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克山病和大骨节病论文研究主题十四年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0 ̄1993年14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全部克山病,大骨节病论文主题进行了统计分析。析出各年度论文产出数量、分布规律、核心研究机构、重点核心期刊以及主题出现频率。从文献学角度客观反映了我国14年来克山病,大骨节病研究工作的状态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病区人群与非病区人群血中19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病区与非病区人群比较,除硒非常显著低于非病区人群外,未发现其他元素显著高于非病区。含量低的元素在不同情况下的组合无一致的模式。病区内群比较,克山病不同于大骨节病区人群之间的比较情况更为复杂,这些现象的内涵目前难以肯定。  相似文献   

4.
迄今,从建国之日算起,克山病研究已经63年,国外没有克山病报告.大骨节病研究从首例报告开始,已经150年,国外有大骨节病,但病区、患病人数都不多.两种病的医学内容都非常丰富,浩如烟海;而其中的难点、疑点也是千头万绪,众说纷纭.特别而又鲜明的地理分布,原因何在?是大家最关心的.当然,如果没有病因发现在前,这些都是不可能解开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6.
对潜在型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调节因子和全血硒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全血硒含量均明显低于非病区居民,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均高于非病区居民,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和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与非病区居民无明显差但两病患者上述参数之间无明显差异。提示潜在型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均与低硒状态和血清红细胞  相似文献   

7.
对富裕县繁荣乡克山病病户、大骨节病病户、病区对照户及非病区对照户进行膳食调查。结果表明,膳食组成与疾病严重流行时期发生明显变化。当时病区主食玉米占90%。现在主食小麦占80%,副食摄入量增加,以动物性食品增加最显著。目前克山病与大骨节病病情明显下降,特别是克山病病情近年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无急型、亚急型病例发生,只存在少量慢型和潜在型病例。尽管如此,但病户与非病户,尤其是克山病病户与非病户的动物性  相似文献   

8.
克山病及大骨节病患者与其对照人群的发硒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克山病,大骨节病共存的病区寻找两病发病共同的危险因素。方法用病例对照方法比较两病患者及对照发硒水平。结果克山病患者、大骨节病患者发硒水平明显低于内外对照组。结论在两病共存地区,低硒是这两种地方病共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克山病及大骨节病人群与非病人群膳食对比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营养因素与克山病、大骨节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询问法对克山病、大骨节病病户及其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膳食对比调查。结果克山病患者、大骨节病患者对蔬菜、水果、肉蛋禽类的摄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从而导致维生素A、B1、B2、尼克酸缺乏,微量元素钙及硒摄入量不足,这种现象在两病共存的病户中更为明显。结论营养素缺乏是克山病、大骨节病共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测定西藏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一氧化氮(NO)和硒(Se)水平的变化,探讨HA、NO和Se在西藏大骨节病发生发展的机理。方法在西藏拉萨大骨节病病区随机选取大骨节病患者30例(大骨节病组)、病区内健康者30例(病区内对照组)、非大骨节病病区健康者30例(病区外对照组),3组人群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采取静脉血离心制备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A、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荧光法测定血清Se水平。结果①大骨节病组、病区内、外对照组血清HA水平分别为(68.56±8.34)、(90.55±18.25)、(92.18±14.61)μg/L,大骨节病组血清HA水平显著低于病区内、外健康对照组(P<0.05);②3组血清NO水平分别为(102.98±26.15)、(35.73±13.32)、(34.65±12.21)μmol/L,大骨节病组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病区内、外健康对照组(P<0.05);③3组血清Se水平分别为(73.34±22.72)、(68.76±20.56)、(98.73±37.20)μg/L,病区人群血清Se水平显著高于非病区人群(P<0.05);④血清HA水平与血清S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96,P<0.05),血清Se水平与NO水平有负相关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85,P>0.05)。结论西藏成人大骨节病的发生发展与血清HA水平降低和NO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柯萨奇 B4病毒与克山病及其病区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寡核苷酸探针的原位核酸杂交方法 ,结合病理学观察 ,对比研究克山病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异同。结果 克山病与病毒性心肌炎各自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 ;发病区 88.89%的病毒性心肌炎出现阳性杂交信号 ,而且几乎每例的所有心肌细胞均见阳性杂交信号 ;95 .2 4%的亚急型克山病出现阳性杂交信号 ,且半数以上的标本几乎所有的心肌细胞内出现阳性杂交信号 ;阳性信号在病毒性心肌炎和亚急型克山病的心肌细胞内的分布及阳性信号颗粒的形态并无明显区别。结论 柯萨奇 B4病毒与克山病及其病区病毒性心肌炎密切相关 ,其不同的病变特征可能是由于组成病因网的诸因素发生变动所致  相似文献   

