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康建平  王清  侯宗亮 《四川医学》2005,26(11):1221-1223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手术失败再手术的疗效。方法对18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减压、固定失败的病例再手术行前路减压及固定,根据患者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Cobb s角等比较。结果术后复查X线片,CT和MRI,椎管侵占程度从平均28%降到6%;Cobb’s角从平均19°降到8°;Frankel分级均升高1~3级。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手术失败的病例,掌握好手术指针的情况下,选择前路再手术可以彻底减压,纠正畸形,有利于瘫痪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和评价AF脊柱后路固定系统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方法 :应用AF脊柱后路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4 6例 ,分别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 ,比较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并随访骨折愈合 ,矫正角度丢失及局部症状。结果 :全部 4 6例获得随访 ,时间 6~ 2 4个月 ,平均 18个月 ,椎体高度完全恢复 32例 ,>90 % 8例 ,>80 % 5例 ,Cobb’s角由术前的平均 2 4 .7°矫正到术后约 3.4° ,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AF脊柱后路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 ,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适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伤椎内植骨置钉椎弓根钉后路短节段固定的操作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我院接诊后路切开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中选取27例本研究对象,均给予其后路切开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观测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前术后疼痛、椎体压缩率及后凸Cobb角变化.结果 手术时间(89.54±7.92)min,术中出血量(260.22±27.31)mL;术前VAS评分(8.46±0.42)分,术后2dVAS评分(3.01±0.41)分,末次随访VAS评分(0.95±0.28)分(P<0.05);术前椎体压缩率(44.20±4.63)%,术后2 d椎体压缩率(4.16±0.82)%(P<0.05);术前后凸Cobb角为(21.95±2.64)°,术后2d后凸Cobb角为(5.62±1.17)°(P<0.05).结论 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伤椎内植骨置钉椎弓根钉后路短节段固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缩小椎体压缩率和后凸Cobb角,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中的疗效。②方法50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AF椎弓根钉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手术,比较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拍摄X线片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s角的变化。③结果50例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后凸侧弯畸形及侧方移位纠正,Cobb’s角由术前平均22.5&#176;降至术后平均11.5&#176;。④结论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复位骨折椎体,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2例,女23例;年龄17~58岁,平均36.6岁;后路手术45例,前路手术50例.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的术前情况及手术矫正和随访丢失情况,评估椎管减压范围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95例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通过比较两组术前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有差异,前路组比后路组术前压缩及后凸畸形程度重,术后两组均复位满意无明显差异,随访两组有明显差异,后路组矫正丢失率明显大于前路组;术前椎管占位前后路分别为(46.2±12.4)%和(40.6±15.5)%,术后分别为(3.0±4.0)%和(16.2±1.9)%,前路组椎管清除率明显优于后路组;后路手术较前路手术用时短,出血量少;前路组植骨融合率高于后路组.结论 胸腰段爆裂骨折行前后路手术的疗效是肯定的,具体的术式选择应根据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决定.  相似文献   

6.
张红  刘战立  常山  王艳 《海南医学》2012,23(21):68-69
目的观察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经前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4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临床随访中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脊柱畸形角(Cobb’s角)的纠正情况来评定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A、B两组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级数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obb’s角的度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手术治疗对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均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纠正脊柱骨折后畸形,利于患者术后的活动锻炼。  相似文献   

7.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手术适应证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2008年6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且资料完整者78例,按Denis分型为A型8例,B型38例,C型12例,D型7例,E型13例.影像学测量伤椎楔变指数(IVW)和后凸Cobb角.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2年,伤椎楔变指数(IVW)术前为0.61,术后为0.92,末次随访为0.89;Cobb角术前为21.10,术后为6.30,末次随访为7.00.术后1年随访时神经功能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具有许多优点,效果满意,但手术适应证有限.  相似文献   

8.
胸腰段脊柱骨折前后路内固定器的临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后路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 1997~ 2 0 0 2年我院分别用前路Z 钢板、K钢板及后路Dick、RF、AF、ARRIF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共 84例 ,比较其疗效及并发症 ,分析各自的力学特点及适应证。结果 前路固定组 18例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 5 1%恢复至术后 89% ,神经功能平均改善一级以上。后路固定组 66例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 48%恢复至术后 92 % ,神经功能平均改善接近二级。前路固定组有 2例发生8°~ 10°的脊柱侧弯 ,后路固定组有 3例发生断钉 ,有 1例患者发生脱杆。结论 前、后路器械各有其自身的力学特点及手术适应证 ,前路手术适用于椎管前方压迫 >5 0 %的爆裂性骨折 ,陈旧性骨折 ,以及经后路手术后前方压迫未解除、神经功能恢复不满意者 ;后路手术适用于椎管前方压迫 <5 0 %的新鲜骨折。  相似文献   

