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布氏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三氯醋酸(TCA)及硫酸铵(AS)综合法从布氏菌菌液中制备了纯化的新型布氏菌素-布氏菌纯蛋白的衍生物,简称“Br-PPD”。多次动物试验证明,Br-PPD具有良好的变态反应原性,用BrS2菌株制备了3批Br-PPD。特异性蛋白含量均在95%以上,多糖,核酸含量均在3%以上,经Br-PPD与参考标准品标化后,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基本不一致,两者反应曲线无显著差异,其它试验均达到Br-PPD生产规程要求  相似文献   

2.
应用皮肤变态反应诊断旋毛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人类最常见和最主要的感染源是吃了未煮熟的含旋毛虫猪肉。 由于本病与数十种疾病混淆,人旋毛虫病在症状、体症和发病机理上呈多样性,诊断较为困难。猪对旋毛虫耐受性强,自然感染的病猪几乎无任何临床表现,增加了猪旋毛虫的诊断困难。所以多年来我们一直对本  相似文献   

3.
通过皮内注射布氏菌素及对照液后观察皮肤变态反应的方法,证实慢性布病患者存在Ⅰ、Ⅲ型变态反应;并通过布氏菌酚不溶性组分(PI)苗脱敏治疗前后的慢性布病患者的同样观察,初步探讨了慢性布病患者的第Ⅰ、Ⅲ型变态反应与脱敏治疗及与第Ⅳ型受态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8岁,干部,2005-04-16日入院,确诊为慢性血吸虫病.既往体健,无心脏病史,无过敏史及其他特殊病史,一般情况可.在无吡喹酮明确禁忌症的情况下,按60 mg/kg,总量3 600 mg,2日疗法病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解决人用布氏菌病皮内诊断制剂的非特异反应问题。方法 采用三氯醋酸(TCA)和硫酸铵(AS)综合法从布氏菌菌液中制备布氏纯蛋白变应原(Br-PPA),对布氏菌病病人、布氏菌隐性感染、布氏菌苗免疫、肺结核和其他病人及健康人群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结果 该制品具有良好的皮肤变态反应原性,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国际相关标准品完全一致;现场研究结果显示,其显特点是安全性好,无副作用,非特异性反应大大低于现行国产市售菌素;在保证该变应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前提下,提出了阳性判定标准。结论 该纯蛋白变应原为纯度高、质量好、易标化的新型布氏菌病诊断制剂。  相似文献   

6.
变态反应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国外仅有百年,在我国则仅有50年的历史。我国变态反应学是从花粉症起步的。逐渐涉足到呼吸、皮肤、儿科等领域。经过全国同道的不懈努力,专业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了变态反应专业从业人员。共约2000余人。2001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目前有半数省份成立了变态反应学专业委员会,2007年《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正式创刊。在我国,变应原的研究备受重视。早在20年前我国就进行过全国性花粉调查,继之又进行了真菌调查,在尘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也取得重要成果.宠物变态反应日益严重,食物变应原依次为牛奶、鸡蛋、坚果、油料作物、海鲜、水果、蔬菜和谷物。当前我国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方法仍为皮肤试验,包括皮内试验、点刺试验和斑贴试验。Immuno-CAP是最早进入我国的体外诊断方法.也是国内外公认的比较成熟的方法。近年来有多种方法进入我国市场,诸如免疫斑点、条带免疫印迹、放免、酶标、胶体金、化学发光、免疫捕获等方法。我们强调采用临床、体内、体外综合的特异性诊断方法.对变态反应性疾病必须采用防治结合。药物治疗与脱敏相结合的方法。目前,除尘螨外我国尚无商品化变应原,为解决学科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常见变应原,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变应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6年2月至2007年3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符合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简称鼻炎)的广州地区5岁以上患儿183例,其中男132例,年龄(8.2-4-0.2)岁;女51例,年龄(7.8士0.4)岁;哮喘并鼻炎者105例,哮喘患儿58例,仅鼻炎患儿20例.所有对象均进行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SPT)及血清总IgE、特异性IgE和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 在人选的183例患儿中,SPT阳性(≥1个变应原阳性)157例(85.8%),各变应原阳性率为5.5%~75.4%,变应原中以屋尘螨致敏的阳性率最高,达79.8%,其次为粉尘螨与热带螨,分别为72.7%与65.0%,其余变应原阳性率依次为:狗毛48.6%,美洲大蠊47.0%,猫毛34.4%,德国小蠊29.5%,霉菌类19.7%,花粉类15.9%,艾蒿7.7%,豚草5.5%.