13.
2006年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新发病区调查,了解大骨节病病区分布范围,流行强度和流行趋势,为大骨节病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对兴海县唐乃亥乡,子科滩镇,桑当乡及曲什安乡共6个村的7~13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及X线拍片,并采集发样,粮样,土样,水样.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进行含硒量测定.结果 在4个调查点的6个村共临床检查7~13岁少年儿童373人,检出大骨节病45例,检出率为12.06%.X线拍片347人,X线阳性75例,阳性检出率为21.61%.子科滩镇泉曲村含硒量最低,发硒为(77.70±42.04)μg/kg,粮硒为(7.44±6.93)μg/kg,曲什安乡才乃亥村含硒量最高,发硒为(103.88±58.57)μg/kg,粮硒为(29.58±24.11)μg/kg.结论 兴海县4个调查点为大骨节病新病区.调查点大骨节病病情严重,致病因子活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克山病发生的原因、条件与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观察、流行病学调查、真菌学与真菌毒素学、分析化学等方法进行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1973-1975,在克山病严重流行地区凋查了15家病户和1个病情爆发的村庄,发现每个病人在发病前半年至1年都食用过严重发霉的小米、玉米.取病区小米做微生物学检查,发现主要污染真菌是黄绿青霉菌,占20%,毒素是黄绿青霉素(CIT).克山病致病因子进入人体的途径是病区产的粮食而不是饮水,不同种类粮食的传病作用不同,小米、玉米传病,小麦不传.依据全国地方病监测数据,1990年后全国范围已无克山病病例报告,同时克山病病因物质也在减少,但不如病情变化那样快.1983年后实现的农村、农业改革,显著地提高了粮食的卫生学质量,对消除克山病威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克山病病区分布在寒冷、干燥的西北高原和温暖、潮湿的东南平原交界带,病区在浅山丘陵区而不在平原,平均温度低、湿度适中,适合真菌的生长和产毒.用CIT毒素污染粮食,按体质量4 mg/kg剂量喂养大鼠,4周即可出现心肌坏死,线粒体肿胀、增生和破坏等与克山病相似的改变.结论 克山病的病因物质是CIT;发生条件是西北干旱高原与东南温湿平原交接地带的特殊地理、气候状况和农业生产中粮食保管不良、霉焐;影响因素繁多,主要是促进接触病因物质以及易感的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及接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克山病的病因与流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报告关于克山病病因的研究结果。方法病因流行病学方法;病理学和实验病理方法;文献学方法。结果克山病病因流行病学研究所见:克山病的病因是特定自然、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的黄绿青霉毒素(citreoviridin,CIT)中毒;传播途径是病区产的粮食与饮水无关;玉米、小米等粮食传病,小麦不传或少传;粮食在湿冷环境中被青霉菌污染并产生CIT毒素。克山病的病理、病理化学、实验病理研究所见:从亚急型克山病以及解剖可见,心肌的早期病理改变是线粒体功能与结构的破坏。ATPases同琥珀酸脱氢酶等系列心肌酶的活性被明显抑制、改变、比例失衡,同时线粒体的结构也出现了相应的改变。心肌线粒体肿胀,嵴膜破坏,线粒体膜融合、消失。CIT毒素对心肌线粒体的作用机制:CIT是ArrP的类似物,可与AIPases相作用而降低其活性。由此开始,逐步发展、变化,最终导致克山病特异的心肌坏死。结论上述的3个方面基本是相互独立的各自发现,但可紧密的相互认证,相互支持,支持克山病的致病因子可能是青霉菌污染粮食产生的黄绿青霉毒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目前大骨节病亚细胞结构的研究尚不够,本文对8例大骨节病指(趾)骨关节软骨细胞进行电镜观察。描述其超微结构的变化。并用1%硝酸镧示踪法进一步证实了软骨细胞膜的变化是大骨节病软骨细胞改变的较早期表现,以及看到了软骨细胞膜消失、胞质崩溃、细胞解体的细胞坏死过程。  相似文献   

17.
克山病病因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0,他引:14  
目的 探索克山病病因。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病理学研究。结果 (1)克山病分布在我国内陆从西南(四川)到东北(黑龙江)的狭长地带,迄今尚未见国外报告;(2)农业户发病,非农业户不发或甚少发病。(3)在病区,农业户食用自产粮,非农业户从国家粮库购粮;(4)病例发病前有食用过呈浅绿色霉焐粮食的明确历史;(5)霉变粮食100%为真菌污染,其中P.citreo-viride约占10%;(6)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18.
2005年黑龙江省富裕县克山病病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2005年富裕县国家级监测点区永进村、新发村的克山病患病和发病情况。方法 按照《克山病监测》标准(WS/T78-1996)及《克山病诊断标准》(GB17021-1997),对监测点区居民进行检诊,随访2004年在册的克山病病例。结果 2005年2个监测点区共检诊332人,未检出克山病新发病例,检出克山病现患30例,总检出率为9.0%,其中潜在型21例,慢型9例,检出率分别为6.3%、2.7%。结论 2个监测点的克山病病情与往年相比较稳定;今后监测重点应该放在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可信性,提高现有病人的生活质量,加强克山病防治知识的宣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西藏大骨节病与饮水硒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分析西藏不同地区几类饮用水中的含硒量,探讨大骨节病的分布特征与饮用水中含硒量的关系,寻求西藏地区大骨节病防治的有效措施。方法采集西藏大骨节病病区与非病区的水样,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水硒,运用SPSS 11.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藏地区水硒为(0.23±0.11)μg/L,大骨节病病区和非病区水硒分别为(0.17±0.10)、(0.27±0.11)μg/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P< 0.01);沟水含硒量均显著低于河水、溪水、泉水等水源的含硒量(t值分别为-2.16、-2.62、-3.42,P<0.05),几类饮用水中的含硒量由低到高为:沟水<河水<溪水<泉水。结论饮用水中的含硒量与大骨节病病情关系密切,建议通过寻找高硒水源并指导居民选择含硒量较高的水源为饮用水,作为大骨节病防治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克山病病情及发病相关因素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选择克山病重病区沂水、颧县及平邑3个县6个自然村3-14岁人群2095例,自1990-1994年进行连续5年监测,同时观察3个县的急型、亚急型及慢型克山病的发病民政部结果显示监测人群190、1992、1994年克山病检出率分别为2.88%、2.42%、2.56%,呈下降趋势,异常心电图检出率3年依次为3.80%、2.6%、3.80%。3个县无急型、亚急型发病,慢性发病6例。监测点小麦硒含量升高,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