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经超声检测136例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病人的颈动脉,与32例非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38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各疾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心脑血管并发症组增加最为明显。高血压各组颈动脉管径与血压比值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组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高于无并发症组和对照组。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体重指数、吸烟、血压、高血压病程和严重程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以及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存在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心脑血管病存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脉压对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的影响。方法收集501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脉压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脉压<65mmHg患者相比,脉压≥65mmHg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脉压可作为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而独立的危险因素,用于指导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之间有密切的关联,代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外膜等参数与心脑血管疾病呈正性相关,能够预测心血管事件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孟晓彬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98-3499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会使人致残,甚至威胁生命,有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两种形式。引起急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一部分,而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很大的危险因素是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升高〔1〕。本研究旨在探讨ICVD患者血浆FIB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1988年日本学者Yanagisawa等发现的一类活性多肽,它由21个氨基酸组成,具有强烈的缩血管及促进神经内分泌作用,参与机体许多重要功能的调节,对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其生物学特性及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S)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可导致持续性或进展性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障碍。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被认为是一种可干预疾病。研究显示,CAS是VCI的主要病因之一,进一步研究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包括颈部听诊,血管造影,超声波,磁共振血管造影。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危险因素除一般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外,尚有脂蛋白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载脂蛋白多态性,纤溶功能异常和抗热休克蛋白抗体。  相似文献   

8.
大量研究发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为此 ,我们对 1999年 6月~ 2 0 0 0年12月收住院的 12 6例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 ,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及其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互关系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将 12 6例住院患者按病情分为 3组 :1单纯高血压病组 (P- EH组 ,38例 ) :男 2 6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5 8±10岁。 2高血压病合并心血管病组 (EH- C组 ,5 8例 ) :男 42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6 0± 6岁 ;其中心肌梗死 16例、稳定性心绞痛 2 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18例。 3…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高居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每年新发患者>150 万例,现有幸存者>600万例,其中75%丧失劳动能力,40%中度致残,是老年人致残和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脑卒中患者中80%为脑梗死,而脑梗死发生的基础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作为脑动脉的上游血管,其硬化程度与脑血流供应直接相关,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脑卒中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防治任务紧迫而艰巨,应针对危险因素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近5年我院门诊和住院MS患者204例(男138例.女66例),按PPI≤0.40、0.41~0.50、0.51~0.60、〉0.60分为4组,按PP≤40mmHg、41~60mmHg、61~80mmHg、〉80mmHg(1mmHg=0.133kPa)分为4组.分析各组间PP、PPI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①不同组的PP、PPI在吸烟、饮酒、体重指数(BMI)、血糖、腹围、舒张压(DBP)、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无显著差别(P〉0.05),在年龄、收缩压(SBP)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不同组的PP及PPI的左室肥厚、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脑卒中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左室肥厚、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脑卒中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收缩压、脉压、脉压指数有显著相关性[EXP(B)=1.614~3.340,P均〈0.05]。结论:MS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与年龄、SBP、PP、PPI等因素有关,与PPI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载脂蛋白A5作为载脂蛋白家族的新成员,对血浆甘油三酯调节显著,其功能的缺失或障碍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载脂蛋白A5基因的多态性在不同种族和地区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就载脂蛋白A5的结构、功能、机制以及近几年来有中国人群特异性的基因变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为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对94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结果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单支组和多支组内膜一中膜厚度,斑块积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组显著高于单支组(P均<0.05),斑块指数与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收缩压以及高血压病程及程度密切相关,结果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是平行的。  相似文献   

13.
<正>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即凝血因子Ⅰ,其作为凝血因子在凝血酶作用下,最终交联为纤维蛋白,参与血液凝固。目前,已经确立Fib水平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故我们就Fib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1 Fib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Fib有3对不相同,但具有高度同源性的多肽链,分别由3个不连续的单拷贝基因FGA、FGB、FGG编码。Fib启动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 94例老年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结果 单支组及多支组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积分显著高于正常组 ,多支组显著高于单支组 (P<0 .0 5 )。斑块指数与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收缩压以及高血压病程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是平行的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是反应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镁参与体内新陈代谢的多种过程,有研究显示,镁可减少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文章对不同群体中镁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宝石能谱CT检查的100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态及分布特点,探讨不同类型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病率、梗死部位的相关性,拟从形态学上界定易损斑块。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CTA图像进行分析。按Ambrose分型法将粥样斑块分成Ⅰ、Ⅱ、Ⅲ型。对不同类型斑块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及形态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与脑梗死的发生与梗死部位的相关性。结果三种不同类型粥样斑块在颈部血管中发病率和好发部位各不相同。厚度≥2 mm的Ⅰ、Ⅱ型斑块之间内膜钙化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伴内膜钙化者与脑梗死发生有相关性。结论颈动脉CTA可提供高分辨率图像,可清晰地显示血管内膜钙化。颈部不同形态粥样斑块发病率及好发部位各不相同,仅根据斑块形态不能推测出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但伴内膜钙化的斑块可从形态学上界定为易损斑块,为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是重要的胃肠道细菌。近年来发现,其与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在内诸多胃肠外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幽门螺杆菌与心血管疾病的近期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烟草使用与多种人类致死性疾病相关,尤其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危害极大,本研究组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致力于烟草暴露与心脑血管疾病间关联的研究,采用规范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建立多个人群现场和临床基地,完成了吸烟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间的关联研究,取得了基于我国人群的吸烟危害健康的系列流行病学证据,阐述了烟草暴露的疾病负担和戒烟的健康效益,澄清了相关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后价值。方法对100例54-94岁的患前瞻性随访五年半。结果随访期间,15例发生非心血管病死亡.另4例死于急性心肌梗塞,6例发生或再次发生有症状的非致死性脑梗塞。所有10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患在进入研究时均显示颈动脉壁的内膜一中层厚度增加;进入研究时颈动脉有斑块及有轻度狭窄(管径减小,20%)的患亚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着高于相应对照组(P分别<0.025和<0.005)。结论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能够预测随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AS)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内皮细胞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环节.其中,内皮素(ET)与一氧化氮(NO)平衡失调是动脉内皮受损的显著特征,与AS以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转归有确定的关系.通过总结内皮素、一氧化氮与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ET、NO之间平衡失调机制,从而提出预防和治疗策略,降低AS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