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价值。方法建立气腹(压力8~10 mmHg),脐上5 mm trocar作为观察孔放置30°腹腔镜,于脐水平线对侧腹直肌外缘3 mm trocar作为操作孔。疝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做一约2 mm微小切口,经此切口刺入带7号丝线的GraNee针(卡钩针),沿内环口的外半周用缝荷包法缝合腹膜,至内环口下方,打开卡钩针,取下缝合线,闭合卡钩针,取出,再次刺入,沿内环口内半周缝合,至与第1针汇合时再次打开卡钩针,将腹腔内留置的缝线置于卡钩针的针孔内,闭合卡钩针并退出,将缝线带出腹腔,体外打结。结果 553例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每侧手术时间2~5 min,平均3 min。3例因肠管胀气明显,手术操作空间狭小而中转开放手术。97例患儿对侧存在隐匿性疝,一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426例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3例术后7~16 d复发,分别于术后3~6个月再次行腹腔镜下疝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未再复发;1例术后3个月出现线结异物反应,给予换药处理,6个月后拆除缝线,斜疝未复发;无阴囊红肿及阴囊积气病例。结论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采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1例。经脐置入5inm30。腹腔镜,明确患侧内环口及腹横筋膜悬韧带后脚(posterior crus,PC),在耻骨联合与脐孔的中点置入3mm分离钳。于患侧内环口的体表投影处,用普通针持夹持3-0 prolene带线圆针刺入腹腔,穿过PC,分离钳夹住圆针反向经腹横肌弓状缘从内环口顶部穿出腹腔。剪掉圆针,Endoclose针夹带prolene线由内环口的体表投影处穿入腹壁至腹膜外层,先内后外,围绕内环口在腹膜外完成荷包缝合,线拉出体外后打结。结果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50min,平均32.9min。术后住院1—2d,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时间1—4d,平均1.4d。术后无出血、阴囊血肿及切口感染并发症。21例随访1—24个月,平均15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具有解剖学基础的新术式,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带线直针单隧道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价值。方法脐下脐上分别切5 mm及3 mm切口,建立气腹后置入5 mm及3 mm trocar,在疝囊颈投影的皮肤位置切1 mm切口,自该切口刺入带线疝针,疝针在腹膜外沿疝囊颈后方走行,疝针通过精索血管后针尖即可穿过腹膜进入腹腔,用腹腔镜钳将疝针上的线牵拉进入腹腔足够长。将疝针沿原隧道缓慢退出,至退到腹膜外原进针垂直位置后将疝针沿疝囊颈的外侧走行,于疝囊颈后方出线处出针,将腹腔内留的线穿过疝针上方的线与疝针之间的间隙,腹腔外轻拉疝针与缝线,将腹腔内的线带出,并剪断,并分别打结,完成疝囊单隧道双线高位结扎。结果 427例中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218例,占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51.2%。单侧手术平均时间约8.5分钟,术后脐部少量渗血5例,无阴囊、腹股沟血肿等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3.1天,术后312例随访3月~24月,无复发病例,未出现线结反应,术后内环处未扪及线结。结论腹腔镜带线直针疝囊单隧道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单通道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2012年3—9月我院施行腹腔镜下单通道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163例。于脐环下方置入5mm腹腔镜,采用自制疝气针,于腹横纹插入并带入爱惜康0号丝线,于腹膜外环形高位结扎内环口。结果术中过程顺利,59例术中发现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手术时间单侧5—10min;双侧10—15min;术中出血量0.2—2ml。术后恢复平稳,均于术后第2天出院。无精索、输精管损伤及术后阴囊血肿等。163例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无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单通道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恢复快、无瘢痕,可发现并治疗对侧潜在斜疝。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术的疗效. 方法 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32例(右侧20例,左侧12例),经脐置入5 mm 30°腹腔镜,探查肠管有无坏死,对侧有无隐匿性疝,在耻骨联合与脐孔的中点置入5 mm分离钳,在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点,用Endoclose针夹带7号丝线穿入腹壁至腹膜外层,围绕内环口在腹膜外完成荷包缝合,线拉出体外打结.若内环口直径≥1.5 cm,行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 结果 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40 min,平均26 min.术后住院1~3 d,平均2.2 d.术后无并发症.32例随访4~28个月,平均21个月,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修补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疝气针无损伤腹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高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传统手术(A组)、疝气针+腹腔镜(B组)、腹腔镜(C组)各30例.A组给予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B组给予腹腔镜下行疝气针无损伤腹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脐腹腔镜联合针式抓钳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价值.方法 我院2020年1~9月完成21例经脐腹腔镜联合针式抓钳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经脐建立腔镜观察孔,置入针式抓钳,在针式抓钳辅助下在疝内环口腹膜前钩线1圈并结扎.