歇区寡核苷酸(SPO-LIGOTYPING)和PCR对临床分离株与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M.TB H37Rv)、牛结核分枝杆菌(M.bovis)标准株和BCG株作比对,证实临床分离株为BCG株。采用联合二线抗结核药治疗获临床治愈出院。临床资料患儿,男性,11月龄。2006年12月1日入院。母亲代诉:发现左腋窝肿物9个月,术后73 d,再发20 d。患儿于2005年12月顺产出生。当日接种卡介苗。2006年3月发现左腋窝淋巴结肿大并化脓,局部穿刺脓液涂片检抗酸杆菌(AFB,4+),培养出牛分枝杆菌(M.bovis),药敏试验除吡嗪酰胺(Z)未作外,其余对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链霉素(S)均敏感。诊断:左腋窝结核性淋巴结炎。予3HRZ/9HR方案治疗,局部反复抽脓、异烟肼脓腔注射冲洗。淋巴结逐渐缩小,但愈合不良。2个月后行局部淋巴结清除术,局部愈合良好临床治愈出院,回当地继续治疗。2006年12月患儿又因左腋窝淋巴结肿大入院。体检见左腋下一肿物,约1.5 cm×1.5 cm,质软,...  相似文献   

13.
王浩荣  刘飞 《山东医药》2002,42(19):21-21
患者男 ,38岁 ,因右腰背部肿痛 12天、破溃流脓 4天入院。既往无盗汗、咳血、消瘦 ,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大小便正常。 1个月前曾不明原因腹痛 ,对症治疗后缓解。查体见右腰背部髂嵴上距中线约 10 cm有一直径 8cm的红肿压痛区 ,中央破溃 ,有稀薄粪臭味脓液溢出 ,余未发现异常。诊断为腰部脓肿。在局麻下切开脓肿 ,引流脓液 2 0 0 ml,取出长 8cm的死亡蛔虫 1条。化验检查脓液中含粪便成份 ,细菌培养为大肠杆菌生长。全消化道钡透检查示脓腔与回盲部相通。纠正诊断为盲肠外瘘。经抗炎输液治疗后脓腔缩小 ,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14.
B超引导下行肝脓肿穿刺5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8~ 1999年 ,我院收治肝脓肿 5 7例 ,其中手术 5例 ,余 5 2例均在 B超引导下行肝脓肿穿刺 ,并注射抗生素类药物冲洗脓腔 ,均治愈出院。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5 7例肝脓肿中 ,男 32例 ,女 2 5例 ;年龄 5~ 75岁。其中 3例因多发性肝脓肿合并脓胸 ,2例因年龄较小而穿刺不合作 ,予以手术治疗 ,在脓腔及胸膜腔各放置引流管 ,静滴抗生素类药物并予其他对症治疗而获愈 ;余 5 2例均在 B超引导下行脓肿穿刺 ,抽出脓液 ,注入庆大霉素或甲硝唑冲洗脓腔 ,穿刺 1~ 5次 ,脓腔 <3cm以下时不再穿刺 ,只静滴抗生素治疗 ,住院 15~ 86天不等 ,治愈…  相似文献   

15.
对经肥达氏反应检查、肝穿抽脓证实为典型阿米巴性肝脓肿的75例患者作脓液细菌培养,予以灭滴灵治疗7天,再复查肥达氏反应。结果合并细菌感染者31例,其中17例肥达氏反应阳性(O、H均在1:160以上),有4例脓液中培养出肠炎杆菌;  相似文献   

16.
替硝唑治疗阿米巴肝脓肿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比较了应用国产替硝唑与甲硝唑治疗阿米巴肝脓肿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64例阿米巴肝脓肿患者 ,其中男 41例 ,女 2 3例 ;年龄 18~ 62岁。脓液呈巧克力色者 5 3例 ;呈黄褐色者 11例 ;脓液中找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者 12例。所有病例均呈阿米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强阳性反应 ,血清抗体效价均大于 1∶ 2 5 60。按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替硝唑组和甲硝唑组。替硝唑组 3 3例 ,甲硝唑组 3 1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方面有可比性 ( P>0 .0 5 ) ,在起病过程 ,发热、肝区痛及上腹痛、脓腔的大小及个数、合并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1994~1995年,我们收治急性淋球菌性盆腔炎3例,术前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22~2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下腹耻骨上压痛、反跳痛伴肌卫,血常规示白细脑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增高。经急症手术均见阑尾正常,下腹有较多黄白色脓液,卵巢、输卵管炎症充血,并有脓性分泌物。取脓液涂片检查找到淋球菌。术中吸净脓液,术后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或环丙沙星治疗,均痊愈。 分析:急性淋球菌性盆腔炎为性传播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下腹持续性疼痛伴发热、头痛、乏  相似文献   

18.
1病史和临床表现某男,31岁,因“右耳听力下降伴疼痛、流脓1个月”入院。病人人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听力下降,耳中可闻及蜂呜音,伴有疼痛,为跳痛,右耳道可见黄白色脓液流出,量少,无异味。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右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地塞米松”等抗感染、抗炎及对症处理后,症状有所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来八院就诊。门诊以“艾滋病、化脓性中耳炎”收入院。入院查体:左腋窝可触及2个花生米大小淋巴结,质软,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19.
病历摘要患儿,男,13岁。因呕吐3天,昏迷1天入院。20天前右手指感染,半月前右耳前有疖肿,用手挤压后好转,3天前出现恶心、频繁呕吐,一天来昏迷不醒,尿闭。4年前患过肾炎。体检:体温39℃,呼吸75次/分,脉搏70次/分,血压100/70mmHg。昏迷,面色苍灰,鼻腔少许血性分泌物,右耳前有2×2cm  相似文献   

20.
胸膜纤维板完整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性脓胸多需手术治疗,传统纤维板剥脱术是切开脓腔,吸尽脓液及坏死组织后,再作纤维板剥除。2002年8月至2004年5月,我们采用不切开脓腔而将胸膜纤维板完整剥脱的方法治疗慢性脓胸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