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要 本文通过对慢性布氏菌病患者125例做了布氏菌素和植物血凝素(PHA)皮试,并做了 E-花环(E-RFC)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证实了布氏菌素和 PHA 皮试的大小不能说明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强弱,只能分别反映患者体内对布氏菌的特异性第Ⅳ型变态反应的强弱,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后细胞免疫功能失调(T_H/T_s 比例失常)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 用PHA皮内注射观察皮肤的Ⅳ型变态反应作为体内法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意义是国内外学者所肯定的。我们对125例慢性布氏菌病(下称布 相似文献
3.
5.
6.
用纯化布氏菌素和旧纱对布氏活菌苗免疫人群按同体双臂法测定免疫后1、3、6、9、12月5个不同时间和动态阳性率及反应强度比较。结果表明免疫后3个月为阳转峰,6个月开始下降,12个月为0。 相似文献
7.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为人兽共患传染病,且具有体液和细胞双重免疫改造的特点。为了解不同病程布病患者的免疫学变化和监床疗效判定、发病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作者对不同病程的慢性布病患者进行了有关的免疫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9.
布氏菌病患者体内微量元素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量元素在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领域内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维持人类健康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被人们所关注,愈来愈认识到有些元素不仅可以抗感染,而且与许多慢性、退行性、甚至恶性病变有关。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并对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囊尾蚴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 RCIA)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用酵母菌标记技术检测囊尾蚴病患者红细胞表面 C3b受体活性及 RCIA调节因子活性 ;用琼脂单扩散法测血清补体 C3含量 ,用聚乙二醇 -紫外分光法测血清 CIC含量。结果 :囊尾蚴病患者红细胞膜 C3b受体花环率及血清 RCIA增强因子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而红细胞膜 IC花环率 ,血清中免疫粘附抑制因子活性及血清中 CIC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囊尾蚴病患者红细胞膜 C3b受体活性受损 ,清除 CIC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84年确诊的慢性布鲁氏菌病相对稳定型患者137例做 E-花环试验、布氏菌素皮内试验,并对其中约三分之一患者做了旧结核菌素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按病程分组,并以健康人做对照,经统计学处理,证实他们的细胞免疫功能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并且与病程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27例慢性布病性骨关节病在脊柱及骶髂、髋、膝、肩和肘等部位的CT所见,其特点为:1.基本稳定或缓慢进展的多部位,多关节,多组织受累;2.大关节骨端骨性关节面下松质骨的多发、局灶性破坏,且周边有明显硬化环绕是其典型表现;3.骨破坏灶有显著的反应性骨和/或骨膜增生,新生骨内可有新的破坏灶;4.受累关节可见间隙变窄、增宽、融合、关节软骨骨化,游离体及滑囊钙化。 相似文献
14.
慢性布氏菌病(简称慢性布病)在临床上特殊的表现之一就是运动系统受累,造成骨关节损害。为了解其损害程度及临床诊断价值,对具有临床指征骨关节损害的病例进行了X线摄片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15.
布氏菌是一种兼性胞内寄生菌,易在人及动物机体内形成慢性感染过程,发病机理极为复杂,给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带来很大困难。为此,我国有些学者在80年代中期对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文对我国90年代布病发病机理研究概况进行简要的介绍。1布氏菌感染后微量元素的变化 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认为有些微量元素不仅可以抗感染,而且与许多慢性、退行性、甚至恶性病变有关。机体内微量元素的改变可直接影响生理功能,并对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布布菌感染机体后,机体内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7.
用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法,分析40例棘球蚴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并用PHA刺激(~3H)TdR掺入法测定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及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经ConA诱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进行测定,以评价棘球蚴病人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水平。结果:病人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百分比正常,T辅助细胞(OKT_4~+)百分比降低,T抑制细胞(OKT_8~+)百分比增高,OKT+4~+/OKT_8~+比值下降(1.06±0.07,正常人1.70±0.11,P<0.01),Tac~+细胞百分比增高(8.62±0.81,正常人2.90±0.61,P<0.01),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增高(242.49±16.68),正常人116.27+26.01,P<0.01),但外周血IL-2活性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提示棘球蚴病人有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8.
19.
20.
免疫斑点法检测布氏菌病人血清中抗原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斑点试验是一种酶联免疫分析新技术,应用硝基纤维素纸结合蛋白质,比聚苯乙烯吸附牢固这一特点,来替代聚乙烯作固体载体,据报道,对实验动物绵羊布氏菌病的抗原检测,具有可靠性,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优点,但仍有操作烦杂,有非特异干优因素,目前用斑点——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病人血清抗原的报道甚少,作者以硝酸纤维膜(NC)作为载体,检测了36例布病患者及43例因S_2菌苗感染抗体阳性血清(同时作SAT和RBPT抗体测定为参考),结果如下。1 实验材料与方法 材料:硝酸纤维膜,直径0.4cm,北京化工学校附属工厂生产,包被抗体自制,以牛型104M布氏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