结果 21例均在全麻下完成经脐腹腔镜联合针式抓钳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单侧(34.8±1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钳夹式疝环闭合针辅助腹腔镜钩针法疝环闭合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3月~2017年1月对168例腹股沟斜疝在腹腔镜下用钳夹式疝环闭合针行钩针法疝环闭合术,以自制的钳夹式疝环闭合针夹持慕丝线经腹股沟内环体表投影处穿刺,腹腔镜肠钳辅助夹持内环最坚韧处(腹横筋膜外突形成的卵圆形裂隙外缘)分别于12、6点,1、5点及11、8点多次穿刺夹住或勾出慕丝线后于腹壁外结扎,最后再将内环口腹膜高位结扎,每次穿刺腹壁保持进出线在同一路径,予以疝环闭合。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45例行单侧疝环闭合术,23例行双侧疝环闭合术。单侧和双侧腹股沟疝手术时间分别为(13.6±3.2)min和(16.8±4.6)min。术后无切口感染、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阴囊水肿、血肿等并发症发生。168例随访8~36个月,平均20.6月,2例复发,4例线结肉芽肿形成,余162例均未复发。结论钳夹式疝环闭合针辅助腹腔镜钩针法疝环闭合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安全可行,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腹股沟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小儿斜疝的传统治疗方法。我们应用改良的器械和方法施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 ,操作简单 ,切口微小 ,效果可靠。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斜疝共 5 2例 ,男3 8例 ,女 14例 ;年龄 10个月~ 15岁。单侧斜疝 3 2例 ,双侧斜疝 2 0例 ,其中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疝 15例 ,均择期手术。2 .手术方法 :3mm微型腹腔镜 ,3mm抓钳 ,Veress气腹针改制的缝合套管针 ;外套管针头端制作 1mm小圆孔 ,供穿线用 ;内套管针头端制作一钩状凹槽 ,供钩线用。在全麻下 ,仰卧位 ,脐下缘 4mm戳孔作腹腔镜观察孔 ,右脐旁 3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96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年龄、性别、疝类型、手术时间、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96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采用自制带丝线克氏穿刺针经皮内环口结扎法施术,无中转开放病例,其中7例患儿加用辅助钳辅助手术,3例为大网膜粘连于疝囊,4例为疝囊巨大,输精管处折叠借助辅助钳分离输精管。手术时间6~18min,平均(14.3±4.2)min。术后3例复发,行二次手术治愈;术中对侧探查无异常,但术后再次出现腹股沟斜疝4例,接受二次手术治愈。无副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临床效果显著,不解剖腹股沟管,损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术后康复快,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选取6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完全腹腔镜组(n=300)与硬膜外穿刺针组(n=300)。完全腹腔镜组于脐部放置Trocar,置入单孔带操作孔道的腹腔镜,由操作孔道置入持针器,1-0带针丝线由腹壁穿入腹腔,荷包缝合未闭内环口,腹腔内打结。硬膜外穿刺针组同样于脐部放置Trocar,以硬膜外针分别缝合内半圈及外侧半圈内环口,由硬膜外穿刺针导入丝线,线结打在腹膜外。结果:两组出血量、复发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硬膜外穿刺针组线结反应较大。结论:两种方式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微创、术后复发率低。采用硬膜外穿刺针手术时间更短,更容易掌握,但线结反应不可避免。完全腹腔镜组完全无疤痕,手术难度稍大,但无线结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针一次穿入疝囊高位结扎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7月~2014年1月对7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在腹腔镜下直针一次穿入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结果 70例均顺利在腹腔镜下直针一次穿入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单侧手术时间8~10 min,双侧10~15 min。70例随访1~3个月,内环口处无疼痛,无血肿、阴囊水肿、切口感染及皮下异物感,无疝复发和术侧睾丸萎缩。结论腹腔镜下直针一次穿入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疼痛轻、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个体化预测腹腔镜下儿童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腹股沟斜疝19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基于是否复发将患儿分为复发组(31例)和未复发组(163例),复发组患儿均采取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二次手术治疗。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模型。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性别、病程、是否合并隐匿疝、有无嵌顿疝、是否疝环粘连、发病部位、疝囊大小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年龄、小儿肥胖症、内环口大小和结扎线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岁、小儿肥胖症、内环口大小≥3 cm、可吸收线结扎是腹腔镜下儿童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0.744,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表明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60(95% CI:0.715~0.803),表明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结论临床应对年龄≥6岁、小儿肥胖症、内环口大小≥3 cm、可吸收线结扎的腹股沟斜疝患儿予以重视,警惕其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出现复发,据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腹腔镜下儿童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后的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疝囊结扎术治疗女童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单孔腹腔镜下采用硬膜外穿刺针与Prolene线行腹膜外疝囊结扎术,利用Prolene线的硬度实现了留置线环、送入第二根线、拉出腔内缝线的操作。