螨过敏阳性患儿有146例,常合并其他一种或多种变应原阳性(115例,78.8%),而螨过敏阴性患儿(37例,20.2%)中仅有11例(29.7%)合并其他一种或多种变应原阳性(x2=33.09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发病率特点:高龄组(>7岁)SPT阳性率为82.3%,高于低龄组(≤7岁)(79.3%),两组间SPT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入变应原种类的比较中,高龄组在螨类过敏阳性率、猫毛与狗毛阳性率、蟑螂阳性率均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霉菌类及花草类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哮喘并鼻炎、哮喘、鼻炎3组患儿均以螨类过敏最为常见,3组间除蟑螂SP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螨类、动物皮毛类、霉菌及花草类的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过敏性因素是儿童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在广州地区哮喘和(或)鼻炎儿童可以通过SPT检查明确过敏原,最常见的变应原是屋尘螨、粉尘螨及热带螨.随着年龄增长,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对吸入性变应原更为敏感.鼻炎、哮喘、哮喘并鼻炎患儿有共同的变应原.研究不同年龄段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的变应原特征,有助于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分析西安地区不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变应原,同时应用UniCAP100检测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并对结果进一步评价。方法我院变态反应门诊就诊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679例,选用19种常见的变应原进行SPT,比较不同疾病患者主要变应原阳性率的异同;其中116例患者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粉尘螨特异性IgE,并与SPT结果比较。结果①在所有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中,粉尘螨、屋尘螨均是最主要的变应原,总的阳性率分别是49.78%和43.00%,其次依次为蒿属花粉、霉菌、悬铃木属花粉和树Ⅰ花粉等,总阳性率均在10%以上,上述变应原是西安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变应原;②羽毛、鸡蛋、牛奶、蒿属、虾和花生6种变应原的阳性率在4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变应原的阳性率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组患者的主要变应原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而荨麻疹组及过敏性紫癜组患者的主要变应原除以上吸入变应原外,还包括鸡蛋、牛奶、虾和花生等食入性变应原;③以血清特异性IgE为标准,以"+++及以上"为SPT阳性标准时的诊断价值高于以"++及以上"为SPT阳性标准,且IgE定量与SPT风团直径呈对数关系(r=0.629,P<0.05)。结论粉尘螨、屋尘螨、蒿属花粉、霉菌、悬铃木属花粉和树Ⅰ花粉等变应原是西安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变应原;不同疾病的主要变应原稍有不同;IgE定量与SPT风团直径呈对数关系,两者检测结果可以互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常见变应原,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变应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7年3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符合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简称鼻炎)的广州地区5岁以上患儿183例,其中男132例,年龄(8.2±0.2)岁;女51例,年龄(7.8±0.4)岁;哮喘并鼻炎者105例,哮喘患儿58例,仅鼻炎患儿20例。所有对象均进行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SPT)及血清总IgE、特异性IgE和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在入选的183例患儿中.SPT阳性(≥1个变应原阳性)157例(85.8%),各变应原阳性率为5.5%~75.4%,变应原中以屋尘螨致敏的阳性率最高,达79.8%,其次为粉尘螨与热带螨,分别为72.7%与65.0%,其余变应原阳性率依次为:狗毛48.6%,美洲大蠊47.0%,猫毛34.4%.德国小蠊29.5%,霉菌类19.7%,花粉类15.9%,艾蒿7.7%,豚草5.5%。螨过敏阳性患儿有146例,常合并其他一种或多种变应原阳性(115例,78.8%),而螨过敏阴性患儿(37例,20.2%)中仅有11例(29.7%)合并其他一种或多种变应原阳性(X2=33.09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发病率特点:高龄组(〉7岁)SPT阳性率为82.3%,高于低龄组(≤7岁)(79.3%),两组间SPT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吸入变应原种类的比较中,高龄组在螨类过敏阳性率、猫毛与狗毛阳性率、蟑螂阳性率均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霉菌类及花草类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哮喘并鼻炎、哮喘、鼻炎3组患儿均以螨类过敏最为常见,3组间除蟑螂SP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螨类、动物皮毛类、霉菌及花草类的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均无?  相似文献   

10.