9.
汤雪明  徐南伟  傅强  周栋  蒋巍 《吉林医学》2010,31(28):4876-4877
目的:探讨与评价陈旧性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患者分别给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与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分析两种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甲组的手术时间平均206min,术中出血平均980ml,cobb角由术前25.1°降低到11.5°;乙组的手术时间平均252min,术中出血平均1439ml,cobb角由术前25.9°降低到4.5°。结论: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可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且减压充分,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可作为一种补充,手术的方式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0.
背景:自King提出对King II型特发性脊柱侧凸可进行选择性胸弯融合的概念以来,关于选择性胸弯融合后胸弯和腰弯均可获得良好矫形的报道很多。同样,对结构性胸腰弯/腰弯和非结构性胸弯患者,选择性胸腰完/腰弯融合也可获得良好的双弯矫形效果,然而这方面的报道很少。我们分析了此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在接受选择性前路胸腰完/腰弯融合后双弯的矫正情况。 方法 回顾行选择性前路胸腰段/腰段融合的AIS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测量分析Cobb角、主弯和次弯的矫形率、冠状面平衡、下融合椎倾斜度、下融合椎下位椎间角和放射学双肩高度。 结果 共40例患者,胸腰弯/腰弯冠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为43.9°,术后矫正为8.7°,矫正率为80.6%(P=0.000);胸弯冠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为27.2°,术后矫正为14.3°,自动矫正率为50.5%(P=0.000)。;末次随访时胸腰弯/腰弯和胸弯分别为13.7°和17.1°,矫形丢失平均分别为5.0°和2.9°。冠状面平衡术前、术后分别为13.2 mm和11.5 mm,随访时为5.6 mm,明显好于术后(P=0.001)。 下方融合椎(LIV)倾斜术前平均为23.5°,术后为8.3°,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0);末次随访时保持良好,为10.6°。冠状面下方融合椎下位椎间盘开角(LIVDA)术前为3.5°,术后增加到5.5°(P=0.100),末次随访时明显加重,为7.4° (P=0.012). 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双肩高度差分别为7.3 mm、5.6 mm和2.2 mm。随访时的双肩高度差明显优于术后(P=0.002)。结论 前路选择性胸腰弯/腰弯融合与固定,双弯均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冠状面平衡和双肩高度差,但下方融合椎下位椎间盘开角较大。  相似文献   

11.
胸腰段无神经损伤型爆裂骨折治疗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对照研究的方法来比较、评估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段前中柱骨折。方法:1999年3月~2002年7月本院收治胸腰段(T11-L2)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段前中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A)、保守组(B)共同34例,获随访28例。其中手术组11例,保守组17例,随访比较2年。结果:通过受伤椎体及神经系统观察提示:保守组(B)无良好复位,手术组(A)复位良好,差异显著;保守组(B)后期多出现神经症状,手术组(A)无神经症状出现,有显著差异。结论: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段前中柱骨折应早期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ThoraCOlulnbal bUISt fractures are chamtelhal byheight loss Of the anterior minion of the Vert6bnd ~ anddismption of the POsterior cortex. It .is usually accompanied with the retrOPulsion of the POsterior cortex into the spinal canal and subseqUent neUIDlogical injmp.NeUIDlogical injury has been ~ in 30% to 90% OfPatients with thoracolulnbal hint flac~,[l]. HOweV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inal canal stenosis and kwtotic defondty, and spinal coal lesion in tholacoltllnbarburst fmet…  相似文献   

13.
对腰椎椎管的研究提供临床参考资料。用220例整套成人骨骼的1100个腰椎,对腰椎椎管的横径和矢径进行了直接测量:腰段椎管的总均值,横径男23.6mm,女22.8mm;矢径男、女均为16.1mm;腰椎管矢径小于13.0mm为狭窄计18例共30个腰椎,其中29个腰椎位于L_3~L_5;连续二个以上腰椎狭窄的有9例.椎管横径与矢径乘积和椎体中横径与中矢径乘积的比值越小表示椎管矢径也小,这个比值在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degenerativelumbarspinalstenosiswithscoliosis,DLSSS)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DLSSS患者15例。结果术后随访3~4年6个月(平均3年5个月),术后1年、3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3%。结论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自1983年5月~1987年12月采用颈椎前路扩大减压、自体髂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陈旧性脊髓损伤共35例。其中脊髓型24例,神经根型2例,混合型2例,陈旧性颈椎脊髓损伤7例。共对76个椎间进行钻孔减压植骨,优良率达88.6%,其优点手术安全性较高,出血少,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先后采用5种椎弓根内固钉系统,单纯行后路减压、脊柱固定融合手术,观察伤椎椎体的复位率及远期椎体高度的丢失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伤椎体复位率(84.20±13.13)%,66例获平均18个月的随访,椎体高度丢失(21.0±12.68)%,损伤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复位佳、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应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13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疼痛、脊柱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1年随访,切口甲级愈合;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 P﹤0.05);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有效纠正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伤椎前缘高度,纠正后凸畸形,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颈椎前路椎体开槽减压及植骨对颈椎运动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新鲜尸体标本8具,对每一具标本先后进行正常顶柱。前路椎体开槽和开槽后植骨3种工况测试,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对颈椎标本施加2.0Nm的纯力偶矩产生颈椎生理范围的运动。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及脊柱运动分析程序测量C4-5及C5-6在载荷条件下三维六自由度的稳定性。结果 颈椎前路开槽减压后,减压节段的稳定性明显降低。表现为减压节段屈伸,侧弯及旋转活动度加大。植骨后前屈活动度下降,但稳定性较正常差。结论 颈椎开槽后稳定性明显降低。植骨后椎间高度增加,椎间活动度减少即稳定性增加,但较正常差。  相似文献   

19.
报道7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及结果等,并对该症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后路内固定加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经伤椎椎弓根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8年2月应用后路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T113例,T1221例,L123例,L29例。结果56例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个月)。术前椎管占位25%-75%(平均37%),椎体压缩40%-70%(平均56%),cobb角21.5°-42.3°(平均29°)。术后椎管内占位5%-20%(平均13.6%),椎体高度65%-98%(平均82.5%),cobb角3.1°-9.3°(平均5.6°)。长期随访术后cobb角丢失〈1°,椎体前缘高度丢失〈2 mm。结论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人工骨植骨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方法,与单纯前、后路内固定手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