首先用脊柱穿刺针带一根Prolene线完成部分疝囊分离后预留一个线环在腹腔内,不完全回撤脊柱穿刺针,将脊柱穿刺针的针尖回撤至腹膜外,腹壁下方肌肉与腹膜的间隙,拐向另一侧带着线完成另外半圈的疝囊分离,穿过预留的线环。自针芯内送入第二根Prolene线作为结扎线,撤出脊柱穿刺针后,用第一根线将结扎线带出体外打结,打结后线结将回撤到肌肉与腹膜间隙。结果:3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无一例中转手术,未发生皮下血肿。单侧疝手术时间8~10 min,平均(9.46±1.99)min,双侧疝13~18 min,平均(15.50±2.14)min。术后随访半年,无线结反应、切口感染及复发病例。结论:单孔腹腔镜下采用硬膜外穿刺针与Prolene线行腹膜外疝囊结扎术治疗女童腹股沟斜疝方便、实用,无需改造疝针及其他辅助设备,安全、有效,创伤小,线结排异反应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脐入路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内环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采用经脐入路行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内环修补术的方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34例。于脐缘左右侧皱褶处分别戮孔置入微型腹腔镜和操作钳,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剌入带线雪撬针,在器械钳配合下超高位缝合关闭疝囊;同一孔再次刺入带线疝针缝合腹横筋膜和脐内侧皱襞修补内环;各自体外打结,线结埋在皮下。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单侧疝手术时间10~20min,平均15min,双侧疝22min。患者术后12~18h肛门排气,2~4d出院,住院时间平均2.5d。除9例出现阴囊小气肿(24h后消失)外,未发现其他并发症。术后门诊随访2周。19个月,无疝复发、肠粘连、医源性隐睾和其他并发症发生,脐缘皱褶内瘢痕线状很难辨出。结论经脐入路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内环修补术操作简单、术后疼痛轻、疗效确切,更加微创、美观,特别适合年长儿、婴幼儿巨大型和反复发作的普通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使用筋膜闭合器辅助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囊结扎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20年9月~2021年12月我科对381例517侧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筋膜闭合器辅助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囊结扎术,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将筋膜闭合器挂线经腹股沟内环体表穿刺,一次穿刺腹壁保持进出线在同一路径,完全在腹膜外间隙内实现置线和带线出体外,采用或不采用水分离技术环绕疝缺损腹膜外双重结扎内环。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诊断单侧腹股沟斜疝245例,双侧腹股沟斜疝136例;104例术前诊断单侧腹股沟斜疝,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疝,均予以同期处理。手术时间单侧(8.9±1.3)min,双侧(14.6±1.8)min,术中无输精管、精索血管损伤。358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无疝复发,无切口感染、医源性隐睾、睾丸萎缩、鞘膜积液及皮肤肉芽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筋膜闭合器辅助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囊结扎术除保留原本双钩套扎针的优势外,内芯的微型抓钳设计可以避免双钩套扎针挂钩肠壁或腹膜的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7.
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已成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新途径。2004年1月~2009年6月,我们就地取材应用腔镜配合自制疝环针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52例,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两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多为3个小创口,我们自行设计了一种雪撬针,采用两个小创口施行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下称两孔法),荷包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3个小创口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相比,微型手术更简单,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19.
我们自行设计了一种雪橇针,二孔法行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荷包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常规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更简单,创伤更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年3月至2005年6月我们采用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0例,男66例,女14例,7~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合并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同时探查双侧内环口,若合并腹股沟斜疝则同时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经验。方法腹腔镜下先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然后腹腔镜转向盆腔探查双侧内环口,若未闭合(直径≥0.3 cm)则行疝囊高位缝扎术。结果86例中合并腹股沟斜疝32例(37.2%),其中单侧13例,双侧19例。手术时间较单纯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增加5~20 min,平均15 min。均于术后6 h开始喂养,术后2~6 d,平均3.5 d出院。86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同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避免了二次行嵌顿疝复位或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可能性,同时因疝囊小,没有因疝内容反复进出或嵌顿形成的瘢痕而易于操作,较传统手术更不易损伤精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