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的体内外诊断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分析西安地区不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变应原,同时应用UniCAP 100检泓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并对结果进一步评价.方法 我院变态反应门诊就诊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679例,选用19种常见的变应原进行SPT,比较不同疾病患者主要变应原阳性率的异同;其中116例患者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粉尘螨特异性IgE,并与SPT结果比较.结果 ①在所有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中,粉尘螨、屋尘螨均是最主要的变应原,总的阳性率分别是49.78%和43.00%,其次依次为蒿属花粉、霉菌、悬铃木属花粉和树Ⅰ花粉等,总阳性率均在10%以上,上述变应原是西安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变应原;②羽毛、鸡蛋、牛奶、蒿属、虾和花生6种变应原的阳性率在4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变应原的阳性率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组患者的主要变应原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而荨麻疹组及过敏性紫癜组患者的主要变应原除以上吸入变应原外,还包括鸡蛋、牛奶、虾和花生等食人性变应原;③以血清特异性IgE为标准,以"+++及以上"为SPT阳性标准时的诊断价值高于以"++及以上"为SPT阳性标准,且IgE定量与SPT风团直径呈对数关系(r=0.629,P<0.05).结论 粉尘螨、屋尘螨、蒿属花粉、霉菌、悬铃木属花粉和树Ⅰ花粉等变应原是西安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变应原;不同疾病的主要变应原稍有不同;IgE定量与SPT风团直径呈对数关系,两者检测结果可以互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确诊布鲁杆菌病凝集度的截断值.方法 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门诊部选择2009年5月至2009年6月,进行布鲁杆菌病检查的398人,进行试管凝集试验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以试管凝集试验为金标准,探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诊断布鲁杆菌病的截断值,并对可靠性和真实性进行评价.结果 以阳性预测值100.0%作为筛选标准,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快速确诊布鲁杆菌病的截断值为“++”,以该凝集度强度作为截断值进行布鲁杆菌病诊断,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100.0%,约登指数为0.823,符合率为89.9%.结论 以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作为截断值诊断布鲁杆菌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试验观察布病的血清学检验与细菌学检验是否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方法血清学检验采用平板凝集试验(PA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细菌学检验采用常规的分离培养方法。结果88例患者中有86例可被血清学诊断,2例为细菌学诊断;其中,有14例同时被血清学和细菌学诊断。结论血清学检验与细菌学检验不一定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无论血清抗体效价高或低,都有分离到布氏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快速诊断布鲁杆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一种布鲁杆菌病快速免疫诊断方法。方法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胶体金标记蛋白为显示剂,通过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及稳定性、重现性、敏感性、特异性和交叉反应试验,建立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快速检测布鲁杆菌病。结果 DIGFA快速检测布鲁杆菌病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达到98%和100%;未发现与肺结核患者、乙肝患者及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血清有交叉反应。结论 DIGFA快速检测布鲁杆菌病快速、简便,测试过程1-2 min内完成,试剂敏感、特异、稳定,非常适合布鲁杆菌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3 ̄1998年布鲁氏菌病全国监测点羊、牛、猪、人的血清学阳性率资料,利用灰色模型,加权平均法和其他方法,建立了数学预测模型。将预测值取算术平均进行综合后,给出了1999 ̄2000年的布鲁氏菌病阳性率预测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分离细菌在布鲁杆菌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试管凝集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布鲁杆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分离细菌的方法同时对55例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在试管凝集试验可疑和阴性的患者血液中分离出布鲁杆菌。检测布鲁杆菌病运用试管凝集试验、虎红平板凝集的同时再加上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分离细菌的方法有助于布鲁杆菌病的诊断。结论在试管凝集试验可疑和阴性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了布鲁杆菌,对难确诊的布鲁杆菌病患者起着重要作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有助于慢性布鲁杆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布氏菌病全国重点监测点1990~2001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掌握全国布病监测点疫情动态,预测疫情趋势。方法:按“布氏菌病全国监测点监测工作试行方案”进行。结果:12年来,血清学检查,畜间平均阳性率为0.36%,各年份阳性率波动在0.08%-0.70%之间,人间平均阳性率为3.28%,各年份波动在1.16%-7.26%之间。12年间,累计检出病畜6542只,从病蓄病理材料中分离培养出布氏菌104株,累计新发病人1373例,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出布氏菌16株。1995年后人畜间布氏菌病血清学检查阳性率逐年增高。结论:自1995年以来,人畜间布氏菌病疫情明显回升,局部地区疫情活跃,甚至出现爆发。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16种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诊断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布氏菌凝集试验试管法和微量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一种简便而实用的布氏菌病检测方法。方法在实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将98份布氏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病人血清,同时进行试管凝集试验和微量凝集试验,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种检验方法所获结果无差异。结论布氏菌微量凝集试验简便易操作,可以替代传统的试管凝集试验,运用于人间、畜间布氏菌病监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19.
全国重点监测点2001~2004年布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2001~2004年布病全国重点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为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汇总2001~2004年布病全国重点监测点监测总结并进行分析。结果 畜间平均阳性率0.28%;其中以牛的阳性率最高0.55%,其次是羊0.23%。人间平均血检阳性率11.36%,确诊新发病人5027人;其中以2004年血检阳性率最高16.02%,最低是2002年5.67%;4年各点阳性率以内蒙锡盟最高17.6%,确诊病人2517例,占新发病人数的50.07%。结论 主要传染源是病羊、病牛,其次是病猪。布病疫情明显回升,并有扩大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